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Chinese Medical Ethics 중국의학륜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565
  • 国内刊号: 61-12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8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王明旭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护理效果的干预

    作者:丁彩丽;秦芳;周妤

    对80例住院的Ⅱ型糖尿病足患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对糖尿病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育手段和方法,继续进行教育,并加强出院随访.在糖尿病足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实用、可行、针对性、保护、阶段性等伦理原则,才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伦理查房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廖绮霞;贺小伶;刘俊荣;吴晓东

    医疗机构进行伦理查房工作,需构建可行的医学伦理查房体系;落实医学伦理查房措施;注重医学伦理查房实效.采取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完善伦理查房评价机制等途径,从伦理学的角度去促进、完善医疗服务,并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切实做好隐私保护操作、履行知情告知及完善环境布局设施等建议.

  • 口腔门诊人性化分诊服务与分诊技巧

    作者:赵丽萍;朱琳虹

    门诊口腔科的分诊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出发,根据门诊口腔科的分诊特点,探讨人性化分诊服务与分诊技巧.主要有:候诊环境的人性化布局;分诊人员的人性化配备和服务,如挂号人员要有一定的口腔专业知识,分诊护士应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具备人性化分诊技巧,如诊前三分钟的医护交流、护患交流,诊后三分钟的随诊;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约管理体制.

  • 加强医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曹文华;常健;高亚莉

    分析了医学生礼仪教育是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医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多方创造礼仪实践机会,切实提高礼仪素养;营造礼仪教育氛围,亲身感受礼仪熏陶;带教教师要成为礼仪教育的典范,潜移默化教育学生;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接受入门起点教育等.

  •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伦理要求初探

    作者:李诚杰;李海涛;张京平

    核事故中的医学应急救援不同于一般灾害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它有着特殊的伦理要求.在核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中,需要确立全局责任的伦理观念,要有环境道德意识,要具备安全道德理念,需要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作者:王忠琼;王烜;邓明明;陈霞;钟晓琳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将某校留校实习的学生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PBL教学组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以问题引导(或精讲)→自学(及临床实践)→讨论→评估;传统大课教学组以教师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理论课→见习课.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独自完成医患沟通进行考核,由患者和/或家属及考核教师评分.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评分普遍高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大课教学模式相比能明显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 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浅析

    作者:师会芳;梁俊凤;党静萍;朱小宁

    当前,存在部分大学生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简历造假等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社会伦理诚信的负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家庭伦理诚信教育偏差、“惩戒机制”缺失、就业形势严峻等,提出重构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对策有: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调查研究

    作者:顾艳琼;苏秀娟;王嫱;陈霞;周倩

    目的 探索医学研究生的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采用SAS9.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医学誓言的了解程度、在医患关系沟通能力上和是否勇于冲到一线上,女生高于男生(P <0.05,P<0.05,P<0.01);在医患沟通和是否勇于冲到一线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P<0.05);在责任心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在对于医德规范和医学生誓言的了解上独生子女略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博士生相对于硕士生更注重个人利益(P<0.05).结论 医德教育的主流意识是积极的,但形势依然严峻.要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研究生,需要加强他们的医德教育,并改善教育方法.

  • 融医学生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农乐颁;许世华;谭会恒;魏洁

    介绍了某高校创新医德教育体系的措施:将医德教育研究与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并阐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学校要高度重视,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医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功能,在探索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部门,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 医学生就业能力探析

    作者:张婕琼

    从就业能力与就业力、职业能力的区别入手,界定就业能力的概念,同时通过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两个维度对医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个性化探讨,进而为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提供可行性策略,即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通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以就业指导为手段,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 “三好一满意”视野下医学生医德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作者:马伟;胡睿

    2011年卫生部倡导的“三好一满意”活动顺应了当前民主民生的迫切需要,对构建“业精德馨”的医疗队伍、促使医务人员高尚医德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须看到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及与专业教育脱节的医德教育内容,重认知轻实践的医德教育导致学生知行割裂.遵循医德形成规律,完备医德内容体系;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加强医德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一套与医疗机构医德教育一脉相承的、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见习到实习、从理论到实践的医学生全方位医德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 毕业生助学贷款还款行为的调查

