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中华国际医学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Chine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

  • 主管单位: 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06-7983
  • 国内刊号: Macao 135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大鼠脑干中缝核群EP3受体阳性神经元向脊髓背角的投射

    作者:刘翔宇;武胜昔;李云庆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中缝核群前列腺素E受体EP3亚型(EP3R)阳性神经元向脊髓背角的投射.方法荧光金(FG)逆行追踪和EP3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记方法.结果将FG注入一侧脊髓背角浅层,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脑干中缝核群、巨细胞网状核α部(GiA)、延髓网状结构、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EP3R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PAG、脑干中缝核群和网状结构.FG标记并呈EP3R阳性的双标神经元主要见于脑干中缝核群和GiA.结论脑干中缝核群和GiA向脊髓背角投射的部分神经元含EP3R,前列腺素E2可能通过EP3R对这些下行投射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 大鼠中缝大核内5-HT阳性神经元向臂旁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分支投射

    作者:冯宇鹏;杨鲲;李云庆

    目的观察中缝大核(NRM)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臂旁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分支投射.方法 fast blue(FB)和diamidino yellow(DY)逆行双标与5-H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技术.结果将FB和DY同时分别注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臂旁核后,在中缝核群可见FB、DY单标神经元以及FB/DY双标神经元.此外,在NRM内还可见到FB/DY双标并呈5-HT阳性的三标神经元.结论中缝大核内5-HT能神经元借助其轴突分支可同时向臂旁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投射,这种分支投射形式可能参与5-HT能神经元的镇痛效应.

  • 大鼠延髓和脊髓背角内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中缝大核的投射

    作者:倪同尚;武胜昔;李云庆

    目的研究大鼠延髓背角和脊髓背角浅层内蛋白激酶Cγ亚单位(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中缝大核(NRM)的投射.方法荧光金(FG)逆行追踪和PKC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记方法.结果将FG注入NRM,在延髓和脊髓背角的Ⅰ~Ⅲ层内可见FG逆标神经元;PKCγ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延髓和脊髓背角的Ⅱ层内侧部及Ⅱ、Ⅲ层交界处,Ⅰ、Ⅲ层内较少;延髓背角Ⅰ层和脊髓背角Ⅰ~Ⅲ层可观察到FG逆标并呈PKCγ阳性的双标神经元.结论延髓和脊髓背角浅层向NRM投射的神经元含PKCγ,提示PKCγ在向NRM传递痛信息的通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及三叉神经节内5-羟色胺受体3、4、7亚型mRNAs的表达

    作者:武胜昔;王亚云;李云庆

    目的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及三叉神经节(TG)内5-羟色胺受体3、4、7亚型(5-HT3R、5-HT4R、5-HT7R)mRNAs的表达.方法同位素标记的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5-HT3R mRNA 阳性神经元密集分布于Vc的浅层(Ⅰ、Ⅱ层),散在分布于Ⅲ层;5-HT4R mRNA在Vc浅层也有较强的表达,Ⅲ层偶见阳性神经元;5-HT7R mRNA在Vc内表达较弱,且仅见于浅层.TG内5-HT3R、5-HT4R及5-HT7R mRNAs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2.8%、24.7%和9.8%.大、中、小型阳性细胞均可见,但以中、小型细胞为主.结论 5-HT3R、5-HT4R及5-HT7R mRNAs在大鼠Vc及TG神经元内均有表达,提示这三种受体亚型在面口部感觉信息的传递或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TNFα单克隆抗体对(狗)体外循环术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顺业;孙宗权;哈斯朝鲁;刘立新

    目的观察抗TNF-α单克隆体(MaTA)对(狗)常规CPB 术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对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10条用于模拟常规CPB手术的成年家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aTA处理组,每组各5条.MaTA处理组动物CPB前和开放升主动脉后分别经静脉注射MaTA(0.5μg/100ml) 对照组动物不用MaTA处理.留取CPB前、中及CPB后3h的全层左心室标本,液氮保存,用原位TUNEL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记录每105个心肌细胞中凋亡阳性细胞数目.用Z-DEVD-AMC 底物降解方法测定caspase-3 酶活性.结果 CPB前和CPB中两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数及caspase-3酶活性在组内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术后3h两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数均较CPB前和CPB中明显增高(P分别<0.05),而处理组CPB术后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PB 术后3h两组的caspase-3酶活性也均较术前和术中显著性增高(P<0.01,0.01,0.05和0.05),与对照组比较,MaTA处理组caspase-3活性也明显受到抑制(P<0.02).结论抗TNFα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地降低CPB术后心肌细胞凋亡.这一抑制作用伴随有对caspase-3酶活性的抑制.

