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중국약과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48
- 国内刊号: 32-115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基于多靶点PK-PD模型评价丹酚酸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周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基于上述标志物建立代谢平衡模型,选用代谢失衡动力学参数k从整体角度量化机体状态,并以参数k的变化率作为替代药效指标建立多靶点PK-PD模型,用以考察Sal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SalA对各标志物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参数k与表征心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Sal A的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和药物对参数k的改善程度Ⅰ之间的关系.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的多靶点PK-PD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为多靶点中药PK-PD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
五倍子中酚性化学成分及其抗病毒活性
采用硅胶、ODS、Toyopearl HW-40(s)、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学方法,结合物理化学性质,从五倍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benzoic acid,3,4-dihydroxy-5-[(3,4,5-trihydroxybenzoyl)oxy]-,5-ethoxycarbonyl-2,3-dihydroxyphenyl ester(1)、trigallic acid(2)、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3)、莽草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甲酯(6)、没食子酸乙酯(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五倍子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HSV-1、RSV A strain、RSV Long strain病毒活性测试,化合物3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13.3,3.3和3.3 mmol/L.
-
硫化氢供体型美金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活性
H2S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显著降低脑梗死面积的作用,但高浓度H2S产生神经毒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可以降低高浓度H2S引起的神经毒性.将硫化氢缓释供体5-对羟基苯基-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ADT-OH)与美金刚通过烷烃连接臂拼合,设计了9个结构全新的化合物I1~19,以ADT-OH为原料,经过4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利用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目标化合物对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该类化合物在1μmol/L时能明显提高受损HT-22细胞的生存率(P<0.01),对于谷氨酸诱导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肝素寡糖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以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探讨肝素寡糖对炎症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实验分为空白组(0.5%血清培养基)、模型组(LPS +0.5%血清培养基)及给药组(LPS +0.5%血清培养基+0.01、0.1、1μmol/LHDO),采用活性氧实验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CAM-1、p38、p-p38及核转录因子NF-κB等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0.01、0.1和1μmol/L的HDO可抑制100 μg/mL LPS诱导的HUVECs炎症因子VCAM-1表达水平,较弱的影响细胞中NF-κB分布,并下调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38和p-p38表达.结果表明,HDO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
CI-921混合胶束的制备及透析拟合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
研制CI-921混合胶束(CI-Micelles),建立CI-Micelles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并对胶束进行处方优化和体外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CI-Micelles,通过透析法分离CI-Micelles的游离药物和栽药胶束,测定药物含量,得到包封率和栽药量的测定值,利用方程拟合法推算出CI-Micelles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真实值.考察聚合物的总量、两种聚合物用量的比例和水合介质的种类对胶束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考察载药胶束4℃下6d内的放置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总聚合物浓度为72 mg/mL,Pluronic F127与Solutol HS15质量之比为1∶2,5%葡萄糖溶液为水合介质时制备的CI-Micelles具有佳的包封率(>90%)和粒径分布(17~25 nm,分布系数<0.210),在4℃下放置6d,包封率及粒径均无显著变化.本实验所建立的新型包封率的测定方法——透析拟合法可以用来考察难以达到漏槽条件的弱碱性药物小粒径胶束的包封率.利用混合配比的聚合物材料Pluronic F127和Solutol HS15制备的CI-Micelles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稳定性较好.
-
和厚朴酚对小鼠背根神经节河豚毒素敏感型钠电流的影响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急性分离的小鼠背根神经节上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及其通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Hnk可能的镇痛机制及作用靶点.结果显示:和厚朴酚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TX-S钠电流,30 μmol/L和厚朴酚可以使稳态激活曲线向较正电压方向偏移达10.2 mV,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明显延长,但对稳态失活动力学特征无明显的影响.
