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膀胱憩室癌伴结石1例
患者男,52岁,以“腰骶部疼痛40天,伴间断性血尿10余天”入院.CT: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其后方见10.0 cm×8.4 cm袋状突出囊实性病灶,与膀胱壁分界不清,实质成分以宽基底凸向囊内,CT值约38 HU,内见多发结石影(图1);增强扫描实质性病灶呈轻中度强化,CT值约61 HU(图2);诊断为膀胱后方囊实性占位伴多发结石.超声:膀胱后方探及3.6 cm×6.7 cm液性包块,与膀胱壁分界不清,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厚处约2.0 cm,内充满点絮状回声,提示膀胱后方液性包块伴膀胱壁不规则增厚.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心内膜炎伴瓣周脓肿1例
患者男,50岁,因“胸痛、发热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65次/分,血压135/50 mmHg;主动脉瓣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15×109/L,粒细胞比率73.7%,红细胞3.35×1012/L,血红蛋白浓度94 g/L.血培养阴性.心电图:左心室心肌肥厚.超声:主动脉瓣叶显示不清,瓣上附着多个大小不等团块状强回声(图1),无明显活动,较大者约11 mm×11 mm;主动脉瓣开放受限,跨瓣峰值压差71 mmHg,平均压差40 mmHg;主动脉根部左侧见37 mm×27 mm半圆形以弱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与主动脉未见沟通,凸向主肺动脉(图2);主肺动脉血流速度略快(1.5 m/s).超声提示: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赘生物、主动脉瓣周脓肿可能性大.
-
CT诊断脾脏血管肉瘤1例
患者女,49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就诊.2007年曾接受血管瘤栓塞治疗术.患者一般状态可,左上腹压痛明显,脾脏增大,达肋下2.0 cm,质略硬.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示肝内多个类圆形不均匀低密度影,边缘尚清晰;胆囊内可见结石影;脾脏增大,密度不均,实质大部呈囊状改变,囊内可见不规则斑片、结节状软组织影(图1).腹膜后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肝脏内低密度影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由边缘向中央区填充;脾脏囊性病灶内斑片、结节影呈轻度强化改变,并随强化时间延长,密度增加(图2).影像诊断:肝脏多发血管瘤;脾脏恶性占位病变,源于脉管可能性大.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脾脏血管肉瘤,浸透脾脏全层(图3).
-
腮腺淋巴结结节病1例
患者女,61岁,左腮腺区约黄豆大无痛性肿物30年,近数月迅速增大.查体:面部不对称,左腮腺区触及约5 cm×3 cm肿块,质软,表面光滑,界限尚清,活动度尚可.超声:左腮腺区5.83 cm×2.22 cm实性肿物,边界清,内呈低回声伴多个点状强回声,CDFI于肿物内检出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左颌下及左颈部均可见多个淋巴结,较大者约1.80 cm×0.92 cm,周边呈低回声,中心呈高回声.CT:左腮腺区见5.51 cm×2.00 cm软组织占位,密度均匀,界清,邻近皮肤受推挤隆起(图2).左颌下及左颈部见多枚肿大淋巴结.提示:左腮腺实性肿物伴左颈部及左颌下多枚肿大淋巴结.临床初步诊断:沃辛瘤.术后病理:腮腺组织中见多个类上皮细胞团,周边见大量淋巴细胞(图3);诊断:左腮腺淋巴结结节病.
-
超声诊断心脏横纹肌瘤1例
患儿男,9岁,因“胸闷、气喘咳嗽、头晕等症状加重1年”入院.当地医院以“感冒”治疗未见好转.患儿面色苍白,口唇无明显发绀,端坐呼吸,呼吸频率35次/分,明显伴气喘;心率12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胸前区可明显触及震颤.心电图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
心包内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患者女,40岁,右侧乳腺癌术后7个月,气短1周.查体:体温36.2℃,心率122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97 mmHg/66 mmHg;强迫坐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颈静脉略怒张;两侧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粗;心相对浊音界向两侧增大,心音稍弱;奇脉;中腹部压痛,双下肢略浮肿.经胸超声心动图:心包腔内左心室前侧方约6.1 cm×4.0 cm×2.9 cm中等强度附加回声,形态不规则,基底宽,附着于壁层心包膜表面,与室壁无粘连;心包腔内大量液性暗区,脏层心包膜表面及液性暗区内可见纤维条索回声,心脏整体在心包腔内摆动(图1).胸部CT:左肺上叶贴近心包见4.5 cm×5.2 cm类圆形占位,内见环形、点片状钙化,增强后轻度强化,左肺下部胸腔内亦见含大量钙化密度结节影(图2).
