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 종류구여림상
- 主管单位: 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55/R
- 国内刊号: 贾力涛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预后指标的COX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预后指标.方法 对183例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PTNM分期、nm23-H1蛋白表达、p16蛋白表达、胃切除范围和手术根治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PTNM分期、nm23-H1蛋白表达、p16蛋白表达和手术根治度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TNM分期、p16蛋白表达、生长方式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PTNM分期、p16蛋白表达、肿瘤生长方式和组织学类型可作为判断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食管癌常规及两种适形照射方法剂量分布的比较
目的 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和两种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随机选择食管癌患者10例,CT扫描定位.勾画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设计常规三野、三野适形、五野适形3种设野.结果 (1)三野适形与常规三野比较:三野适形中GTV均在90%剂量线以内,而在常规三野计划中有50%(5/10)部分GTV在90%等剂量线以外;PTV的小剂量、平均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剂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五野适形与三野适形比较:PTV小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野适形中20、3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变小,1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1)三野适形计划的肿瘤和脊髓剂量分布优于常规三野放疗计划,尤其在病变较长时更有优势;(2)五野适形较三野适形肿瘤剂量分布更趋均匀,双肺和脊髓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
肝原发性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肝原发性血管肉瘤(PHA)的临床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对3例PHA进行研究,观察PHA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患者年龄2~68岁,男∶女为2∶1;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1例为多个结节,2例为单个结节;肿瘤直径平均大小为7.2(5~11.3)cm,有出血和坏死.病理学特征:肿瘤细胞呈梭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胞质较少,嗜酸性,淡染,边界不清,核较大,卵圆形或梭形,染色深,核仁大小不一,可见少数核分裂象,瘤细胞部分排列成索状,片状,较密集,与周围肝组织界线不清,部分区域可见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隙,局部肿瘤细胞集聚成团,呈乳头状突入血管腔内,相互吻合,内衬不典型性细胞.不规则血管腔样结构广泛弥漫分布于肝实质内,伴局部出血.免疫组化因子Ⅷ和(或)CD34阳性.结论 PHA极少见,为高度恶性,预后差.临床和病理上均易误诊为肝血管瘤、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肝细胞癌等;根据PHA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
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胸中段癌患者,30例行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术,30例行胸内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测量比较术前、术后3周、3个月肺功能主要指标变化.结果 患者均手术成功.颈部吻合组与胸内吻合组术前的肺活量(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和大通气量(MV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3个月两组相比VC、FEV1和MV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食管床行食管胃颈部吻合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小.
-
Ⅲ期食管癌几种不同分割模式照射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常规分割剂量每周照射7 d,5 d及后程加速超分割3种方法治疗Ⅲ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 对138例首治Ⅲ期食管癌病例随机分成A、B、C组.A组46例,2.0 Gy/次,5次/周,40~47 d完成;B组46例,2.0 Gy/次,7次/周,30~35 d完成;C组46例,2.0 Gy/次,5次/周,4周后,改为1.5 Gy/次,2次/d,间隔6 h以上,5次/周,35~40 d完成.三组累积照射量均为60~70 Gy.结果 A、B、C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32.6%、67.4%、63.0%,3年生存率分别为6.5%、43.5%、41.3%,B、C组高于A组(P<0.05);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4.8%、71.7%、69.6%,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7.4%、56.5%、56.5%,B、C组高于A组(P<0.05);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4.3%、6.5%、4.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分割剂量7 d/周照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比5 d/周照射可明显提高疗效.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卡培他滨(商品名:希罗达)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晚期复治性胃癌26例,L-OHP130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2 h,第1天;卡培他滨1000 mg/m2,2次/d口服,第1~14天;28 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25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5例,进展(PD)12例,客观有效率32.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3个月(3~9个月),1年生存率29.5%.所有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副反应和神经毒性,均为可逆性.结论 L-OHP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方案治疗老年人胃肠道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商品名:艾恒)联合亚叶酸钙(CF)和氟尿嘧啶(5-Fu)即改良FOLFOX方案治疗老年人胃肠道肿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34例老年人胃肠道肿瘤,其中胃癌15例,大肠癌19例.给予改良FOLFOX方案,L-OHP130 mg/m2静脉滴注4 h,第1天;CF 200 mg/m2静脉滴注2h,第1~5天;5-Fu 5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1个疗程,至少用3个疗程.结果 全组患者总有效(CR+PR)率44.1%,其中胃癌总有效率40.0%,大肠癌总有效率4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缓解时间8.6个月,中位生存期11.2个月,1年生存率52.2%.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感觉神经毒性.结论 改良FOLFOX方案治疗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有效率较高,毒副反应轻.
