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化疗药物致卵巢损伤的表型分析及可能机制

    作者:吕晓丹;李莹;张璐;王学芹;马旭;夏红飞

    目的 探索化疗药物对小鼠卵巢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60只ICR小鼠平均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20 mg/kg+白消安20 mg/kg,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体积的DMSO;通过观察小鼠动情周期的变化、性激素水平、卵巢组织形态及卵泡计数分析化疗药物对卵巢的影响;通过检测抗苗勒管激素(AMH)、Ki67表达水平等分析卵巢储备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结果 给药组雌激素水平(203.00±24.91 pmol/L)比对照组(379.00±36.13 pmol/L)显著降低(P<0.01);给药组脏器系数(0.0318)比对照组(0.0487)显著下降(P<0.01);给药组可见卵巢萎缩、各级卵泡数目明显减少、卵泡闭锁增多;给药组颗粒细胞分泌的AMH明显减少、增殖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0.01). 结论 化疗药物能导致小鼠卵巢损伤,卵巢储备能力和卵巢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 流行性感冒病毒耐药性监测研究进展

    作者:邢晓会;王大燕;舒跃龙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临床上用于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烷胺类药物,即M2离子通道抑制剂,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该类药物仅作用于A型流感病毒,对B型流感病毒无效;另一类是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抑制剂,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扎那米韦(zanamivir,依乐韦)、帕拉米韦( peramivir)、拉尼那米韦(laninamivir),其中后2种目前仅在日本和(或)韩国上市.评价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性的方法包括表型分析和基因型分析.常用化学发光或荧光底物法进行表型耐药分析,而基因型分析则是通过常规测序或焦磷酸测序等方法测定抗性突变的分子标记[1].

  • 流式细胞术检测CD38、CD138在急性白血病、浆细胞骨髓瘤表型分析中的意义

    作者:马莉;汪中强;顾健

    随着血液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高,运用现代技术准确分析并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放化疗效果的判断、预后的评估.当前流式细胞术作为现代检验技术中的新秀正以其特异性强、客观、准确、快速的优点在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表型CD49 b、CD49 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腾;施靖华;赵荣华;李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表型CD49 b、CD49 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胃癌患者为肿瘤组,同期百肿瘤患者27例为对照组,应用CD49 b、CD49 d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仪为工具,对两组患者上述2种表型进行监测.结果①肿瘤组淋巴细胞CD49 d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②进展期胃癌组CD49 9 b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CD49 d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根治及姑息切除肿瘤后,CD49 9 b、CD49 d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胃癌患者淋巴细胞CD49 b、CD49 d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切除肿瘤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 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用于肾移植早期免疫监测

    作者:吴卫真;黄俏佳;林荣禧

    尿细胞学检查对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是一种有效而又无创的方法,但结果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可克服这一缺点.本研究探讨FCM进行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在肾移植早期免疫监测的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37例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移植术后病人,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6岁,排除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增生.病人术后第3、4周每周收集尿样本2次,第5周起每周收集1次,9例急性排斥反应者(以病理结果与临床相结合为诊断标准)每日收集1次至排斥得以控制.共收集105份尿样本,其中23份为急性排斥期间收得,定为急性排斥组.其余82份样本为肾功能稳定组,两组进行结果比较.2.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方法:尿样本为清晨新鲜尿液300~500 ml,沉淀、过滤、离心后弃上清液,PBS冲洗.500

  • 常用的流式细胞术白血病表型分析的系列标志有哪些?

