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病毒学报杂志

病毒学报

病毒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병독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1.0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721
  • 国内刊号: 11-186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bdxb.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编辑出版:《病毒学报》编辑委员会 《病毒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侯云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小RNA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妮;汪铭书;程安春

    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位点为病毒感染细胞提供可能性, 位于宿主细胞上的结合位点称作受体.目前在宿主细胞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补体家族和整联蛋白细胞粘附分子家族等中陆续发现了小RNA病毒的受体.了解各个受体的利用情况, 对理解病毒感染机制、宿主嗜性和抗病毒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已证实的小RNA病毒受体进行分类概述, 以期为深入研究小RNA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防控提供参考.

  • 抗体应答研究技术在非人灵长类感染与免疫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王一文;罗文新;夏宁邵

    近年来, 随着单个B细胞抗体筛选技术与深度测序 (Deep Sequencing) 的发展, 相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体内抗体应答研究中.但该类技术在非人灵长类 (Non-Human Primates, NHPs) 抗体应答研究中的应用较为有限.而NHPs由于与人类具有较为相似的免疫系统, 二者在感染或免疫后可以激起相似的获得性免疫应答, 尤其是对NHPs产生的针对病原体感染或疫苗的NHP抗体应答谱研究, 可以为人类免疫学研究、疫苗设计及生物药物临床转化提供关键信息.本文对目前常用非人灵长类抗体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例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者提供较为完备的参考.

  • 基肯孔雅病毒宿主因子和限制性因子的研究

    作者:殷瀚;张磊亮

    基肯孔雅病毒 (The chikungunya virus, CHIKV) 是近年来重新暴发的甲病毒, 主要由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可引起基肯孔雅热.由于对该病毒的研究尚不完全, 目前缺少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CHIKV具有全球暴发的可能性, 是公众健康的潜在威胁.近期的研究已经发现许多CHIKV的宿主因子和限制性因子, 本文通过总结这些因子,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CHIK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探索其致病机制提供思路.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机体Th17、Treg及其之间平衡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海涛;陶嘉磊;袁斌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影响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诸多研究证实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内Th17、Treg产生变化, 影响Th17/Treg之间的平衡, 诱发机体病理损伤, 导致疾病发生.深入研究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机体Th17、Treg及其之间平衡的作用, 对理清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潜在的发病机制, 寻找具有治疗作用的潜在靶标和通路, 进而对相关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别从Th17细胞、Treg细胞的分化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机体Th17、Treg及其之间平衡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如何作用于机体有一更深入地了解.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疾病增强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璐婧;郑子峥;夏宁邵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hRSV) 是一种可以引起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 易感人群为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目前尚无针对RSV的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20世纪60年代, 用RSV的福尔马林全病毒灭活疫苗 (FI-RSV) 免疫的婴幼儿发生了免疫后RSV疾病增强的症状, 其特征为免疫后当再次发生天然感染时会引起高热、支气管肺炎和哮喘, 从而引发了更高的住院率, 并终导致两名FI-RSV免疫接种后感染RSV的幼童死亡.增强的RSV疾病 (Enhanced RSV disease, ERD)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周围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过量的单核细胞浸润以及非保护性抗体应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等免疫反应.近年来, RSV研究领域正发生着重大变化, 许多具有新颖设计的候选疫苗正在纷纷进入临床试验, 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对ERD发生机制和临床特征的理解和分析.本文提供了对ERD发生机制的概括性描述, 并对ERD作为新型候选疫苗的重要评价指标进行了讨论.

