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중화병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07
- 国内刊号: 11-215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原发性甲状腺及肾脏多发癌伴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患者女,35岁.因"左髋部疼痛1年,加剧3个月"于2008年4月入院.患者于2007年3月不慎扭伤后出现左髋部疼痛,左腹股沟处有轻压痛,伴轻微跛行,未重视.2007年12月自觉左髋部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左髋臼上方见鹅蛋大小骨质缺损.边缘欠光整,遂行左髂骨肿瘤活检.病理经外院会诊意见为:左髂骨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组织中度分化,富于血窦,形成多个脉管和腺泡样结构,倾向甲状腺滤泡癌.后行PET/CT检查结果提示左髂骨恶性肿瘤及右侧甲状腺腺瘤可能性.随后患者在当地医院行3次"羟基喜树碱、足叶乙甙及顺铂(H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化疗.
-
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免疫表型研究
目的 研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复习114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HE切片,按2004年WHO肾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分类、随访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14例.肾细胞癌包括5个类型,肾透明细胞癌77例(67.5%)、乳头状肾癌11例(9.6%)、肾嫌色细胞癌14例(12.3%)、Xp11.2易位_/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0例(8.8%)、未能分类肾肿瘤2例(1.8%).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主要表达CK(93.5%,72/77)、CD10(93.5%,72/77)、波形蛋白(75.3%,58/77),乳头状肾癌主要表达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11/11),肾嫌色细胞癌主要表达CD117(11/14),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TFE3、AMACR、CD10和CK的阳性率分别为10/10、10/10、9/10和7/10.结论 肾癌是一组形态学上各有特征的异质性肿瘤,在形态学基础上,CD10、波形蛋白、CD117、AMACR、CK7、TFE3有助于亚型的诊断.
-
胰腺导管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18q21杂合性缺失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18q21在人胰腺导管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杂合性缺失(LOH)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8q21上的位点RP11-729G3和RP11-850A17作为目的 片段,选择接近18号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点RP11-621L6作为参照位点,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提取、纯化相应位点的DNA,用切口平移法分别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后制成双色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0例胰腺导管腺癌和10例慢性胰腺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18q21 LOH情况,并收集、整理相应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胰腺导管腺癌中在RP11-729G3位点有25例(83.3%)有LOH,在RP11-850A17位点26例(86.6%)有LOH,其中25例在RP11-729G3和fuP11-850A17两个位点均有LOH,1例仅在RP11-850A17位点有LOH.10例慢性胰腺炎中均未发现18q21 LOH.经统计学分析发现,18q21 LOH在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导管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P11-729G3和RP11-850A17两个位点LOH有高度相关性(Phj系数=0.877),但和临床病理各因素间未发现明显相关.结论 18q21 LOH在胰腺导管腺癌中属于高频事件,并且位点RP11-729G3和RP11-850A17的LOH有高度相关性,可能在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中18q21LOH也能作为较特异的标记辅助诊断.
-
黏液素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黏液索蛋白(MUCI、MUC2、MUC5AC、MUC6)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并结合各种细胞角蛋白(CK7、CK19、CK20)的表达,寻求有效的免疫标记组合,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相鉴别.方法 选取标本肝内胆管癌100例,肝转移性结直肠癌2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En Vision法,进行MUC1、MUC2、MUC5AC、MUC6、CK7、CK19和CK2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UC1、MUC2、MUCSAC、MUC6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0%、2.0%、22.0%、8.0%;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1%、47.6%、19.0%、23.8%.CK7、CK19和CK20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0%、53.0%、15.0%;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14.3%、90.5%、85.7%.其中MUC2、MUC6、CK7、CK2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黏液素和细胞角蛋白联合应用.在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MUC2-、MUC6-、CK7+、CK20-提示为肝内胆管癌,而MUC2+、MUC6+、CK7-、CK20+提示为转移性结直肠癌.
