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Clinical Medicine 중국림상신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3806
  • 国内刊号: 45-136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8-173
  • 曾用名: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分册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新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西
  • 主编: 张法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与组织修复及器官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鹏;张国;张法灿

    泛素(ubiquitin)因其在整个生物界广泛存在而得名.泛素依赖性的蛋白质降解系统通过降解缺陷无用的蛋白质和失活的各种细胞器,影响着机体的染色体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细胞信号传导与调节等常见生命现象.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及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在组织修复及器官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GF-β/Smad信号传导调节机制复杂,其中探讨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终止机制是近年研究热点.随着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可阻断TGFβ/Smad信号分子作用的发现,一类特异性介导Smads泛素化降解的关键泛素酶-Smads泛素化调节因子(Smad 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s,Smurfs)逐渐为学者所重视.本文对Smurfs与组织修复、纤维化过程中的生理及病理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喉罩盲探徒手置入方法临床应用及并发症

    作者:卢寒冬;林成新

    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通气和面罩之间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因其易操作及对呼吸道损伤的并发症相对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喉罩的置入方法也随着临床应用的需要而不断改进.本文就三种盲探徒手置入方法的临床应用及使用喉罩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 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钱军;林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自人类出现以后就存在的疾病,医学界不断总结临床和实践经验,得出一些新的治疗技术,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辟新的途径.为此,文章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概况进行综述.

  • 国内外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展

    作者:覃凤琼;韦驱

    回顾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文献,从护理职业价值观的涵义和内容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学者对护理职业价值观的认识,总结护理职业价值观研究应用的主要评价方法,并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护理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作者:周元成;吴新贵;肖贻财;邓祥发;韦力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运动功能及脑组织病理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针刺组和非针刺组三组,每组再随机分为1 d、7 d和14 d三个亚组;用改进的Longa线栓法制备脑梗死大鼠模型;针刺组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治疗,20 min/(次·天);余两组在同一时间捆绑,不进行针刺治疗.采用NSS评分和平衡试验评分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 1 d时大鼠神经功能与平衡试验评分针刺组和非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和14 d时针刺组大鼠的评分均低于非针刺组(P<0.05);HE染色,1 d时针刺组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形态的缺血性损伤较非针刺组轻;7 d和14 d时针刺组明显好于非针刺组.结论 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大鼠脑损伤区组织病理学,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恢复.

  • 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救治研究

    作者:覃卫平;葛宪民;刘晓敏

    目的 总结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症状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对8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资料及救治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8例中毒患者均成功救治,1例出现二次中毒.结论 经口毒鼠强中毒的潜伏期短,临床主要表现为惊厥、全身抽搐.早期彻底洗胃、防治脑水肿和控制癫痫发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苯巴比妥使用要早,减量要慢,配合血液灌流和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毒鼠强 中毒 救治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应用

    作者:莫耀禧;黄莉;何冰;莫伟英;陈春博;卢慧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13、18、21、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123例高危孕妇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平行诊断,以此监测对比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所测123份标本的13、18、21、X、Y染色体数目均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相符,其中,检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为12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为3例,分别为21-三体2例,18-三体1例;正、异常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过程简单、快捷,特异性较强,且灵敏度较高,是一种可用于临床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

  • 腹腔镜技术和改良Parks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东波;黄顺荣;吴鸿根;罗国强;周明;邓洪强;潘云;何纯钢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和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05~2010-02我院应用腹腔镜技术和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1.2±55.4)min,术中出血量(144.7±94.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2±0.8)d,术后腹腔引流量(190.2±67.3)ml.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无输尿管损伤、排尿障碍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4例,时间为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失访2例.手术后大便次数增加7例,均在1年左右恢复至近正常状态.1例C期患者于术后9个月结肠镜检发现局部复发需行第二次手术,其他病例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 短期结果提示应用腹腔镜技术和改良Park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珊;李莉;赖小玲;白海琴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选择44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对照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年两组眼压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结论 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均可作为治疗NVG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与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及腰椎负荷强度的关联研究

    作者:许建文;钟远鸣;杨光;尹利军;周宾宾;苏洁寒;张家立;伍亮;马显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及腰椎负荷强度的关联性.方法 筛选符合既定相关标准的广西汉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分为血瘀证组60例与非血瘀证组60例,进行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观测患者的腰椎负荷强度,分析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腰椎负荷强度的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结果 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Forward(LR)法分析显示广西汉族重度腰椎负荷强度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轻中度腰椎负荷强度者的3.977倍(95%CI:1.012~3.801)(P<0.05),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重度腰椎负荷强度的累积暴露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其中某单一因素的5.365倍(95%CI:1.086~2.703)(P<0.05).结论 重度腰椎负荷强度是广西汉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瘀证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TGF-β1基因-509位点CT基因型与重度腰椎负荷的交互作用可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发生的可能性.