    作者:崔巍

  • 一个猝死家系的遗传基因检测与临床表型分析

    作者:李兰君;邹玉宝;樊晓寒;宋雷;王继征;侯青;蒋雄京;惠汝太

    目的 对一个猝死家系行遗传基因检测和临床表型分析,明确该家系猝死的病因,探索以猝死为首发症状病因诊断的合理.方法 对象和方法 收集猝死家系成员的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和静脉血,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于目前报道的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基因变异后行Sanger法测序验证.13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软件分析,对发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表型分析提示本猝死家系为心源性猝死,分析可疑患者(两次不明原因的晕厥、其父为猝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除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和间歇性QT间期延长(QT/QTc 536 ms/494 ms)外,未发现其他临床线索,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可能的致病原因为长QT综合征(LQTs).可疑患者遗传基因检测发现3个罕见基因变异CACNA1C c.G2573A.R858H、SCN1B基因c.C566T,p.T189M、SYNE2 c.C585A,p.C195X.其子也携带同样的三个罕见基因变异.其中CACNA1C R858H突变为肯定致病突变,能够导致LQTs 8型.虽然其子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也具有明确猝死风险.结论 LQTs 8型是导致该家系猝死的可能病因,CACNA1CR858H突变是其遗传病因.临床表型分析结合遗传基因检测,能够指导临床更加精准的识别猝死病因,基因检测对于家系成员的早期诊断价值大.

  •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调查与临床表型分析

    作者:陈曦;梁健;王晓曦;白珺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 epilepsy withfebrile seizures plus,GEFS+)首先由Schffer和Berkovic[1]报道并命名.

  • BRCC3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和表型初步分析

    作者:肖阳;任广明;詹轶群;于淼;李长燕;杨晓明;尹荣华

    目的 构建BRCC3(BRCA1/BRCA2-containing complex subunit 3)基因敲除小鼠,并对其表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利用Cas9/sgRNA基因编辑技术构建BRCC3基因敲除小鼠;提取鼠尾基因组DNA,在DNA水平对小鼠基因型进行鉴定;提取小鼠心、肝、脾、肺、肾的RNA和蛋白质,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WB)技术检测BRCC3基因的表达.观测敲除小鼠体质量变化趋势及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代谢的指标;对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小鼠外周血血常规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了BRCC3基因敲除小鼠.BRCC3敲除小鼠可正常生长繁殖,血脂和肝功能等代谢指标基本正常,各组织器官无明显病变,外周血血常规各指标均正常.BRCC3敲除小鼠体质量增加,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结论 BRCC3可能参与小鼠体质量调节及胆固醇代谢.

  • 细胞色素P450 2D6氧化酶研究的表型分析及探针药物

    作者:贾晋生;李芹;王睿

    近年来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的多态性已成为研究热点,而作为研究手段的表型分析及探针药物直接关系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现综述CYP450 2D6氧化酶多态性研究的表型分析的影响因素及优缺点,并介绍几种探针药物,包括右美沙芬、美托洛尔、普罗帕酮、可待因、异喹胍、司巴丁的特点及其检测方法.

  • 广西柳州市血红蛋白H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血液学研究

    作者:蔡稔;李莉艳;梁昕;赵永忠;潘莉珍;刘忠英;黄丽华;黄燕珍;徐湘民

    血红蛋白H病(HbH病)属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也是我国南方地贫高发区常见的溶血性贫血,其表型特征是电泳时可在患者的外周血中检出HbH带[1].在各类α地贫中, HbH病的基因缺陷背景为丰富,故是研究α地贫的分子病理学的良好材料.HbH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基因型和表型关系入手探讨其病因学对遗传咨询和临床实践有指导作用.我们首先在大样本系统筛查基础上,调查了广西柳州市城镇人群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基因构成情况,并对该地3组不同来源 (群体筛查、门诊和住院病例) 的104例HbH病患者进行了基因型鉴定及血液学表型分析.

