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종류기초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5412
  • 国内刊号: 41-138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6-133
  • 曾用名: 河南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基础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留兴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乳腺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ER、PR、HER-2、P53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宋慧琴;李道明;金家岩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结果H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2%.H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H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ER、PR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78、0.056,P>0.05),与HER-2、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36、0.310,P<0.05).结论 HPA蛋白可能与乳腺癌疾病进展有关,且与HER-2、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 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曹婧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食管鳞癌和5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76.2%(80/105)、71.4% (75/105),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分别为6.0% (3/50)、8.0%(4/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纤维膜与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38,P<0.05).结论 MMP-2和MMP-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均存在高表达,这与食管癌的疾病进展关系密切.

  • 替吉奥治疗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沈预程;吉浩明;张燕;谢锦华;钱烨;王彧

    目的 探讨替吉奥治疗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8例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予单药替吉奥口服化疗,并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2例,PR 4例,SD 12例,PD 10例,总有效率21.43% (6/28),临床受益率64.29%(18/28).化疗相关主要毒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等,其中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7.86%.结论 替吉奥治疗初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

  • 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肺鳞癌疗效分析

    作者:王伟;孔天东;沈志博

    目的 明确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在晚期肺鳞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66例晚期肺鳞癌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30例患者接受洛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并比较观察2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36.7%,对照组为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多于对照组,而Ⅲ、Ⅳ度恶心呕吐、乏力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洛铂联合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近期疗效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相似,毒副反应方面存在差异,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保华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骨巨细胞瘤和30例正常骨组织中E-cadherin、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骨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率低于正常骨组织(P<0.05);骨巨细胞瘤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高于正常骨组织(P<0.05).骨巨细胞瘤组织中E-cadherin、VEGF的表达均与患者的Jaffe分级、临床分期、复发与否有关(P<0.05).骨巨细胞瘤组织中E-cadherin、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89,P<0.05).结论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E-cadherin、VEGF过表达,这与骨巨细胞瘤的疾病进展、浸润、转移等关系密切.

  • 肾细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环氧化酶-2的表达

    作者:姜春霞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肾细胞癌和25例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肾细胞癌组织中HIF-1 α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74.00%,均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的8.00%、12.00%(P均<0.05).肾细胞癌组织中HIF-1 α和COX-2的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肾细胞癌组织中HIF-1α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44,P<0.05).结论 肾细胞癌组织高表达HIF-1α和COX-2,可能促进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两者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和预后评估指标.

  • 调强放疗联合奈达铂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

    作者:王青民;于兰;杨敬磊

    目的 目的 分析调强放疗联合奈达铂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经病理学证实的56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8例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奈达铂化疗;对照组28例仅给予调强放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3%%和64.2%,1 a生存率分别为64.2%和42.8%,3 a生存率为28.6%和7.1%(P<0.05).2组胃肠道反应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奈达铂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好于单纯放调强疗,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 Hedgehog信号通路转录因子Gli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郭丽梅;杜娟;廖鹰;李扬;王光熙;刘岩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转录因子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l(gli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Gli1蛋白在147例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lil蛋白在19例结直肠癌新鲜组织和2个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同时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Gli1转录水平的抑制剂GANT61对8例直肠癌组织中直接分离的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147例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标本中,Gli1蛋白在78.2%(115/147)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阳性信号表达在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浆.Gli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前缘肿瘤细胞团数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在5例Glil蛋白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细胞,包括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和内皮细胞内高表达Gli1蛋白.Gli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2个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也升高.对结直肠癌组织中直接分离出的肿瘤细胞,培养以后加入GANT61,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内Gli1蛋白的表达,而对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Gli1蛋白的活化可能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GANT61可能为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

  • 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临床比较观察

    作者:冯惠芳;李留霞

    目的 比较观察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静脉给药途径和动脉给药途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人组19例Ib2期宫颈癌行新辅助化疗患者,比较观察行静脉化疗(11例)和动脉化疗(8例)患者在疗效和毒副反应上的差异.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化疗组总有效率稍低于动脉化疗组.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化疗组局部疼痛发生率稍低于动脉化疗组.结论 对于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经静脉给药和经动脉途径给药均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经静脉途径给药简便,易行,安全,对防止盆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更有效;经动脉给药需血管介入技术,费用略高,理论上总有效率优于静脉给药,是一种很好的给药方式.