  •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背核内GABAA受体α1、α2、β亚型和GABAB受体的定位分布

    作者:陈涛;董元祥;李云庆

    目的观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背核(DR)内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α1、α2、β亚型(GABAARα1、α2、β)和GABAB受体的定位分布.方法 GABAA受体亚型和GABAB受体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在PAG和DR内可观察到GABAAR亚型和GABABR阳性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但不同受体的分布有差别:GABAARα1主要分布于PAG腹外侧区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仅见到散在的GABAARα2阳性终末混于PAG和DR的神经毡内.GABAARβ主要分布于DR及PAG背侧区和背外侧区的纤维和终末,胞体多呈阴性.GABABR主要分布于PAG和DR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结论 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均密集分布于PAG和DR,提示GABA与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结合并对PAG和DR的神经元发挥抑制作用.

  • 5-HT1B和5-HT1D受体亚型mRNAs在大鼠神经系统的表达:PCR法研究

    作者:王亚云;武胜昔;李云庆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受体1B和1D亚型(5-HT1BR和5-HT1DR)mRNAs的表达.方法合成与5-HT1BR和5-HT1DR的DNA序列互补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PCR(RT-PCR).结果 5-HT1BR的mRNA在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表达明显,大脑和脊髓表达次之,纹状体和背根节(DRG)表达较弱.5-HT1DR的mRNA在小脑、脑干、脊髓和DRG表达明显,纹状体、海马和丘脑次之,大脑表达较弱.结论 5-HT1BR和5-HT1DR的mRNAs比较广泛地分布于大鼠神经系统,为进一步探讨其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裸鼠高致瘤性K562-n细胞系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

    作者:吕书晴;许小平;夏放;陈莉;李瑶;应康;毛裕民

    目的探索K562和K562-n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性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K562细胞和K562-n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一系列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基因在K562-n细胞中表达上调,包括编码calgizzarin、ADP糖基化蛋白2、巨噬细胞肌动蛋白基因、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核心蛋白基因.结论 K562-n细胞的裸鼠高致瘤特性与一些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 大鼠臂旁核神经元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大核的分支投射

    作者:李辉;吴乐;李云庆

    目的观察单个臂旁核(PBN)神经元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的分支投射.方法 fast blue(FB)和 diamidino yellow(DY)逆行双标技术.结果将FB和DY同时分别注入PAG和NRM后,在PBN的三个亚核(臂旁外侧核、臂旁内侧核和KF核)内均可见到FB单标神经元、DY单标神经元和FB/DY双标神经元.结论 PBN神经元借助其轴突分支可同时向PAG和NRM投射,提示PBN神经元可能同时激活PAG和NRM内的神经元,间接地对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挥抑制作用.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冻存对SHR卵母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荪红;郭强苏;陆欣;王如瑶;秦石晓;李建国;尹松林;吴明章

    目的冻存未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MII期)比冻存同一品系的处于卵裂期的胚胎更困难.因为卵母细胞的某些内部结构对低温很敏感.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有效地观察冻存对卵母细胞的影响.方法我们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CLSM)的光学切片和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研究冻存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卵母细胞的结构,尤其是对纺锤体、染色体的影响,以及冻存对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我们不仅观察到有的卵母细胞冻存后仍维持着完整的桶状纺锤体以及紧密排列的染色体,而且能观察到卵母细胞内均匀分布着细胞质微管星体.冻存也造成对一些卵母细胞纺锤体和细胞质微管星体的破坏.结论 CLSM能够清晰有效地观察冻存对未受精卵纺锤体、染色体以及胞质微管星体的影响,我们推想冻存后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下降与这些结构的受损有关.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海刚;曾韵洁;苏逢锡;贾渭娟;沈溪明;林敏玲

    目的研究乳腺癌腋淋巴结(ALN)转移类型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行根治性乳房切除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ALN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125例ALN转移情况和肿瘤原发灶的部位、大小、病理分类、坏死、钙化、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癌周浸润、微血管浸润、微淋巴管浸润、神经纤维浸润、间质纤维化、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程度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淋巴结均无癌转移的有64例,占51.2%;仅有前哨淋巴结(SLN)发生癌转移有23例,占18.4%;仅有非SLN发生癌转移的8例,占6.4%;SLN和非SLN均有发生癌转移30例,占24.0%.ALN转移的类型与原发灶的大小、肿瘤分类、间质浸润、癌周浸润、微淋巴管浸润、肿瘤间质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程度均有关(P<0.05).结论根据ALN癌转移的情况可分为4组,这种分组与肿瘤原发灶的大小、组织学分类、间质浸润、癌周浸润、微淋巴管浸润、肿瘤间质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程度有关.