-
CT诊断胸壁错构瘤1例
患者男,46岁,体检时发现右胸壁肿物半月余.CT:右侧胸壁约平右侧第7后肋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约5 cm×3 cm×3 cm,CT值-48~253 HU,边界欠清,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片状脂性密度影及钙化灶,邻近肋骨骨质密度尚均匀,未见明确骨质破坏(图1),考虑为错构瘤.行肿物及右第7后肋骨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第7肋间,与其下缘关系紧密,其肋骨表面凹凸不平;与第8肋骨上缘粘连,约5 cm×3 cm×3 cm,形态欠规则,类椭圆形,质中,包膜光滑完整.
-
兔甲亢性心肌病不同左心室构型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兔甲亢性心肌病不同左心室构型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纯种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对实验组兔每日经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45 μg/kg体质量)建立甲亢动物模型,依超声参数分为向心性肥厚(CH)亚组和离心性肥厚(EH)亚组,超声检测各组兔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在QTVI条件下测量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期峰值速度(Ve)、计算两个位点平均峰值速度及E/Ve.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亚组、EH亚组的EDD显著减小,且EH亚组更明显(P均<0.01).与对照组及CH亚组比较,EH亚组NEDD显著减小(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CH亚组、EH亚组的Ve显著减低(P均<0.01),且EH亚组Ve较CH亚组减低更显著(P<0.01);CH亚组、EH亚组的E/Ve显著增高(P均<0.01),且EH亚组E/Ve较CH亚组增高更显著(P<0.01).实验组EDD和NEDD与Ve呈正相关(P均<0.05),与E/Ve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兔甲亢性心肌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
失神经骨骼肌修复的MR定量与肢体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兔急性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与修复的T2值-时间曲线变化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44只新西兰兔采用挤压右侧坐骨神经的方法建立腓肠肌退变及修复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间段行双侧小腿(失神经侧、假手术侧)MR扫描,分别测量不同时间段失神经腓肠肌T2值及横截面积,观察展趾反射、Tarlov坐骨神经评分,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48 h开始升高,48 h至9周T2值与假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均高于假手术侧.T2值-时间曲线为逐渐上升-缓慢下降型.失神经侧后肢横截面积于术后1周开始缩小,6周萎缩明显,7周逐渐恢复,10周后肢横截面积基本恢复正常.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与同侧后肢功能评价指标之间呈负相关(r=0.84、-0.48.P均<0.05).结论 定量测量失神经骨骼肌的T2值可预测肢体功能的变化趋势:随着T2值升高,肢体功能障碍加重,T2值开始缩短时,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动态测量T2值可作为早期、无创检测失神经骨骼肌退变及修复的客观指标.
-
犬肝纤维化模型MR弥散张量成像及其与CT灌注参数、VEGF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利用DTI测定犬肝纤维化模型的ADC值、FA值,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分析其与CT灌注参数及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健康中华田园犬1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5).实验组犬经腹腔注射50%CCl4油溶液,辅以高脂饮食,建立犬肝纤维化模型.对2组犬每隔4周行MR DTI、CT灌注成像及肝穿活检.根据病理分期分组,分析各组MR DTI参数ADC值、FA值,并与CT灌注参数及VEGF表达水平进行对照.结果 成功获得各期肝纤维化模型;随肝纤维化进展,ADC值逐渐降低(P<0.05),FA值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ADC值与PVP、TLP呈正相关;VEGF表达水平随肝纤维化进展而明显增高(P<0.05).结论 对犬行腹腔注射CCl4油溶液辅以高脂饮食可成功模拟人类从肝细胞变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全过程;MR DTI能反映肝纤维化各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VEGF可能在慢性肝病所致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左心室径向收缩功能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n=25)和假手术组(n=15),分别于术前、术后2、4、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左心室腱索水平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Ds),舒张末期室间隔(IVST),后壁厚度(PWT),计算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采集并储存清晰的高帧频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脱机分析左心室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及整体径向应变(GPRS).比较各指标在手术组不同观察时点、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的差异.结果 与术前及假手术组同一观察时点比较,术后2周手术组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手术组IVST、PWT增厚(P均<0.05),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术后8周,手术组LVEDd、LVEDs测值较之前各观察时点增大,FS、EF值较前明显减低,各节段PRS及GPRS减低(P均<0.05),IVST、PWT较术前、术后2周及同一观察时点假手术组增厚(P均<0.05),但与手术组术后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复性测量显示PRS组间及组内测值比较均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2D-STI能观察后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心肌纤维径向重构与收缩功能变化的进展过程,是评价实验性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
超声联合阳离子微泡造影剂体外增强基因转染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自制阳离子微泡破坏、增强基因转染的效果,并与普通脂质微泡对比,寻找一种更可靠、完善的基因载体工具.方法 采用水浴机械震荡法,加入DC-胆固醇制备阳离子微泡,观察其物理特性并检测其体外载基因能力.将微泡和质粒DNA加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后分为6组,观测不同微泡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转染率,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结果 自制阳离子微泡形态规整、分散度好,大载基因率为39.7%.超声联合阳离子微泡能够增强基因转染,与普通脂质微泡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微泡浓度增加,细胞损伤增大.结论 采用自制阳离子微泡可在体外实现较高效率的基因转染.