    作者:郑节霞

    目的 了解毕业生助学贷款还款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并研究对策.方法 采用“助学贷款大学生还款行为调查表”,调查助学贷款大学生还款行为情况.结果 不同生源地的助学贷款毕业生在还款行为上没有区别;还款行为在不同政治面貌上无显著差异;还款行为有在是否学生干部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单位所有制工作的毕业生还款行为不一致.结论 建议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及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还款能力,针对不同情况,国家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

  • 本科实习护生实习前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崔丽君;李姗姗;何剑

    目的 了解目前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前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和相关因素,以提出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144人,使用自编调查表,以及根据刘玲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感问卷改编的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情况本科护生在实习初期职业认同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初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评分为103.19±13.11,职业认可感五个因子中职业认知评价为26.46±6.54、职业社会支持为23.13±3.32、职业社会交往技能为19.73±3.16、职业挫折应对为22.71±3.51、职业自我反思为11.17±2.02.结论 加强本科护生实习各期的针对性、规范化培训及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度,稳定护理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 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东梅;雷红艳;范菲菲;侯艳

    通过对某省五所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大;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生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选课具有盲目性.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应对策,一是要从根本出发,扭转现有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二是要进行科学的学科建设,注重提高医学人文课程的质量;三是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的实践与文化自觉——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作者:孙咏莉;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结合“文化自觉”理念,以患者为行为主体,参照患者的体验反思医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并提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如何关注非言语行为因素的重要作用,找寻医方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将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 医学客体与医学伦理问题的分类

    作者:杨博;杨猛;李媛媛;张晨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医学伦理问题可以被划分为单客体伦理问题和双客体伦理问题,单客体伦理问题表现为非对抗形式和对抗形式;在双客体伦理问题中,医学实践的客体有一对,主要矛盾存在于两个客体之间.这种划分有助于我们把握具体伦理问题的症结和本质.

  • 门诊辅检科室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作者:周宜筠;王青丽;屈红

    目的 通过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及整改,提高门诊辅检科室的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发放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患者不满意原因及关注点,提出整改意见.结果 整改后患者平均满意度提高17.36%,不满意度下降70.67%.患者认为需要改进的建议从447条下降至100条.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不满意原因及关注点进行整改,能有效提升辅检科室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医院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伦理现状调查

    作者:严建军;沈亮红;曾艺鹏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伦理认知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生、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对126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方式;对150名患者、148名家属采用问卷访谈形式进行访谈.结果 在法律认知上,仅56%的医务人员,20%的患者,8.8%的患者家属完全同意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是其本人;在伦理认知上,以患者本人为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86.5%的医务人员,54%的患者,45.3%的患者家属认为能尊重患者;55.5%的医务人员,82.7%的患者,48%的患者家属认为能对患者有利;84.9%的医务人员,34.7%的患者,14.9%的患者家属认为要贯彻患者的自主选择权.结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法律规定与伦理认知存在巨大差异,为医院医疗纠纷留下隐患;医务人员作为知情同意的告知者,要在有关法规指导下,掌握好告知权限,以适用当前伦理认知现状.

  • 八省市护患关系紧张状况、诱因与对策

    作者:赫艳杰;张新庆;兰礼吉

    目的 探讨当前我国护患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护患关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我国8省市部分公立三甲、公立二甲、中医院、民营医院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就医时的状况.结果 护患关系紧张、双方互不信任状况严重.患者维权意识高、看病贵、医患沟通不畅、媒体导向偏颇等是引发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结论 护患双方在就医过程中,关系紧张,需针对实际情况,相应地重塑医疗的公益性、纠正舆论导向、重建护患互信的状况来缓解护患冲突.

