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冻干同种异体骨粉与人淋巴细胞共培养时对细胞的影响
背景:同种异体骨材料一直存在着免疫原性方面的问题,目前关于其免疫原性的研究大多以临床疗效为依据,因此在实验室层面上对其免疫原性方面的研究及相关方法学的探讨有一定的意义.目的:对冻干同种异体骨进行免疫原性分析.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5/1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完成.材料:羟基磷灰石粉(200 目)由北京京航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同种异体冻干骨粉(200目)由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淋巴细胞来源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年龄23~26岁.方法:实验分为阳件对照组(植物血球凝集素),阴性对照组(羟基磷灰石)及实验组(冻干骨粉2,1,0.5 g/L),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Alamarblue法进行细胞与材料共培养,72 h后酶标仪570 13m,600 nm双波长下读取吸光度值计算各组淋巴细胞转化率.主要观察指标:酶标仪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人冻干骨粉各组与羟基磷灰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植物血球凝集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骨粉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件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中冻干同种异体骨未出现对淋巴细胞刺激的免疫原性作用,不能对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骨粉在0.5~2.0 g/L剂量内不存在量效关系.
-
两种聚(左旋乳酸-己内酯)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性能比较
背景:聚左旋乳酸和聚己内酯各自都有其优点与缺点,而共聚或共混后性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但因为两者添加比例的不同会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吲的纺丝溶液浓度下纺出的纤维性能亦会有所差异.目的:通过对两种原料聚(左旋乳酸-己内酯)(75/25;50/50)在不同纺丝液浓度下制得的纳米纤维膜各种性能的比较,选出佳的原料和相应的纺丝液浓度.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11在东华大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将聚聚(左旋乳酸-己内酯)材料在乳酸/己内酯为75/25和50/50两种比例下,在质量分数为4%,6%,8%和10%纺丝液浓度下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方法:扫描电镜样品经表面喷金后在10 kV加速电压下观察纤维膜的彤貌.在万能材料测试机测试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采用MTT法测试猪髋动脉内皮细胞在纳米纤维膜上的黏附与增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形态、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由质量分数为6%聚(左旋乳酸-己内酯)(50/50)制备的纤维膜具有更好的纤维形态,且直径分布均匀;拉伸力学测试显示由聚(左旋乳酸-己内酯)(50/50)制备的纤维膜比聚(左旋乳酸-己内酯)(75/25)具有更高的断裂伸长率,但断裂应力较低;细胞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猪髋动脉内皮细胞在质鼍分数为6%和8%聚(左旋乳酸-己内酯)(50/50)的纳米纤维膜上更能有效的黏附与增殖.结论:纺丝液质量分数为6%的聚(左旋乳酸-己内酯)(50/50)制得的纳米纤维膜各项性能较优.
-
纳米粒包裹氨基吡啶亚乙基双磷酸甜菜碱对巨噬细胞的选择性清除作用
背景:氨基吡啶亚乙基双磷酸甜菜碱(2-(2-aminopyrimidinio)ethylidene-1,1-bisphosphonic acid betaine,ISA)是一种新近人工合成的效力极强的双磷酸酯,将其用纳米粒包裹后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导入细胞,可以达到选择性清除巨噬细胞的目的.目的:拟验证纳米粒包裹ISA对单核/巨噬细胞选择性的清除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3/2007分别在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和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ISA由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约学院合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50∶50),相对分子质量123400;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30000-70000.方法:采用双相乳化系统和溶剂蒸发技术制备纳米粒包裹的ISA,另以ISA溶液和等量不含ISA的纳米粒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纳米粒形态、大小及纳米粒中ISA含量.②纳米粒中ISA体外释放率.③ISA对培养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④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对荧光标记纳米粒吞噬作用.结果:所制备的纳米粒直径500 nm,表面呈负电荷(-40 mY),ISA包裹率高(17.6%~19.O%),扫描电镜检查见其大小均匀.体外实验证实,ISA在纳米粒包裹后对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加,并且对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尼为明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荧光标记的纳米粒分别与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孵育后,纳米粒可快速进入巨噬细胞内,且包裹ISA的纳米粒对巨噬细胞有明显损伤作用,而平滑肌细胞内无纳米粒.结论:ISA经纳米粒包裹后可选择性清除单核/巨噬细胞,而对非吞噬细胞影响较小.