-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动态扩散张量成像的演变规律
目的通过观察轻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DTI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反映TBI病理生理学改变、病程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轻度TBI患者和35名健康对照者行常规MR、DTI检查.测量TB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伤后5周~3个月)和对照者多个脑区的FA值、ADC值并进行比较,观察各测量值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轻度TBI患者部分脑叶白质和脑干区的FA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时减低(P均<0.05),伤后5周~3个月时略低于对照者(P均>0.05),但急性期时胼胝体、内囊的FA值高于对照者(P均>0.05),此后持续减低,在伤后5周~3个月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值大致呈现为急性期减低,亚急性期及伤后5周~3个月逐渐升高(P均>0.05)的趋势.结论FA值减低反映神经轴索损伤,但急性期轻度TBI患者的胼胝体、内囊处FA值略升高,提示存在细胞毒性<水肿.ADC值反映轴索损伤不及FA值敏感、准确.
-
fMRI观察静息态下健康人睡眠剥夺前后脑局部一致性差异
目的 运用fMRI和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观察受试者睡眠剥夺(SD)前后静息态脑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5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正常睡眠情况下(正常态组)和24 h SD状态下(SD组)间隔2周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ReHo计算、分析数据,以SPM5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设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的体素体积(V)为≥270 mm3.结果 与正常态组比较,SD组ReHo值升高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颞叶横回,双侧中央后回;ReHo值降低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及右侧小脑后叶.结论 SD引起多个脑区形成的网络发生功能紊乱,其中以处于情绪调控环路中的相关脑区变化明显.静息态fMRI可以反映受试者SD状态下脑部功能区ReHo的改变.
-
健康志愿者SPECT多巴胺转运体分子影像分析
目的 研究健康志愿者SPECT多巴胺转运体(DAT)分子影像阅片基础,为分析异常影像提供参考.方法 对31名健康志愿者行DAT特异性放射性配体99mTc-TRODAT-1 SPECT显像,从解剖标志、放射性分布及对称性等方面,以视觉定性分析DAT影像特征,结合解剖图谱和MRI绘制DAT典型横断层面对应的线条图.结果 26名双侧纹状体横断层面呈典型“熊猫眼”形态,双侧尾状核和壳核大致等大,DAT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5名双侧纹状体表现为哑铃形;24名双侧杏仁体显影,呈圆点状;6名丘脑轻度显影.所有志愿者均未见明显非特异性分布.结论 健康志愿者SPECT脑DAT分子影像的各组织结构清晰可辨,特异性强.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 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7例HPC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MRI表现.结果 7例HPC中,6例病变位于小脑幕上,1例跨小脑幕上下生长;其中2例小脑幕上病例累及邻近骨质.颅内HPC呈等及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及流空血管,周围见轻度水肿;增强扫描后肿块实质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2例累及邻近骨质,1例侵及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例均见CD34、波形蛋白及CD99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细胞角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蛋白均未见表达;对6例进行Bcl-2标记均见表达.对4例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标记,其中3例为5%~8%表达,1例为10%~15%表达.对3例进行Syn染色,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MRI对诊断颅内HPC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显示胆囊三角的检查方案优化探讨
目的 通过比较7个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序列在不同患者配合度的情况下胆囊三角的空间显示图像质量,优化MRCP检查方案.方法 对100例患者行7个成像序列的MRCP检查,根据患者不同的屏气(B)与呼吸触发(R)配合度(1~3级)分成B1R1、B1R2、B1R3、B2R1、B2R2、B2R3、B3R1、B3R2、B3R3组,共9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使用双盲法对重建后胆囊三角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组7个MRCP成像序列重建后胆囊三角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R1组、B1R2组及B1R3组Fiesta 3D B图像质量佳;B2R1组、B2R2组Fiesta 3DB、FRFSE 3D B、FRFSE 3D R图像质量好;B2R3组Fiesta 3D B、FRFSE 3D B图像质量好;B3R1组、B3R2组FRFSE 3D R图像质量好;B3R3组FRFSE 3D B、SSFSE 2D B Thk图像质量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MRCP检查显示胆囊三角的佳方案为:屏气配合度1级首选Fiesta 3D B;屏气配合度2级,呼吸配合度1级或2级的可选用FRFSE3D R、Fiesta 3D B、FRFSE 3D B,呼吸配合度3级的可选用Fiesta 3D B、FRFSE 3D B;屏气配合度3级,呼吸配合度1级及2级的采用FRFSE 3D R,呼吸配合度3级的可选用FRFSE 3D B、SSFSE 2D B Thk.
