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중국인수공환병학보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春季温度变化对钉螺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春季气候变暖影响钉螺活动性及繁殖能力的作用机理.方法春季采集的钉螺放入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模拟外界气候变暖.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温度下钉螺中枢神经节、雌雄生殖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及乙酰胆碱脂酶(AchE)的变化.结果各酶的平均灰度值随着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在神经节中25℃组NOS、SDH及AchE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5℃组卵巢及睾丸组织NOS、SDH及LDH的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各实验组神经节LDH的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春季温度变化对钉螺的NOS、SDH、LDH及AchE活性均产生明显影响,温度升高使这些酶活性增强,提高了钉螺的活动性及繁殖力,为进一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在实验室建立SARS病原学检测方法.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SARS患者、疑似病人漱口液、用细胞培养分离,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原体用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漱口液、咽拭子液样本57份作病原体分离,阳性数5份,阳性率8.8%尸解标本7份,其中肺部组织3份、气管黏液、淋巴液、肺积液、心包液各1份.结果细胞分离到7株病原体,阳性率100%.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临床确诊SARS患者标本57份,检出阳性结果38份,阳性率为66.7%.密切接触者标本14份,检出阳性结果7份,阳性率为50.0%.疑似患者标本59份中检出阳性12份,阳性率为20.3%.两种方法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ARS患者病原体敏感性高,可靠性和重复性好,优于细胞病毒分离的方法,可以作为SARS临床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
-
血清旋毛虫P49抗原IgG抗体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诊断人体旋毛虫感染的新途径.方法以基因工程表达的猪旋毛虫融合蛋白p49/GST为抗原,将其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以胶体金颗粒结合的羊抗人IgG作为标记抗体,建立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ot-immunogoldfi]tration assay,DIGFA),检测人血清抗旋毛虫p49抗原IgG抗体.共检测76份旋毛虫患者血清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对比研究.结果抗原抗体通过渗滤在膜上反应,10min肉眼即可观察到结果,在76份患者血清的检测中,阳性率为98.68%,显著高于ELISA法的检出阳性率86.84%,(χ2=7.94,P<0.01).交叉试验与重复试验结果显示DIGF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论以纯化的融合蛋白p49/GST为抗原建立的DIGFA可快速准确检测旋毛虫病人血清特异性旋毛虫IgG抗体,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二重PCR检测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感染及其与牙周炎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建立龈下菌斑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二重PCR临床快速检测方法,了解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158例不同病变程度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标本,用终浓度为1%的Triton X-100 100℃水浴10 min处理标本以制备DNA模板,采用PCR检测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16S rDNA和特征性外膜蛋白基因tdpA.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慢性牙周炎(CP)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85.4%(135/158)标本16S rDNA阳性,77.2%(122/158)tdpA阳性,14.6%(23/158)两者均阴性,未发现tdpA阳性而16S rDNA阴性的标本.重度CP龈下菌斑标本16S rDNA和tdpA检出率均高于中度CP(χ2=4.03,5.71;P<0.05),中度CP龈下菌斑标本16S rDNA和tdpA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轻度(χ2=9.32,16.06,P<0.01).结论所建立的二重PCR可用于牙周炎龈下标本中齿垢密螺旋体的临床快速诊断,齿垢密螺旋体感染与牙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嘌呤核酸磷酸化酶(PNP)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目的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组中扩增、克隆恶性疟原虫嘌呤核酸磷酸化酶(PNP)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产物.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FCB株嘌呤核酸磷酸化酶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引入EcoRⅠ和XhoⅠ.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PNP基因.纯化后扩增产物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入原核质粒pET30a(+)和真核质粒pcDNA3,重组质粒pET30a(+)-PN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阳性重组子后,用PCR、EcoRⅠ+XhoⅠ双酶切和DNA序列测定鉴定.用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30a(+)-PNP表达融合蛋白.结果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特异扩增出PNP基因,将扩增的目的基因正向插pET30a(+)和pcDNA3表达质粒的EcoRⅠ和XhoⅠ位点;重组子pET30a(+)-PNP在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中表达,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1.4kDa.结论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组中获取PNP基因,并成功构建pET30a(+)-PNP和pcDNA3-PNP重组质粒,获得PNP原核表达产物.