-
生物交联剂京尼平对静电纺明胶纳米纤维膜改性的影响
背景:生物高分子纳米纤维膜极不稳定,易水解,所以需要进行交联改性.而以往所采用的交联剂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降低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目的:用生物交联剂京尼平对静电纺明胶纤维膜进行交联处理,观察交联产物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 03/10在东华大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实验室完成.材料:将交联剂京尼平按质量比为0.0%,2.5%,5.0%,7.5%,10%加入明胶溶液中共混,通过静电纺制各纳米纤维膜.方法:扫描电镜样品纤表面喷金后在10 kV加速电压下观察纤维表面的形貌.在万能材料测试机测试其拉伸力学性能.采用MTT法测试猪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在纳米纤维膜上的黏附与增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其混静电纺明胶纳米纤维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结果: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发现京尼平共混交联的明胶纳米纤维尺寸略有增大,当京尼平含量为5.0%时,纤维直径大,增大了约200 nm;力学测试显示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添加京尼平之后有了明显提高,当京尼平含量为5.0%时,应力达到了(2.45±0.09)MPa,应变达到了(3.85±0.57)%;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猪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在经京尼平处理过的明胶纳米纤维膜上能有效地黏附与增殖.结论:含有京尼平的明胶纳米纤维膜各项理化性能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与猪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脱细胞化肝脏生物衍生支架的制备及鉴定
背景:肝细胞在体外迅速失去极性及合成代谢障碍成为肝脏组织工程研究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在体外寻找一个有利于肝细胞生长与功能维持的细胞外基质微环境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目的:制备肝脏去细胞化细胞外基质生物衍生支架,并对该生物衍生支架进行初步鉴定.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2-15/05-01在广东省脑功能修复与再生研究所完成.材料:10只雄性SD大鼠用于制备去细胞肝脏细胞外基质支架.10只雄性SD大鼠用于制备原代肝细胞.方法:将SD大鼠肝脏切成10 mm×5 mm的组织片后,经过胰酶.乙二胺四乙酸作用24 h、去垢剂曲拉通×100 72 h后得到肝脏去细胞化生物衍生支架.每只大鼠获取2×108个肝细胞,将所得原代细胞与肿脏去细胞化生物衍生支架放入含DMEM-F12,体积分数为10%胎生血清,胰岛素0.5 U/mL,地塞米松1×10-7mmol/L,表皮生长因子10 μ g/L的培养基中共培养,并与单纯原代细胞培养相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培养14 d时组织块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并行扫描电镜观察.对培养1,3,5,7,9,14 d上清液进行白蛋白及尿素水平检测.结果:组织学榆查未见明显细胞核残存,大量胶原纤维得到保留,扫描电镜示纤维成网状排列.支架与原代肝细胞共培养上清液白蛋白和尿素水平高于单纯原代肝细胞培养(P<0.05).结论:利用去垢剂与胰酶-乙二胺四乙酸低渗溶液处理可以有效完整去除肝脏组织块的细胞成分,较完整地保留细胞外基质;该生物衍生支架有利于肝细胞的生长及功能维持.
-
两种粘结系统树脂粘结剂机械强度的对比
背景: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瓷粘结系统品种很多,机械强度是树脂水门汀能否应用于临床的先决条件.目的:观察Panavia F树脂枯结剂和自制树脂枯结荆机械强度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5/2007-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修复实验室完成.材料:Panavia F树脂粘结剂由日本KURARAY MEDICAL.INC.提供,自制树脂粘结剂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门腔医学院研制.方法:分别制作高8mm,直释4mm的不同树脂粘结剂的圆柱形压缩强度试件5个,高3mm,直径6mm的圆柱形径向抗张强度试件5个,在AGS-500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其压缩强度和径向抗张强度.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粘结系统中树脂粘结剂的压缩强度和径向抗张强度.结果:Panavia F树脂粘结剂的压缩强度明显高于自制树脂粘结剂[(238.92±24.54),(149.08±12.13)MPa,P<0.05],两者的径向抗张强度差异无显著件意义(P>0.05).结论:充分固化后两种树脂水门汀的径向抗张强度相近;虽然自制树脂粘结剂压缩强度低于Panavia F树脂粘结剂,但远高于ADA的规定标准(>70 MPa),可满足临床要求.
-
丝素/褐藻多糖硫酸酯复合膜的理化性质
背景:丝素膜α-螺旋的结构是水溶性的而且不稳定,不能直接作为医用材料,具而β-折叠构象更为稳定.目的:利用褐藻多糖硫酸酯导致丝素膜的构象转变来制备β折叠构象的丝素膜,观察膜的理化件质.设计、时间及地点:生物材料复合膜的理化性质观察实验,于2003-11/2006-08在中科院北京化学所、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褐藻多糖硫酸酯,从海带中提取,在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实验中心完成,蚕丝购于中国进出口公司.方法:将丝素溶液和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水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静置脱泡后,注入聚乙烯模具内,于25℃.相对湿度65%的环境干燥成膜,当褐藻多糖硫酸酯含量≤20%时,成膜性较好.根据复合膜中褐藻多糖硫酸酯和丝素的质量比0∶100、5∶95、10∶90、20∶80、100∶0,将膜分别标记.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表征观察制成膜的理化性质.结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由于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引入,促使了丝素β-折替构象的形成.丝素从无规线团转变为β-折叠构象归结于丝素与褐藻多糖硫酸酯之间存在着氢键的相互作用.热失重分析表明,具有β-折叠结晶结构的丝素复合膜热稳定性要比无定形丝素膜高.结论:利用褐藻多糖硫酸酯导致丝素膜的构象转变来制备β折叠构象的丝素膜,构象的转变可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证实.具有β-折叠结晶结构的丝素膜的热稳定性要比无定形丝素膜高.