-
贲门癌MDCT T分期与病理对照
目的 评价MDCT对贲门癌T分期的意义.方法 参照AJCC 2010胃癌分期标准,对65例贲门癌患者通过术前MDCT影像行T分期,对CT显示不同层状结构病例,分别分析CT T分期与病理T分期的差异、病变胃壁厚度与T分期的相关性;以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计算MDCT对贲门癌T分期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率.结果 CT显示胃壁三层结构32例(32/65,49.23%),二层结构19例(19/65,29.23%),未显示分层14例(14/65,21.54%).CT显示三层结构、二层结构及未显示分层者的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7.50%(28/32),73.68%(14/19),78.57%(11/14).贲门癌病变胃壁厚8~41 mm,平均23.4 mm,以20 mm为阈值,厚度≥20mm的病变86.67%(39/45)侵犯浆膜.结论 CT显示胃壁层次不同可用于贲门癌的分期诊断;MDCT对贲门癌的术前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
超声造影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EUS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4例肝脓肿的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由2名超声科医师对病变的性质进行诊断.结果 ①常规超声:多数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为混合回声、内部血流贫乏.②CEUS:以不均匀、“网格样”及周边环状或结节样增强多见,61.76% (21/34)病灶动脉相与周围肝组织同时增强.等增强为常见增强方式.41.18%(14/34)病灶在门脉相及延迟相出现消退,58.82%(20/34)未出现消退.CEUS更准确地评估了病灶内坏死区的面积.③读取造影图像后,医师诊断信心度和诊断结果一致性得到提高.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常规超声表现多样,大部分CEUS符合肝脏良性病变特点,少部分与恶性肿瘤相似.CEUS能准确评估病灶内坏死灶范围,提高医师对病变性质诊断的信心度及一致性.
-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超声表现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s)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Ns的超声表现.结果 MCNs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大部分位于胰体尾部,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晰,多数有包膜.42例MCNs中,22例为囊性或以囊性为主;18例囊实混合性;2例实性.病理诊断良性病变24例,交界性7例,恶性11例.超声诊断:20例考虑为良性,22例考虑恶性,超声诊断恶性MCNs的敏感度为77.78%(14/18),特异度为66.67%(16/24).结论 MCNs超声图像表现复杂,肿物内分隔厚度、是否存在实性部分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
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瘤样病变
目的 应用CEUS评价肝脏瘤样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选择35例瘤样病变患者(41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21例经手术证实,14例经增强CT/MRI或随访证实.结果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3例,动脉相100%(13/13)高增强,动脉相早期10例呈中心向周边轮辐样强化,3例为从中心向周边强化范围逐渐扩大,周边出现一过性未强化带;门脉相100%(13/13)呈均匀高增强,延迟相84.62%(11/13)等或高增强,15.38(2/13)中心部低增强.肝孤立性坏死结节(SNN)12例,三相均未见强化,病灶大小、数目不一,形态各异.肝炎性假瘤(IPL)4例,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低增强.肝局灶性脂肪变(FFC)6例,动脉相33.33%(2/6)高增强,16.67%(1/6)低增强,50.00%(3/6)等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等增强.结论 肝FNH、SNN和FFC的CEUS具有特异性表现,而IPL需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相鉴别.
-
对比超声“萤火虫”成像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肿瘤微钙化的检出率
目的 比较超声“萤火虫”成像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病灶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肿瘤患者接受X线钼靶摄影与超声“萤火虫”成像检查.计数两种方法检出的结节内微钙化及结节外簇状微钙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例中,X线钼靶摄影检出钙化61个,良性15个,恶性46个,其中结节外簇状钙化6个(均为恶性);超声“萤火虫”成像检出钙化97个,良性33个,恶性64个,其中结节外簇状钙化2个(均为恶性).X线钼靶摄影未检出而超声“萤火虫”成像显示的钙化36个,其中良性22个,恶性14个.超声“萤火虫”成像检出微钙化灶及恶性病灶优于X线钼靶摄影(P<0.05).结论 与X线钼靶摄影相比,超声“萤火虫”成像可显著提高乳腺恶性肿瘤及微小钙化灶的检出率,提高超声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
-
对比分析高频超声与X线诊断乳腺髓样癌
目的 观察乳腺髓样癌的高频超声和X线检查特征,比较超声、X线检查或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乳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髓样癌患者的术前超声与X线检查结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统计诊断符合率.结果 乳腺髓样癌超声表现多为形态较规则的低回声肿块,边界较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伴后方回声增强,但钙化较少见,血供多较丰富,呈高阻动脉血流,部分患者腋窝可检测到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00%(20/25).X线检查对乳腺髓样癌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但对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明显低于超声检查.超声联合X线检查诊断乳腺髓样癌的符合率达92.00%(23/25).结论 联合超声与X线检查诊断乳腺髓样癌可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符合率.