-
胃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MMP-2、iNOS和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MMP-2和iNOS的蛋白表达率以及MVD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MP-2和iNOS的表达均与MVD有显著相关性;MMP-2或iNOS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其MVD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 MMP-2和iNOS在胃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两者可能共同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
食管癌TIDC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在食管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组织的分布差异,进一步研究TIDC与食管癌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原发食管癌组织、17例正常食管组织TIDC值.结果 食管癌组织TIDC值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TIDC值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病变部位、浸润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TIDC值分布减少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促进肿瘤发展与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食管癌组织中TIDC值对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单发肝癌3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单发肝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发肝癌患者31例,先行1次TACE,2~3周后行1个疗程3DCRT,然后再行TACE2~3次.另取46例肝癌患者单纯行TACE作为对照.随访3个月、0.5年、1年评价疗效.结果 单纯TACE组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26例,有效率43.4%,生存期6~27个月.0.5年生存率69.5%,1年生存率36.9%.TACE+3DCRT组CR 10例,PR 16例,NC 5例.有效率(CR+PR)83.8%,生存期8~31个月,0.5年生存率达到80.6%,1年生存率为64.5%.两组有效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单发肝癌,克服了单独应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足.比单用TACE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
动脉介入化疗引起食管气管瘘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经动脉介入化疗引起食管气管瘘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报告3例经动脉介入灌注化疗药并发食管气管瘘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这一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原因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结果 近13年来共经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肺癌531例,并发食管气管瘘3例(0.4%).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超选择插管不到位是该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食管气管瘘是经动脉介入治疗肿瘤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今后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放疗后介入治疗更应慎重.
-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与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67例临床资料.结果 67例行保护回肠造口双吻合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 保护性回肠造口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一种安全常规辅助手术.
-
食管癌放射治疗前胸部CT扫描的价值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前胸部CT扫描的价值.方法 80例食管癌患者于放疗前行胸部螺旋CT扫描,后据胸部CT的食管区病灶及区域淋巴结情况于模拟机下设定照射野.结果 CT发现纵隔内淋巴结肿大的为26.3%(21/80),肿瘤为非对称性浸润生长的为80%(64/80).结论 食管癌放疗前胸部CT扫描提高了模拟机定位的精确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和彩色多普勒资料.结果 超声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83%,颈动脉体瘤具有较特征性超声学表现.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济简便,是颈动脉体瘤的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方法.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GEMZ)联合顺铂(DDP)或卡铂(CB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60例晚期NSCLC患者按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分为两组(DDP组32例和CBP组28例),21 d为1周期,每例至少化疗2周期以上.结果 DDP组和CBP组的总有效(CR+PR)率分别为50.0%和46.4%,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8.3个月和8.0个月,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4.2个月和4.0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P组的胃肠反应较严重,CBP组的骨髓抑制较显著,两组的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DDP组和CBP组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好,患者能耐受,可作为治疗晚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
原发性阑尾肿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15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5例原发性阑尾肿瘤中,良性肿瘤4例,均为黏液性囊腺瘤;恶性肿瘤11例,其中类癌7例,腺癌2例,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MALToma)2例.15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类癌伴淋巴结转移;随访中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对术中可疑者,应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以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提高手术预后.
-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CT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26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不规则肿块,肾脏呈受压改变;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表面相对较光整,增强扫描后残存肾组织具有的"边缘征"较具特征性.结论 CT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急性垂体腺瘤卒中的早期诊断与急诊手术
目的 总结急性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急诊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急性垂体腺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入院3 d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经蝶入路11例,经翼点入路1例.结果 急性垂体腺瘤卒中主要表现为突发头痛、视觉障碍和眼肌麻痹.CT与MRI有助于急性垂体腺瘤卒中的早期诊断.术后视力明显改善6例,部分改善4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根据突发头痛及视路症状等相关临床表现,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准确早期诊断急性垂体腺瘤卒中,急诊手术有助于恢复视觉功能.
-
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和羟喜树碱治疗进展期胃癌
目的 观察草酸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和羟喜树碱(HCPT)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和毒性.方法 42例均为Ⅳ期胃癌患者,化疗方案:L-OHP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HCPT 6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CF 200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5-Fu总量2500 mg/m2,500 mg静脉推注,第1天,余量持续输注96 h,即第1~4天,21 d为1周期.结果 42例患者共完成148个周期化疗,CR 5例,PR 17例,SD 18例,PD 2例.有效(CR+PR)率53.28%,临床受益率85.71%,中位治疗进展时间7个月,1年生存率45.24%.患者的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未出现Ⅲ度以上神经毒性.结论 L-OHP联合CF、5-Fu和HCPT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和临床受益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广泛使用.