-
应用鸡胚尿囊绒膜锥虫蓝吸收法评价化学物质的眼刺激性
背景:传统多采用兔眼刺激实验(Draize实验)评价化学物质眼刺激性,即将化学物涂进兔眼睛后观察其变化,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给动物带来很大痛苦.各国实验室都在寻找动物替代实验的方法.目的:采用鸡胚尿囊绒膜-锥虫蓝吸收实验作为兔眼刺激实验替代方法评价化学物眼刺激性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8-05/09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毒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无特定病原体级受精鸡卵,9 日龄,购于北京梅里亚通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方法:将1 g/L的锥虫蓝溶液滴加在受化学物质刺激损伤的鸡胚尿囊绒膜上,通过计算鸡胚尿囊绒膜受损伤后吸收锥虫蓝的敏,半定量测定化学物质对鸡胚尿囊绒膜的刺激性,并将所得结果与体内兔眼刺激实验评分结果进行比对,作相关性分析.同时预测了5种常见有机溶剂的眼刺激性.主要观察指标:鸡胚尿囊绒膜受刺激损伤后吸收锥虫蓝的量.结果:鸡胚尿囊绒膜-锥虫蓝吸收法与体内兔眼刺激实验评分结果相关性很好(R2=0.925 9).5种常见有机溶剂未稀释时,甘油无眼刺激性,丙酮、乙醇、二甲基业砜、甲醇均有较高刺激性.当稀释为1%后,内酮、乙醇、二甲基亚砜无眼刺激性,但甲醇刺激性仍然较高.结论:鸡胚尿囊绒膜-锥虫蓝吸收法可以代替兔眼刺激试验对化学物质眼刺激性进行评价.
-
长效纳曲酮缓释剂与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词语再认
背景:长效纳曲酮缓释剂临床应用近1年后,若干报道结果证明患者情绪状态改善,心瘾减退,希望进一步探寻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戒毒对记忆力恢复的神经心理学证据.目的:观察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对阿片类药物依赖者词语记忆能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10/12在湖北省武汉市公安戒毒所、湖南省常德市、河南省郑州市和广东省阳江市各地自愿戒毒所完成,健康对照组测试于2006-10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完成.对象:男性阿片依赖综合征患者88例,包括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组35例,强制戒毒组26例,末治疗组27例,另选择2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方法: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组在测试前6~12个月腹壁两侧皮下植入长效纳曲酮缓释剂3.1 g,强制戒毒组接受全封闭强制戒毒6个月,至测试之日止现场进行尿液海洛因、美沙酮和丁丙诺啡定性检测全部为阴性.采用便携式事件相关电位工作系统于各戒毒所现场采集记录3组不同戒毒方式治疗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完成新旧词语冉认记忆任务时脑电事件相关电位及事件相关电位的波形.主要观察指标:对词语记忆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语言相关电位-N40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①3组患者对词语记忆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组词语记忆正确率提高,反应时缩短,与强制戒毒组和未治疗组比较著异有显著性(P<O.05).②3组患者完成词语记忆的N400潜伏期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组其N400的波幅提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强制戒毒组和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能有效改善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患者的词语记忆能力.
-
电化学沉积含锂离子的钙磷涂层
背景:低浓度锂离子(4 mmol/L)可以激发Wnt基因信号,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目的:拟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含锂离子的钙磷涂层,观察其对MG63类成骨细胞贴附和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2007-03/12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钛含金片由陕西省宝鸡市德吕钛镍有限公司提供,加工成直径1 cm,厚1 mm圆片;LiCI为美国EMD Biosciences公司产品.MG63细胞由武汉大学舆型培养物收藏中心提供.方法:将0.5 g/L和5 g/L两种浓度的锂离子加入钙磷电解液中,在电场作用下于阴极钛合金片上制备钙磷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确定涂层的组成,测量涂层中锂离子含量和涂层厚度,监测锂离子在仿生理体液中的释放曲线,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了解MG63类成骨细胞存涂层表面的贴附和增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钙磷涂层的表面形貌、组成、厚度、锂离子含量和MG63类成骨细胞在涂层表面的贴附和增殖情况.结果:锂离子的加入抑制了钙磷涂层的沉积,随着电解液中锂离子浓度的增加,钙磷涂层表面逐渐变得平整,晶粒变小,涂层中磷酸八钙含量增加,磷灰石含量减小,同时涂层厚度降低.当电解液中含0.5 g/L LiCI时,涂层中锂离子含量为2.2 mg/g,当电解液中含5 g/L LiCI时,涂层中锂离子含量为5.5 mg/g.在pH 7.3时,锂离子存仿生理体液中呈"爆发式"溶解曲线,约0,5 h后即达到溶解总的70%~80%,24 h后,其溶解逐渐达到饱和状态.MG63细胞在含锂离子的涂层表面贴附量增多,当电解液中含5 g/L LiCI时,MG63细胞在涂层表面第3天的倍增指数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可以通过电化学沉积在钙磷涂层内复合锂离子,并可能凼此增强了涂层的生物活性.
