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辛伐他汀与伊班膦酸钠联合用药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与伊班膦酸钠联合用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分为伊班膦酸钠单药组(65例)以及依班膦酸钠与辛伐他汀联合用药组(64例),分别给予伊班膦酸钠加乐力片口服以及伊班膦酸钠静脉滴注+辛伐他汀+乐力片联用口服。6个月后比较2组间依据双膝疼痛评分而得出的治疗总有效率,观测骨密度的变化并分析骨质疏松治疗后新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用药组基于疼痛评分的总有效率与伊班膦酸钠单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骨密度值年变化率(11.26±2.58)%,大于伊班膦酸钠单药组的(10.07±2.75)%(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新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为3例,少于伊班膦酸钠组的12例(P<0.05)。结论辛伐他汀与伊班膦酸钠联用,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且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前置胎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42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给予前置胎盘对症干预后,对普通前置胎盘取阴道试产,对凶险性前置胎盘采取剖宫产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分娩时出血量、胎盘植入率和子宫切除率等情况。结果普通性前置胎盘孕妇在分娩时的平均出血量为(742±146.9)mL,显著低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的(2764±342.5)mL,且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情况高于普通前置胎盘患者,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子宫切除率为38.5%,普通前置胎盘孕妇子宫切除率为6.9%。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无论在胎盘植入发生率还是子宫切除率上均高于普通性前置胎盘,且分娩时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出血量高于普通性前置胎盘孕妇。因此,在临床中应加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重视,避免出现危险现象,威胁孕妇生命安全。
-
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共80例,随机分将其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利尿、强心、超声雾化、血管活性药及鼻导管吸氧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5%;治疗后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心率及血气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目的:观察尿激酶(UK)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UK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Arg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浆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后cTnT、LDH、CK-MB、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问题,且不良反应概率较低。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46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指数和动脉硬化指数以探讨其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扩大这些临床表现上均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较为严重(P<0.05);2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在电轴左偏、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死、缺血性ST-T异常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较为严重(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其血压控制指数和动脉硬化指数均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具有显著且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应当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60例,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骨科损伤控制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血糖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反应性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反应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将患者按照入院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观察组)与血糖控制较差组(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7 d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与随访6个月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较好,且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较差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积极调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提高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对照
目的:对比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石膏外固定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急性左心衰竭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左心衰竭有诱发因素的占81.2%,其病因复杂,大多(89%)患有各种心脏疾病,少数(11%)无心脏病史而突发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因病因和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所有病例均有呼吸困难,典型的咳粉红色泡沫痰症状比较少见(9.1%)。治疗措施:吸氧、应用度冷丁或吗啡55例,利尿剂41例,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单独使用44例,与多巴胺联合使用5例,机械通气5例。结论急性左心衰竭病因及诱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应做到早期诊断并针对不同的基础心脏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康复措施及效果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康复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84例患者均实施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提供围术期综合性康复训练。记录患者康复训练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84例患者经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均实施围术期相应康复训练,其康复训练后Harris评分较之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围术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使其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急诊放化疗救治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放化疗救治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病理诊断,并根据肿瘤的不同采取急诊放疗或者化疗,同时在此期间,给予患者进行脱水和激素治疗,使得患者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然后对患者进行肿瘤治疗。结果患者在24 h内症状的缓解率为32.5%,72h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5%,72 h以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2周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率为35.0%,4周内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率为62.5%。治疗期间患者均无死亡发生,仅1例患者的症状未缓解。结论采用急诊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为肿瘤的治疗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风湿病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风湿病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实施自身抗体蛋白芯片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项目包括CCP、AKA、RF、APF、ANA等,记录其检测结果、所需时间及费用。结果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测后,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CCP、AKA、RF、APF、ANA等指标阳性率与ELISA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所需时间、费用均显著少于ELISA,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病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准确性较高,有利于医生快速获得检测结果确诊病情。
-
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骨科多发性创伤的患者12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2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观察组采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AESE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伤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AESE评分和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手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肛瘘伴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进行单纯肛瘘切除手术治疗的对照组(n=40)和进行肛瘘切除手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观察组(n=40)。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与单纯肛瘘切除手术相比,采用肛瘘切除手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具有显著的疗效。