  •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前原强啡肽与钙结合蛋白共存

    作者:王文;武胜昔;李云庆

    目的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前原强啡肽(PPD)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 、caleratin(CR) 或pavalbumin(PV)的共存情况.方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结果 PPD阳性神经元在Vc各层均有分布,以Ⅰ层和Ⅱ层外侧部(Ⅱo)为密集.CB、CR和PV阳性神经元分布于Vc各层,Ⅱ层为密集,Ⅰ和Ⅲ层较少.部分PPD阳性神经元同时也呈CB、CR或PV阳性,CB/PPD、CR/PPD和PV/PPD共存神经元主要位于Ⅱ层.CB/PPD共存神经元占CB或PPD阳性神经元的比率分别为3.9%和5.1%;CR/PPD共存神经元占CR或PPD阳性神经元的比率分别为3.4% 和3.9%;PV/PPD共存神经元占PV或PPD阳性神经元的比率分别为14.0%和3.6%.结论 CB/PPD、CR/PPD和PV/PPD共存神经元主要位于Vc的Ⅱ层,PPD与钙结合蛋白共存神经元可能参与传递面口部伤害性信息.

  • 脑卒中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作者:黄延焱;林佩娣;程梅芬

    目的了解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999年11月~2000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及正常老年人160名,每组80人,年龄及性别无显著差异,对吸烟、甲状腺及肾脏功能异常者均予控制.晨空腹抽2ml静脉血,测定血总Hcy (tHcy)水平、叶酸、维生素B12、空腹血糖、肌酐、血脂、血压及体重指数.结果脑卒中组及正常对照组的tHcy水平分别为(16.02±5.35)μmol/L,(11.78±2.33)μmol/L(P<0.001);脑卒中与血tHcy水平之间存在危险性的水平梯度,在tHcy≥16μmol/L时,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正常者的21.79倍,当tHcy≥20μmol/L时,患者脑卒中的危险为正常者的73.92倍.血tHcy、甘油三酯和收缩压的增高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OR分别为4.34,5.34,5.31);条件Logistic回归检验发现tHcy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致病因素(OR:3.95,95%CI:1.67~9.34).结论 tHcy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tHcy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致病因素.

  • 磷脂酶C-γ1和γ2在PDGF促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作者:白洁;罗深秋;冀群升

    目的探讨磷脂酶Cγ1和γ2(PLC-γ1和γ2)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将全长PLCγ2cDNA亚克隆进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株PLC-γ1-/-和PLC-γ1+/+,使PLC-γ2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同时以未插入目的基因的空载体转染这两种细胞作为实验对照.用有限稀释法随机挑选几个单细胞克隆,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PLC-γ2表达量,转染细胞及其相应对照被用来测量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PLC-γ2可在PDGF的作用下活化,对克隆形成有显著的正调控作用,而PLC-γ1基因对克隆形成无任何影响.并且γ2利于细胞低密度时的存活,因而,PLC-γ2可显著促进低密度细胞的克隆形成,γ1可能有相反作用.结论 PLC-γ1和γ2在PDGF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中的有不同作用.

  • 被动吸烟对子代学习记忆及海马生长抑素的影响

    作者:李芳兰;马太芳

    目的探讨孕鼠被动吸烟对子代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反映学习、记忆功能的水迷宫法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 RIA法测定大鼠海马内生长抑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胚胎期被动吸烟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内生长抑素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胚胎期被动吸烟降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与海马内源性生长抑素代谢的调节有关.

  • 大鼠延髓背角内脑啡肽阳性结构的突触联系

    作者:王文;武胜昔;李云庆

    目的观察大鼠延髓背角(MDH)内脑啡肽(ENK)阳性结构的突触联系.方法免疫电镜技术.结果 ENK阳性胞体较少,呈小型圆形和梭形,主要分布于MDH的Ⅱ层;ENK阳性终末主要见于Ⅰ层和Ⅱ层外侧部.ENK阳性结构主要形成四种联系:ENK阳性终末与阴性终末紧密接触,但未见突触联系;ENK阳性终末与Ⅰ层的阴性胞体形成对称性轴-体突触;阴性终末与Ⅱ层的ENK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ENK阳性终末与Ⅱ层的ENK阳性树突形成对称性轴-树突触.上述阳性或阴性终末均主要含圆形小泡,有时可见少量扁平小泡、椭圆形小泡和大颗粒囊泡.结论 MDH内的ENK阳性终末与ENK阳性或阴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突触联系.