-
探讨13N-氨水动态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方法
目的 从心肌灌注模型角度出发,对13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不同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对4名正常体检者行13N-NHa·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用Carimas软件分别通过Duke模型和Michigan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心肌血流量(MBF)、心肌氨水摄取率(k1)、心肌氨水洗脱率(kz)等定量指标.结果 Duke模型测得心肌的整体MBF、k1均为(0.770±0.332)ml/(g·min),k2为(0.219±0.253)min-1;Michigan模型测得心肌的整体MBF为(0.825±0.401)ml/(g·min)、k1为(0.704±0.256)ml/(g·min)、k1/k2为(3.134±0.715)ml/g.两模型测得的结果线性相关且均符合相关文献的报道,但Duke模型测得心尖部位的MBF和k1较Michigan模型均偏大.结论 使用PET/CT 13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
-
超声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不伴危险因素的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僵硬度改变
目的 使用超声回声跟踪技术评估不伴有危险因素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颈动脉僵硬度.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为IGT的患者50例(IGT组),另选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回声跟踪技术测定两组颈动脉僵硬度.结果 IGT组的颈动脉硬化度、弹性系数、顺应性、脉搏波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增高[硬化度:9.93±3.35 vs 8.40±2.58;弹性系数:135.63±51.85 vs 110.19±35.68;顺应性:(0.86±0.31)mm2/kPa vs (0.71±0.24)mm2/kPa;脉搏波传导速度:(7.32±1.93)m/s vs (6.37±1.37)m/s],而两组膨大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6±8.22)% vs (3.81±12.24)%].结论 应用超声回声跟踪技术能准确测量糖耐量减低患者颈总动脉的僵硬度参数,无创地早期评价其血管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组织多普勒评价高血压性和运动性心脏重塑的差异
目的 探讨TDI技术在评价高血压性心脏重塑与运动性心脏重塑差异上的价值.方法 收集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患者31例(高血压组)、运动员35名(运动员组)和健康志愿者50名(对照组),采用M型及TDI超声心动图观测心脏重塑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与运动员组的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脉冲多普勒测量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A峰升高、E/A值降低(P均<0.05),运动员组A峰降低、E/A值升高(P均<0.05);TDI测量结果中,与对照组和运动员组相比,高血压组舒张早期(Em)、收缩期(Sm)心肌运动速度及E/Em值均出现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TDI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区分高血压性和运动性心脏重塑.
-
主肺动脉窗初诊超声心动图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主肺动脉窗初诊超声心动图误诊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 对38例主肺动脉窗患者的初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初诊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21例,误诊17例,误诊率44.74%(17/38).17例误诊病例中,6例经心导管检查确诊,5例经心脏CT确诊(其中3例结合再次超声心动图综合诊断),1例经心导管及心脏CT联合确诊,3例经手术确诊,1例经心脏MRI确诊,1例经TEE检查确诊.结论 主肺动脉窗临床易于误诊,出现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难以解释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左心增大时,应首先考虑主肺动脉窗的可能,终确诊有赖于心导管、心脏CT、心脏MRI和(或)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
-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PCI)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TI技术测定30例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左心房储备功能、管道功能及辅泵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30名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LVEF、E、E/A均下降,A均升高,LAVmin、LAVmax、LAVp、LAAEF、mSRa均升高,mSRs、LAPEF、mSRe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术前比较,AMI患者PCI术后1周左心房功能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LVEF、E、E/A升高,A下降,LAVmin、LAVmax、LAVp、LAAEF、mSRa下降,mSRs、LAPEF、mSRe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术后1周比较,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LVEF、E、E/A升高,A下降,LAVmin、LAVmax、LAVp、LAAEF、mSRa下降,mSRs、LAPEF、mSRe升高(P均<0.05).结论 STI技术可以评价AMI患者左心房功能及PCI术对左心房功能变化的影响.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与随访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 3DE)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与随访价值.方法 用RT-3DE测量66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内径,观察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血栓和冠状动脉狭窄.平均随访2年,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66例患儿中,46例出现冠状动脉病变.随访发现冠状动脉恢复时间与其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RT-3DE能立体显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结构.长期随访,大多数川崎病患儿预后较好.
-
三维超声检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产尿率
目的 尝试建立国人胎儿产尿率(UPR)的正常值,并以此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的UPR改变情况.方法 选择连续检测的49胎CHD胎儿作为病例组,将其分为左心梗阻性病变组、右心梗阻性病变组和混合心脏畸形组;根据胎儿CHD有无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再分为合并CHF组和未合并CHF组.选取同期正常21~40孕(GA)周单胎妊娠胎儿314胎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VOCAI)技术测量各组胎儿UPR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胎儿UPR随GA增大而增加(r2=0.92,P<0.05),相关方程为:ln(UPR)=一4.7480+ (0.3975×GA)+(-0.0044×GA2);②胎儿UPR的改变与胎儿有无CHD及其CHD类型无关(P>0.05);③胎儿UPR与胎儿CHD的心脏功能有关,CHD胎儿合并CHF时UPR下降(P<0.01).结论 UPR可能是判断胎儿心力衰竭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评价胎儿胃泡发育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VOCAL)技术检测胎儿胃泡的发育,建立不同孕周胎儿大、小胃泡容积正常范围参考值,并评价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 对筛选出的16~38周正常胎儿共345胎,应用经腹三维超声VOCAL技术估测胎儿大、小胃泡容积,并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结果 应用VOCAL技术可近似测量胎儿大、小胃泡容积.正常胎儿大、小胃泡容积与孕周呈曲线相关(R2max=0.98、0.96,P均<0.001).结论 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胎儿胃容积有助于评价胎儿胃泡的发育.