-
丝光绿蝇抗菌物质针刺诱导及其性质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体壁对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并研究丝光绿蝇免疫血淋巴的性质.方法丝光绿蝇3龄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分别于第0、12、24、36、48、60、72、84h提取血淋巴,以金黄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滤纸片法作抑菌试验,用于显示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抑菌活力的大小.提取诱导后48h的血淋巴,设置3μl、5μl、7μl不同的血淋巴加样量实验组,记录不同加样量对金黄葡萄球菌的的抑菌效果;设置不同稀释浓度,记录不同浓度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诱导后48h的血淋巴置于冰箱保存后,设置36℃和100℃不同解冻温度,观察不同温度解冻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诱导后48h的血淋巴,100℃水浴3min,观察其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提取诱导后48h的血淋巴,观察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等8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丝光绿蝇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高峰出现在处理后48h.平板滤纸片法抑菌试验中,以加7μl血淋巴的抑菌效果佳.诱导后48h的血淋巴置于冰箱保存后,36℃和100℃不同温度解冻,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36℃解冻效果好于100℃.诱导后48h的血淋巴,100℃水浴3min,对金黄葡萄球菌仍有抑菌活力.丝光绿蝇诱导48h血淋巴1/2、1/4、1/8、1/16、1/32、1/64的不同稀释浓度,对金黄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丝光绿蝇诱导后48h的血淋巴,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等8种细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结论针刺体壁能诱导丝光绿蝇体内产生抗菌物质,诱导的抑菌活力峰出现在处理后48h,丝光绿蝇的血淋巴在诱导后48h提取为宜,抑菌试验加样以7μl为宜.丝光绿蝇诱导后48h的血淋巴,稀释至64倍,对金黄葡萄球菌仍有抗菌活性;36℃解冻效果好于100℃;抑菌活力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具有较广的抗菌活性.
-
PCR-SSCP研究中国日本血吸虫线粒体DNA 的遗传变异
目的研究中国日本血吸虫线粒体DNA的遗传变异.方法试剂金抽提我国11个地域株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总DNA,以特异性引物对其线粒体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1(ND1)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1(CO1)片段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作SSCP分析.结果 SSCP结果共出现15种条带类型,其中ND1片段中出现7种条带类型,分别是湖北省5地2种;中国台湾、湖南、安徽与江西各为1种;四川、云南同为1种.CO1片段中出现8种条带类型,其中湖北境内5个地域株中有2种;中国台湾株、湖南、安徽与江西各为1种,四川、云南株各为1种.结论我国各地域株日本血吸虫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
-
16S rDNA多重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及混合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病变程度关系
目的 建立多重16S rDNA PCR方法用以同时检测慢性牙周炎(CP)临床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放线杆菌(Aa)和齿垢密螺旋体(Td),并了解不同感染情况与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集152例CP患者牙周袋标本,并按Hugoson的方法将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类,另采集30例牙周健康者龈沟标本作为正常对照。上述临床标本置于200μl裂解缓冲液中,100℃冰浴10 min后取10μl上清液直接作为PCR的模板。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Pg ATCC33277株、Aa Y4株、Td FM株和E.coli DH5α株的DNA分别作为PCR的阳性和阴性对照。采用Pg、Aa和Td 16S rDNA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检测上述标本。3例Pg、Aa和Td PCR结果均阳性患者牙周袋标本目的扩增片段T-A克隆后测序。采用χ2检验分析Pg、Aa和/或Td感染率与牙周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建立的多重16S rDNA PCR低可检出10个Pg、20个Aa和20个Td细胞。Pg、Aa和Td 16S rDNA扩增片段测序结果与已报道的相应序列比较,相似性分别高达99.45%、97.08%和96.59%。30例牙周健康者龈沟标本中,仅有1例(3.3%)Pg、2例(6.7%)Aa的16S rDNA扩增结果阳性,其余标本均阴性。152例CP患者牙周袋标本中,147例(96.7%)检出Pg、Aa和/或Td的16S rDNA,5例(3.3%)扩增结果均阴性。Pg的PCR检测阳性率(91.5%,139/152)明显高于Aa(72.4%,110/152)或Td(80.9%,123/152)(χ2=7.07,18.67;P<0.01)。89.8%的患者标本有两种(26.5%)或三种微生物(63.3%)同时感染,且中、重度牙周炎混合感染率明显高于轻度牙周炎(χ2=10.43,P<0.01)。结论 所建立的同时检测多重16S rDNA PCR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Pg、Aa和Td实验室检测。多种牙周病原微生物协同致病作用与CP严重程度有因果关系。
-
曼耗群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血清型--贺岩型
目的对从患者分离的L231钩端螺旋体菌株进行分类检定,明确其型别.方法采用经典的血清学分类检定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法.结果证明该菌株应归属我国独有的曼耗群钩端螺旋体,且与该群原有的5个血清型参考菌株均不相同,为一个新的血清型,命名为贺岩型,其代表菌株为L231株.