-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ER、PR、HER2、Ki-67、CK5/6、CK1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58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以筛选BLBC,比较BLBC与其他免疫表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中22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45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BLBC 46例(10.0%).癌灶直径平均3.3 cm.58.7%(27/46)出现推挤性生长方式,52.2%(24/46)出现地图状坏死,30.4%(14/46)癌灶中心出现无细胞纤维化区域以及63.0%(29/46)癌灶周边和间质内有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主要排列成不规则、紧密实性结构.Ki-67高表达(>25%)在BLBC中占43.5%(20/46).CK5/6、CK14和EGFR阳性分别见于58.7%(27/46)、43.5%(20/46)和65.2%(30/46)的BLBC病例.BLBC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66.9%,低于管腔A型乳腺癌,与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LBC在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中所占比例为10%,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但诊断BLBC仍必需结合其免疫表型.BLBC是预后比较差的乳腺癌亚型之一.
-
具有细支气管肺泡癌特征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严格定义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伴有BAC成分腺癌的比例及预后情况,以及各组织学亚型腺癌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1998-2005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肺原发腺癌的病例共348例.按照2004版WHO肺肿瘤分类标准对所有组织学切片进行复习和分类,同时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并重点对纯BAC、BAC形态为主伴有局灶浸润的病例、腺癌伴有BAC成分等3组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 纯BAC占腺癌病例的3.7%(13/348),而伴有BAC成分的腺癌则占了31.3%(109/348).大部分切除的肺腺癌都是由不同组织学亚型混合构成,混合亚型所占的比例为78.2%(272/348),混合亚型中的构成成分以腺泡样为多见(88.2%),其次是BAC(40.1%)、乳头状(24.6%)、实性型(16.9%)等.少见的构成成分是胎儿型腺癌样结构.对纯BAC病例、BAC形态为主伴有局灶浸润、腺癌伴有BAC成分3组病例的随访发现.前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均较长,两者总体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伴有局灶浸润的患者有部分在随访期间出现了进展;而腺癌伴有BAC成分组的病例总体生存率比前两组要差.结论 单纯的BAC、BAC形态为主伴有局灶浸润、腺癌伴有BAC形态的混合亚型具有独特的预后预测作用,而且在临床治疗中对生物靶治疗具有独特反应性,应将其区分开,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观察
目的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706例)中的21例MCRCC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观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检测.结果 21例MCRCC患者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岁),男19例,女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例,18例因体检而偶然发现.10例肿瘤位于左肾,11例位于右肾.T1期18例,T2期2例,T3期1例.其中1例侵犯肾包膜,均无淋巴结转移.随访20例,无一例死于肾癌,未发现肾癌转移或复发病例.组织学观察,肿块大直径0.3~10.0 cm(平均3.6 cm).切面呈多房性囊性,囊腔大小不等,囊腔间隔厚薄不均(0.1~0.5 cm.平均0.2 cm),内含淡黄色液体或胶冻样或血性液体.囊腔内衬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或淡嗜酸性.囊腔间隔内也可见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的透明细胞.Fuhrman 1级16例,Fuhrman 2级5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瘤细胞波形蛋白、ABC、CAM5.2、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CD10阳性表达6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表达16例.分子遗传学观察,21例标本中,PCR扩增成功的有11例,5例发现微卫星变异,3例有LOH,其中D3S1560基因座2例,D14S617基因座1例;2例有MSI,分别为D9S168和D14S617各1例.结论 M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囊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
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微血管由内衬的内皮细胞和外围的周细胞组成,血管发生、血管生成和正常血管功能的维持,涉及这两种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和共同作用等重要过程,其中对于内皮细胞已经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对微血管壁另一细胞组分的周细胞则并未加以重视.早在100多年前Eberth和Rouget等科学家就注意到了一种位于毛细血管周的细胞,1923年Zimmerman将之命名为周细胞(pericyte),虽然对其进行过相关研究,但长期以来明显滞后于内皮细胞,近年来周细胞在血管发育、稳定、成熟和塑型等方面的重要调控作用和意义逐步引起关注,特别是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就周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点和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展进行综述.
-
补体片段C4d与肾移植抗体介导排异反应的病理诊断
同种异体肾移植排异无非是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性排异和以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异两种形式.在组织学上虽然对肾移植急性细胞性排异已有较好的认识,但对抗体介导的体液排异由于病变不典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共识[1].近10年来,补体片段C4d在移植肾毛细血管上沉积与抗体介导排异的相关性研究备受瞩目[2-4],2007年发表的Banff分类也将C4d免疫阳性染色作为诊断急、慢性抗体介导排异的标准之一[5].我们就移植肾抗体介导排异、补体片段C4d及C4d在排异诊断中的意义做一综述如下.