-
应用三维超声多平面重建技术评价胎儿胼胝体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评价胎儿胼胝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二维和三维超声对87胎正常胎儿及7胎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二维超声获得31胎正常胎儿的胎头矢正中切面,三维重建获得全部胎儿的胎头矢正中切面,二维与三维超声胼胝体图像基本一致,对胼胝体长度的测量高度相关.二维和三维超声均能诊断7胎胼胝体发育不全.结论 二维矢正中切面图像质量较好,但三维矢正中切面较二维切面更易获得,可快速评价胎儿胼胝体结构,对产前常规筛查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产前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
目的 探讨开展产前系统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系统超声筛查对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及其孕周分布、系统分布等特点.结果 接受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3910胎中,84胎被诊断为畸形.孕周以15~27周为主(50/84,59.52%);严重畸形54胎(54/84,64.29%);单发畸形52胎(52/84,61.90%).胎儿各系统畸形中,以神经系统畸形常见(16/84,19.05%),其次为心血管系统(13/84,15.48%)、生殖泌尿系统(12/84,14.38%)等.结论 产前系统胎儿筛查能发现胎儿畸形,减少出生缺陷.
-
超声诊断孕期宫腔内局限性隔膜样结构
目的 探讨孕期宫腔内局限性分隔结构的声像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回顾性分析155胎宫腔内局限性隔膜样结构的超声表现.结果 孕期宫腔内呈条带样、嵴样局限性分隔羊膜腔的结构主要源于宫腔粘连和单纯羊膜粘连皱褶.宫腔粘连隔带较粗大,有张力,并可探及静脉为主的血流显像.而单纯羊膜粘连皱褶则以隔膜带纤薄光滑、张力差、无血流显像为主要特征.结论 超声鉴别诊断隔膜样结构可补充产前超声检查信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超声、临床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 超声检出肿块23例(23/25,92.00%),漏诊2例(2/25,8.00%);正确诊断13例(13/25,52.00%),误诊10例(10/25,40.00%).20例(20/23,86.96%)呈实性弱回声,其中2例后方回声衰减;3例(3/23,13.04%)为囊实混合性包块.肿块内探及点线状血流信号或无明显血流.病理诊断为单纯卵泡膜细胞瘤8例(8/25,32.00%),纤维-卵泡膜细胞瘤16例(16/25,64.00%),颗粒-卵泡膜细胞瘤1例(1/25,4.00%).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分析超声图像、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水平.
-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股骨头坏死
目的 探讨MR DW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MR SE-EPI-DWI序列对3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共40个髋关节[根据Steinberg分期分为Ⅰ~Ⅱ期(第1组)、Ⅲ~Ⅳ期(第2组)、V~Ⅵ期(第3组)]及90名健康志愿者共180个髋关节进行图像采集,b值分别选取300、500、700 s/mm2.应用Functool软件进行分析,得到ADC图.选取ROI为100 mm2,测量双侧股骨头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值为300、500、700 s/mm2时,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的ADC均值分别为(13.00±2.54)×10 4 mm2/s、(10.73±3.10)×10 4 mm2/s、(8.77±1.55)×10- 4mm2/s,正常股骨头的ADC均值分别为(3.63±1.34)×10 4 mm2/s、(1.87±0.76)×10-4 mm2/s、(1.49±0.53)×10-4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1组股骨头坏死区ADC值小,第2组ADC值大,而第3组ADC值又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 DWI可以清晰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病变区域,ADC值对于区分正常及病变区域、指导股骨头坏死分期有一定价值.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实性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实性小结节(大径≤10 mm)的价值.方法 分析109个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常规超声采用半定量评分方法判断结节的性质.超声弹性成像采用5级评分法判断结节性质.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对良、恶性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诊断率.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恶性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89%(16/18)、84.62%(77/91)、85.32%(93/109).半定量评分法诊断良、恶性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78%(14/18)、81.32%(74/91)、80.73%(88/109).超声弹性诊断准确率高于半定量评分方法(x2=31.25,P<0.05).超声弹性成像及半定量评分方法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和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32,P<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实性小结节.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灶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135例PTC患者的术前超声征象进行分析,其中41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转移组,94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为对照组.对超声征象与病理的吻合度进行k系数检验.以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因变量,以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PTC原发灶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内微钙化、颈部淋巴结内钙化、淋巴结内囊变坏死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 =45.21、48.78、57.81,OR=32.49、50.73、246.60,P均<0.05),且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k=0.57、0.56、0.64,P均<0.01).结论 PTC原发灶内微钙化和颈部淋巴结囊变坏死、钙化对术前预测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
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和CT表现
目的 探讨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和CT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表现.结果 本病从青年到中老年均可发病,男性多见,病史大多较长,临床表现为腮腺腺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无痛性肿块,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均明显升高.CT表现分为3种类型:多发结节及团块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大多伴有同侧病变区周围和颈部淋巴结增多、增大.结论 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高频超声诊断鳃裂囊肿
目的 探讨鳃裂囊肿的高频超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鳃裂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结果 14例鳃裂囊肿中,第一鳃裂7例,第二鳃裂5例,第三鳃裂2例;3例合并瘘管.囊肿均边界清晰,呈椭圆形或类圆形.超声表现分为3型:无回声或伴稀疏点状回声型4例;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内部密集回声型9例;混合回声型1例.6例后方回声增强.3例囊壁和1例囊壁及囊内结节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7.14% (8/14).结论 鳃裂囊肿有经典发生部位,超声表现多样,需与颈部其他囊性肿物相鉴别.
