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b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국약물람용방치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2X
- 国内刊号: 11-374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76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锦
- 类 别: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头孢甲肟所致不良反应文献概述
头孢甲肟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胞菌素,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概述如下:
1过敏性休克
刘咏梅等报道,患女,37岁,因双侧附件炎给予头孢甲肟1.5g ﹢0.9% NS250ml 静滴,qd,第5天静滴本品约25分钟时,患者自述胸闷、畏寒,随即全身皮肤出现骚痒,出现鲜红色散在斑丘疹,尤以四肢及前胸部居多,血压下降至80/50mmHg,即停药予抗过敏休克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斑丘疹3天后完全消退[1]。 -
氟比洛芬酯所致癫痫样发作文献概述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淄体类靶向镇痛剂。用于术后镇痛,超前镇痛和癌性疼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癫痫样发作,现概括如下:
贾志龙报道,患女,72岁,因乙状结肠癌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 静注,推入1/3支时,患者自觉心慌、憋气,约10秒后即刻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眼球上翻,口吐白沫,伴有哼鸣,即停推注,予对症治疗,约5分钟后患者抽搐停止,恢复神志。后行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波[1]。 -
法莫替丁所致过敏反应文献概述
法莫替丁为第3代组胺 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症,也可预防和治疗应激反应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过敏反应,现概述如下:
1过敏反应
汪建龙报道[1],患男,45岁,因患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给予法莫替丁20mg ﹢5% GS250ml 静滴,20分钟后患者突感胸闷、呼吸困难、全身不适,四肢及胸部见轻微的红色斑点。即停药,予抗过敏对症治疗,30分钟后上述症状缓解。 -
缩宫素所致药物热文献概述
缩宫素是妇产科常用的药物,临床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引起的子宫出血。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药物热,现概述如下。
-
帕利哌酮缓释片不良反应近况文献概述
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由于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概述如下:
1迟发性运动障碍(TD)
孙振晓等报道,患男,18岁,因精神分裂症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9mg / d 治疗,用药3个月后出现口—舌—颊不自主运动,表现不自主伸舌、卷舌、咀嚼样动作,左右抖动等。加用盐酸苯海索治疗无效。考虑为迟发性运动障碍。虽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TD 发生率较传统抗精神病药低,但长期应用还是有发生 TD 的风险,应引起医师注意[1]。 -
缬沙坦所致过敏反应文献概述
缬沙坦为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T)受体拮抗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过敏反应,现概述如下:
1过敏反应
程俐报道,患男,42岁,因高血压病给予缬沙坦80mg 口服,qd,次日患者双下肢伸侧出现对称性红色皮疹,伴有水肿、瘙痒、灼热,继而变为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水肿为重度非压凹性,即停药,3天后皮疹逐渐消退;二次用药,次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停药后予抗过敏对症治疗,上述症状逐渐消失[1]。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所致过敏反应文献概述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以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耳炎、骨髓炎、败血症和术后感染等。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过敏反应,现概述如下。
-
莫西沙星所致心律失常文献概述
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心律失常,现概述如下:
杜志强报道,患男,72岁,因右肺感染给予莫西沙星400mg 静滴,qd,用药后出现意识模糊,胸闷、气短,复查心电图示 Q-T 间期延长,停药后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未再出现上述状况[1]。
卢丽华等报道,患男,49岁,因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400mg 口服,45分钟后感到全身皮肤不适,继而出现心慌、心悸,心率120次/分钟,停药后经对症处理后缓解[2]。 -
药物及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稽延性失眠症状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联合应用对稽延性失眠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稽延性失眠症状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组(n ﹦35),接受睡眠卫生指导、认知疗法和放松疗法等治疗;药物治疗组(n ﹦35),每晚口服阿普唑仑片0.8mg;联合治疗组(n ﹦35):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同时,每晚口服阿普唑仑片0.8mg。按上述分组进行4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和16周后收集患者睡眠日记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各组总睡眠时间均有所延长,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明显提高(P <0.05)。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比例明显;第16周随访时,心理治疗组在缩短入睡潜伏期和提高睡眠效率方面的改善比例提高,与联合治疗组相当。结论:稽延性失眠症状患者单独使用药物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均可以取得明显的疗效,认知-行为疗法的长期效果更显著;联合疗法起效较快,其持续作用的效果与认知-行为疗法相当。
-
综合干预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美沙酮治疗脱失率,减少吸毒人员传播疾病的高危行为。方法:对美沙酮门诊参治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研究综合干预对脱失率及患者行为学改变、尿吗啡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脱失率为16.7%,对照组患者脱失率为36.7%;干预组患者海洛因偷吸、共用针具、不安全性行为等行为学方面的改变优于对照组;结果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美沙酮患者治疗依从性,减低脱失率,改变患者传播疾病的危险行为,综合干预措施是今后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可持续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
对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患者伴抑郁症状的综合护理策略
目的:观察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时抑郁症状的表现,总结临床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选择30例酒精依赖戒断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病床号的单双数法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双数)与对照组(单数)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另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状。结果:治疗前,观察组 HAMD 评分为(34.9±7.6)分,对照组为(34.0±6.8)分,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1个月与2个月时,观察组 HAMD 评分分别为(19.1±6.6)分、(16.0±6.8)分,对照组分别为(23.4±7.2)分、(20.1±7.1)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为酒精依赖戒断伴抑郁症状的患者实施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况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
梧州市2010-2014年暗娼人群感染调查及高危行为分析
目的:了解梧州市暗娼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以及高危行为的影响,为评价艾滋病、梅毒、丙肝预防和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4年,每年4~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娱乐场所暗娼,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从业基本情况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五年共调查了8032名暗娼人群,平均年龄(31.05±7.49)岁;在婚或同居占59.60%;初中文化占70.5%;2010~2014年暗娼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4%、0.20%、0.50%、0.29%、0.17%,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5%、5.63%、7.78%、5.58%、5.78%,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2%、0.80%、1.43%、0.59%、0.40%。结论:娱乐场所暗娼人群存在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应加强对暗娼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工作。