-
副神经节瘤样脑膜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脑膜瘤是较为常见的、发生于脑膜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脑膜瘤的组织学类型比较多,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了一种新的脑膜瘤类型.称为"副神经节细胞瘤样脑膜瘤",目前对该种脑膜瘤是否是一种新的类型还有争议[1].我们在外检工作中遇到4例,为了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报道如下,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
-
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凋亡及Fas和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rTFPI)对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sC)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相关的凋亡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人肾穿组织中TFPI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正常大鼠MsC中TFPI表达;将rTFPI及其不同结构域蛋白分别作用于大鼠MsC,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MsC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MsC细胞凋亡率;DNA片段凝胶电泳分析MsC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激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el-2以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内TFPI表达高于轻微病变者;正常大鼠MsC中有TFPI表达;rTFPI及其C末端能诱导大鼠MsC发生凋亡,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劝口入rTFPI后,MsC的凋亡率分别为对照组的2.1、3.0及4.9倍(P<0.05).活性形式的caspase-3和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rTFPI能诱导正常大鼠MsC发生凋亡,并且其主要功能区位于C末端,死亡受体Fas/Fas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rTFPI诱导MsC凋亡的过程.
-
Ryanodine受体2基因沉默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RNA干扰阻断Ryanodine受体2(RyR2)合成是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并建立I/R模型.应用RNA干扰技术阻断RyR2表达,分别检测对照组、RNA干扰组、I/R模型组、RNA干扰+IYR模型组细胞凋亡率、RyR2 mRNA、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R组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和损伤(60.1%比5.5%.P<0.05),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上升(平均荧光强度21.2比7.6,P<0.05),RyR2表达变化不明显(20.1比22.7,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平均荧光强度37.2比85.1,P<0.05).相对于I/R组,siRNA干预组细胞RyR2表达显著下降(6.8比20.1,P<0.05),LDH水平、凋亡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上清LDH为48 IU/L比125 IU/L,Annexin V阳性细胞31.2%比60.1%,钙离子浓度为平均荧光强度8.6比21.2,均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55.8比37.2,P<0.05).结论 在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中RyR2基因沉默对心肌I/R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临床肾脏穿刺超微病理诊断透射电镜制样的方法改进
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肾脏穿刺组织病理活检技术的广泛开展,电镜超微病理诊断已成为肾脏疾病病理诊断中常规的检查方法,研究显示电镜观察对30%~50%的肾活检病例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电镜技术从过去的单纯应用于科研走向临床辅助检查,对肾脏疾病阐明病因、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电镜对一些光镜认识不清的肾病能起到确定诊断、辅助诊断和分型的作用,对其他组织肿瘤的诊断、分型、识别组织来源、判断预后等,以及对肌肉的疾病、肝脏淤胆性疾病的诊断方面也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
介绍一种新的肺组织体外固定液
介绍一种新型的软组织固定液:羟已基哌嗪乙磺酸-谷氨酸介导的具有保护作用的有机溶剂(hepes-glutamic acid buffer mediated organic sovent protection effct,HOPE 溶液)[1].我们将该溶液用于肺组织体外感染模型的保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膀胱良性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
大多数膀胱肿瘤起源于尿路上皮,其中常见的是尿路上皮癌.有关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亚型已有介绍,而对于膀胱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国内介绍甚少.本文主要介绍膀胱软组织良性肿瘤的类型及其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
-
肾脏肿瘤的病理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肾母细胞瘤是成人及儿童常见的肿瘤,一直以来,关于这两类肿瘤病理诊断的认识没有很大变化,但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肾脏肿瘤类型已被确认.此外,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良性病变(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检出率也逐年增加,有些良性病变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与肾脏恶性肿瘤相似,如果认识不足可能造成误诊,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注:Xpll RCC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KSC为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E-cad为E-钙黏蛋白;EMA为上皮细胞膜抗原;"+"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示"不详"
-
走专业化分科发展之路,快速提高我国病理诊断水平
近20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临床医学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但是多种原因导致全国的病理专业队伍发展缓慢、师资结构不合理、整体诊断水平提高较慢,这种状态如继续下去将很难适应于临床的需要.
-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北就京时间2008年10月6日17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斯(Franc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
年 | 期数 |
2019 | 01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5 06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