-
华支睾吸虫一个谷胱甘肽转移酶新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目的克隆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s)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的一个新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扩增新基因CsGST1,对DNA及其推导的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将CsGST1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用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结果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扩增出642 bp的CsGST1,序列分析显示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麝猫后睾吸虫GST的同源性高(88%),并具有GST N-末端和C-末端的保守功能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CsGST1,SDS-PAGE显示CsGST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PET-30a(+)-CsGST1的蛋白条带的分子量约为30 kDa.结论成功构建了CsGST1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与童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含量及β-巯基乙醇对培养细胞AgNORs的影响,探讨AgNORs能否作为评价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指标以及β-巯基乙醇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联合法培养虫龄分别为18d和24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与成虫,将童虫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与成虫细胞使用常规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在常规培养基中加入50μmol/L β-巯基乙醇和1mmol/L丙酮酸钠.培养第5d,运用胶银法染色,使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培养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测定银染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的百分比和平均光密度.结果日本童虫培养细胞(对照组)的AgNORs颗粒数目、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成虫培养细胞.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之间的AgNORs颗粒数目,银染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实验组培养细胞与对照组比较,AgNORs颗粒数目明显增多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均显著升高.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细胞三组参数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AgNORs可作为评价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一个简便、敏感的指标.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较成虫培养细胞更具增殖潜能;β-巯基乙醇对培养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
-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F1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F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进行免疫保护效果测定.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将SjF1基因从已剪切阳性克隆中扩增出来,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TWIN1上intein2的N端,经PCR和限制性酶切筛选阳性重组子.将阳性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在低温和低IPTG浓度下诱导表达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经鉴定后分别以FCA作佐剂经皮下免疫和以壳聚糖作佐剂经黏膜免疫昆明鼠,观察诱导产生的减虫和减卵效果.感染前采血和唾液用ELISA法检测抗体.结果成功克隆并表达了rSjF1.rSjF1以FCA作佐剂经皮下免疫获得了29.92%的减虫率和51.08%的减卵率;rSjF1以壳聚糖作佐剂经滴鼻免疫获得了25.74%的减虫率和44.04%的减卵率.结论获得了rSjF1,该蛋白以FCA作佐剂经皮下免疫和以壳聚糖作佐剂经黏膜免疫均能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
野生型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用多联PCR方法对从猪舍污水中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获得1株B型和1株C型产气荚膜梭菌,用PCR方法扩增了β毒素基因并进行了测序,获得了包括RBS、信号肽基因和全长成熟肽基因以及部分3'末端序列的β毒素基因;测序后与GGenBank中B、C型菌β毒素基因进行比较.野生B、C型菌与二者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以上,氨基酸同源性也在99%以上.
-
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cDNA文库的构建
目的为了筛选抗蜱及蜱传疾病基因工程疫苗的抗原候选分子,构建了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cDNA表达文库.方法用Trizol试剂提取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应用长链PCR(LD-PCR)扩增方法,合成双链cDNA.双链cDNA(ds cDNA)在SfiⅠ内切酶的作用下,形成两端分别带有SfiⅠA和SfiⅠB的粘性末端.经CHROMA SPIN-400柱纯化,收集500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将其连接于带有SfiⅠA和SfiⅠB末端的λTriplEx2噬菌体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XL1-Blue为受体菌构建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结果经测定,库容量为4.2×106,重组率为96%.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2.04×1010pfu/ml.通过对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5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获得一个编码线粒体ATP酶第6亚基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结论结果显示,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cDNA表达文库已构建成功.