  • 姜黄素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裸鼠移植瘤MIF和VEGF-C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冬菊;姚宇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裸鼠移植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C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人宫颈癌Caski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阴性对照组、顺铂组(3 mg· kg-1· d-)和3个姜黄素组(50 mg·kg-1·d-1、100 mg·kg-1·d-1、200mg· kg-1 ·d-1).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裸鼠,剥取瘤体并称重,同时寻找淋巴转移灶.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MIF、VEGF-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1)RT-PCR结果显示3个姜黄素组(50 mg·kg-1·d-1、100 mg·kg-1·d-1、200 mg·kg-1·d-1)及顺铂组瘤组织中MIF、VEGF-C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MIF mRNA在姜黄素50 mg· kg-1·d-1组的表达与姜黄素100 mg·kg-1·d-1组、姜黄素200 mg·kg-1·d-1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铂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 mRNA在姜黄素50mg·kg-1·d-组的表达与姜黄素100 mg·kg-1·d-1组、姜黄素200 mg·kg-1·d-1组及顺铂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统计结果显示:3个姜黄素组(50 mg·kg-1·d-1、100mg·kg-1·d-1、200 mg· kg-1·d-1)及顺铂组瘤组织中VEGF-C、MI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是通过降低人宫颈癌Caski细胞裸鼠移植瘤中MIF、VEGF-C的表达发挥抗宫颈癌淋巴转移作用.

  • 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或体弱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孟秋丽;吴晓邡

    目的 观察分析替吉奥单药作为老年或体弱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4例老年或体弱mCRC患者接受口服替吉奥治疗,即替吉奥35 mg·m-2,每天2次,连用2周,停药1周.观察其近期疗效、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毒副反应等.结果 全组2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6.7%,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95%CI为2.8 ~5.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2.3(95%CI为9.9 ~14.7)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多为轻度,无患者因毒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 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或体弱mCRC患者安全性高、疗效好.

  •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鼎;高志斌;徐爱兵;薛秋;曹广鑫;张学良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0例)和开腹组(30例)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轻、术后快速恢复等优点,更可达到开腹的效果,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 胸腔闭式引流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刘杨

    目的 观察奈达铂联合白介素-2(IL-2)胸腔闭式引流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2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置管和闭式引流术尽量排尽胸腔积液后,行胸腔内药物注射,观察组33例采用奈达铂+ IL-2胸腔灌注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顺铂+IL-2胸腔灌注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72.7%,高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奈达铂联合IL-2胸腔闭式引流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

  • 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临床观察

    作者:王春燕;王亚兰;袁晓荣;李杰

    目的 研究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0例淋巴瘤患者均行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化疗,并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40例淋巴瘤患者总有效率为80.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结论 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安全有效.

  • 沉默锌指蛋白217基因对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郭钦鹏;王珺;王峰

    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217基因(ZNF217)在食管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合成ZENF217基因的siRNA序列并转染对数生长期食管鳞癌EC9706细胞.设置转染无义序列siRNA和未转染EC9706细胞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48 h后3组细胞ZNF21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侵袭小室检测3组细胞穿膜细胞数变化;MTT法分析3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ZNF217 siRNA组EC9706细胞ZNF217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ZNF217 siRNA组EC9706细胞穿膜细胞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ZNF217 siRNA能明显抑制EC9706细胞体外增殖能力(P<0.05).结论 ZNF217基因表达下降能显著抑制EC9706细胞体外侵袭力和增殖能力,ZNF217基因有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 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比较观察

    作者:秦亚光;程传耀;王亚秋;卢红

    目的 比较观察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45例(培美曲塞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31例(多西他赛组),比较2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7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培美曲塞组和多西他赛组有效率分别为46.7%、41.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6%、7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培美曲塞组和多西他赛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4、5.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0、10.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培美曲塞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多西他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相似,但培美曲塞的毒副反应更重.

