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Chinese Medical Ethics 중국의학륜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565
  • 国内刊号: 61-12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8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王明旭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思考

    作者:马雪;张慧楠;贾敏;周颖;罗晓星;孟静茹

    指出了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在药理学教学及实验中的重要性,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研素质、促进医药研究与生命伦理观的良性互动的作用;阐述了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动物福利、“3R”原则、AAALAC认证,并分析了实验动物福利的立法状况;引发了关于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伦理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将实验动物伦理教育融入实验教学过程应成为药理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既能够增强医药相关专业学生的伦理意识,更好的了解和尊重生命,也有助于促进医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 ESP理论指导下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英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作者:刘瑛;张淑玲;朱莉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社会对涉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英语教学尤其是医患沟通英语教学已成为这一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医患沟通学是研究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如何互相理解、信任并合作共同战胜疾病的一门学科,而ESP教学理念强调以能力为导向,与职业相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把英语教学作为手段与工具来学习运用,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表明,以ESP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英语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成效。

  • 知情意信行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作者:汪慧英

    按照“知—情—意—信—行”的思路展开对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的构建:晓之以理,让医学生重视医德认知,拓展医德教育教学内容、创新医德教育教学方法;动之以情,让医学生培养医德情感,建设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打造高尚情感的师资队伍;笃之以信,让医学生坚定医德信念,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以榜样的力量弘扬医德;炼之以志,让医学生锤炼医德意志,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加强迎难而上精神教育;导之以行,让医学生落实医德行为,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开展医疗实践活动。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构建“五位一体”的医学生医德教育教学模式。

  • “大医精诚”协同生命伦理学融入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彭波;宋湛;李健

    日新月异的新兴科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刷新了医学伦理情景,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医学伦理盲区。搭建学术科研平台,利用新媒体力量、MOOC及“翻转课堂”,继承中国本土大医精诚的传统中医学教育,探索“包容并蓄、协同创新”的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路,对改善我国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 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的培育研究

    作者:孔令杉;王彩霞

    从健康意识和生命责任方面阐述当代部分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并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及其自身因素四个方面剖析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的根源,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学校应创新课程、注重临床实习、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深化生命价值教育;政府应加强行政干预;网络、媒体等应充分发挥正确导向功能;要发挥家庭环境的熏陶作用并改变家庭教育理念;要提高自我意识能力、进行自我挫折教育和情感教育。

  • 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课堂培育--以医学伦理学教学为例

    作者:李德玲;卢景国

    首先介绍了医学伦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想象力,其次阐释了医学生的道德想象力的具体内涵:道德敏感性、视角转换能力、情境认知与超越能力和道德反思与评价能力,后分析了基于叙事法的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课堂培育,其中再叙事是培育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主要教学方法。

  •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护理伦理原则的实践

    作者:蒋凤菊

    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以尊重、公正、不伤害、有利的伦理原则为孕产妇提供护理服务,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维护患者的自主权,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和保护孕产妇的隐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保护新生儿不被母婴传播所伤害,尊重并保护产妇作为母亲的权利,大限度地确保母婴安全。

  • 进修护士短期规范化培训教育内容及学习方式的调查分析

    作者:辛爱利;韦欢欢;雷春梅;辛霞;张银萍

    目的:了解进修护士短期规范化培训教育内容及学习方式,为提高短期进修护士培训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3~6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短期进修的11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培训需求内容、需求方法三部分组成。利用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2.7%的进修护士认为岗前培训非常必要。岗前培训前三位的需求内容为:职业防护(82.7%)、医护患沟通技巧(80.0%)和感染预防控制(78.2%);进修期间培训需求前三位依次为:专科危重病人的抢救与配合(88.2%)、护理不良事件临床应用及处理(79.1%)、护患有效沟通(79.1%)。需求内容得分在不同学历和职称的进修护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方法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实践操作(89.10%)、专题讲座(74.5%)、案例分析与讨论(67.30%)。结论应根据短期进修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需求,考虑其学历、职称等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提高短期培训效果。

  • 关于长期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和对策分析

    作者:张守亚;江文仙;姜林梅;郑志娟

    老年痴呆症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导致潜在安全性问题与家属无法长期陪护之间、身体约束保护与自尊及《精神卫生法》之间,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观之间产生一系列矛盾及伦理问题,也使密切和他们接触的护理人员不得不面临道德、伦理困境。建议医院提供专职、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长期陪护;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合理、合法使用约束工具;完善医疗体系的建设,构建“医养结合”的照护体系;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转变服务理念,加强伦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 阶梯式培训考核在提高年轻护士人文素养中的应用