-
甲状腺结节的MR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对照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MR DWI表现,评价DWI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111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性病变进行MR DWI检查.其中,恶性结节23例,良性结节88例.观察和比较不同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确定佳b值和ADC阈值,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随着b值增大,ADC值均降低.不同b值时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DC值均低于良性结节(P均<().05).甲状腺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P<0.01),而与甲状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0 s/mm2时,选取ADC值1.70×10-3mm2/s为阈值,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32%、87.51%和86.93%.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与其病理表现有关.结论 DWIADC值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价值.
-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MSCT诊断乳糜胸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后MSCT诊断乳糜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乳糜胸患者的DLG及DLG后MSCT成像资料,将MSCT与DLG影像相对照.结果 DLG后MSCT显示造影侧髂及腹膜后淋巴管扩张、纡曲30例(100%),与DLG相吻合;出现对侧髂腰部反流和腹膜后淋巴管扩张13例(43.33%),DLG显示9例(30.00%,P=0.13);出现腹腔反流4例(13.33%),DLG显示3例(10.00%,P=1.00);胸导管出口受阻20例(66.67%),DLG显示22例(73.33%,P=0.50);胸导管部分未显影9例(30.00%),DLG显示8例(26.67%,P=1.00);对比剂入血10例(33.33%),DLG显示4例(13.33%,P=0.07);对比剂漏出至胸腔8例(26.67%),DLG显示1例(3.33%,P=0.02).两种检查均显示1例(3.33%)肺内淋巴管扩张(P=1.00).结论 DLG后MSCT成像与DLG互为补充,可为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弥漫性淋巴管瘤累及脾脏的MSCT表现
目的 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LA)累及脾脏的MSCT表现.方法 收集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综合诊断的L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其中5例同时接受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本病累及脾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的脾脏可见单发或多发薄壁囊性肿块,边界均清楚,其中2例囊内有分隔;5例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及分隔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所有患者均同时伴有至少1个其他部位的相似病变.结论 MSCT检查可清晰显示LA累及的脾脏影像学特征.伴有淋巴管发育不良并累及多个部位时,结合病史及临床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
CT淋巴管造影对乳糜尿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淋巴管造影对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乳糜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乳糜尿患者的核素淋巴显像、直接淋巴管造影、CT淋巴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所有资料.结果 11例乳糜尿患者中,核素淋巴显像发现胸导管扩张8例,腰干增宽5例,肾盂显影7例;直接淋巴管造影发现胸导管扩张10例,腰干淋巴管纡曲、扩张11例,对侧腰干、腹膜后淋巴管反流4例,向肾盂反流10例;CT淋巴管造影发现胸导管扩张9例,右淋巴管扩张1例,腰干、腹膜后、髂、盆腔淋巴管纡曲、扩张11例,对侧腰干、腹膜后淋巴管反流10例,肾盂、肾窦反流11例.结论 CT淋巴管造影可以发现更多病变淋巴管,并清晰显示其周围解剖关系,对核素淋巴显像和直接淋巴管造影的低空间分辨力起到补充作用.