-
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GRA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目的克隆和表达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GRA4基因.方法根据GRA4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RA4基因片段,插入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PCR、双酶切、测序验证后,将GRA4基因片段定向亚克隆到载体pGEX-4T-2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2-GRA4,重组子在E.coli 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GRA4基因片段并诱导表达出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的重组GRA4蛋白.结论成功构建和表达了弓形虫pGEX-4T-2-GRA4重组质粒,为弓形虫病诊断抗原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32的重组表达及在ELISA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构建L32-pQE32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建立以重组外膜蛋白为基础的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PCR法从钩端螺旋体DNA中获取编码LipL32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克隆载体pGEM-T/L32和表达载体L32-pQE32,转化受体菌E.coliDH5α和E.coliM15,IPTG诱导表达重组LipL32蛋白.Ni-NTA亲和层析纯化重组LipL32蛋白.以纯化的重组LipL32蛋白为抗原,特异的钩体抗血清进行ELISA实验.结果扩增出约750bp的LipL32成熟蛋白基因,LipL32基因插入pQE32表达载体,表达产物6个组氨酸与LipL32蛋白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31kDa,与预期27.6kDa大小一致.SDS-PAGE电泳显示:LipL32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ELISA显示LipL32蛋白能与钩体抗血清特异结合.方阵滴定试验确定以100ng/孔包被酶标板,酶标抗体稀释度1∶20 000作为工作浓度.结论 LipL32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Ni-NTA亲和层析可有效纯化重组LipL32蛋白,重组LipL32蛋白具有结合活性.初步建立了以重组LipL32蛋白为抗原的钩端螺旋体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
-
中国精神病人外周血博尔纳病病毒P24基因片段检测
目的探讨博尔纳病病毒与人类精神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套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结合荧光定量(FQ)PCR检测了3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16例情感障碍病人以及5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DV P24基因片段.结果精神分裂症组BDV P24基因片段阳性率为9.7%(3/31);情感障碍组(0/16)和健康组(0/50)均为阴性.精神分裂症组阳性率高于健康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国的精神病人中存在BDV感染,但BDV感染是否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
P菌毛粘附素在致肾盂肾炎大肠埃希菌对小鼠尿道上行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比较2株具有不同P菌毛粘附素(PapG)的同血清型UPEC和1株无菌毛大肠埃希菌对小鼠泌尿道上行感染性的差异,探讨粘附素在UPEC尿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UPEC尿道内接种形成BALB/c小鼠尿道上行感染,观察尿液、肾脏剖面的菌落计数和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具有P菌毛的UPEC菌株感染之小鼠,在其尿液和肾剖面培养出大量原感染菌,肾组织呈现中、重度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理改变;不同P菌毛粘附素的UPEC感染的菌落计数、肾脏病理改变严重度无显著性差异;无菌毛大肠埃希菌感染之小鼠,其尿液和肾剖面只有少量原感染菌生长,肾组织为轻至中度急性炎症改变.结论具有不同粘附素之P菌毛在介导UPEC致小鼠上行性急性肾盂肾炎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无菌毛大肠埃希菌亦可导致小鼠肾脏炎性改变.
-
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大鼠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反复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给大鼠于24周内反复9次经超声雾化吸入肺炎支原体以复制其慢性肺部感染模型,随后用bFGF单克隆抗体按SABC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图像分析,以观察肺组织bFGF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1)感染组动物(n=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PCR检测均为阳性,而对照组(n=4)和感染加红霉素治疗组动物(n=4)均为阴性(均为P<0.05);三组动物的支气管和肺组织常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感染组动物透射电镜检查见肺泡间隔增宽,其中有较多胶原纤维堆积,其余两组则未见明显异常.(2)感染组动物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内、支气管和肺小动脉肌层以及肺泡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见较多棕黄色细颗粒状bFGF阳性表达产物,其积分光密度为45.17±5.09(n=4),显著高于对照组者(10.77±3.66,n=4,P<0.05)和感染加红霉素治疗组者(16.32±3.58,n=4,P<0.05).结论反复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时bFGF蛋白质水平表达增加,可能参与致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
陕西延安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情况研究报告
目的明确陕西延安地区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及病毒基因型别.方法择有疫情报告地,进行人群疫情调查及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用夹夜法捕鼠,调查鼠种及鼠密度,采集鼠肺、血标本.人血、鼠血分别用IFA和ELISA法检测IgG抗体;鼠肺采用RT-PCR检测汉坦病毒(HV)RNA,测定PCR产物并与HV代表株76-118和Seoul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对延安市防疫站2001年统计的7例HF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均属在当地感染;检测延安市洛川县交口河镇245例人血标本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50例,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0.41%.22份鼠肺及鼠血标本,IFA抗HV IgG阳性3例,ELISA阳性5例.从一只鼠血抗体阳性的鼠肺中检测到HV RNA,序列测定符合Seoul S片段序列(94%).结论延安市洛川县交口河镇为HFRS疫源地及新疫区,洛川交口河镇健康人群、褐家鼠、小家鼠中有HV感染,病毒型别为SEO型.