-
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征及分娩方式选择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征及分娩方式选择。方法选取持续性枕后位产妇5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我院产科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同时选取同期枕前位产妇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母婴并发症,产程进展状况,分娩方式及结局。结果观察组潜伏期延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第二产程延长、活跃期延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缩宫素静滴率、会阴裂伤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持续性枕后位产妇,需加强检测,以早期检出;并行综合评估,选择理想的分娩方式,以使不良结局率降低,大程度保障产科质量。
-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子宫阴道穹隆脱垂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对子宫、阴道穹隆脱垂患者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阴道穹隆脱垂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观察手术情况,并对术前术后的盆腔脏器脱垂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情况良好,术后的盆腔脏器脱垂评分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阴道穹隆脱垂患者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效果良好,是可行的方法。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全部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包括止咳、化痰、清热等,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对照组患儿则给予红霉素。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2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疗效上基本一致,但相比于红霉素,阿奇霉素在缩短患儿症状时间上更具优势,且患儿的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自评情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自评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指导,试验组患者出院后由护理人员每周进行1次家庭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SF-3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SF-3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对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胆囊炎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胆囊炎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胆嚢炎患者,随机按就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负性情绪、满意度、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法实施围术期护理后2组SDS、SAS评分均较之前显著降低,研究组负性情绪改善效果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胆囊炎手术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后可显著改善其负性情绪,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保障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
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9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全方位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方位护理的方式护理脑梗死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手术室切口感染采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室针对切口感染加强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加强针对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回顾切口感染情况,并就结果与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比较。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防护知识知晓率为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切口感染诱发因素,加强护理干预防控,对保障手术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率,确保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引流管的护理、造瘘口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顺利度过围术期,康复出院。结论加强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胃癌手术的护理
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胃癌手术是一个较大的手术,患者承受着身心的巨大考验。我院于2009年3月—2014年6月对35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术,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科学、有效的整体护理,手术成功完成,并恢复顺利,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小儿预防接种反应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预防接种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间采取预防接种的900例小儿,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比组各450例,试验组应用全方位的护理方法,对比组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小儿进行预防接种后不适症状的发生频率显著低于对比组,试验组小儿家长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比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应用合理有效的全方位护理方法,极大提高了接种率,降低不适症状的发生频率,让小儿家长更为满意,避免感染性疾病发生,值得推广。
-
个体化心理护理在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对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受术对象焦虑、抑郁、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82例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受术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41例和对照组2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理护理方式,治疗组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方式。分别对2组受术对象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焦虑、抑郁和疼痛测试。结果治疗组术前焦虑、抑郁检出率为66.80%,63.49%,术后降低为22.82%,25.31%,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可缓解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受术对象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反应,减轻疼痛感,有助于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提高了手术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加体现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
-
循证护理对手术患者情绪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手术患者情绪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37例,占92.5%,对照组不良情绪改善25例,占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术中不良反应的有15例,占37.5%,对照组有27例,占6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观察组在术后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之间的疗效区别。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小骨窗开颅手术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严重复合伤患者32例急救护理体会
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发展,创伤患者呈上升和加重趋势,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严重多发性创伤常危及生命,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力争争分夺秒,快速施展救治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细密观察病情变化,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西药疗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免疫性不孕不育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较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CT检查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08例可疑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观察CT检查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108例患者确诊骨折124处,CT检查骨折检出率达到95.16%(118/124),仅6处骨折未检出,漏诊率4.84%(6/124)。结论 CT检查应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可较好地发现微小病变,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良好的依据,应用价值显著。