-
隔湿剂对玻璃离子边缘密封性的影响
背景:玻璃离子水门汀目前已发展成为临床常用的充填材料,但玻璃离子在凝固的初期易吸水溶解的特性,会使充填体边缘密封性减低,产生微渗漏.因此在玻璃离子充填完成后使用隔湿剂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对比凡士林、Cocoa buyer、光亮漆3种隔湿剂对玻璃离子边缘封闭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7/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新鲜拔除的阻生齿40颗.清洁牙面后,高速涡轮机水冷却下于颊面近颈1/3处制备5mm×3mm×2mm的窝洞,距窝洞1 mm以外的牙齿表面用无色指甲油涂覆2遍,用红蜡片封闭根尖孔.然后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凡士林组、Cocoa butter组、光亮漆组,每组10颗离体牙.方法:将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充填于窝洞中,按照分组分别用凡士林、Coco butter及光亮漆涂于充填体表面,对照组表面不做任何处理.进行冷热交替实验和微渗漏实验.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染料渗入窝洞壁与充填体之间的深度.结果:显微镜下观察涂隔湿剂的3组与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渗漏.但对照组的渗入深度大于涂隔湿剂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凡士林、Cocoabutter与光亮漆之间染料渗入情况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凡士林、Cocoa butter、光亮漆3种隔湿剂均能起到较好的隔湿效果.
-
功能化硅壳荧光纳米载体在A549细胞中的细胞标记
背景:硅壳荧光磁性纳米载体表面功能化后不仅仍具备荧光性、磁性功能,而且还具有携药和携基因潜能,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实现对细胞的标记功能.目的:制备Fe3O4@SiO2(FITC)-3-异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2.O)纳米颗粒型多功能纳米载体,并评估纳米载体标记A549细胞的能力,在细胞内的分布及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 观察性实验,于2006-06/2007-06在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合成了纳米载体,2007-07/2008-07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了复合纳米载体的生物评估.材料和方法:15 μ L 3-异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95.12 mg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2)在无水甲醇环境中反应24 h,得到目的产物3-异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然后将合成好的Fe3O4@SiO2(FITC)与3-异氰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在甲醇溶液环境下,避光搅拌48 h,用水磁铁分离固体,并经无水乙醇沈后真空干燥,得到终目标载体.主要观察指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载体的大小和细胞内分布,Zeta电位测定其生理情况下电荷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FITC、DAPI和Lysotracker Blue细胞染色情况以评估载体在细胞内定位,CCK-8评估其对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计数法评价其标记细胞的效率.结果:透射电镜分析表明,修饰的硅壳纳米载体大小约为80 nm,pH=7.4,纳米载体zeta电位为+23.93 mV.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纳米粒主要存在细胞浆中,且能被溶酶体吞噬.CCK-8结果显示纳米载体的浓度高达1 g/L时仍无明显的毒件作用.流式细胞计数结果表明,细胞摄取纳米粒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成功制备了硅壳结构的荧光磁性纳米载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浆中,且细胞相容性好.
-
三种正畸粘接剂粘接玻璃离子充填体的抗剪切强度
背景:正畸临床工作中粘接面有充填体是常见现象,粘接剂与正常牙体的粘接效果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而在枯接面有充填体时的粘接效果鲜有报道.目的:观察京津釉质粘接剂和Superbond超强粘接剂及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在有Fx玻璃离子充填体的牙面上粘接托槽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2/04在沈阳市金属研究所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实验用离体牙为沈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提供,实验用牙保存期未超过3个月.方法:90颗正畸前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颗,实验组在颊面制备Ⅴ类洞,充填Fx玻璃离子水门汀,对照组不做充填处理.2组内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京津釉质粘接荆、Superbond超强粘接剂及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粘接托槽.主要观察指标:①通过电子疲劳实验机测量托槽脱落时的抗剪切强度.②观察托槽脱落后牙体及托槽底板的粘接剂残留情况.结果:当牙体粘接面上有Fx玻璃离子充填体时,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抗剪切强度大于Superbond超强粘接剂和京津釉质粘接剂(P<0.05).OrthoSolo Enlight粘接剂牙面残留粘接剂较多,粘接剂多残留于托槽底板表面.结论:在牙面上有Fx离子充填体情况时推荐使用OrthoSolo Enlight光敏粘接剂.