  • 胸膜腔闭锁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勇

    目的 探讨对于胸膜腔闭锁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例胸膜腔闭锁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随机选取同期常规开放手术患者15例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胸腔镜组无中转开胸,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开胸组(P<0.05),而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膜腔闭锁患者可以安全可靠的进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建国;张建华;陆建伟

    目的 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5例,其中23例(试验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22例(对照组)采用5-Fu、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比较观察2组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8.18%和14.29% (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64%和57.14% (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8和5.5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和10.2个月,1 a生存率分别为54.55%和42.86%(P均>0.05).2组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试验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7.83% vs 31.82%,P<0.05),而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9.13%vs59.09%,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中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 福莫司汀预防完全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

    作者:黄堃;邝先奎;韩伟;赵向通;闫焱;董文杰;王丽萍

    目的 观察福莫司汀对完全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 68例完全缓解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给予福莫司汀100 mg·m-2,静脉滴注,d1.8,21 d为1周期,重复2周期;对照组37例给予定期复查.比较15个月内2组脑转移发生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 a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脑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1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福莫司汀可降低完全缓解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风险,延长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

    作者:于龙珍;吴少兵;柏会明;吉颖;蔡茂怀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将45例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照组22例仅给予化疗,并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控制率分别为100.0%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1、2a生存率分别为69.6%和40.9%、39.1%和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而淋巴结未控所致死亡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2.2%vs43.8%,P<0.05).2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近期疗效并延长生存期,胃肠道反应略有增加,但能为患者接受.

  • 左房黏液瘤致下肢动脉栓塞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勃;沈德良;张金盈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13岁,因“突发双下肢无力伴疼痛10h”于我科门诊就诊.发病后曾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及下肢血管彩超示:右侧髂外动脉起始处、左侧股动脉及股浅、股深动脉上段可见细密点状或絮状回声充填,局部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考虑栓塞).腰椎MRI示:L4~5、L5~ S1腰椎间盘轻度突出.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病史.查体: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心率90次/min,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双侧股动脉搏动可,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双下肢皮温降低且右侧为著,右下肢痛觉减退,左下肢痛觉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可见一大小约1.6 cm ×1.6 cm的高回声,随心动周期摆动,基底部可见细蒂连于房间隔卵圆窝处,提示左房黏液瘤.遂人心脏外科治疗.病情稳定后行左房黏液瘤摘除+双侧股动脉切开取栓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左房)黏液瘤.

  • 多西他赛血液毒性人群间差异回顾分析及临床观察

    作者:陈卓;王芳;李林;朱明智;谷元廷

    多西他赛是一种抗肿瘤药物,通过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进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1996年首次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用于局部进展或初始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多西他赛的推荐剂量为60~100 mg·m-2,每3周1次,1h静脉内注射.目前,多西他赛被广泛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头颈部癌、卵巢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疗.多西他赛已经成为重要化疗药物,有很多关于多西他赛的基础或临床应用研究已经开展或正在进行.在一些全球性或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多西他赛的应用剂量为100mg·m-2,但是不适用于亚裔人群,因其远远超过亚裔人群的推荐剂量.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在亚裔人群(60mg·m-2)中比在西方人群(75~100 mg·m-2)中发生更频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多西他赛的血液学毒性在种族间的差异,并临床观察多西他赛75mg·m-2联合环磷酰胺3周方案治疗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应用情况.

  •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钊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80例ASAⅡ、Ⅲ级的行择期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全麻条件下进行手术,术后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40例方案为芬太尼8μg· kg-1+地佐辛0.4 mg· kg-1+盐酸托烷司琼10 mg,对照组40例方案为芬太尼16 μg· kg-+盐酸托烷司琼10 mg,2组PCIA药物均用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总液体量100 mL,镇痛泵维持剂量2mL·h-1,单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12、24、36、48 h时VAS评分、Ramsay评分、生命体征以及按压次数、不良事件.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SBP、DBP、HR、SpO2、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48 h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12、24 h时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4、36、48 h时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事件少.

  • 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一线治疗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作者:聂志勇;郑东焕;贾海全;吴涛;王晓芳

    目的 探讨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一线治疗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8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确诊顺序连续入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铂联合依托泊苷和洛铂联合依托泊苷组,每组34例.2种方案均21 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结果 洛铂联合依托泊苷组有效率低于顺铂联合依托泊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明显轻于顺铂联合依托泊苷.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明显优于顺铂联合依托泊苷.结论 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采用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较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更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更安全.

