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Nuclear Medicine 국제방사의학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2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4114
  • 国内刊号: 12-138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102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国外医学·发射医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飞跃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Smac与肿瘤放射治疗

    作者:郭艳婷;张鹏飞;刘强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肿瘤的辐射敏感性与凋亡蛋白抑制家族(IAPs)和促凋亡蛋白第二线粒体来源的Caspase激活因子(Smac)密切相关.IAPs能够通过结合Caspase-3、7、9抑制凋亡,IAPs的高表达是肿瘤细胞出现辐射抵抗的重要机制之一.当细胞接收到凋亡刺激信号后,Smac即从线粒体释放至胞质内与IAPs结合从而释放Caspase,发挥其促凋亡活性.以IAPs为靶点的治疗可能会为肿瘤细胞克服放射抵抗打开新的视角.临床前的体内体外研究证明,这种联合治疗值得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使用IAPs拮抗剂联合放射治疗可能会为更有效的放射治疗肿瘤患者铺平道路.

  • 睡眠疾病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邱春;赵军;管一晖

    睡眠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然而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尚不清楚.功能影像学为睡眠疾病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该文主要就几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简要介绍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脑部结构异常及主要病理改变.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心肌灌注显像及其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薛倩倩;姚稚明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心病的危险度分层、诊疗、预后评价中均有较高价值;两者的联合能给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SPECT/CT能使两者同时显示.出于辐射剂量的考虑,低剂量非门控CT已经被用于CACS.该文综述了CACS、MPI及其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 前列腺素E2对造血干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营营;周道洪;孟爱民

    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由环氧合酶(COX)在炎症刺激下合成.PGE2能抑制髓系祖细胞分化,促进红系祖细胞增生,对造血系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期研究发现用PGE2增加造血干细胞(HSC)数量,体外可以减少HSC的凋亡,提高HSC的长期移植重建能力和归巢能力,提示PGE2对HSC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PGE2还可以增强辐射损伤后HSC造血系统的重建能力,维持造血系统的稳定性.PGE2调节HSC机制的研究表明,PGE2可以通过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来防止HSC的过度分化,另外还可以通过Wnt信号通路起到维持HSC稳态的作用.将经PGE2处理后的脐带血移植到灵长类动物体内已被证实是安全的,预示着PGE2在骨髓移植中有着潜在的重要临床意义.该文将对近几年PGE2对HSC的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的PET/CT应用

    作者:张慧玮;赵军

    免疫球蛋白G4(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以器官肿胀、IgG4水平升高和IgG4阳性淋巴浆细胞的组织浸润为特征的纤维炎症性疾病,该疾病可累及多器官.PET/CT作为一种全身检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以淋巴瘤为代表的累及多部位、多器官疾病的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又因IgG4相关性疾病具有系统性疾病的特点,PET/CT在该疾病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辐射引起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在回顾剂量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忠超;张文艺;焦玲

    辐射可以激发某些材料以及生物样品产生自由基,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可以检测到这些自由基信号,而信号的强度与受到电离辐射的剂量相关.利用牙齿的ESR波谱估算核事故的辐射剂量是一种经典的方法.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了指(趾)甲、头发、手机屏幕等易获取材料的ESR波谱与辐射剂量的关系.该文从这些材料的背景信号、剂量学的线性关系、探测下限以及信号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核事故的剂量估算提供更好的依据.

  • 前列腺癌干细胞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郝玉美;贺欣;宋娜玲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极易发展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而难以治愈.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前列腺癌干细胞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根源,针对前列腺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根治前列腺癌的有效途径,但这些细胞所占比例极小,几乎难以检测到,目前的研究难点就在于前列腺癌干细胞的分离技术效率较低.故拟深入研究前列腺癌干细胞的功能,首先必须有效地分离前列腺癌干细胞.该文就目前前列腺癌干细胞的几种主要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包括基于前列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磁性激活细胞分选法和基于前列腺癌干细胞生物特性的侧群细胞筛选法、体外无血清聚球筛选法.