-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冻存的低温显微实验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微囊的低温保存效果均不理想,已成为制约微胶囊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观察不同溶液、不同降温速率冻存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itosan-alginate,ACA)微囊时冰晶的特点及其对微囊形态的影响,探索一种适合ACA微囊低温保存的降温方法.设计:观察实验,于2008-02/04在上海理工大学低温显微镜实验室完成.材料:应用自制的高压脉冲微胶囊成型装置制备ACA微囊.方法:在低温显微系统下以1,10,30和100℃/min的降温速率对微囊进行低温保存,后以50℃/min复温;然后在ACA微囊悬液中加入10%二甲基亚砜,重复实验.主要观察指标:不同降温速率及添加了二甲基亚砜后冰晶生长情况及其对ACA微囊形态的影响;复温后微囊形态的变化及微囊的破损率.结果:在以小于10℃/min降温速率且不添加低温保护剂的情况下,冻结过程中生成的冰晶粗大.冰晶的生长会导致微囊发生形变,当提高降温速率、添加二甲基亚砜后,冰晶变得细小,对微囊的损伤也更小.从复温后微囊的形态来看,以超过30℃/min降温、添加10%二甲基亚砜为低温保护剂时微囊的破损率较小(P<0.05).结论:微囊在低温保存过程中主要受到由冰晶生长引起的机械性损伤,提高降温速率及添加低温保护剂可以有效抑制冰晶的生长.
-
复合生物敷料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对大鼠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
背景:作者在对人发角蛋白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出了一个伞新的组织工程学概念--在体,原位组织工程.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拟以人发角蚩白-胶原海绵为支架,复合一种可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探讨其在体内原位诱导周围组织细胞构建真皮的可行性.目的: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各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观察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完成.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15只制备烧伤动物模型,将模型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方法:①将在体内具有慢、中、快3种吸收速度的人发角蛋白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 mm×1 mm的网格,与从牛跟腱中抽提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放入模具,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海绵状膜(作复合内层敷料).②用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与药物虎杖一同成膜,制备药物缓释载体膜(作复合外层敷料).③用SD大鼠制备深Ⅱ度烧伤动物模型,烧伤后3 d做清创处理,清创后实验组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敷料覆盖创面,阳性对照组用戊二醛猪皮覆盖创面.阴性对照组为单纯无菌纱布覆盖.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计算7,14,21 d愈合率.②于覆敷料后1,2,4,6,8周切取整个刨面及其周围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肉牙组织生长情况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形态.结果:①实验组创面覆盖后渗出明显减少且保持一定湿度,而阳性对照组创面较干燥: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提前(P=0.000);创面在7,14,21 d的愈合率均较阴性对照组高(P=0.000),且实验组在14 d的愈合率较阳性对照组高(P<0.05).②覆敷料后2周,光镜下观察可见创面肉芽组织中有较细小的胶原纤维填充创面.实验组较其他2组明显.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第2周,实验组创面真皮基质中,Ⅰ型胶原呈棕黄色细密条带状;且有少量破染成棕黄色细丝状的弹性纤维,阳性对照组不明显,而阴性对照组中弹性蛋白无阳情表达.第8周,3组创面均愈合良好.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胶原纤维束改造塑形,无瘢痕形成趋势.阴性对照组真皮层组织排列紊乱.结论: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内烯酸羟乙酯/虎杖复合生物敷料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实验大鼠创面的愈合.
-
新型MR特异性对比剂Gd-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其肝脏靶向性
背景:选择积聚于特定组织或器官的MRI靶向对比剂是提高MR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的有效方法.目的:制备Gd-DTPA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Gd-polybutylcyanoacrylatenanopadicles,Gd-PBCA-NP),在动物实验中考察其肝脏靶向强化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阴离子乳化聚合法制备Gd-PBCA-NP.方法: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Gd-DTPA对照组、空白纳米微粒组、Gd-P8CA-NP组,每组6只.尾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分别给予0.1 mmol/kgGd-DTPA,10 ml./kg PBCA-NP,10 mL/kgGd-PBCA-NP.MRI扫描采用头部线圈,冠状及横断面扫描,平扫后各组于注药后5 min,15min,30min,1 h,2 h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主要观察指标:透射电镜观察Gd-PBCA-NP的形态.采用Malvern-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及其分布.采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透析液中Gd离子浓度.计算Gd-PBCA-NP的包封率及载药量.计算肝脏各时间点强化率.结果:透射电镜观察Gd-PBCA-NP呈类圆形,大小均匀,表面平滑完整,粒子之间无粘连,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其平均粒径65.7 nm,粒径分散度为O.09,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97%,51.23%.静脉注射Gd-DTPA后5,15 min肝实质强化程度平均为35.2%,48.6%,同时可见肾实质也明显强化,30 min后肝实质信号强度恢复到平扫前水平.静注Gd-PBCA-NP后5 min,肝实质强化程度平均为3.4%,15 min,30 min,1 h,2 h肝实质强化程度平均为22.7%.36.1%,56.4%,24.8%.空白纳米微粒组肝实质无强化.结论:Gd-PBCA-NP是一种有效的肝实质特异性对比剂,能够靶向强化肝组织.