  • 不同肥胖标准的PCOS患者脂代谢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卡立;蒋凤艳;黎红芳

    目的 探讨不同肥胖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脂代谢情况,为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体重指数(BMI)≥24 kg/m2为肥胖标准,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A组和非肥胖A组;以腰臀比(WHR)≥0.8为肥胖标准,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B组和非肥胖B组;以BMI≥24 kg/m2和WHR≥0.8为肥胖标准,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C组和非肥胖C组.测定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等指标水平.结果 (1)PCOS肥胖A组的TG明显高于非肥胖A组(P<0.05),肥胖B组的TC、LDL-C明显高于非肥胖B组(P<0.05),PCOS肥胖C组的TG明显高于非肥胖C组(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WHR、BMI均与HDL-C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脂代谢异常与肥胖有密切联系,应积极治疗和监测PCOS肥胖患者,以防止和减少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护理

    作者:唐芳华;黎艳;郭靖;钟小红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5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实施后加强观察,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结果 在实施肠内营养的158例患者中,通过严密观察,加强护理,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 异位妊娠78例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杨洁清;林正飞;黄学琼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护理配合的相关问题.方法 对2008-05~2009-10异位妊娠78例施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和体会.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能顺利进行,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均未使用止痛药,均能在8~24 h内下床活动,恢复正常饮食;12~48 h内开始排气,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充分的护理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中默契的手术配合和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两种拍背排痰手法的应用比较

    作者:胡艳其;罗珍玉;李晓峰;周礼圆

    目的 比较改良的拍背手法和传统的拍背手法的排痰效果.方法 将60例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拍背手法为病人拍背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拍背手法为病人拍背排痰.两组病人拍背后均给予机械吸痰,观察两组患者排痰前后肺部啰音、指脉氧、背部皮肤的变化,每次吸痰量.结果 观察组在减少肺部啰音及改善指脉氧方面优于对照组;对局部皮肤的影响小于对照组;每次吸痰量多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的拍背手法拍背排痰效果,优于传统的拍背手法,患者的不良反应较轻.

  •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问题分析

    作者:刘彩霞;陈淑敏;王桃娥;周祺源

    目的 减少口腔诊疗过程中病人间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概率.方法 采用调查、询问、对照检测(诊疗器械、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血清血检测)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5所医疗机构的口腔科,口腔器械合格率为89.81%;医护人员HBV病毒、抗-HCV感染率分别为2.70%、10.81%.结论 口腔科诊疗器械污染、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状况不容忽视,有效的控制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陈石卿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1 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6~、12~24h 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 术后PCEA,24 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 朝阳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现状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海光;王岩;王旭辉

    目的 分析朝阳地区糖尿病病人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病程等对抑郁症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对患有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有效控制其病情.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将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 334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抑郁症138例,患病率为41.3%.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学历、收入、体力劳动强度、脑力强度、业余活动、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等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7个重要危险因素.干预组经干预治疗后FBG、2hPBG、HbA1c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较高,该研究提供了高危个体界定标准,对此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发生抑郁症的可能性.

  • 气功所致分裂样障碍与反应性分裂样障碍的临床特点对照分析

    作者:刘成文;魏庆平;胡隆珊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气功所致分裂样障碍和反应性分裂样障碍的临床特点,有利于这两种精神障碍今后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20年住院治疗的26例气功所致分裂样障碍(气功组)和59例反应性分裂样障碍(反应性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发现两组疾病均由精神因素引起,发病与精神因素、不良性格、家族史有关,均可出现精神分裂症任何症状,其精神症状内容与各自的精神因素有关,治疗方案相同、疗效好、预后好;不同的地方是气功组出现幻视、幻听、被控制感、物理影响妄想和行为紊乱等症状明显多于反应性组. 结论气功所致分裂样障碍和反应性分裂样障碍是两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基本相似的疾病.