    作者:徐满琴;陈菊娣;居朝霞

    目的:探讨阶梯式培训考核在提高年轻护士伦理人文素养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起在新护士入院后三年内,通过先简单后复杂、先规范化常规后专科特色的模拟、案例操作的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比较以前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考核、考核优秀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新的培训考核方法让年轻护士在临床操作考核中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考核优秀率31.25%,高于前一年考核的优秀率19.82%,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比较中,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新的培训考核方法,显著提高了年轻护士的自身素质和医德修养,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能更好的注重人文关怀,做好护患沟通,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判断能力、急救能力、交流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年轻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和病人的综合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

  • 人本主义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吕惠茹;郭晓英;李珂;陈静;袁翠翠;贺西京

    目的:探讨人本主义理念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将人本主义护理管理理念贯穿于常规护理管理中。结果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本主义护理理念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护理效果,而且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了患者的心理适应性。

  • 无痛护理在跟骨骨折术后夜间痛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吴海雁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在跟骨骨折术后夜间痛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例骨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无痛护理。通过更新护理人员的无痛理念,明确疼痛评估方法和疼痛护理记录,实施程序化疼痛健康教育,将无痛护理有效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夜间痛。联合采用疼痛数字评估法和夜间睡眠调查分级法比较两组术后夜间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无痛护理后,患者夜间痛对睡眠影响程度明显减轻,夜间痛的发生率下降,实验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或减轻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夜间痛的发生,促进机体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我国古代处理医患关系的优良医德传统分析

    作者:陆艺

    从尊重生命,仁爱救人;技艺专精,学验俱丰;举止安和,温雅谦恭;普同一等,等心施治;清正廉洁,不贪财利五个方面出发,详细论述了我国古代处理医患关系的优良医德传统,为改善当下医患关系,重塑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提供借鉴。

  • 《黄帝内经》中的医德教育思想

    作者:曹变玲;李亚军

    《黄帝内经》,缘起于德,在传道授业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匪人勿教,择人而授,高风亮节,开放不狭隘;在职业追求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博采勤求,深得医道,志于上工,为天下师;在职业操守方面,其倡导医者应珍视生命,以不病调病,一丝不苟,大医风范;在职业信仰方面,其倡导医者应法于往古,验于来今,坚信科学,反对迷信;《黄帝内经》倡导医术要精湛、医德要高尚的职业理念,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医德思想生发的渊源,对当今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 论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

    作者:徐玉梅

    医德观念的发展与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良好医德医风的先导。适应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新医改实施的新要求,提出了“和谐医德观”的新概念及其基本内容,重点论述了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即健康价值、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目标,病人利益至上的价值主导以及其价值追求的根本标准。

  • 论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积极意义

    作者:陈永华;王明旭;李新安

    从儒家思想文化与当代现实结合的角度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提出了辅导员应具有“仁爱”之心、应做到“师以身为正”“君子不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境界,以努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思考和建议。

  • 隋前正史医事伦理探骊

    作者:赵仁龙;任杰

    征引隋前正史中医学史料,从高层之医学人文关怀、医学教育及医学传播三个伦理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医与政有着天然紧密相连的渊源关系,医政充分体现了政府有无政治作为和是否实施人文关怀;汉魏南北朝时期太学、地方官学、私学都很活跃,在医学教育方面,也有深刻的进步理念;中医药作为加强民族间交流和融合的友好使者,对当今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

  • 书院制模式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新路径探析--以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为例

    作者:魏恒顺;杨威

    从我国古代书院制及国外书院制教育环境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从书院推行通识教育,实施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计划,打造本科生教育“第二课堂”,营造和谐学生生活社区及书院特色文化等方面,为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公平性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

    作者:刘俊香;张旭平;陈鸿君;罗朝霞

    以湖南省为研究现场,从平等主义角度具体分析了新医改以来该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公平性状况,认为目前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本医疗服务经济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基本医疗保险受益度方面仍存在差距,应通过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管理,逐步促进不同人群之间医疗保障的公平性。

  • 门诊医生接诊态度评价量表的开发

    作者:潘子奇;谢铮;郭娜;郑棒

    研究使用文献法和德尔菲法开发量表条目,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克朗巴赫系数、相关系数法等方法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修订,形成终版量表。《门诊医生接诊态度量表》包含19个条目,沟通技巧、尊重、关心、责任感四个维度。该量表条目间一致性高,量表维度设置合理,总分较好地反映了医生接诊态度,可以作为研究医生态度的测量工具。