-
不同高分子生物材料抑制小梁切除后瘢痕的形成
背景:青光眼滤过后,滤过道的纤维化与瘢痕组织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药物和给药方法很多,但多不理想.目的:观察生物羊膜,聚乳酸膜及几丁糖膜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抑制瘢痕形成中的作用,从而为选择较为理想的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形成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观察于2007-02/2008-04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生物羊膜由江西瑞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聚乳酸膜、几丁糖膜均由中国科学院提供.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生物羊膜组、聚乳酸膜组、几丁糖膜组、对照组.6只,组.所有白兔均以左眼为手术眼,常规行小梁切除,右眼为空白对照眼,前3组于巩膜瓣下分别置入生物羊膜、聚乳酸膜,几丁糖膜3种生物降解膜,而对照组不再进行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3,7,14,28,56 d分别观察新两兰大白兔的眼压、结膜滤过泡、前房的炎症反应情况.56 d观察后取实验动物的眼球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定性分析:与对照组比较,生物羊膜、聚乳酸膜、几丁糖膜组纤维细胞、炎症细胞均减少.定量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 d后其他3组眼压明显降低,14 d后降低更加明显,且生物羊膜组,聚乳酸膜组,几丁糖膜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1<O.01),而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组滤过泡在术后7d为明显,但各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别.术后28,56d,对照组较其他3组滤过泡缩小(P<O.05),有显著差异,而3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物羊膜、聚乳酸膜、几丁糖膜均可以有效的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瘢痕形成,其中生物羊膜效果好.
-
自组装纳米短肽RADA16-Ⅰ水凝胶在肿瘤细胞三维培养中的应用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培养在三维环境中的细胞,其基因表达模式和生物学活动更接近生命有机体.目的:拟采用自组装纳米短肽RADA16-Ⅰ水凝胶建立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三维培养体系以揭示自组装纳米短肽在肿瘤细胞三维培养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6-09/2007-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纳米生物医学技术与膜生物学研究所细胞学实验室完成.材料:RADA16-Ⅰ由美圈BD公司提供: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提供.方法:利用圆二色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流变仪对三维培养基质RADA16-Ⅰ水凝胶进行材料表征.通过F-肌动蛋白及细胞核的荧光复染来揭示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的细胞形貌.利用钙黄绿素AM对活细胞进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在三维基质中的存活力.主要观察指标:①RADA16-Ⅰ的二级结构,纳米纤维网络,凝胶流变性质.②MDA-MB-231在三维培养中的细胞表型,细胞活性.结果:①自组装短肽RADA16-Ⅰ形成了纳米纤维网络结构,纤维直径20~50 nm,具有类似体内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形成基质凝胶后可模拟体内的细胞微环境,用于细胞的三维培养.②MDA-MB-231细胞在三维基质中生长呈现出纺锤状的细胞形貌,在基质中的生存状态均较好,细胞与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自组装纳米短肽RADA16-Ⅰ有良好的结构与性能,能充分支持MDA-MB-231细胞的三维培养.
-
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与绵羊软骨细胞的相容性
背景: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是微生物在生长条件不平衡状态时合成的产物,具有可降解性、热塑性,作为组织工程的新犁支架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评估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与绵羊关节软骨细胞的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埘比观察实验,于2005-11/2007-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广东冠吴生物科技公司动物手术室完成.材料: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提供.6月龄雄性实验绵羊1只,体质量17kg,由广东冠吴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方法:切取绵羊膝关节软骨后,分离、原代培养软骨细胞,将第2代软骨细胞接种至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上,以单纯细胞培养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计数1,2,6 h时的细胞黏附率:按培养液量与支架体积10 mL/cm3为标准浓度制备浸提液,并制备标准浓度1/16~16倍的浸提液,以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接种到材料上的细胞周期,计算增殖指数;接种于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二维支架上4,8,12 d,以Hoechst33258荧光法定量测定细胞内DNA含量,二甲基亚甲蓝法测定糖胺聚糖含量.结果:第2代软骨细胞在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上6 h的黏附率7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个浓度梯度的浸提液毒性均为O级;扫描电镜观察见细胞在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上伸展良好,形态佳,细胞间连接正常,在三维支架的孔隙内立体生长,并分泌大量基质;流式细胞分析接种于材料上的细胞周期无变化;与培养瓶内软骨细胞相比,8d时,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三维支架上的细胞内牯胺聚糖浓度显著增高,12 d时,支架上的细胞内DNA量显著增高.结论: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绵羊关节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早期细胞黏附率低,是其小足.