  • 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与染色体核型检出结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田矛;王琳;覃婷;莫伟英;黄莉;莫耀禧

    目的 探讨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选择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4-07~2009-09间1 133例因妊娠中期孕母血清学筛查高危、孕母年龄≥35岁、超声筛查或检查异常、不良孕产史(包括自然流产史、死胎死产、胎儿畸形、出生缺陷)等不同指征的孕妇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取材羊水或脐带血,经培养成功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指征分单一指征及复合指征.结果 全部病例中共检出异常核型38例(3.35%).在单一的指征中,超声测量胎儿NT值增高、母高龄、母血清学筛查高危的常染色体三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检出率分别为5.0%、1.62%和0.49%;总的异常核型检出率高为生育畸形儿或畸胎史11.76%,其次为胎儿B超异常6.9%,自然流产史5.9%.而复合指征中,高龄+NT值增高的常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14.29%;高龄+胎儿B超异常的常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5.88%;总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7.65%.结论 对高龄孕妇直接进行产前诊断,仍是一条检测出胎儿常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的主要途径.关注超声检测胎儿NT值增高、胎儿异常以及有不良孕产史孕妇,尽可能地在孕期检出患有染色体疾病的胎儿,降低出生缺陷.

  • 超声诊断卵巢囊性肿瘤临床价值

    作者:彭乃拾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卵巢囊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3例卵巢囊性肿瘤超声表现及超声定性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97%(71/73).结论 超声诊断卵巢囊性肿瘤有很高的价值,可作为卵巢囊性肿瘤患者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超声 卵巢 囊性肿瘤
  • 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黄效廷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以保障手术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89例病例资料, 对其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等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并发症包括腹腔继发出血5例、上消化道出血2 例、肝功能衰竭4例、胆瘘1例、胸腔积液12例、膈下感染4例.因并发症死亡5例, 病死率为5.6%.结论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操作技巧, 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 广西壮族妇女生殖系统肿瘤发生与ABO血型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钟月华;许瑞君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发生与ABO血型抗原分布关系.方法 以912例壮族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以749例壮族妇科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进行ABO血型表现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分析.结果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与ABO血型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癌、卵巢肿瘤及子宫肌瘤的发生与ABO血型无显著相关性关系.

    关键词: 壮族 ABO血型 肿瘤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LDL-C的影响

    作者:何小松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A组)24例,20 mg组(B组)2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服药后血脂水平较服药前均有降低,但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较正常人升高;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更好.

  • 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复苏的影响

    作者:刘晓慧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后对麻醉复苏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年龄3个月至1岁拟择期行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n=20),全麻+骶管阻滞组(Ⅱ组,n=20).Ⅰ组给予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给予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辅予0.5%利多卡因溶液行单次骶管阻滞.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术期平均体温Ⅰ组比Ⅱ组高,全麻用药量Ⅰ组比Ⅱ组多,术后清醒、拔管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结论 单纯全麻比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有利于小儿术中保暖,更有利于术后复苏.

  • 经外环小横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

    作者:梁英学

    目的 探讨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小儿鞘膜积液及2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经外环小横切口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后无手术瘢痕.结论 经外环小横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86例中青年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毛中臣;付志新;高园林;刘娜

    目的 分析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结论 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病因复杂,除了常见原因之外尚需注意少见的原因,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治疗应个体化.

  • 血清尿酸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盛春梅

    目的 探讨尿酸 (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 结果 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 输卵管通液及中药灌肠等综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96例疗效观察

    作者:何娟

    目的 探讨输卵管性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96例输卵管性不孕采用经期输液消炎、输卵管通液、中药高位灌肠和高频热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96例中55例成功妊娠,35例治疗有效.结论 输卵管通液结合经期输液消炎、高频热疗、中药灌肠等对疏通和恢复输卵管功能疗效确切.

  • 多层螺旋CT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韦红星;潘其重;农南勒;苏光林;农茂莹;莫树生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探讨正常人及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相关解剖对左肾静脉(LRV)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相关检查诊断为NCS的10例(病例组)与29例正常肾血管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按性别分组和按年龄分组(≤40岁为Ⅰ组,>40岁为Ⅱ组),分别观察LRV及其属支的形态、走行位置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矢状面或斜矢状面测量SMA与AA的夹角α、夹角间LRV横截面积S;横断面测量SMA和AA间隙内LRV管径D1与近肾侧LRV大管径D2,并计算D2与D1的比值Q.结果 (1)病变组中LRV均明显扩张,4例合并十二指肠淤滞征,6例合并侧支循环形成;(2)病变组与正常组α的Q、S值分别为20.60±5.79、56.17±17.20;3.67±1.34、1.46±0.29;30.93±14.62,92.92±39.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中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用MSCT能精细测量SMA与AA夹角等相关解剖数据,能判断LRV狭窄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NCS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作者:谢子任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 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 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世聪;吕小强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90例Ⅲ~Ⅳ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采用常规综合治疗2~3 d无效的基础上,给予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注治疗量的硝酸甘油和多巴酚丁胺,疗程5~7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5%.其中显效73例(81.1%),有效13例(14.4%),无效4例(4.5%),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无增加.结论 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量的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应用带环与自攻螺纹桩联合治疗磨牙纵裂与隐裂34例