-
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SCT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DP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DPL患者18例,由2名医师分别对其淋巴管造影表现及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18例DPL患者的胸部表现包括:对比剂反流18例(100%)、淋巴管扩张18例(100%)、纵隔软组织肥厚18例(100%)、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18例(100%)、小叶间隔增厚15例(83.33%)、叶间裂增厚15例(83.33%)、双肺磨玻璃影14例(77.78%),以及胸腔积液17例(94.44%)、胸膜增厚9例(50.00%)、胸膜外软组织增厚11例(61.11%)、心包积液和心包增厚16例(88.89%)、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44.44%)、胸腔和纵隔心包积气4例(22.22%)、胸廓塌陷3例(16.67%);胸外异常表现包括:腹膜后对比剂反流和淋巴管扩张4例(22.22%)、腹腔积液1例(5.56%)、腹膜后和脾脏囊性淋巴管瘤各1例(5.56%)、颈部淋巴管扩张8例(44.44%)、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44.44%)、颈部多发淋巴结10例(62.50%)、腋窝多发淋巴结16例(88.89%)、下肢淋巴水肿1例(5.56%)、颜面部水肿1例(5.56%)和骨骼异常3例(16.67%).结论 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能通过显示对比剂的异常分布和堆积明确判断有无淋巴液反流和淋巴管扩张及增多,为诊断和治疗DPL提供重要依据.
-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及增强CT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和增强CT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I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后再接受腹盆部CT平扫,4例于淋巴管造影前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5例淋巴管造影及CT平扫后接受腹部增强CT扫描.结果 患者中肠壁增厚、肠腔扩张15例,肠系膜水肿21例,胸、腹腔积液16例.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显示不同程度淋巴管异常:对比剂漏入肠腔或分布于肠壁7例,肠系膜淋巴管扩张10例、碘油分布于胃壁1例、对比剂反流至肝门、脾门、胰腺周围、对侧髂淋巴管及胸腔21例.9例增强扫描患者中,肠壁分层强化呈“晕轮征”3例,肠黏膜明显线状强化7例.结论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和增强CT对I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观察胸、腹腔积液及脏器情况,并可用于复查.
-
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orham-Stout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orham-Stout综合征(GSS)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5例患者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造影后CT、核医学淋巴显像检查;其中5例接受MR检查.结果 直接淋巴管造影发现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下肢、下肢及阴囊、会阴、腹壁乳糜反流7例,锁骨下干、纵隔支气管干反流4例,腹膜后、髂窝淋巴管结构紊乱、纡曲、扩张7例.15例CT均发现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累及椎体及椎体附件9例,髂骨5例,肋骨6例,肩胛骨1例,锁骨1例,肱骨1例,双侧股骨4例,跟骨、距骨1例;7例脾脏增大,可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9例胸腔积液,6例腹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核医学淋巴显像发现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下肢、下肢及阴囊、会阴、腹壁乳糜反流6例,锁骨下干、纵隔支气管干反流4例,腹膜后、髂窝淋巴管扩张6例,脾脏多发放射缺损2例.5例MR均发现骨质内多发长T1长T2异常信号,双髂骨3例,腰骶尾椎及椎体附件4例,双股骨2例,跟、距骨1例.结论 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SS是淋巴系统发育异常的复杂综合征,其影像学表现、尤其是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表现具有特异性,对早期诊断本病非常重要.
-
用ROC和LROC方法观察三维CT成像识别缺陷的性能
将ROC引入CT检测系统来对缺陷识别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传统的ROC方法由于只针对缺陷位置固定的情形,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而考虑了缺陷定位的LROC方法更符合实际.本文基于两种方法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并结合LROC模型和ROC模型的物理意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综合比较,LROC方法优于ROC方法,但LROC模型的假设前提在一些情形下并不成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目前来看,将ROC实验和LROC实验结合使用,是提高诊断效果的优方案.
-
混合角点检测算法用于脑磁共振图像配准
目的 针对现有角点检测算法的不足,提出结合Harris、Susan的混合角点检测算法,并应用于脑MR图像配准中.方法 首先通过Harris算子、Susan算子分别提取图像中Harris角点和Susan角点;然后对Harris角点和Susan角点取并集;通过引入两个加权因子ω1和ω2,分别对Harris角点响应值与Susan角点响应值进行加权计算,获得其角点强度,从而筛选出新的角点集合;通过归一化相关法和投票策略筛选出精确匹配的角点对;后采用Powell算法进一步优化,获得图像终配准参数值.结果 混合角点检测算法应用于脑MR图像配准能获得较高的配准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相比于目前的角点检测算法,本文算法更适用于脑MR图像配准.
-
超声诊断小儿睾丸内胚窦瘤
小儿睾丸多发生在两岁以前[1],65%以上来源于生殖细胞,以内胚窦瘤为主.本研究探讨超声对诊断本病及治疗指导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4月-2010年4月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25例,3~49月龄,中位月龄18个月;<1岁9例,1~2岁12例,>2岁4例;发生于左侧睾丸者11例,右侧者14例.
-
131I-间碘苄胍显像联合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诊断嗜铬细胞瘤
本文回顾性分析31例疑诊嗜铬细胞瘤的131I-MIBG显像及血游离三甲氧基肾上腺素(fMN)和三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fNM)检测结果,探讨两者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0月临床疑诊嗜铬细胞瘤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8~68岁,平均(45.2±8.3)岁.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