  • 人乳头瘤病毒E7蛋白对细胞周期G1/S检查点的影响

    作者:李宇哲;朱春斌;王磊;姜洁;蒋朋飞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已经明确, HPV编码的早期蛋白E7是HPV致宫颈癌的主要相关蛋白之一.G1/S检查点是细胞周期中不可逆的关键点, 决定了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与否,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Rb蛋白是调控细胞周期G1/S检查点中的限速底物, 是起调控作用的主要因子之一.E7通过影响pRb蛋白、E2F家族、Cyclin/CDK2复合物、p27蛋白、Dyrk1B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来影响G1/S检查点的正常工作, 形成失控的细胞增殖.高危型HPV E7蛋白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影响, 既是HPV致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可能成为攻克此类癌症的突破口.本文综述了高危型HPV E7蛋白对细胞周期G1/S检查点的影响.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雷;赵军;樊毅;杨晓宇;朱玲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是一种肠道α冠状病毒, 靶向猪小肠上皮细胞, 使得小肠上皮组织被破坏, 肠道充血, 肿胀, 引起猪群水样腹泻, 导致育肥猪厌食和体型消瘦.其中哺乳仔猪死亡率高.2010年后, 随着新的PEDV变异毒株出现, PED再一次在全球暴发, 特别是亚洲国家,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机体的先天免疫并不能完全抵抗PEDV对机体的侵害, 因此了解PEDV通过影响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的产生来逃逸先天性免疫的途径十分必要, 同时也为治疗PEDV感染以及研发PEDV疫苗提供了思路.

  • 云南省2016年输入性B5基因亚型EV-A71的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黄克强;寸建萍;韩振志;姜黎黎;宋洋;周晓芳;杨倩;冀天娇;许文波;徐闻;张勇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 易发生传播的传染病, 居我国丙类报告传染病发病数首位.本研究对云南省2016年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标本随机抽取1%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 分子分型结果显示134株为EV-A71, 占比36.91%, 包含C4 (130株) 和B5 (4株) 两个基因亚型.其中所有C4基因亚型EV-A71序列均属于C4a进化分支, 为中国大陆目前流行的优势基因型, 而4株B5基因亚型EV-A71是云南省首次报道, 属于输入基因型.从进化关系上4株云南输入性B5基因亚型EV-A71与越南流行株同源关系较近, 并且其中3株在进化树上簇集, 不排除省内局限性传播的可能性.因此, 非本土流行的输入基因型EV-A71可能已成为一个影响我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挑战.

  • 咖啡酸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

    作者:丁永桢;温嘉泳;赖宝龙;刘叔文;李琳

    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CC) 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的持续感染是诱导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全球抗HPV药物极为匮乏, 寻找新的高效、低毒、价廉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对HPV感染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发现, 咖啡酸 (Caffeic acid, CA) 能有效抑制三株不同亚型的HPV感染 (HPV-6、HPV-16及HPV-18), 其半数抑制浓度在12.116.5μg/mL之间.Time-of-addition结果证实, 咖啡酸对病毒进入靶细胞的早期阶段具有一定抑制作用.Temperature shift实验发现, 咖啡酸能一定程度抑制HPV病毒颗粒黏附于靶细胞表面.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表明, 咖啡酸与HPV-16型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L1具有极强的结合力.综上, 咖啡酸具有较高的抗HPV活性,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病毒衣壳蛋白L1结合, 从而阻止病毒黏附并进入靶细胞.咖啡酸具有安全、价廉、易得等优势, 有望被开发成新型的抗HPV病毒感染的抑制剂, 因其尚能同时抵抗多种性传播性病毒的感染, 对HPV并发的多种性传播性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应用前景广泛.

  • AAV介导的H7N9单克隆抗体在体内高效表达

    作者:颜涛;叶磊;曹佳琪;王建民;李武平

    2013年, 我国安徽、上海两地暴发了甲型流感病毒H7N9感染, 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至今仍无可用H7N9疫苗上市.近来, 研究人员鉴定了多株H7N9中和抗体.但由于抗体在体内半衰期较短, 限制了其作为长效预防手段控制H7N9感染的作用.AAV (Adeno-associated virus) 作为基因治疗载体, 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征, 并可介导外源基因在体内长期稳定表达.本实验中, 我们利用重组AAV介导H7N9的两种单克隆中和抗体HNIgGD5和HNIgGH8在体内长期高水平表达以预防H7N9的感染.结果显示, 我们所构建的重组AAV-抗体表达系统可以在细胞水平和实验动物体内介导病毒中和抗体高水平表达.其中在小鼠体内HNIgGD5表达量达到199.9μg/mL, HNIgGH8高达430.9μg/mL.这将为利用中和抗体预防H7N9感染提供新策略.尤其是对于疫苗非适用人群, 如免疫缺陷患者、老人、儿童和孕妇等预防流感入侵具有重要意义.