  • 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分析

    作者:冯钟煦;刘剑勇;赵荫农;张志明;张春燕;唐凯;吕丽琼;罗善超

    目的 研究H22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前后表面抗原CD11c、CD80、CD86、CD40、MHCⅡ的变化,探讨H22全细胞抗原致敏DC的机制.方法 以粘附贴壁法由小鼠骨髓细胞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诱导单核细胞5天成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细胞抗原继续培养2天以致敏.测定未致敏DC和致敏后DC的纯度(即CD11c的阳性细胞率),以及其中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结果 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57.55±7.32) %、(54.49±14.20) %、(46.79±8.25) %和(53.94±13.94) %],未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22) %、(24.56±9.08) %、(18.06±5.13) %和(30.24±8.39) %].DC致敏后其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贴壁法可培养出较高纯度的DC.反复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抗原可成功致敏DC,且致敏后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DC摄取H22抗原后细胞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表达增多,并引发共刺激分子表达改变是DC致敏的可能机制.

  • 赤峰市Rh(D)阴性献血者血型分布特征及表型库的建立

    作者:张志强

    目的 了解并掌握赤峰市无偿献血者中Rh(D)阴性血型基因型与ABO血型、民族之间的分布特征,使血液的库存重保持动态平衡;同时建立Rh(D)阴性血型表型数据库及冰冻红细胞库,减少稀有血液资源的浪费,保证临床正常和特殊用血.方法 对2008年11月1日——2013年3月17日期间的83569名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血清学方法确定ABO及Rh(D)血型,确认为Rh(D)阴性者进一步测定C、c、E、e抗原表型,并使用改良凝聚胺试剂对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对确认的Rh(D)阴性献血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Rh(D)阴性血型表型数据库和冰冻红细胞库.结果 在83569名无偿献血者中确认为Rh(D)阴性的有439人(阴性率为0.525%),对Rh(D)阴性献血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赤峰市地区Rh(D)阴性献血者在AB0各血型中的分布频率、表现型的分布情况、在我市几个主要民族中的分布情况.结论 赤峰市地区的Rh(D)阴性血型分布频率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Rh(D)阴性表型分布频率及不同ABO血型的分布情况指导了患者的配血及Rh(D)阴性不同ABO血型血液的库存比例,建立Rh(D)阴性血型表型数据库并采用深低温冰冻保存血液,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临床急诊急救用血需要.

  • 胃肠道间质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许海莺;陈宏颖

    近年来,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已有了新的进展.大量研究证明其来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部分具有平滑肌、神经、伴或不伴有双向分化.目前肿瘤的命名已逐渐统一.本文收集20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免疫组化表型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 M1和M2型巨噬细胞表型的比较分析

    作者:李康;郭强;王翠妮;陈敏;徐薇;熊思东

    通过对M1和M2型巨噬细胞表型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评价各鉴定巨噬细胞类型的表型指标及其意义.按常规方法以IFN-γ及LPS将骨髓来源巨噬细胞诱导成M1型巨噬细胞,以IL-4诱导出M2型巨噬细胞.分别以RT-PCR和酶活性定量方法检测精氨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和活性;以ELISA检测IL-12和IL-10的分泌;以FACS检测巨噬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M1型巨噬细胞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和活性水平较未刺激组明显升高,IL-12产生显著增加,CD16/32表达上调;而M2型巨噬细胞Ⅰ型精氨酸酶(arginase 1,Arg-1)的表达水平和酶活性较未刺激巨噬细胞显著提高,IL-10分泌轻度增加.并且表达高水平的CD206和DECTIN-1.表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N-OS表达和活性、IL-12的分泌和膜蛋白CD16/32可用于鉴定M1型巨噬细胞,而Arg-1、CD206和DECTIN-1是鉴定M2型巨噬细胞较为理想的表型指标.

  • 人rG1特异反应性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陈雪华;李宁丽;刘炳亚;朱正钢;Annie Cartman;张一平

    目的"分析重组人软骨抗原凝集原(rG1)体外诱导建立的11株rG1特异性T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直接标记免疫荧光法对rG1特异性T细胞株进行表型分析;采用Quantikine ELISA Kits定量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与IL-4;采用RT-PCR方法分析其BV的限制性取用. 结果"所建细胞株均表现为CD3阳性(98.6%±1.5%),大部分细胞株(9/11)为CD4阳性(97.1%±2.5%),而其余2株为CD4和CD8混合表达,其中CD4阳性为82.95%,CD8阳性为36.50%.8株分泌IFN-γ(544±390pg/ml),而IL-4阴性,为Thl细胞;1株同时分泌IFN-γ和IL-4,为Th0细胞;2株细胞未测出IFN-γ和IL-4分泌;无Th2细胞株出现.所有T细胞株均选择性取用αβ(97.4%±2.4%)TCR受体. 结论"所建立的rG1特异性T细胞株经表面鉴定为纯度很高的CD3阳性T细胞,多表现为CD4阳性,细胞因子分泌类型多属Th1T细胞.