  •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与5-HT和SP阳性终末的联系

    作者:吴乐;李辉;李云庆

    目的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calbindin D-28K(CB)、calretinin(CR)及parvalbumin(PV)阳性神经元与来自脑干下行抑制系统的5-羟色胺(5-HT)阳性终末及来自外周初级传入的P物质(SP)阳性终末的联系.方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方法,染色结果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5-HT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Ⅰ层内较密集;SP阳性终末密集分布于Ⅱ层,Ⅰ层内较少;CB、CR和PV阳性神经元在Ⅰ、Ⅱ、Ⅲ层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Ⅱ层,特别是Ⅱ层内侧部(Ⅱi).在Ⅱi内,CB、CR和P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与5-HT阳性终末以及SP阳性终末形成密切接触;在Ⅱ层外侧部内,也可见少量CB和CR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与5-HT阳性终末和SP阳性终末形成接触.结论 Vc内的CB、CR和PV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 西安地区食管癌与吸烟、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王安辉;孙长生;李良寿;徐德忠;黄久仪;程庆书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食管癌与吸烟、CYP1A1、GSTM1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研究吸烟史、CYP1A1、GSTM1基因型与食管癌的关系.结果吸烟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OR=1.97,95%CI=1.12~3.48).CYP1A1(I1e/I1e,I1e/Va1,Va1/Va1)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CYP1A1Va1/Va1基因型较具有CYP1A1 I1e/I1e的个体危险性增高(OR=2.48,95%CI=1.12~5.54).GSTM1缺失基因型在病例对照中分别为58.3%和43.6%,差异显著(OR=1.81,95%CI=1.03~3.18,P<0.05).吸烟与CYP1A1Va1/Va1基因型,吸烟与GSTM1缺失基因型之间存在相互作用.GSTM1基因缺失型的研究对象中,CYP1A1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结论 CYP1A1Va1/Va1基因型和GSTM1缺失基因型是西安地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标志.吸烟与突变基因型有协同致癌作用;这种相互及其机理还有待于大样本、人群为基础的深入研究.

  •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想;张进恂

    纳洛酮(naloxone)是阿片肽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动物体内阿片样物质水平,早期应用可以减轻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改善预后.本文总结了1998年至2000年本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例,采用纳洛酮治疗,临床分析如下.

  • 连续116例法乐四联症矫正术报告

    作者:张广福;姜冠华;梁家立;张波;扬哲;孙金辉;张鲁英;郑晓舟;李凡东

    1995年4月~1999年5月,我们连续对116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施行矫正术,无早期死亡.现报告如下.

  • 脑卒中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研究

    作者:陈庆华;张金亮;陈德宽;贾享明;路加成

    抑郁和焦虑情绪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这种情绪障碍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必将对患者以后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1].目前,在综合医院及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往往忽视本病对患者的严重影响,以致于错误估计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老年人脑卒中后幸存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 胸痹患者的饮食调理

    作者:戴元珠

    胸痹为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合理的饮食营养指导,对预防和治疗该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84(男56、女28)例,年龄61(55~78)岁的胸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饮食营养指导,采用低盐、低脂和低胆固醇饮食,配合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外科护理学计算机考试与传统笔试方法的比较

    作者:周丽萍;周建平;宋湘晋;张月;戚红军

    为推进考试现代化进程,使评价学生学习的考试系统更为客观、公平、全面,我们在1999级大专护理专业的外科护理学考试中,应用计算机考试方法,并与传统笔试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肝移植技术及并发症处理体会(附7例报告)

    作者:江艺;谈景望;吕立志;张绍庚;程俊波;杨芳;林华

    我院肝胆外科1980年在福建地区首次成功开展原位肝移植以来,共进行了11例.现对我科1999年12月至2001年7月开展的7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的技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男5,女2)例,年龄34(19~49)岁.肝豆状核变性2例;丙肝肝硬化1例;乙肝肝硬化2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变1例;4枚多发小肝癌1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例,C级4例.1例术前合并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1例曾发生二次肝昏迷.