-
农村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毒品预防教育现状及防控对策。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6所农村小学的952名留守儿童及95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检验对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中对新型毒品及毒品危害的认知较差( P <0.05),对他人吸毒的态度较为模糊(P <0.05);有59.7%的留守儿童毒品预防知识来源于学校,20.9%来源于家庭,而留守儿童对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总体满意率仅为62.6%。结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毒品知识的预防教育,构建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
盐酸氨溴索致不良反应86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某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使用盐酸氨溴索的患者86例,并按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ADR 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盐酸氨溴索的 ADR 女性多于男性,老人和儿童更易发生,ADR 的主要症状以消化系统和过敏反应为多见,合并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可能性更高,多种原因导致患者用药不当进而引发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致 ADR 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其危害性值得重视。
-
重庆市南岸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综合调查研究
目的:对南岸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进行综合调查研究。方法:分别比较偷吸组和非偷吸组病人的人口学情况、首次吸毒年龄、吸毒年限、吸毒方式、既往戒毒情况以及社会家庭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偷吸组以男性、无职业者、吸毒年限长、有强制戒毒史和家庭关系较差者较多,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 MMT 门诊患者的偷吸行为要加强心理行为干预和工作质量,协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以减少偷吸现象。
-
从毒品公开场所视角评述欧洲毒品政策
从欧洲五大城市毒品公开场所历史演变来分析欧洲对于吸毒和戒毒人员的策略:预防、降低危害和治疗相结合。这一策略是基于警察执法、卫生保健和社会服务三者基础之上的。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社会与吸毒者之间“共存”的目标,降低危害和限制性措施的组合是适合的解决方案。
-
酒精戒断后出现癫痫发作2例报告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远,随着经济发展,饮酒成为社交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饮酒人群逐渐增长,酒的合理饮用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必须重视的程度。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2005年全球酒精饮料的日均消费量为6.13L,每年有250万占世界总死亡4%的人死于酒精有害使用相关的原因,它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6%[1]。由于饮酒引发各种躯体,心理以及社会损害日益增加,因饮酒住院的病人逐年增多。
-
奥氮平引起动眼危象1例
患者女,33岁,服奥氮平后双眼向上凝视5天于2014年7月3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1年前出现乱语,行为紊乱,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长期在我院门诊治疗,服氯氮平50~100mg /日,病情稳定,无不良反应。患者因想生二胎,希望换不良反应较少的药,于2014年7月2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而停氯氮平,改用奥氮平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mg /片,商品名:欧兰宁),5mg,睡前服。第2天出现双眼向上凝视,约10秒钟好转,后又类似发作4次,于7月30日再次来院就诊,继续服用奥氮平,给予异丙嗪片,25mg,Bid,口服,当天就发作停止,至今未出现双眼向上凝视发作。
-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致过敏反应1例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属于抗厌氧菌的抗菌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牙病、外伤、泌尿、肠道以及妇科疾病等,临床上口服甲硝唑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极为少见。
-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人员特点及对策分析
根据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人员特点,恢复舒适为目标,通过综合戒治,重建戒毒人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戒治质量。
-
抓住自媒体传播优势制造热点话题,提高禁毒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自媒体借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迅速地抢占了传统媒体独霸的领域,对当代青少年的兴趣取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利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开展禁毒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所取得的成果为出发点,就如何抓住自媒体特点及平台优势,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合成毒品危害,从而更加行之有效的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
社区戒毒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确立了我国新的戒毒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戒毒工作的体制,形成以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多样化的戒毒措施和方法,改变了以往实行的“吸毒必强戒”和“吸毒定终生”的观念,充分体现了依法执法上的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戒毒理念,为戒毒康复工作开创了新的旅程。然而,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和落实社区禁毒戒毒工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希望通过对社区戒毒工作的实践讨论,希望能为深化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参考。
-
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进展
介绍近年来国内中成药、保健食品及化妆品等产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现状,简述了快速检测技术的意义和作用;针对性地介绍了非法添加药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近红外光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超高效液相色谱、直接实时分析质谱及离子迁移谱法等,以打击非法添加违法行为,为现场快速筛查产品非法添加药物成分提供思路,为药品技术监督工作提供了参考。
-
动机增强治疗在酒精使用障碍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动机增强治疗在酒精使用障碍中应用情况,对动机增强治疗理论基础、原则及技术要点进行了系统介绍,并举例说明其实施步骤,还对针对不同酒精使用障碍者的康复提出了不同的治疗策略,希望对读者掌握动机强化治疗有所帮助。
-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5年度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旨在进行药物滥用防治领域的报道和交流。国内统一刊号:CN 11-3742/R,国际刊号为:ISSN 1006-902X。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64页;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
134例药物性皮炎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药物性皮炎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2013年我院临床上报的134例药物性皮炎的不良反应(ADR)报告,建立 Excel 表格,分别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药物性皮炎临床表现、处置等项目并作分析。结果:发生药物性皮炎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37.7±1.75)岁。发现致敏药物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中成药及其提取物类、生物制剂类、解热镇痛类等。引起药物性皮炎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结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是引起皮疹的主要原因。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