-
阴道毛滴虫aP33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研究阴道毛滴虫粘附蛋白AP33的基因结构特点并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提取阴道毛滴虫m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得到阳性克隆,将其亚克隆到pUCm-T载体中进行PCR、酶切及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中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再将亚克隆与表达载体分别酶切并连接.结果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927bp.ap33与国外已报道的3株T.vaginalis的ap33基因分别具99%、97%、94%的同源性.结论成功克隆出阴道毛滴虫ap33基因序列,与已公布的ap33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构建获得PET-32a(+)-ap33重组质粒,可在原核中进一步表达特异性蛋白.
-
抗蚊虫疫苗的研究进展
蚊虫属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中的蚊科[1],除叮刺、骚扰人类外,全世界每年因蚊虫传播造成的病例高达7亿,平均每17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蚊虫造成的疾病[2],疟疾、丝虫病、登革热[2-3]等都是由蚊虫传播的,其中仅疟疾就造成每年300万人死亡.
-
登革病毒重组蛋白表达及其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登革病毒(DV)为黄病毒属的重要成员,借蚊媒传播而引起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其基因组全长约为10.7kb,编码有C-prM/M-E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
-
家禽感染西尼罗河病毒与岗哨鸡群监测的应用
美国一直有用活鸟来监测虫媒病毒传播的传统.在监测圣路易斯脑炎,东方马脑脊髓炎和西方马脑脊髓炎病毒时就使用了活鸟监测.活鸟监测中一般采用两种系统,一种是关在笼子里的岗哨鸡群监测系统;另一种是自由分布的野鸟监测系统.
-
肺炎支原体粘附因子及粘附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主要引起人非典型肺炎及支气管炎.其侵入呼吸道后,借助粘附细胞器(attachment orgabekke)牢固地粘附于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使得肺炎支原体能够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定植,并由此感染宿主.
-
致弱尾蚴感染血清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和成虫抗原免疫识别初步研究
众所周知,血吸虫减毒尾蚴可诱导宿主产生较高免疫保护力,但是,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的究竟是哪些目标抗原,目前仍未定论.血清被动转移实验证明减毒尾蚴多次免疫后血清可诱导宿主产生针对幼虫期的免疫保护,因此我们用多次免疫兔血清初步筛选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中的保护性抗原,以期为血吸虫疫苗的研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
青海田鼠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的研究
四川省石渠县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类鼠疫自然疫源地--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上石渠县无鼠疫病流行的记载.由于该县位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东南缘,于1981年开始进行鼠疫流行病调查工作,1986年首次在该地区发现牧犬血清鼠疫H抗体阳性材料9份,高滴度为1:1280;1988年发现犬血清RIP阳性材料6份;1996年发现犬IHA阳性材料5份;1997年7月在石渠县俄多玛乡从青海田鼠体内分离鼠疫菌54株;1999年7月在该县呷依乡3村发生由剥取自毙猞猁皮而引起腺鼠疫继发肺鼠疫流行,发病5例,均死亡,从而证实了该县自然疫源地的存在.
-
弓形虫pcDNA3/T·g-R1的构建与保护性效果观察
弓形虫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但对各种动物易感性各不相同:大鼠和绵羊对弓形虫有较高的天然抵抗力;人对弓形虫不太敏感,有较强的天然抵抗力,人感染弓形虫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
-
人圆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圆孢子虫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腹泻和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的肠道寄生虫,为了解安徽省境内居民有无圆孢子虫(Cyclospore cayetanensis)感染,我们于2001年7-8月对安徽省淮南、合肥等城乡地区进行了圆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其结果发现安徽省有圆孢子虫存在,并证实了它是引起腹泻、顽固性腹泻的又一病原体,现报告如下.
-
不同诱导源诱导家蝇抗菌物质的动力学研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及长期使用,许多细菌都产生了耐药性.全新的抗生素研究一直是很多医药学家的主攻目标.蝇从幼虫到成虫都生活在杂菌横生的环境中,其自身并不因此而染上疾患,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
-
福建省首例肝毛细线虫人体感染的病理诊断
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隶属于鞭尾目,毛细科,毛细线虫属,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尤以啮齿动物鼠类为多见.人体感染罕见,迄今全球报告人体感染仅25例[1].现将我们在福建省发现的首例病例报告如下.
-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4年第4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P622美国华盛顿类分岐巴贝虫感染病例∥Barbara L.Herwaldt,Guy de Bruyn,Norman J.Pieniazek,等在美国,已报道的动物源性巴贝虫病病例绝大多数发生在东北部,均系田鼠巴贝虫感染引起.在华盛顿州,已报道的3例巴贝虫病病例均由WA1型("华盛顿1型"的缩写)巴贝虫感染引起.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5 | 01 02 03 04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