-
三种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膜的降解及其生物相容性
背景:羧甲基壳聚糖膜降解快,降解率不容易测量,体外模拟与动物实验的相关性尚存在较大问题.目的:找出适合体内降解的体外模型,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3种羧甲基壳聚糖膜的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8在中国药晶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完成.材料:1号样品:纯的羧甲基壳聚糖膜;2号样品:羧甲基壳聚糖∶纤维索∶聚乙烯醇=80∶10∶10∶3号样品;羧甲基壳聚糖∶纤维素∶聚乙烯醇=90∶5∶5,所有防粘连膜均采用水流延成型的方法制备.方法:体外模拟:采用模拟体液和溶菌酶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降解介质;分别将3种膜样品定量后,浸泡于上述两种模拟介质中(质量∶体积<1∶30).定期取样,计算膜的降解百分率,体内试验:①取SD大鼠15只,背部皮下植入3种样品,样品间隔为1cm以上,分别于7,15,33d大体观察样品降解情况.②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将样品放置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管子中植入各组大鼠背部皮下,分别于7,15,22.33,77d处死,每个时间点2只,从背部取出管子,计算降解率.③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皮下埋植3种样品,分别于7,15,30,100 d处死,每个时间点2只,取埋植点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通过大体观察和质量损失率进行降解性能的研究.②观察植入后的组织病理情况.结果:①两种体外降解模型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羧甲基壳聚糖膜的降解,酶解较模拟体液降解速度快,模型较为符合体内降解的真实情况.②添加少量纤维豪和聚乙烯醇的羧甲基壳聚糖膜并不能很好地改善其降解性,但可以稍微改善降解后膜的完整性.③羧甲基壳聚糖由于降解快,会产生大量吞噬细胞和纤维细胞,导致出现一定的炎症;添加纤维索和聚乙烯醇的膜不仅不能够减小炎症,而且会延长愈合期,尤其是2号样品,炎症稍重.结论:①利用溶菌酶模拟体内降解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②纯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膜炎性周期短,愈合快.
-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冯庆玲教授等采用仿生学原理,制成一种塑形简便并且具有良好骨传导、骨诱导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但制备的复合材料是否仍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尚不确切.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08/1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由清华大学材料系研制,孔隙率90%,孔径50-200 μ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2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和胫骨骨髓绎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方法:将预湿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置于培养板内,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材料表面在体外复合培养.对照组为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和材料复合培养后细胞生长状况,计数细胞接种后1,2,4 h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状况,CCK-8检测细胞在复合材料卜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榆测种植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上生长状况良好.细胞接种到复合材料1h时黏附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接种2,4 h后两组黏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接种后,两组均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P>0.05).材料组和对照组细胞皆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未见异倍体细胞形成,复合材料对兔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不大.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生物蛋白胶双相接种法促进组织工程骨构建的观察
背景:很多学者采用生物蛋白胶修饰无机支架材料改善其细胞黏附能力,并证实该方法能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于细胞与支架材料黏附.目的:观察采用生物蛋白胶双相接种技术促进绢织工程骨体外构建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生物学水平实验,2003-01/2008-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医用生物蛋白胶为广州倍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两南医院骨组织库提供.方法:以生物蚩自胶为介质,用双相接种技术将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复合,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以静置接种法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细胞计数及MTT观察不同接种密度生物蛋白胶双相接种法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细胞数量,并通过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微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双相接种法在不同接种密度时都可保持细胞黏附率维持在80%左右,上架细胞的数量随接种细胞密度增加成比例增加:生物蛋白胶对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提高接种密度使细胞生长曲线提前达到平台期,各组的细胞数量峰值接近.结论:双相接种技术可显著提高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数量、复合效率并且分布均匀,是一种工程骨快速高效组织的构建方法.
-
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背景:硼酸盐生物玻璃是一种新型骨替代材料,体外实验显示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以及生物活性.目的:体内实验评价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10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实验所用D-Alk-1B玻璃按泡沫浸渍法加工成多孔支架.β-磷酸三钙材料由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D-Alk-1B组、D-Alk-1B+富血小板血浆组,β-磷酸三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双侧桡骨中段制成15 mm节段性骨缺损,分别植入D-AIk-1B材料、D-AIk-1B材料+富血小板血浆、B-磷酸三钙材料.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4,8,12周取材,通过X射线摄片和病理组织切片检测,评价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的成骨作用.结果:D-AIk-1B组材料植入体内4周时材料密度较宿主骨密度高,和宿主骨分界清楚;可见骨痂生长,材料两端和骨结合.8周时由于材料降解密度降低,材料两端和骨基本融合.12周时骨塑形基本完成.D-AIk-1B+富血小板血浆组和D-AIk-1B组有相似的表现,材料周围骨痂生长较D-Alk-1B组明显,成骨表现比单纯D-AIk-1B材料好.β-磷酸三钙组骨痂生长较慢,材料降解比较慢.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从两个断端和尺侧生长骨痂,至12周有硬化表现,断端缺损仍然很明显.结论:新型硼酸盐生物玻璃材料具有很好的成骨作用,和富血小板血浆结合有协同作用.与β-磷酸三钙相比,可控降解性的优点明显.