  • 精原干细胞中Pten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的表型分析

    作者:周炜;张迪;于卓;查巍巍;冯立新

    目的 建立稳定的精原干细胞中Pten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对表型进行初步观察,为研究Pten在精原干细胞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Cre/Loxp系统建立Pten在精原干细胞中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以同窝正常雄鼠作为对照,通过解剖、HE染色等方法对小鼠的表型进行观察,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精原干细胞标记分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的表达并对免疫荧光染色中的阳性细胞进行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en敲除鼠在出生后出现发育迟缓现象,13d左右个体死亡,睾丸大小未受影响,但进一步的细胞计数统计发现Pten敲除后Plzf阳性细胞数目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 成功建立精原干细胞中Pten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并且Pten可能通过下调Plzf的表达影响精原干细胞的发育,这为进一步探讨精原干细胞复杂的调控网络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和思路.

  • Sumf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表型分析

    作者:匡昉哲;庄华;周涛;匡颖;王铸钢

    目的 建立Sumf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为整体水平研究Sumf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创造条件.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采用ET克隆、同源重组、显微注射等技术成功建立Sum f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并通过该模型与EIIa-cre转基因小鼠交配,获得Sumf2基因剔除小鼠模型,通过PCR、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在不同水平验证Sumf2基因的表达;对该小鼠模型进行初步的表型分析.结果 经胚胎干细胞打靶,获得19个正确同源重组的克隆,重组效率为20%;阳性克隆经囊胚注射,获得2只嵌合体雄鼠;嵌合雄鼠与C57BL/6J小鼠交配,获得28只灰鼠,经PCR鉴定16只为杂合子小鼠,阳性率为57%;与EIIa-cre转基因小鼠交配,获得了Sum f2基因剔除小鼠模型,DNA、RNA及蛋白水平证明该基因已成功剔除;初步的表型观察未发现Sum f2基因剔除小鼠生长发育、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等出现异常改变.结论 成功建立Sum f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该基因纯合缺失未发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异常,为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表型分析在PML-RARA转基因小鼠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曹文俊;王立;孟秀琴;成国祥;顾荣泉;陈竺;陈赛娟

    PML-RARA转基因(Tg)小鼠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为深入研究APL发病机理提供了良好模型.对Tg小鼠进行定期观察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PML-RARA Tg小鼠经历白血病前期和白血病早期阶段,终发展成典型的终末期白血病,证实Tg小鼠APL 的发生是一个经历多阶段的渐进过程,各阶段具有明确可分的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通过对Tg小鼠进行定期观察并作外周血、骨髓象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筛选处于APL不同发病阶段的Tg小鼠,为研究APL多阶段渐进的发病过程中基因型改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 Hb New York病ARMS-PCR检测及临床表型分析

    作者:张强;范歆;何升;韦媛;唐燕青;陈秋莉;付春云;郑陈光

    目的 通过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 (ARMS-PCR)检测Hb New York病,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表型分析.方法 用毛细管电泳筛查出可疑Hb New York患者,用ARMS-PCR和基因测序技术同时对可疑阳性患者进行检测,并对确诊患者进行表型分析.结果 在23 026例标本中共筛检出可疑Hb New York病例28例,用ARMS-PCR和基因测序技术确诊24例,二者吻合率达100%.结论 ARMS-PCR可快速检测Hb New York病,适于推广应用.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