  •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PET/CT全身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辛军;赵周社;李红;陆喆;吴文凯;郭启勇

    目的 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提高PET/CT全身扫描低剂量CT的图像质量.方法 采用CT性能模型测量CT值准确度和噪声,对模型进行两次扫描,扫描条件分别为:120 kV、120 mA和120 kV、300 mA.另随机选取行PET/CT扫描的受检者30例,按体重静脉注射18F-FDG 3.70 MBq,PET/CT全身扫描条件为:PET采用三维+飞行时间+点扩展函数重建技术,1.5 min/床位;CT采用螺旋扫描,120 kV,自动曝光控制技术(30~210 mA,噪声指数25).模型图像和患者全身扫描CT图像分别按照常规方法和40% ASiR方法进行重建.结果 模型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SiR方法获得的模型CT值标准差较常规CT图像重建方法降低了33.0%(t=27.76,P<0.01),正常组织(脑、肺、纵隔、肝脏和椎体)和病灶(脑、肺、纵隔、肝脏和椎体)CT值标准差平均分别降低了21.08%(t=23.35,P<0.01)和24.43%(t=16.15,P<0.01),而肝脏正常组织和肝脏病灶分别降低了51.33%(t=34.21,P<0.01)和49.54%(t=15.21,P<0.01).结论 采用ASiR技术明显降低了PET/CT全身扫描低剂量CT图像的噪音,提高了CT图像质量,使其适用于定量分析研究和临床应用.

  • 131I全身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随访中的作用

    作者:侯莎莎;沈婕;秦岚

    目的 评价131I全身显像联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治疗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DTC的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了1次以上的131I治疗,每次剂量为1.85~9.25 GBq,131I治疗前测定血清Tg,治疗5d后进行131I全身显像.结果 153例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共行血清Tg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各为262次,其中55.6%(85/153)的患者的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均异常,13.7%(21/153)的患者两者均为正常,30.7%(47/153)的患者两者结果不一致,不一致的47例患者经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19例131I全身显像异常的患者中有13例异常,28例血清Tg异常的患者中有25例异常.血清Tg诊断DTC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110/123)和90% (27/30),而131I全身显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6%(98/123)和80%(24/30).结论 DTC手术及131I治疗后,常规进行血清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对术后判定复发转移灶及制定佳131I诊疗计划、评价131I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尼可胺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晓秋;沈秀;王芹;龙伟;王浩;周则卫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尼可胺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色谱柱为Sino chrom BD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醋酸(10∶90),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5μl.通过大鼠眼底静脉取血,血浆经乙腈沉淀蛋白,测定尼可胺血药浓度,通过DAS2.0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尼可胺的线性范围:20~1000 μg/ml (r=0.9998).当尼可胺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为50、150和500 μg/ml时,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4.9%、81.9%和79.1%,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均<5%.当大鼠给予125 mg/kg的尼可胺后,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32.99±23.14)min,血药-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t)为(14390.23±2584.02)mg·L-1·min,AUC(0-∞)为(16569.89±3450.31) mg·L-1·min,达峰时间(Tmax)为(27.0±6.7) min,药峰浓度(Cmax)为(242.13±33.89) mg/L.当大鼠给予250 mg/kg的尼可胺后,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β为(59.05±16.34)min,AUC(0-t)为(26752.23±7967.03)mg·L-1·min,AUC (0-∞)为(35812.87±9476.48) mg·L-1·min,Tmax为(27.5±11.3)min,Cmax为(316.32±63.68) mg/L.当大鼠给予500mg/kg的尼可胺后,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8为(69.06±0.62) min,AUC (0-t)为(77306.48±27878.03)mg·L-1·min,AUC(0-∞)为(88014.22±26960.89)mg·L-1·min,Tmax为(40.0±7.7) min,Cmax为(601.42±147.150) mg/L.结论 HPLC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用于尼可胺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人体内尼可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 肾动态显像法与MDRD改良方程法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期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解朋;刘晓梅;黄建敏;张芳;潘莉萍;吴炜杰;高建青

    目的 评价、比较肾动态显像法与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改良方程法两种方法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分期中的准确率,确定临床实践中首选的分期方法.方法 对169例CKD患者同时采用双血浆法、肾动态显像法与MDRD改良方程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双血浆法测定的GFR作为“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分期,统计分析肾动态显像法与MDRD改良方程法在CKD患者分期中的准确率,并根据分期比较两种方法在各期中的准确率.结果 在纳入的共169例CKD患者中,肾动态显像法分期的准确率为56.80%,MDRD改良方程法的准确率为68.64%,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5).根据分期对各期准确率的比较发现,两种方法仅对肾衰竭期患者的分期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而对其他各期患者的分期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80、0.424、0.629和0.754,均>0.05).结论 MDRD改良方程法对CKD患者分期的准确率要优于肾动态显像法,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对肾衰竭期患者的分期中,而对其他各期的患者,两种方法的分期准确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由于MDRD改良方程法更加简便、经济,临床实践中对CKD患者进行分期应首选MDRD改良方程法.