    作者:黄朝阳

    目的 为寻找一种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治疗磨牙纵裂或隐裂的方法,使之保留正常形态与功能.方法 通过对34例磨牙纵裂与隐裂者先粘结带环外固定,然后进行髓腔与根管治疗控制感染并行自攻螺纹根管桩配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进行内固定和恢复牙体形态及全冠修复等一系列处置以保留纵裂或隐裂磨牙.结果 34例34颗患牙,成功28颗,占82.35%;失败6颗,占17.65%.结论 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当,上述的系列治疗方法,可有效保留纵裂或隐裂磨牙,恢复咀嚼功能,维持牙列完整.

  • 局部药物注射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63例

    作者:施莱

    目的 观察局部药物注射配合手法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3例,采用2%利多卡因5 ml+糜蛋白酶10 000 U+0.9%生理盐水15 ml关节腔内注射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加功能锻炼.结果 治疗组痊愈4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痊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8.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以糜蛋白酶为主的药物关节腔内注射,有助于消除炎症,溶解纤维蛋白组织,促进血液及体液的通畅,防止粘连,阻止水肿发展,加速水肿吸收等,同时,配合手法松动肩关节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体会

    作者:潘荣南;陈民;刘增庆;吴雪松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一次性夹闭,共13个动脉瘤,手术后早期效果:良好10例,轻残2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能充分显露动脉瘤,临时阻断血流,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50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美玲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50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痊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结论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血常规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治疗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积极措施,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组织器官供血和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小儿腹泻66例治疗分析

    作者:李成山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法及疗效.方法 对66例小儿腹泻患儿应用保护胃肠黏膜、微生态调节剂、补充锌元素及调整饮食结构等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使用任何抗生素,通过综合治疗,显效26例,占39.39%;有效34例,占51.52%.总有效率为90.91%.服药期间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忌滥用抗生素,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例报告

    作者:莫璐;檀大羡

    1 病例介绍某女,32岁,因停经57 d,腹部胀痛2 d入院.该患者因不孕症进行促排卵助孕治疗,末次月经为2009-02-08,月经第3天用尿促性腺激素150 U,肌注,1次/d,连用5 d后肌注绒毛膜促性激素1万U进行促排卵,之后给予黄体酮胶囊及保胎灵片口服支持黄体.患者停经后有恶心、呕吐及厌食等早孕反应,停经45 d本中心B超提示宫内分别见17 mm×13 mm×8 mm及16 mm×12 mm×9 mm的孕囊回声,双侧卵巢增大(左侧:95 mm×87 mm×40 mm,右侧:71 mm×68 mm×52 mm),双侧黄体囊肿,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包块.

  • 儿童早发糖尿性肾病1例

    作者:陈慧;黄萍;夏成云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1岁,入院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6年前在另一个医院诊断为1型糖尿病.病史显示糖尿病控制不佳,DKA反复发作.家庭中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史.体检身高与体重均低于正常,血压为115/70 mmHg,未见肝肿大和皮肤水肿,眼科和神经科检查均正常,性征发育为Tanner 1期,骨龄相当于7岁女孩.

  • 影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维;夏豪;王风;庞明;史文;郭清;梁湘琪;周芸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相关因素与脉压(PP)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03~2007年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09例(男185例,女124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脉压(PP)≤60 mmHg、60100 mmHg分为三个组,分析各组的脉压与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血脂、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BMI、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差异(P>0.05);脉压与SBP(r=0.48)、年龄(r=0.25)、高血压病程(r=0.23)、LVMI(r=0.65)、颈动脉斑块(r=0.69)、EF(r=0.31)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DBP(r=-0.90)、FS(r=-0.35)、高密度脂蛋白(HDL)(r=-0.22)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资料显示脉压与年龄、高血压病程、SBP、DBP、EF、FS、高密度脂蛋白、LVMI、颈动脉斑块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临床新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