  • 谈谈如何做好与老年患者的沟通

    作者:李敬会;李清;徐剑刚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会表现出与一般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如固执已见、自尊心极强、易怒等.做好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应具备以下素质:全面的专业知识;足够的耐心;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医患沟通能力又包括语言沟通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

  • 影响美国医患关系的相关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熊楠楠;杜萍;吕丽娜;杨放

    介绍了美国应对紧张医患关系所采取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如立法规范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完善健康维持制度,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方式等;并提出了缓解我国医患关系的一些启示:完善医疗立法,明晰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推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发展,维护医患双方的正当利益;建立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分担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

  • 夫精人工授精前对不孕症患者的伦理关怀

    作者:田晓华;赵邦霞;陈冬丽

    实施夫精人工授精术前给予不孕患者适当的伦理关怀,消除患者困惑、压抑、自卑心理,保障不孕患者的基本权利,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让此项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不孕不育患者,同时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并对实施夫精人工授精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问题提出探讨.

  • 军事医学院校“死亡教育”的伦理诉求

    作者:顾珊;常运立;杜萍;杨放

    从伦理角度阐述了死亡教育对军事医学院校学生的特殊意义.即:可以促使学生正视生死抉择;强化军人奉献意识;克服战斗应激反应(CSR),作出正确的善恶选择;做好临终关怀,维护死亡尊严;公正对待俘虏,抒写军医的伦理道德情怀.同时,提出教学内容贯穿本科教育始终、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等两项教学措施.

  • 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明旭;马乐;王小琴;陈永华

    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小组讨论、现场观察等方式,探讨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与满足HIV感染者/AIDS患者需求的对策,以期能为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 灾后重建过程中卫生资源配置的伦理学探讨

    作者:安伟;杜萍;张鹭鹭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卫生系统的重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问题是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有公益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卫生系统重建过程中的公平性包括健康保障的公平性、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策制度的公平性.

  • 危害医学生健康的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作者:程怀志;曹德品;孙国栋;郭斌

    目的 了解医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的学生进行健康相关行为调查与分析.结果 在危害医学生健康的行为因素中,吸烟占21.10%,饮酒占75.00%,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占24.24%.多种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三个专业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不良行为对医学生的健康影响很大,应针对不同的专业、性别给予医学生不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指导.

  • 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态度与行为调查

    作者:邓杨;李宁;王天一;汪剑云;蔡玲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即捐献骨髓)的认知程度、态度与行为,探讨影响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因素,为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医学院、中山大学的461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平均得分为(3.25±1.074)分,其中医药类学生(3.42±1.053)、父亲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3.63±1.049)得分较高;78.2%的学生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认知得分、是否愿意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对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态度以及亲人对其捐献行为的态度等都是影响大学生捐献行为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难以推广的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不透明和社会舆论误导等;46.8%的大学生认为加强宣传教育是鼓励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主要措施.结论 应提高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加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是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重要举措.

  • 医学院校学生遗体捐献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金昌;韦丽琴;吴建玲;白潮落朦;李森林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在校学生共412人进行问卷式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大多数学生对遗体捐献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程度不足,49.03%表示愿意捐献遗体.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结论 在遗体捐献工作中要把重心放在宣传教育上,让更多的公民了解遗体捐献的知识.

  • 人类冻存胚胎及配子的管理和伦理问题探讨

    作者:侯建全;葛建一;徐溢涛;张拥军;陈瑞华;李红英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简称ART)的开展,人类冻存胚胎及配子使用现状是:冻存胚胎、配子越来越多,医源性不起用次一级的冻存胚胎,对捐赠胚胎及配子的科研需求增加等.存在着监管和伦理审查难题:即知情同意的难题;冻存胚胎及配子的使用和自由流动问题;伦理审查往往流于形式.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伦理委员会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伦理委员会的能力建设和监管制度建设.

  • 交通事故死者的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的冲突与平衡

    作者:李西宁;高小雁;陈五虎;邢思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是法医学检验工作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从权利的角度阐述了交通事故中闭合性损伤尸体的处分权和特殊干预权.通过对两种权利的概念解读,进一步分析了尸体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相冲突的现象,探讨了交通事故尸体检验鉴定工作中的相关伦理学问题,并期待相关法律保障的具体实施.