  • 初诊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瑞国;秦岚;张又萍;任众;王俊起;李佳

    目的 探讨初诊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诊Graves甲亢患者204例,根据肝功能是否异常分为肝损害组146例和正常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甲状腺质量、病程、24 h摄131I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之间的差异,并对肝功能指标与甲状腺激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初诊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至少有一项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率为71.6%,以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常见,发生率为37.7%;肝损害组中仅一项指标异常者61例(41.8%),以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常见,占50.8%(31/61).②肝损害组较正常组病程长,血FT3、FT4及TRAb水平明显增高,而两组间性别组成、年龄、甲状腺质量、24 h摄131I率、TPOAb、TG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谷草转氨酶与FT3,ALP与FT3、FT4,总胆红素与FT4,直接胆红素与FT3、FT4均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Graves甲亢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肝损害常见的指标包括ALT、ALP水平异常,其发生与甲亢病程、甲状腺激素及TRAb水平密切相关.

  • Ku70对同源重组修复蛋白Rad51的调节作用

    作者:杜利清;刘强;王彦;徐畅;曹嘉;付岳;陈凤华;樊飞跃

    目的 研究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蛋白Ku70对同源重组(HR)修复蛋白Rad51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HR与NHEJ间协同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特异性增高和降低Ku70蛋白水平后Rad5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靶向Ku70基因小干扰RNA(siRNA)单纯转染组Rad5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Ku70高表达载体PGCsi3.0-hKu70转染肿瘤细胞后,随着Ku70表达水平的升高,Rad51水平也随之升高.结论 Ku70可能对Rad51有正调控作用,NHEJ可能通过Ku70对Rad51的调节来实现其与HR的协同作用.

  • 基于30mA管电流低剂量呼吸门控PET/CT扫描条件的建立讨论

    作者:武萍;李思进;张艳兰;郝新忠;秦志星;鄢敏;程鹏亮;武志芳

    目的 通过改善呼吸门控PET/CT(RG PET/CT)的扫描参数(如管电流、呼吸时相数目、呼吸周期等),拟建立一个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适于临床的扫描条件.方法 对26例有18F-FDG摄取的肺结节患者行1个床位的低剂量RG PET/CT(30 mA,1 min/时相),评估其辐射剂量,并对比其与常规PET/CT(120mA,2min/床位)的图像质量(如均匀性、噪声、视觉评价)的差别.此外,通过模拟不同呼吸周期探讨其与辐射剂量间的关系.结果 1个PET床位的低剂量RG PET/CT的有效吸收剂量可降至4.88~7.69mSv[平均(5.68±0.83) mSv],且其PET图像信噪比与常规剂量时相比无明显差异,低剂量CT图像的均匀性在可接受范围(<5 HU),噪声较高,视觉评价肺结节特性在某些时相优于常规剂量CT.受检者的呼吸周期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基于30 mA管电流、6个呼吸时相、1 min/时相、平静呼吸下的RG PET/CT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肺结节特性观测及肿瘤放疗生物靶区勾画等临床应用,且辐射剂量大幅减低.

  • 单眼虹膜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18F-FDGPET/CT显像及疗效评价一例

    作者:李艳梅;杨建伟;李鹏;赵卫威;刘万红;韩慧杰

    患者男性,35岁,进行性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左眼虹膜活检术,术后病理:左眼虹膜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侵袭性,倾向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Ki67(一种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为50%.为明确病变侵犯范围及全身情况,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左侧眼球前部晶状体前方软组织密度影,代谢活跃.之后行长春新碱、氨甲喋呤及大剂量激素化疗2个周期(28 d),再行18FFDG PET/CT复查,结果:原左眼球前部软组织密度影消失,代谢水平较之前明显降低.继续化疗至第4个周期结束,再次复查18FFDG PET/CT,结果:左侧眼球未见异常代谢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