  • 2008~2016年江西省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郭悦;熊英;王英;冀天娇;龚甜;李健雄;杨倩;张艳妮;周珺;徐刚;施勇;许文波

    为阐明江西省重症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本研究利用20082016年江西省重症HFMD的监测数据,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症病例三间分布和病原构成进行系统分析, 并对本省引起重症HFMD的肠道病毒71型 (Enterovirus A71, EV-A71) 进行基因特征分析.20082016年全省报告重症病例2 255例, 在全国排名第15位, 重症死亡病例120例;重症病例数至2011年达到高峰, 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各个地市均有上报, 尤以宜春市、南昌市和上饶市重症数较多;除2008年外, 各年重症病例数呈双峰分布, 大多数年份夏季为主高峰, 秋冬季为次高峰;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 男性多于女性.EVA71是重症HFMD绝对优势病原体, 占重症确诊病例的81.89%.对引起重症HFMD的72株江西省EV-A71分离株VP1编码区进行基因测定和分析, 显示均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本研究提示5岁以下散居儿童应为重症HFMD重点防护人群, 江西省引起重症的C4a进化分支属于我国EV-A71常见的基因型别.

  • 堤岸田鼠(Bank Vole)重组朊蛋白在RT-QuIC反应上的特点及其关键位点的作用探索

    作者:丁涤非;肖康;马月;王晶;高晨;董小平;刘霞;石琦

    堤岸田鼠对很多种属的朊病毒易感.在堤岸田鼠的朊蛋白氨基酸序列中, 只有两个位点是同仓鼠和小鼠都不相同的, 分别是位于C端的227位和230位.为了评估这两个位点对堤岸田鼠RT-QuIC反应的影响, 我们构建了田鼠野生型 (Vole-WT), 两种突变型 (Vole-E227D, Vole-S230R), 以及仓鼠野生型 (Ha-WT) 蛋白用于RT-QuIC反应.结果显示田鼠野生型及两种突变型具有极强的RT-QuIC反应效率.即使在较弱的反应条件下, 田鼠野生型及突变型也表现出比仓鼠更高的反应效率.其中Vole-E227D在三种田鼠蛋白中是效率高的, 随后为野生型和Vole-S230R.我们的结果表明堤岸田鼠朊蛋白氨基酸227位和230位不是造成堤岸田鼠RT-QuIC反应如此高的原因, 但特定氨基酸位点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朊蛋白的RT-QuIC反应效率.

  • 副粘病毒HN蛋白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功能的研究

    作者:刘晶雪;刘颖;迟苗苗;姜晶晶;操詹魁;温红玲;赵丽;迟连利;王志玉

    副粘病毒 (Paramyxovirus) 包膜上镶嵌着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HN) 和融合蛋白 (Fusion protein, F),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病毒宿主范围、毒力和传播的关键.为探讨HN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 (Fusion interaction region, FIR) 在膜融合机制中的作用, 选取新城疫病毒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与人副流感病毒3型 (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hPIV3) 为研究对象, 通过片段置换及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嵌合体C1、C2, 进一步将NDV及hPIV3HN的FIR内第51位丝氨酸 (Serine, S) 、第55位天冬氨酸 (Aspartic acid, D) 定点突变为丙氨酸 (Alanine, A), 获得突变体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 对嵌合体及突变体蛋白的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受体识别活性、神经氨酸酶活性、促细胞融合活性及半融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各嵌合体C1、C2及突变体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的细胞表达效率、神经氨酸酶活性 (Neuraminidase, NA) 与野生型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 但促细胞融合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0.05), C1、C2、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分别为野生型的7%、9%、27%、19%、17%和21%;C1、C2、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的受体识别活性分别为14.7%、22.3%、35.5%、28.8%、33.9%和40.2%, 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显著 (P<0.05) .结果表明:副粘病毒HN蛋白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的突变及置换使HN蛋白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受体识别活性降低, 其中第51位丝氨酸 (S51) 及第55位天冬氨酸 (D55) 发挥重要作用.