  • 创新的后坐力——医学创新外部成本内部化探讨

    作者:范靖;徐幻;胡新勇

    医学创新是医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创新技术的使用,一些难以解决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引用了经济学中“外部成本”的概念,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系统分析了医学创新萌芽、研发和实践三个阶段中外部成本的存在形式.研究发现,由于创新人员对创新成果的两面性缺乏全面认识,在其利弊博弈中重视优势,而忽略其负面影响,从而对医学创新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产生负效应.针对医学领域中的各类创新主体,引用经济学中外部成本降解方法:通过提高科研人员思想认识,约束外部成本的产生;或将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患者或医疗机构的价格补偿减少其危害,从而降低医学创新外部成本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使医学创新实践更加安全、高效.

  • 某医院构建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作者:吴正一;陆尔奕;许锋

    目的 构建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科研道德建设状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系统直属5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的综合评估,并选取N院作为调查评估的特定医院.应用SPSS1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院医学科研道德建设综合指数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0).该院科研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状况低于总体水平,防范督查状况与总体水平基本持平,教育培训低于总体水平.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客观评估科研道德建设,对于防范处理医学科研中的不端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 对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状况及培养途径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崔群颖;刘芳

    基于对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有关医学生职业精神及其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接受相关教育的现状、职业理想以及对技术与道德关系的理解等问题.在肯定传统的职业精神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哲学内涵、日常行为修养和良好习惯养成以及全方位全过程职业精神教育促进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新的教育途径.

  • 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作者:冯晓芬;何剑;花霞;汪海飞;李涵冰

    目的 探讨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72名,通过带习教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临床护生,并采取角色模范式、日志式、对话式等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果 实施前后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临床护生的关怀能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由医疗投诉谈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

    作者:井玲;钟林涛;亢雪岩

    目的 通过399例医疗投诉记录,分析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提供意见及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和鱼骨图法,以《医师宣言》中10条医师职责为基本框架,分析医疗投诉的主要原因.结果 医师告知不充分、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未遵守诊疗常规等是医疗投诉的主要原因,揭示了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结论 在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中,应强调医师尊重患者权利、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的重要性.

  • 医疗技术之“善”

    作者:杨萍;徐玉梅

    医疗技术作为一门科学与技术,对于维系人类生命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疗技术既可以用来为善,也可以用来为恶.人是道德主体,对于技术的应用存在着道德取向.医学技术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机械式操作,医疗诊治过程也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活动,而应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技术如何为“善”,值得深思.

  • 医学人文教育中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整合

    作者:王华生;赵玉鹏;黄萼华

    医学人文教育旨在使学生理解和运用医学人文知识、体验和领悟生命,以终形成人文精神.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应具有适宜性;使用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主题保持内在一致;学生实践活动过程在课程考核中应占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理论考查形成有机整体.

  • 浅议如何定义医学职业素养

    作者:姜恬;宛小燕

    通过介绍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职业素养项目、国外部分学者对医学职业素养的评论、国外对医学职业素养的新研究和国内医学职业素养研究近况,提出定义医学职业素养的意义,以及定义医学职业素养时需考虑我国自古以来的医德传统、社会期望/公众需求等因素,并提出了医学职业素养的定义.

  • 回顾总结激励当代展望未来——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大会暨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作者:李恩昌;吉鹏程;王耀

    2011年10月16日,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大会暨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卫生厅刘少明厅长,西安交通大学闫剑群副校长,《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首都医科大学纪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出席会议并致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贺浪冲书记,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侯培琪副主任,著名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杜治政、石大璞、郭照江、邱世昌、沈铭贤、伍天章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医学伦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参加会议.唐闻捷、涂玲、黄钢、张京平、汪一江、况成云、郑尚维、兰礼吉分别主持了学术交流活动.

  • 第六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张海洪

    2011年10月17 ~18日,第六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隆重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拉什大学的多名专家以及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卫生局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医学院校的青年医学人文教师骨干和各大医院的同行等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分为六个单元:卫生保健中的医师职业精神及其新进展;医师职业精神的支持组织;中心第一轮获资助课题结题答辩以及第二轮获资助课题中期报告;利益冲突;基于医院的职业精神推动计划.