  • 关于山东省医患信任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士福;尹瑞法;魏凌云

    从医患双方的视角出发对山东省12所医院的1080名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医患信任极其发展趋势的评价是具有相关性的,医患双方均注重了政府和社会的影响因素。在医患信任的构建中,医患双方均重视的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建设、继续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 基于医生视角下网络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

    作者:戴菲菲;杨国斌;刘玉秀;魏强;易学明

    通过对医生群体的问卷调查,了解医生上网习惯情况、医生与患者的网络交流沟通情况、网络环境对医生实际诊疗的影响、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对医生的影响以及医生群体关于网络发展对医患关系影响的综合看法。指出了目前网络环境给医患关系带来的影响:互联网成为一些医生知识信息更新与积累的源地,网络成为一些医生与患者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医生需要应对日益增多的“网络型”患者,医生对媒体负面报道的反应性出现转变。

  • 临床护士与进修医生间的医护关系探讨

    作者:张萍丽

    探讨临床护士与进修医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进修医生工作性质和内容的特殊性、角色差异、缺乏交流和理解、制度不健全。提出要针对其特殊性,确定好各自的角色和位置,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沟通交流以及完善医护管理体制的措施,从而建立和谐良好的新型医护关系,营造和谐的医院人际关系,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 某三甲医院621例医疗纠纷因素构成演变及对策探讨

    作者:何俊清;尹宁;陈微微;陈宏刚;蔡恒

    目的:对2000-2013年间发生的621例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纠纷发生因素并进行分析,促进医患和谐。方法在2000-2013年发生的621例医疗纠纷中,按个案属性进行归类整理,分两个年度区间对比分析。结果经对621例纠纷属性分析,发现疾病并发症引起纠纷案例居首,经济原因、医疗缺陷次之。结论两个年度区间对比分析显示: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将医疗核心制度落到实处是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 医学遗传伦理学的困惑及案例教学中的对策

    作者:杨利丽;刘红英;王刚;沈浩

    案例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遗传伦理案例的复杂性与“悖理”性自然会引发医学伦理观念上的碰撞与困惑。如何对典型的遗传伦理案例做出以恰如其分地解释,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医学伦理观,使其在未来的医务生涯中面对医学伦理困惑时能够做出正确选择,是当前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一项重要课题。

  •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知情同意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郭靖;袁蕙芸

    目的:通过对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中知情同意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医务人员知情信息告知与患方知情同意的现状与问题,从而完善知情告知的内容与方法,提高知情同意效果。方法自拟知情同意调查问卷,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形式,由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中医务人员和门诊不孕症患方夫妇填写完成。结果医务人员知情告知执行情况有待提高,在告知过程中存在不注重保护患者隐私的情况,而患方自身对知情同意也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期待伦理培训。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知情同意情况并不乐观,亟需加强伦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知情告知意识,规范知情告知内容与方式,并探索患方知情效果评价方法。

  • 临床基因诊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熊汉真;陈辉;张金山;江庆萍

    分子诊断尤其是基因诊断是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产前基因诊断、儿童基因诊断及成人基因诊断。从医学实践方面阐述了分子诊断领域的医学伦理学问题以及如何正确的开展分子诊断方面的医疗实践工作,旨在指导所有的医学工作者在分子诊断领域形成正确的伦理观。

  • 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

    作者:张金钟

    指出了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界定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内涵、外延;提出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的科学理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真实具体感人、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原则;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实践中的实训室建设、实训教学管理、实训教学报告书写、实训载体建设等做了总结。

  • 某院儿科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调研及建议

    作者:段茹;陈岚;贺晴;张志鹏

    回顾调查了某院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2008年至2013年审查的儿科临床试验的15个项目的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分别对风险级别、方案设计依据、风险小化措施,知情同意书告知要素、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找出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存在的不足,并给予适当的建议。

  • 2013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及其意义的分析研究

    作者:王頔;杨竟;陈仲林;丁艳;江一峰

    2013年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对宣言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内容上对部分条款进行了增删和修改,并在细节上对部分用词进行了修改。新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改进了宣言的架构,完善了宣言的内容,加强了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了对研究者的要求,并明确了国家、研究机构、申办方的义务。这对我国的启示有:不断修订涉及人体临床试验的相关法规,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提出国家对受试者保护的义务,探索建立国家临床试验赔偿体系;明确伦理委员会职责和定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伦理审查主体。

  • 论美国伦理审查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于丹丹;徐源;张雪;孙福川

    论述了美国伦理审查制度的溯源、发展史,提出了美国伦理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完善伦理审查规范的顶层设计,提升规范位阶;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信息交流渠道建设;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健全监管体系;完善持续性审查制度,制定具体执行规范。