  • 利用Gibson DNA组装技术构建人5型腺病毒感染性克隆

    作者:邹小辉;夏百成;郭小娟;王敏;鲁茁壮;洪涛

    为了构建人5型腺病毒 (HAdV-5) 的感染性克隆, 我们使用了Gibson DNA组装技术.设计1对引物用于扩增质粒骨架 (包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质粒的复制起点, KAN-ORI), 在引物的5'端添加HAdV-5基因组末端序列 (约30NT) 和Pac I位点, 以携带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pShuttle-CMV质粒为模板, PCR扩增得到KAN-ORI片段, 该片段的两端均含有约30bp的HAdV-5基因组序列.将KAN-ORI片段与利用野毒扩增纯化的HAdV-5基因组混合, 进行Gibson DNA组装反应;反应产物直接转化E.coli感受态细胞, 涂布含卡那霉素的LB琼脂平板.挑取菌落, 提取质粒, 命名为pKAd5.限制性酶切鉴定的结果显示, 所鉴定的质粒均含有完整的HAdV-5基因组.使用Pac I酶切线性化pKAd5, 利用脂质体转染293细胞, 转染4d后单层细胞出现病毒噬斑.拯救的病毒能够在Hep-2细胞扩增;电子显微镜观察呈现典型的腺病毒形态;提取病毒DNA, 酶切鉴定的结果与预期的HAdV-5基因组相同, 证实HAdV-5得到成功拯救.上述研究结果说明使用Gibson DNA组装技术构建HAdV-5感染性克隆简便易行, 为其他DNA病毒基因组的克隆提供了新思路.

  • 基于生活污水监测的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刘姗姗;陶泽新;王素婷;周楠;林小娟;宋艳艳;徐爱强

    为了解生活污水中诺如病毒 (Norovirus, NoV) 检出情况、基因型分布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进一步探索环境监测技术用于研究病毒性胃肠炎病原区域性流行的必要性, 本研究于2016年112月在山东省济南和临沂两地采集生活污水, 通过阴离子膜吸附洗脱法对收集到的24份污水样品进行浓缩后, 提取核酸, 经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NoV VP1基因片段, 经TA克隆后测序, 进行分型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 监测地区生活污水标本中GI的检出率为100%, GII为95.8%.共获得412条NoV序列, 分别属于6个GI基因型和8个GII基因型, 其中GI.6 (32.3%, 133/412) 、GII.3 (14.1%, 58/412) 和GII.17 (25.7%, 106/412) 检出数量多.GII.17检出序列均属于Kawasaki 308变异株, 而前些年大流行的GII.4的检出序列占比仅1.0%, 属于Sydney 2012变异株.本研究描述了2016年山东省本地流行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分布和序列特征, 证明了可以通过对城市污水进行监测来探索人群中循环的诺如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 探究黄热病毒NS1蛋白在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朵朵;陈月;任瑞文;郭勇晖;温坤;余楠

    为了探讨黄热病毒 (Yellow fever virus, YFV) 非结构蛋白1 (Nonstructural protein 1, NS1) 在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颅内注射YFV-17D感染乳鼠, 每日处死1窝, 收集抗凝血.Vero细胞和C6/36细胞感染YFV-17D病毒后, 每隔12h收集培养上清.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基于YFV NS1多克隆抗体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方法检测感染后乳鼠血液、C6/36和Vero细胞上清中YFV的扩增情况和NS1蛋白的分泌规律.乳鼠感染YFV-17D后第2d在血清中即可检测到YFV NS1, 第3d血液中检测到YFV核酸.敏感细胞株在感染YFV-17D后第36h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YFV NS1, 而48h后才能检测到YFV核酸.YFV NS1蛋白具有作为YFV感染早期的诊断靶标的潜在价值.