-
子宫颈局部广泛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
目的 探讨子宫颈局部广泛切除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1日对6例Ⅰ期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局部广泛切除术,4例为腹式手术,2例为腹腔镜阴式联合手术.6例均先完成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冰冻病理检查阴性后完成子宫颈广泛切除术.总结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随访结果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180 min,术中出血130 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4个月,无复发病例.子宫颈完全上皮化在术后10~12周,子宫颈的阴道部消失,穹隆部相对较浅,子宫颈形态为圆形.6例中1例妊娠46天行药物流产.结论 子宫颈局部广泛切除术安全、可行.腹腔镜阴式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
卡培他滨联合草酸铂化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商品名:希罗达)联合草酸铂(L-OHP)化疗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2000 mg·m-2·d-1,分2次口服,连服14 d.L-OHP 100 mg·m-2·d-1,持续2~3 h静脉滴注,第1天应用.21 d为1个周期,至少用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观察毒副反应.结果 3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31例,CR 2例,PR 14例,SD 10例,PD 5例,总有效(CR+PR)率51.6%,获益率85.2%.Ⅲ、Ⅳ度毒副反应为:腹泻2例,感觉神经毒性反应2例,手足综合征1例.Ⅰ、Ⅱ度毒副反应为:腹泻11例,感觉神经毒性反应18例,手足综合征8例,皮肤色素沉着10例,骨髓抑制5例.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L-OHP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二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45岁和40岁.临床表现为排尿间断全程肉眼血尿.影像学资料较其他类型膀胱癌无特异性.免疫组化PSA(-),p53(+),CEA(+),Ki67(+),CK20部分(+).2例均行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行膀胱根治切除术,另1例加行子宫阴道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8个月死于全身转移,另1例术后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恶性程度高,呈浸润性生长,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
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机制及耐药性逆转
中国胃癌的发病例数占全球总数的1/3.化疗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产生,化疗疗效往往不佳.深入探讨胃癌MDR产生机制,寻找有效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对提高化疗的有效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转运蛋白有关的耐药机制、酶系统有关的耐药机制、细胞凋亡与耐药、细胞因子等四方面肿瘤细胞MDR产生的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
肿瘤基因治疗的腺病毒策略
腺病毒载体是目前肿瘤临床试验中使用为广泛的载体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人们对腺病毒活动周期的逐步了解,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专门针对恶性肿瘤细胞的靶向腺病毒载体.这些载体可以在特定的细胞中表达治疗性基因或进行自主复制,显示了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但目前对腺病毒进行的各种改进方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文章讨论腺病毒载体用于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潜力.
-
卟啉类光敏剂药物运载体系的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卟啉类光敏剂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卟啉类光敏剂药物运载体系的一些研究结果.许多体内外试验结果业已证明运用适宜的药物运载体系不仅可以改善光敏剂的肠道外用药方式,而且可以促进光敏剂在肿瘤组织的聚集,从而有效地提高光敏剂的光疗活性.所以通过为不同的光敏剂、不同的肿瘤模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运载体系可望得到一些更为有效的、理想的光敏药物.
-
受缺氧反应元件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缺氧肿瘤细胞内的表达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缺氧反应元件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缺氧反应性.方法 将pGL3-6HRE-TATA-luciferase-SV40pa报告载体以Lipofectamine 2000介导瞬时转染Hela S3和HepG2细胞,分别于缺氧(1% O2)和常氧(21% O2)培养后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pGL3-6HRE-TATA-luciferase-SV40pa报告载体转染细胞后,缺氧培养条件下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较常氧培养条件下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该缺氧诱导性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即HelaS3细胞中,缺氧培养12~24 h,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上升到了高值;而HepG2细胞中,缺氧培养36 h,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上升到了高值.结论 6HRE人工启动子在肿瘤细胞内具有显著的缺氧诱导性;6HRE人工启动子缺氧诱导性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并且在不同肿瘤细胞中其诱导效应和时间效应可存在着差异.研究结果为实体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前列腺肉瘤一例
患者 男,27岁.以血尿为首发症状后出现排尿困难.2004年至2005年多次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TURP),术后约3周左右均出现排尿困难,2005年1月行膀胱造瘘术.
-
胃肠道间质瘤新辅助治疗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是近几年诊治进展较大的肿瘤,尤其是成为分子靶向治疗成功的典型.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靶向药物和手术的应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GIST新辅助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阐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