-
油酸及单硝酸异山梨酯载入量对单油酸甘油酯液晶体系相图及体外释放的影响
考察油酸(OA)及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载入量对单油酸甘油酯(GMO)液晶体系相图及药物释放的影响.制备GMO/H2O,GMO/H2O/ISMN和GMO/H2O/OA 3种液晶体系的相图,考察了GMO的吸水行为及ISMN从GMO液晶载药体系的释药特性.结果表明,药物从GMO中的释放属于扩散释放,ISMN载入量的升高加快液晶体系的释药速率,而油酸载入量的增加使释药减慢.本研究为GMO液晶体系的载药及附加剂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1-(4-甲基苄基)-2-甲基-八氢异喹啉盐酸盐的合成
化合物1-(4-甲基苄基)-2-甲基-八氢异喹啉盐酸盐(1)是制备新型镇咳药磷酸二甲啡烷的关键中间体.对化合物1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以4-甲基苯乙酸为原料,采用氯化亚砜氯代制得4-甲基苯乙酰氯,再与2-环己烯基乙胺反应,再经环化、还原、N-甲基化和成盐酸盐纯化得到目标产物1,总收率约54%,纯度大于98%.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产率和纯度高、成本低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7T MRI检测
通过胶黏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并使用7T核磁共振成像(7T Mm)动态检测原位肿瘤.将对数生长期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右腋皮下,建立皮下移植模型;以皮下移植瘤块为材料,采用胶黏合法建立原位移植模型.造模约20 d后,裸鼠进行7T MRI扫描,并对胃部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3只裸鼠中2只胃部可见肿瘤疑似物,组织病理学检查验证该疑似物为肿瘤,成瘤率达66.7%.实验结果表明,7T MRI对原位肿瘤可进行无创、动态的活体检测,且无辐射伤害.MRI检测有望用于临床前胃癌药物的研发以及临床胃癌的诊断.
-
木棉树皮的化学成分
采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方法对木棉Bombax ceiba L.干燥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酮(2),白桦脂酸(3),泽屋萜(4),齐墩果酸(5),3-oxooleanolic acid(6),cleomiscosin A (7),(±)-lyoniresinol(8),链甾醇(9),豆甾-3,6-双酮(10),(+)-lasiodiploidin(11),aurantiamide acetate(12),(2S,3S,4R,10E)-2-[(2R)-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10-octadecene-1,3,4-triol (13).其中3,4,6,7~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热毒宁注射液家兔鼻腔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将热毒宁注射剂制备成鼻腔喷雾剂,进行家兔鼻腔黏膜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健康家兔为模型,建立空白组、鼻腔给药组和注射给药组.给药后使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家兔血浆样品,HPLC检测血浆中药物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浓度.HPLC结果显示,鼻腔给药组中可检测到绿原酸,且在给药后2~5 min时浓度高,说明自制热毒宁鼻腔喷雾剂可成功透过鼻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中快速代谢.相比于注射给药组,鼻腔给药组血液中的药物有效物质含量较低,提示热毒宁鼻腔喷雾剂药物透黏膜吸收效率有待提高.
-
两种筛选玄参中清除过氧亚硝基活性成分的在线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建立柱后HPLC-DAD-(Luminol-ONOO-)-CL(方法1)和柱前ONOO--HPLC-DAD(方法2)两种简单、快速在线检测清除ONOO-的方法,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从玄参中筛选具有清除ONOO-作用的活性物质,并结合HPLC-ESI-Q-TOFMS/MS对主要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方法l从玄参中共筛选出了P1 (decaffeoylacteoside)、P9 (acteoside)、I6(6"-O-feruloylharpagide)、P11 (cis-acteoside)、P13(angoroside)等5个具有清除ONOO-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2从玄参中筛选出了P9和P13两个具有清除ONOO-作用的活性成分.两种筛选方法各具特点:方法1需要的仪器系统较为复杂,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方法2需要的仪器简单,操作相对方法1繁琐且灵敏度低.但是筛选结果表明,方法1和方法2均可以从复杂体系中快速地筛选出具有清除ONOO-作用的活性物质,这两种方法可以为中药复杂体系中天然ONOO-清除剂的快速发现提供技术平台.
-
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大鼠尾静脉给药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6 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中多西他赛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多西他赛药代动力学参数.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平均粒径为(221.6±13.4) nm,聚合物分散指数(PDI)为0.092±0.003,Zeta电位为-30.3 mV.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和多西他赛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t1/2(α)分别为(0.072±0.014)和(0.066±0.015) h;t1/2(β)分别为(0.573±0.253)和(0.432±0.184)h;AUC0-12 h分别为(7.98±1.25)和(6.26±1.83) μg·h/mL.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与市售多西他赛注射液相比,在大鼠体内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双室模型.