  • 寨卡病毒感染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IgA抗体水平初步研究

    作者:芜为;张全福;李阿茜;李川;李建东;梁米芳;李德新

    为研究寨卡病毒 (ZIKV) 感染者血清、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特异性IgA抗体水平, 进一步了解ZIKV感染免疫机制, 本研究重组表达制备寨卡病毒NS1蛋白, 对其浓度、纯度进行鉴定, 初步评估了NS1蛋白抗原性, 并建立间接酶联免疫 (Indirect-ELISA) 方法, 检测患者临床血清、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寨卡特异性IgA抗体.利用健康人群血清、尿液和唾液标本, 评估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并确定以阴性对照的均值加3倍标准差作为判定检测结果的阈值, 特异性为100%.对经病毒核酸检测所确诊病例的33份血清样本、4份尿液样本和3份唾液样本进行检测.选择3份具有较高IgA抗体水平的血清, 通过2倍系列稀释的方法评价了血清样本中特异性IgA抗体的滴度, 可有效检出经3 200倍以上稀释的血清样本中的IgA抗体.重复性检测实验显示板间变异系数为 (3.0±0.8) %, 板内变异系数为 (2.7±1.0) %.寨卡患者血清、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特异性IgA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5.8% (25/33) 、100% (4/4) 和33.3% (1/3), 提示IgA抗体在3种体液标本中均具有显著的存在, 具有充当体外诊断指标的意义.同时尿液、唾液标本中特异性IgA抗体的存在, 提示潜在的粘膜免疫效应, 有助于增强对病毒体内播散和体外传播的理解, 也初步提示了寨卡病毒NS1蛋白可用于相关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发.

  • 两株田间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进化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

    作者:王新港;王傲杰;周峰;崔丹丹;常洪涛;陈陆;王川庆

    为了解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2) 田间毒株重组特征, 本研究对两株分离物 (HENXX-8、HENJY-2) 进行全基因测序、进化分析及毒力测定, 并对其全基因序列进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 两个毒株均属于PRRSV 2, 两者与其代表株VR-2332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5.6%、85.7%;与高致病性PRRSV (HPPRRSV) 毒株JXA1、TJ和WUH4株分别为85.7%85.8%、85.4%85.5%;与经典毒株CH-1a、HB-2 (sh) 分别为84.7%85.7%、84.5%85.7%;而与所有NADC30类毒株均在90.0%以上.全基因、ORF5及Nsp2序列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两个分离物与国内报道的类NADC30毒株遗传距离较近, 同处于一个分支.全基因组重组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分离毒株存在明显重组现象, 且重组模式均以类NADC30毒株为骨架病毒, 与HP-PRRSV毒株发生重组.但重组对象不同:HENJY-2是由类NADC30毒株与TJ株发生重组;而HENXX-8则是由类NADC30毒株与WUH4、TJ株发生3毒株间重组.由于重组部位序列缺乏特异性分子标志, 因此无法确定与类NADC30发生重组的是HP-PRRSV还是其减毒的疫苗毒株.两株分离物的重组部位与早期分离毒株HENANHEB、JL580等有所不同, 均未涉及到ORF5基因, 而是集中在Nsp1Nsp2以及ORF2aORF3区域, 主要发生在病毒基因组的靠5#端 (307 000bp) 和3#端 (11 00013 000bp) 处.对部分重要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 两个分离株的ORF2a、ORF3基因与HP-PRRSV毒株相似性高, 表明重组病毒的这两个基因可能来自HPPRRSV毒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 参考毒株HENXC-4的毒力略高于分离毒株HENXX-8, 主要表现在体温升高、日均增重降低和肺部病变上.但两个分离物均未引起发病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 目前PRRSV2在田间的基因重组事件存在随机性, 提示不同毒株在田间的存在会加剧PRRSV重组事件的发生和流行、毒株类型更加复杂, 从而增加了临床防控难度.因此, 慎重使用活疫苗并持续监测活疫苗毒株在田间的变异动态, 对更好防控本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伪狂犬病毒UL54蛋白与IRF3互作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

    作者:杨珊珊;白娟;吕林;王先炜;姜平

    研究伪狂犬病毒UL54蛋白对I型干扰素表达的作用及机制, 为阐明伪狂犬病毒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构建表达UL54的真核质粒, 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 检测UL54对IFN-β及其信号通路分子IRF3和NF-κB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并测定UL54对RIGI、TBK1、IRF3和IKKε诱导IFN-β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UL54与IRF3的相互作用.构建UL54截短基因表达载体, 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和ELISA方法检测UL54截短基因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了pCDH-UL54和8个UL54截短基因真核表达载体.UL54显著抑制IFN-β和IRF3启动子活性, 对RIGI、TBK1、IRF3、IKKε介导的IFN-β有抑制作用, 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证明其与IRF3存在互作.UL54的1146aa、74361aa和84361aa截短体仍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 但第94aa后的其他截短体基因均丧失该抑制作用.PRV UL54通过与IRF3互作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 UL54第8494位氨基酸是其抑制IFN-β表达的关键功能区域.