  • 关于加强医学临床研究受试者保护的建议

    作者:江学维;曹江;王冬;白楠;王瑾;王睿

    我国对于医学临床试验研究受试者的保护仍存在研究者和受试者认知有偏差、知情同意落实难、后续跟踪审查乏力等问题。基于美国经验和国内某医院的探索,提出完善我国受试者保护的建议: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受试者保护体系;提高受试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伦理委员应实地考察、保证审查质量;建立强制保险制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

  • 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研究

    作者:刘春娇;张槊;邓玉霞;吴彬彬;刘艳瑞

    通过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概述,分析研究了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原因。基于我国国情和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特殊性的基础,提出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实现路径:即完善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适应性改造,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相互通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建设。

  • 关于潍坊市中医院托管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欢;杨会香;徐金辉;衣晓娟

    目的:为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调查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并对满意度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潍坊市中医院托管的4家基层医院的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住院患者对基层医院托管后总体满意度提高,但对护理技术操作、生活护理方面满意度较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并且采取相对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托管医院的改革。

  • 关于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伦理学思考

    作者:沈丹;孙莉;刘海菊;范久波;李智山

    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存在的问题,包括LIS安全和功能扩展、患者的隐私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自动核准风险。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了其整改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加强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管理;保障特殊检查项目的机密性,保护患者隐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根据医院实际工作量和财力确定LIS的功能模块;定期核对检验数据,避免职业性伤害;持续改进自动核准规则的严谨性。

  • 基于案例分析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实施中的指导功能

    作者:殷宝莉;张宇晖;张平;王雪

    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的关于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伦理问题,并针对这一现状讨论研究了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实施中的指导功能:一是为需求者提供相关性伦理咨询,二是对辅助生殖技术及相关性研究开展全程监督和指导。

  • 党组织在弘扬医院精神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花蕾;王蕾;王香平;吴宇彤;张卓然

    通过分析医院精神及其伦理涵义得出:医院精神不仅是医院全体人员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也是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心理趋向、文化定势以及意志统一和行为准则的集中表现。医院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应以党组织为核心领导,彰显鲜明而深刻的医学伦理原则和规范。并阐述了在孕育、传承和创新医院精神的实践中,医院党委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对其进行伦理分析,旨在对当前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 医务人员职业人格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李慧

    现今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甚理想,存在责任感缺失、职业技能与岗位不匹配、职业信念不坚定等问题,而外在环境的影响与内在修养的弱化为两大原因。因此,应通过优化外部环境,完善宣教体制,加强医务人员内心修为,提升医务人员价值观来促进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养成,终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领域的有力践行。

  • 责任指数在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评测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陈恺;李瑞丰

    目前对于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测评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当中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低年级医学生职业精神评测的研究较少。介绍了责任指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介绍国外医学院校应用责任指数对于在校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评测,分析该方法的优劣。认为责任指数是基于具体行为的评测、其结果更加真实准确,是适用于低年级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评测系统,与其他评测系统相比,责任指数更注重预先的指导和规范。但责任指数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责任指数评估过程中须面对一些伦理挑战,且评测框架设计缺乏整体性。

  • 关于新医疗环境下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研究

    作者:朱宏晋;徐玉梅

    职业胜任力是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要求: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实习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塑造医学院校“综合素质教育”新形象。针对当前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新医疗环境下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应从以下主要内容入手:培养其坚守仁心、医德自律的能力,医学知识循证与实践的能力,医护合作、医患沟通的能力。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临床实习医生的职业胜任力:完善职业胜任力教育内容及相关课程;举办职业胜任力培训及模拟竞赛;强化临床实习生自觉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构建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评估机制。

  • 护士职业精神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茜;孙晓;施雁;张曙映

    阐述护士职业精神的概念与内涵,介绍国外护士职业精神测评工具研究现状,综合论述了护士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职业因素,并提出构建我国护士职业精神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方式、倡导护士职业精神培育和营造健康的护理职业环境等建议,为发展我国护士职业精神理论和提高护士职业精神提供参考。

  • 论知情同意原则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作者:康鹤;孙福川;尹梅

    通过对临床实践中的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之间关系认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医患沟通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的必要性,提出了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完善医患沟通的具体方法:以知情同意指导医患沟通,以有效沟通方式实现知情同意。强化知情同意原则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完善医患沟通的具体建议。

  • 广东某高等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改革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作者:田冬霞