  •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回顾与展望——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

    作者:伍天章

    在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之际,回顾并展望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广州医学院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其主要经验是:提高认识,把医学伦理学作为重点课程、学科来建设;建立研究机构进行专题研究与学术交流,举办骨干培训班;关注热点问题,开展生命伦理学研究.

  • 我的军医伦理学情结——为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而作

    作者:郭照江

    结合自身从事军医伦理学研究的经历体验,讲述了自己的“军医伦理学之路”:走医学辩证法与医学伦理学兼容之路;走有军队特色的医学伦理学研究之路;走为军队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服务之路;走人才队伍建设与课题研究互补之路.

  • 促进科学与伦理的良性互动——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工作体会

    作者:沈铭贤;丘祥兴;胡庆澧

    介绍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自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开展生命伦理前沿研究,为主管部门制订政策和规范提供参考;普及生命伦理知识和理念;参与伦理评审,推进伦理委员会建设;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表达了工作体会,科学家与伦理学家需要携手合作,共同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良性互动.在伦理审查和监督中,尽可能地把科学与伦理统一起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 创新:医学伦理学学科发展的源动力——第二军医大学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的体会

    作者:杨放;常运立;杜萍;张晨

    第二军医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团队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研究的推进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实践路径的拓展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支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关键,推动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不断前行.

  • 浅谈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伦理问题

    作者:江春艳;杨国斌;郑均;王倩;罗冰

    通过探讨一些药物临床试验中出现的几种伦理问题以及我国在保障受试者权益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提出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受试者,长远地发展我国临床试验工作,需要从亟待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法律法规,研究者专业水平尚待提高,伦理审查的力度有待加强,国家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方式有待调整等方面加快我国临床试验的能力建设的步伐.

  • 药品采购监管工作的实践与伦理思考

    作者:苗立成

    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市场及药品采购方面存在着医保药品商品名滥用、药品流通渠道不畅,同种药品价格差异大,招标后基本用药的品种供销矛盾突出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实根本原因在于医疗行业的伦理道德意识缺失.故此建议建立科学的药品名称管理体系,保障患者用药权益;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建立职能单位及主要人员问责制;严格资格审查,重视普通药品采购,控制药品价格;招标单位建立用标情况反馈制度.

  • 论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机制

    作者:杜萍;杨威;常运立;杨放

    中国传统医学职业规范,西方医学道德标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三者构成了我国当代医学职业道德的来源,《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则是对医学职业道德的现代要求.当前公立医院的医德医风总体情况乐观,但由于原有政策设计偏移、医患利益冲突,职业道德观念存在误区等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医改政策跟进落实机制、医德医风监督审查机制、职业道德长效教育机制、先进典型示范引导机制等方面完善公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机制.

  • 关于医院投诉性信访问题的伦理思考

    作者:马秋芳

    实现医患关系和谐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诉求.医院在处理群众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过程中,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医患间相互信任,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投诉性信访问题的伦理机制,有利于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解决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

    作者:马晓慧;孙福川;王鲲;吕丽萍;李素;郝莹;王培军;孙梦琪

    医德考评是医院制度伦理、管理伦理极为关键的一环.医德考评的终目的是通过考评全员提升医德素质.在医德考评全过程中,转化他律的规范作用为其自律导向,才能克服其自身的局限性,才能够充分保证医德考评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目前,必须在医德宣传教育的自律导向、各种评价的自律导向、考评效应的自律导向、全方位活动的自律导向等方面,有效地、综合性地加以强化.

  • 论大众健康传播医学伦理评价的四个关键问题

    作者:王勇安;张建耕;吴洁

    在分析健康传播属性的基础上,认为大众健康传播活动既是传播活动,也是医疗保健活动,既要符合传播伦理,更不能违背医学伦理规范,必须进行医学伦理评价.应当由以医学伦理学专家为核心的专业评价队伍作为评价主体——社会公众的代言人,以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四大医学伦理学原则为标准,对大众健康传播活动的动机和结果进行价值确定和道德决断.

中国医学伦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