  • 猪丁型冠状病毒HB-BD株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刘宝京;左玉柱;罗尚星;师乾凯;侯林杉;范京惠

    猪丁型冠状病毒 (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 是一种新的引起仔猪腹泻的冠状病毒, 目前国内对PDCoV分离的研究较少.为从腹泻仔猪粪便及肠道内容物中分离鉴定PDCoV, 本研究将RT-PCR检测为PDCoV病原阳性的腹泻样本, 接种到ST细胞, 进行病毒的分离传代.通过观察其细胞病变, 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鉴定, 并对分离株的S、M、N基因进行测序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得到了PDCoV HB-BD株.经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 HB-BD分离株S、M和N基因与近年来国内外的流行毒株同源性很高, 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8%99.1%、98.6%99.4%和97.8%99.4%.进化树分析表明HB-BD分离株与中国毒株亲缘关系比其他国家近, 处于同一分支.结果证实从腹泻仔猪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并鉴定得到了一株猪丁型冠状病毒, 本研究为后续分离株的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常见呼吸道病毒多重PCR检测法的质量控制分析

    作者:杨梦婕;李洁;何小周;马学军

    急性呼吸道感染广泛分布于人群中, 主要由呼吸道病毒引起, 在老年人和婴幼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准确检测出病原体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1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多重PCR检测法的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措施, 对有效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 从而为提高实验室核酸检测质量水平提供了基本的参考数据.

  • 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价

    作者:王晶;石琦

    慢性消耗性疾病是唯一一种在野生和圈养鹿群中共存的朊病毒病, 又称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该病的病原在中枢神经组织和外周组织中大量富集.病鹿的组织、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环境, 从而实现该病在鹿群中的水平传播.截至到目前, 该病已从初的美国蔓延至加拿大、韩国、挪威和芬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慢性消耗性疾病可以感染人类, 但是该病对非人灵长类的感染能力提示我们应提高警惕.本文从病原学、宿主、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综合评价了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特点.

  •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运行与管理探讨

    作者:姜孟楠;王嘉琪;魏强

    2017年我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保藏机构完成指定工作, 作为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保藏机构运行与管理, 确保国家生物安全, 已成为坚持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一项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保藏机构运行管理应将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的合理利用和安全管理两方面相结合, 在确保国家生物安全的前提下, 统一病原微生物保藏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体系, 提升保藏机构能力和水平, 不断适应国家生物安全战略, 以及传染性疾病防控、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需求.

  • 国家级病毒学实验室资质认定特点分析

    作者:李洁;韩俊;武桂珍

    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准则和规范涵盖多个行业, 作为国家级病毒学研究与疾病防控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有其不同的意义和特点, 包括资质认定对病毒病的预防控制意义, 非标方法确认及使用, 以及国家病毒学实验室与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作联动, 病毒学实验质量控制与其他行业的不同点等, 是国家级病毒学实验室平台的主要特点.

  • 病毒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作者:李洁;韩俊;武桂珍

    建立既符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评审通用要求, 又适合病毒学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际情况, 能与新的国际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相适应, 用于指导、规范病毒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结合我国病毒学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现状, 以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RB/T214-2017) 为基础, 参考新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17, 增加和扩展了部分关联性强的条款, 合并部分关联性弱的条款.建立了病毒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框架, 共有22个基本要素、3个特殊条款, 共同构成病毒学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

  • 《病毒学报》祝贺侯云德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高科学技术奖

    作者:王玉梅

    2018年1月8日上午,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侯云德院士德高望重, 他曾担任《病毒学报》副总编辑、编委会主任、总编辑, 现任名誉总编.我作为副研究员、责任编辑、编审、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兼执行主编, 跟随侯云德院士从事期刊编辑出版工作23年, 见证了侯云德院士为期刊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侯云德院士不仅为《病毒学报》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编辑出版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也给予了无私的关怀, 悉心的指导.在侯云德院士的关怀、指导和带领下, 《病毒学报》不仅成为中国病毒学领域重要的学术期刊, 而且通过这一平台, 也促进了生物医药的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以及生物医药相关产业的发展.

病毒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