-
雷沙吉兰对MPTP诱发急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和行为学改善作用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HPLC-ECD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探讨雷沙吉兰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C57BL/6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疗效和行为学影响.结果显示,腹腔注射MPTP的小鼠出现一系列的急性行为学改变,雷沙吉兰(20 mg/kg)治疗后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加,纹状体内DA及DA代谢产物HVA和DOPAC含量也明显升高,雷沙吉兰明显改善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的运动行为学障碍,对帕金森小鼠模型的多巴胺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
人参皂苷对NLRP3炎性体激活的抑制作用
为筛选可抑制NLRP3炎性体激活的人参皂苷,在用ATP、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和二氧化硅(silica)等NLRP3炎性体诱导剂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中分别用17种人参皂苷(PPT,PPD,Rb1,Rb2,Rb3,Rc,Rd,Re,Rg1,Rg2,Gg3,Rh1,Rh2,Ro,Rh2,Ro,cK,F1,F2)进行处理,通过对IL-1β的分泌量进行分析,明确具有抗炎作用的人参皂苷单体.在ATP诱导组中,IL-1β的分泌量在人参皂苷PPT、PPD和F1处理后下降为明显(P<0.001);而在尼日利亚菌素诱导组中,除了PPT、PPD及F1外,Rg3对IL-1β的分泌也具有较高的抑制效果;在二氧化硅诱导组中,可抑制IL-1β的分泌的皂苷种类较多,包括PPT、PPD、Rd、Rg3、Rb3、Rb2、F2、Re、F1和Rh2(P <0.001).本研究结果表明,PPT、PPD和F1对3种不同炎性体诱导剂引起的NLRP3炎性体激活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P<0.001).
-
羟基异吲哚酮类衍生物与HIV-1整合酶的分子模拟研究
为了研究羟基异吲哚酮类衍生物与HIV-1整合酶识别的机制以及构象变化,采用AutoDock对58个羟基异吲哚酮类衍生物与整合酶进行了分子对接,并对抑制HIV-1整合酶活性较好的两个化合物所形成的复合物模型分别进行了16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基于对接复合物模型分析给出了化合物与整合酶结合的主要作用力,通过分析氢键以及构象的变化,发现氨基酸残基N155与D64之间的氢键是维持整合酶催化活性所必需的DDE基序结构稳定的关键.另外,氨基酸残基Y143所在的loop区与羟基异吲哚酮类衍生物之间的疏水作用力在受体-配体识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选择性PI3Kδ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DK)是H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激酶,属于脂激酶家族成员,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血管生成过程.PDK异常激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Kδ(PDK delta)是PDK激酶的一种亚型,主要存在于免疫细胞和血液细胞中.近年来针对PDKδ亚型开发选择性PDKδ抑制剂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选择性PDKδ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合理开发选择性PI3Kδ抑制剂提供启示.
-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在体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号转导酶,其活化后既可以激活NO-sGC-cGMP信号通路,又可以抑制TGF-β信号通路.cGMP是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第二信使,可以通过调节一些下游相关效应分子,如蛋白激酶G、cGMP依赖的磷酸二酯酶及cGMP门控离子通道,从而参与一系列的生理或病理反应,包括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理调节;TGF-β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后,可产生抑制组织纤维化与细胞增殖的生理作用.近年研究表明,通过直接激活sGC可治疗多种疾病.sGC激动剂作为一类新型药物,表现出了许多独特的优势.本文就sGC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及其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sGC激动剂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是存在于细胞中的含硒同型二聚体黄素酶,其主要功能为调节氧化还原平衡,与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肿瘤的发生、转移、血管生成中密切相关.含硒C末端活性位点是TrxR的特有结合域,对TrxR与底物的结合具有重要作用,其靶向抑制剂正成为治疗与肿瘤相关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从TrxR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肿瘤相关的生理功能出发,根据其与底物结合能力进行分类,将TrxR抑制剂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类,对两类抑制剂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法尼醇X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法尼醇X受体(FX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一员,在胆汁酸、三酰甘油、葡萄糖等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FXR拮抗剂可通过提高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的活性而促进总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同时调节相关靶基因降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因此,FXR拮抗剂有望成为治疗高脂血症的新型药物.近年来,FXR拮抗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获得多种结构类型的FXR拮抗剂.本文就近年来报道的FXR拮抗剂进行综述.
-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肝肿瘤靶向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肝窦状隙和基底外侧细胞表面的受体,它能专一性识别、结合并内吞末端具有半乳糖或乙酰氨基半乳糖残基的去唾液酸糖蛋白类物质.基于这一特性,ASGPR受体介导的肝肿瘤靶向治疗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糖基化前药、小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和糖基化基因复合物3个方面对近3年来该领域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