  • 甲亢及良性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治疗

    作者:徐瑾;邹大进;曲伸

    甲亢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病,现有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手术和核素治疗尚有不令人满意之处.对甲亢的治疗尚未解决复发或甲减的问题,良性甲状腺结节也未解决切实可行的鉴别诊断方法、治疗观点在内分泌科、外科和核医学科等专科医师中也不尽一致.本文介绍的甲状腺动脉栓塞和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法对部分原有治疗方法不满意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 PET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尚玉琨;谢明萱;孔令山

    近十几年来,18F-FDG PET的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其中大多数用于恶性肿瘤诊断和指导治疗.肝细胞癌变时糖生成减少、利用增加,使18F-FDG随时间逐渐浓聚在癌细胞内,在PET影像上显示为阳性.但少数分化好的肝细胞癌组织内含有较高浓度葡萄糖-6-磷酸酶,加速了18F-FDG的转化,故瘤组织内18F-FDG含量相对较低,可使PET显像呈假阴性.初步研究显示18F-FDG PET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在50%~86.4%之间,虽低于CT和B超,但在转移灶探测方面优于后两者,且可判断肝癌的分化程度.探测胆管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灵敏度则达68%~100%,远高于CT等检查.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保安;粟占三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又称为CD30(+)ALCL,其很大一部分存在t(2;5)(p23;q35)易位,该易位导致ALK和NMP基因融合,编码一种具有致肿瘤的作用的嵌合蛋白p80.单克隆抗体ALK1对检测p80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往ALCL包括T、B以及null三种表型,近年来分类只包括T和null表型者.ALCL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全身型和皮肤型.儿童NHL中该瘤占6%~10%,成人中占2%~6%,其病理学特征是瘤细胞异型性明显,需要与HD、转移癌和恶组等鉴别.全身性ALCL需采用进取性的治疗;皮肤原发者恶性程度低、预后好,不主张高强度大范围治疗.肿瘤表达ALK者的预后显著优于ALK阴性者.

  • 脑机能活动中的神经元-胶质细胞信号网络

    作者:张巍;王文;武胜昔;李云庆

    大脑内多的细胞是胶质细胞,既往认为胶质细胞不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只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和保护等作用.近十年对胶质细胞,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的雪旺氏细胞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即胶质细胞参与突触传递和神经信息的整合.本文以近年神经元-胶质细胞信号网络的研究进展为中心,从神经信息激活胶质细胞、神经信息在胶质细胞网络内传递、胶质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和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功能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了神经元-胶质细胞网络的临床意义.

  • 亲权鉴定中单个STR基因座突变一例

    作者:吴文庆;刘志萍;周月琴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用PCR检测人类基因座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的遗传多态性,是目前亲权鉴定常用的方法,具有简便、省时、非父排除率高等优点,但亦有因单个基因座突变导致父、子基因未按孟德尔定律遗传者,若据此否定父权可导致错误的结论.

  •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前后PET显像一例报道

    作者:谢明萱;孔令山;崔斌

    目前临床多采用CT或67Ga显像监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治疗效果,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像进行评价较少.2001年10月笔者曾对一例NHL患者进行化疗后PET复查,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PET
  • 数字的用法

    作者:

    关键词:
  • 血压计量单位恢复mmHg表示法

    作者:

    关键词:
  • 投稿须知

    作者:

    关键词:
  • 医学符号的使用

    作者:

    关键词:
  • 计量单位的使用

    作者:

    关键词:
  • 会议消息

    作者:

    关键词:
  • 当代神经解剖学的发展动态

    作者: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属于解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以往的神经解剖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正常形态和结构.然而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不断创新和引入其它学科的先进技术,其内容已突破了仅以研究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为中心的范畴,以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与其它学科之间无法截然划分界限的程度,形成了新兴的综合科学--神经科学.本文着重从神经解剖学的发展特点、当代神经解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当代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范畴和内容等三方面阐述了当代神经解剖学的发展动态.

  • 二十一世纪的临床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

    作者:余海

    二十世纪基础医学的突飞猛进为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先决条件之一是临床医学本身必须成为完善的临床科学.在医学从经验积累向真正的科学演进的过程中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采用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而临床流行病学则是使临床医学从经验提升到科学的有力的工具之一.

  • 自体髂骨骨膜包绕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不连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东方;亓建华;孙序基;汪军

    骨缺损的治疗已逾百年,自1831年Syme提出骨膜成骨理论和1878年Macewen报道异体骨移植成功以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传统骨移植需经漫长的替代过程,骨不愈合率较高,仅对小块骨缺损治疗有效.而对长段骨缺损需用有血运的骨(膜)移植[1~4].但移植的骨段与缺损骨的形态、大小往往不相称,且有取骨损伤的弊病.而单纯骨膜移植因无支架,成骨较少.同种异体活骨移植因免疫学问题难以推广应用.我院1993~2000年进行吻合血管的自体髂骨膜包绕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不连骨缺损19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华国际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04 01 02 03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