  • 剂量密集化疗方案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刘馨蔚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乳腺癌化疗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1],各国学者们不断探索,通过不同药物间的组合、改变给药顺序、增加药物剂量、延长或缩短给药时间等方式,力求使更多患者从化疗中获益.剂量密集方案是指单次用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缩短每次化疗之间的时间间隔,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剂量密集方案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乳腺癌 剂量 化疗
  • 宫颈癌发病行为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春桃;刘洋;梁戈玉

    宫颈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女性健康,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居首位.近年来很多资料均显示,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宫颈癌日趋年轻化,对广大女性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宫颈癌的病因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很多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总体上可概括为以下3大因素:1)生物学因素: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目前公认的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2)遗传因素:有少数研究发现宫颈癌有家族聚集现象;3)行为因素:如初次性关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生活紊乱、多孕、多产、吸烟等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或协同因素[1].因此,宫颈癌的发病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协同作用,导致易感个体发病的恶性肿瘤[2-4].而其中,行为危险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宫颈癌在发展成为侵犯性恶变前都有多年的非侵犯性癌前病变存在.而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了解宫颈癌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宫颈癌病死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 Richter综合征1例并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纠永慧;孙玲

    患者,男,61岁,以“发现多部位淋巴结进行性肿大2个月”为主诉于2014年11月1日入我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意间扪及双侧腋窝及双侧颈部数枚肿大淋巴结,黄豆大小,无触痛,边界清,活动度小,无融合.后发现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至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37.6×109·L-1、红细胞3.67×1012·L-1、血红蛋白117 g· L-1、血小板94×109·L-1;彩超:双侧颈部、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增大.既往乙型病毒性肝炎10 a余,口服拉米夫定片1片qd 10 a;余无特殊.

  • 双足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于婧;王凤琴;姚文娟;张伟强

    上皮样血管肉瘤是软组织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亚型,主要成分或全部成分均为上皮样内皮细胞,细胞质丰富,嗜双染或嗜酸性,多数病例表达细胞角蛋白和内皮细胞标志物[1].本文报道1例双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肉瘤,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

  • 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的肺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姜楠;张福瑞;张国俊

    肺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大多起病隐匿,肺部影像学特征亦多变,以多发粟粒样结节为表现者少见,易被误诊为粟粒样肺结核或间质性肺炎,本文旨在通过确诊病例了解以多发粟粒样结节为表现的肺腺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降低误诊率,提高肺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 右侧第5肋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

    作者:丁政;赵松;李向楠;赵佳;朱登彦;吴恺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因“体检发现右侧第5肋骨占位9d”于2014年11月28日入院,无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查体:胸廓无畸形,双侧对称,双侧呼吸活动度一致,未触及肿物,胸壁无红肿、压痛.CT平扫示右侧第5后肋可见片状骨质破坏,边缘骨质密度增高,内缘骨皮质不连续,内见大小20 mm×15 mm×10 mm软组织密度影突破骨皮质向胸腔内突出,诊断右侧第5肋骨肿瘤(图1).PET-CT示:右侧第5后肋局部骨质破坏,代谢未见异常,SUVmax约1.5,考虑良性病变(图2).2014年12月9日全麻下行肋骨肿瘤切除术,患者左侧卧位,全麻后双肺通气,于右侧第5肋间作长约10 cm后外侧手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肌肉组织,见肋骨病变大小约2cm×1.5cm×1 cm,突人胸腔,质脆,边界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应用电刀、肋骨钳、肋骨剪、骨膜剥离子等钝锐性结合游离肋骨肿物,完整切除肿物并部分正常第5肋骨,长约6 cm,可见长约2 cm骨质缺损区.切开肿瘤,质脆,切面红褐色,可见蜂窝状骨小梁.镜下见:大片状小血管增生,排列散乱,外形不规则,管壁厚薄不均,腔内富含血液;病理诊断:肋骨海绵状血管瘤(图3).术中未刺破壁层胸膜,创面止血后切口置入切口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未放置胸腔引流管,给予加压包扎,术后5d出院,随访1 a,未见复发.

肿瘤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