-
两种新型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背景:利用骨组织工程原理,通过观察成骨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形态、测定成骨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黏附率等方法,可评估生物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目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细胞-生物材料的观察和细胞-生物材料黏附率的测定,探讨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7-02/2007-09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SD乳鼠30只,2种支架材料分别是:复合海藻酸钠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的磷酸钙骨水泥以及卵磷脂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支架.方法:取SD乳鼠颅骨成骨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与两种新型可降解生物活性支架材料进行复合,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黏附率.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接种于生物材料表面上的成骨细胞形态、黏附情况.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进行描述.结果:生物活性材料与细胞复合后,材料出现了矿化,同时在海藻酸钠,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其上游生长形态良好的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在生物卵磷脂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生物活性玻璃上的黏附率高达到了95.2%.结论:从细胞形态和细胞黏附率上看,海藻酸钠/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和生物卵磷脂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与钛合金血液相容性的比较
背景: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是聚醚醚酮的改进复合材料,改善了纯聚醚醚酮强度不足的缺点,扩大了其在各方面的使用范围.但若要成为应片j于人体内的医用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目的:比较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和钛合金对人血细胞的影响,判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是否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6/08在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取实心钛合金股骨干髓内针1根及含20%碳纤维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样条若干,机加工成棒形试样(长5 mm,直径1 mm)各20个.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将钛合金和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2种材质的试件分别放置于新鲜人血中,通过观察溶血率,血小板激活程度以及白细胞激活程度判断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应用游离血红蛋白直接测定法测量材料溶血率;流式细胞术测量血小板CD62p、CD63含量和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结果:2种材料溶血率,血小板CD62p含量、CD63含量、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和钛合金对人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显著影响,均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
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在理想骨组织工程支架所需满足条件的基础上,从材料的选取、设计、制备等方面就其发展现状做出了简要总结.国内外大量的实验证实了骨组织工程支架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优越性.然而,目前构建的骨组织工程支架还很不完善,在力学性能、降解速度、结构形态、生物活性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骨组织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和进步,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将会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
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注入及其并发症
经皮椎体成肜以其创伤小、操作方式简单、疗效快且确切、安全性高、适应证广等优点,很快受到广泛关注和接受,尤其是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目前常用的填充物;单侧注射和双侧沣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应用对比剂及掌握合适的骨水泥黏稠度可以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成形前腰部垫枕自身复位可以恢复椎体的高度,避免采用操作复杂及价格昂贵的球囊后凸成形及骨膨胀椎体后凸成形;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时应该配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以减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
-
人工肺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膜式人工肺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和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即体外生命支持或体外膜氧合,血管内氧合器也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尤其对病重、心功能差、估计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膜式氧合器的使用更为必要.当前,通过改进膜材料、优化设计以及对各种件能的实验评估和临床评价,人工肺的研究着力于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和提高生物相容性,为抢救患者的生命提供更可靠的手段.
-
细菌纤维素模板合成研究进展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新型的天然纳米生物材料,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片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细菌纤维素本身是一种具有多孔性结构及一定孔径分布的高分子材料,其孔径在纳米数量级,大量的纳米级介孔可作为"模板"使用.以细菌纤维素为模板,可通过仿生合成路线合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纳米级复合材料,也可以在超细微纤网络结构中稳定和分散易聚集成团或束的聚合物结构,并进一步将细菌纤维素模板移除,从而改变或优化所复合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利用细茼纤维素模板与无机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制得具有内部通道的新型中空分子筛,从而合成各种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中孔网络结构.文章就目前以细菌纤维素为模板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初步探讨.
-
生物材料在篮球运动肌腱损伤愈合粘连中的应用
篮球运动足一项运动强度大、对抗激烈、身体接触多、灵活多变的体育项目.各种损伤时有发生,运动损伤中的肌腱损伤后粘连是长期困扰运动员的难题,直接影响运动洲练和运动技术的正常发挥.学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在不影响肌腱愈合的情况下预防肌腱损伤后粘连的形成.文章深入认识与篮球运动有关的肌腱损伤特点和目前常用于修复肌腱粘连的生物材料种类及优缺点.探讨了几丁糖、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透明质酸钠、壳聚糖薄膜和聚乳酸等生物材料在预防肌腱损伤后粘连中的作用.
-
骨与生物材料界面的透射电镜与体内杂交方法分析
生物活性材料如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含有羟基磷灰石-硅灰石的玻璃陶瓷等都可与骨组织结合在一起.其是否直接与骨接触,与骨结合的速度是否存在差别,同时材料本身是否有促进骨形成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还有待阐明.通过透过电子显微镜来舰察生物材料与骨的界面,研究磷灰石层与材料的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应用在体杂交方法探讨材料周围细胞中mRNA的表达以及其对材料的影响,提示玻璃陶瓷要比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高,与骨组织更加容易地结合在一起.
-
血液透析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治疗措施,透析膜材料是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理想的透析膜应该与血管内皮非常接近,但目前还不能达到这一目标,所以血液和异体的透析膜接触后必然相互作用.文章对透析膜引起补体、白细胞、单核细胞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凝血、血管活性物质、β 2-微球蛋白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进行相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