    目的:为了解医患沟通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及环节的合理性、课程的实用性及学生对此课程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某医科大学3个年级89位医学生实施调查。结果74.2%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收获大或收获较大,63%的学生喜欢视频观察讨论法与角色扮演法二者相结合,61.8%学生不同意增加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安排较为合理但教学考核是难点。结论基于课程整合的视角,革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开放性,加强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评估是增强医患沟通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 论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

    作者:姚煜;史婷婷

    当前我国肿瘤专业医学生存在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水平不足,沟通不够自信等问题。而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正确实施诊疗工作的必要前提,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提出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设立医患沟通课程及肿瘤科室实习前培训课程,建立“用心倾听+专业疏导”模式,带教老师积极引导,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 关于患者视角下的医患沟通需求及现状调查

    作者:陈军

    目的:从患者的视角来了解医患沟通现状以及患者对医患沟通内容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描述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在患者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知方面,有560人认为医患沟通很重要;患者对医患沟通作用的认知表现在多方面,但大部分人(382人)认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在患者对医患沟通的需求方面,582人非常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费用;医患沟通现状不容乐观。结论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并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 人本主义疗法:伦理精神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实现

    作者:遇时;尹梅;邰升;岳玺中;王彧

    介绍了人本主义疗法的概念及其内涵、在外科学方面的应用、精神本质及与生命伦理学的对接;分析了围手术期的患者需要人本主义疗法,主要包括技术、伦理、心理、实践等层面的需求;讨论了人本主义疗法在临床中的践行,包括践行的条件、人员、措施及遇到的问题。

  • 骨延长成长日记的临床应用探索与思考

    作者:莫兰;傅育红;韦旭明;郭玲

    简述了Ilizarov技术的发展史,引出了骨延长成长日记的设计与应用,并具体论述了骨延长成长日记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对骨延长成长日记临床应用的伦理学思考进行了以下探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加强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

  • 基于案例探讨临床抉择中的伦理问题

    作者:李红英;梁立智;徐溢涛;眭文洁;何琪

    通过梳理临床实践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多因素影响医患关系的伦理问题及新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难题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临床医务人员、医院伦理委员会及卫生决策部门参考。

  • “南京2015年国际生命伦理学高峰会议暨全国第二届老龄生命伦理学与老龄科学论坛”在东南大学举办

    作者:许启彬

    2015年6月26日-28日,“南京2015年国际生命伦理学高峰会议暨全国第二届老龄生命伦理学与老龄科学论坛”在东南大学举办。此次学术活动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医学与哲学》杂志社、江苏省医学伦理学会等单位协办。著名伦理学家、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致开幕辞并为“老龄化国际研究中心”揭牌,该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刘波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外近200名专家学者,围绕生命伦理学和老龄生命伦理学与老龄科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 交流分享,共同提高京沪两地医学伦理工作交流暨相关培训活动在上海举办

    作者:北京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

    2015年6月26日-27日,京沪两地医学伦理工作交流暨北京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五期培训活动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举办。

  • 政策环境对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转变的作用研究--基于北京市怀柔区的调研

    作者:董屹;吕兆丰

    政策环境对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的转变有着重要作用。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管理体制的资源支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集体经济体制下工分制的运作为赤脚医生兴起与发展奠定了政策环境基础。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村民自治”政策环境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管理、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推动了赤脚医生向乡村医生的转变。

  • 陕西省基层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作者:李秀芹;秋增超;罗桂华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满意度的现状调查,找到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激励因子。方法选择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Krukal-Wallis检验。结果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激励公因子有培训和发展、薪酬待遇与保障水平、管理方式和团队合作、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并且不同属性的医务人员对激励满意度存在差异。结论要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结合陕西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的激励机制。

  • 论高空作业坠落损伤患者的人文关怀

    作者:雷风琴

    通过对高空建筑作业人员不慎坠落受损伤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惊恐、紧张、焦虑等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强调医护人员应从人文关怀入手,针对患者心理特征,在救治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有效措施,帮助患者解除已经存在或潜在的负面心理问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强化人文意识,这对高空坠落损伤患者的急救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 论人文关怀在白血病患儿长期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玲;肖延风;李金娜;杨长虹;王莉;辛芳芹

    目的:通过了解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儿和家长实行人文关怀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通过访谈形式,先后访问了20例白血病患儿及其父母,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提出问题,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干预。结果白血病患儿治疗时间长,化疗药物副作用大,带给家长和患儿的痛苦也较大,容易引起患儿和家长的负面情绪,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对其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结论针对白血病患儿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特点,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提出对白血病患儿及家长的人文关怀主要包括:优先稳定家长情绪;个性化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诉求;提高医疗技术,开展无痛治疗;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共同提升患儿的生命质量。

中国医学伦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