-
胶体金法与ELISA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血液病毒抗体检测的对比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血液病毒抗体中的检测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5月来我科就诊的180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依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胶体金法检验组(90例)和ELISA法检验组(90例)。结果胶体金法检验组的相对特异性是96.43%(54/56),相对灵敏性是79.41%(27/34),相对准确性为90.00%(81/90)。胶体金法检验组检查时间(22.37±1.99)min、检测费用(6.01±1.22)元,明显低于 ELISA 法检验组的(117.88±1.64)min、(16.71±2.32)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胶体金法与ELISA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的检验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
-
CT诊断胸段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采取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胸段食管癌患者57例,对患者的CT诊断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有16例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占28.07%,其与胸段食管癌部位和T分期没有相关性。结论胸段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采取CT诊断,可以使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
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体会
慢性鼻窦炎属于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鼻塞,脓浊涕多,头痛,嗅觉减退,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鼻腔局部用药、物理治疗等,短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欠佳,常常复发。慢性鼻窦炎属中医的“鼻渊”范畴,多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蕴热,蒸灼鼻窍;或脏腑虚损,邪留鼻窍所致。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处方用药重视“四气五味”,在这种理论的引导下,笔者在临证时明确辨证,处方用药与所辨证型相辅相成,3~10剂不等遵医嘱水煎饮后,患者的诸多症状不同程度减轻、好转,复诊随证加减继服,疗程2周~8周不等,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因此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比西医治疗有着很大优势。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对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20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可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
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实行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中医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脑出血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实行中医护理,可提高脑出血恢复的总有效率,使患者恢复速度加快。
-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记录2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变化、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研究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1%)与对照组(13.64%)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给予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给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自拟柴芍益胃汤用于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自拟柴芍益胃汤用于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2例,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消化系统疾病生存质量(GL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采用自拟柴芍益胃汤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二维声像图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诊断乳腺实质性肿块,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级在4A以上且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或手术的患者2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27个。结果超声诊断27个乳腺实质性肿块中恶性肿块有22个,良性肿块有5个。结论乳腺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表现,掌握其特征声像图有利于临床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2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82例乳腺癌患者中内部回声不均匀72例;内可见微钙化者18例;周围呈毛刺征或角征66例,有恶晕者13例;观察纵横比>1者56例,血流Ⅱ~Ⅲ级者62例;阻力指数(RI)>0.7者59例。9例肿瘤出现误诊,其中8例肿瘤直径<2 cm者恶性特征及血流特征不显著,误诊为纤维腺瘤及乳腺腺病;1例乳腺髓样癌误诊为纤维腺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优于其他辅助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
-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的二维声像图表现,提高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并与临床检验甲状腺功能的数值及穿刺、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甲状腺功能的数值及穿刺、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9%,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其中甲状腺增生性疾病130例(误诊11例),甲状腺炎性病变42例(误诊3例),甲状腺肿瘤28例(误诊2例)。结论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水平及提供鉴别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5岁以下客家儿童血红蛋白检测187886例分析
目的:调查广西5岁以下客家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了解贫血分布状况,为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14年广西客家人居集地博白县和陆川县5岁以下客家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客家儿童血红蛋白量检测分布状况,血红蛋白≥110 g/L检出率为89.78%,血红蛋白90~110 g/L检出率为8.43%,血红蛋白<90 g/L检出率为1.79%。检出贫血儿童合计19192例,检出率为10.21%,陆川县贫血儿童检出率15.82%(13376/8454)高于博白县5.63%(5816/103338)。结论发现贫血的简易方法是定期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常规血红蛋白检测,为贫血儿童的及时确诊及治疗提供依据。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心力衰竭患者以滴定法的治疗策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以心脏超声检查和6 min步行距离来客观评价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为期2年的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心脏缩小和心功能改善(P<0.01)。结论针对社区或基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尽早积极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达到改善症状和心功能的目的。
-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有较为肯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
实行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4.11,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室(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现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手术室供应室器械、器具和物品一体化管理5年多来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汇报如下。
-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致呼吸困难视物不清1例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是采取现代先进技术从活血化瘀中药红花中提取分离的红花黄色素,加氯化钠调节渗透压制成的中药大容量注射剂[1]。其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或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等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本文将1例致呼吸困难视物不清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
中职生控烟刻不容缓
目的:调查了解中职生烟草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校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吸烟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中职生尝试吸烟率为26.7%,现在吸烟率为14.8%,男生高于女生;对烟草危害有具体认知的学生只占18.3%。结论中职生尝试吸烟与性别、好奇心理、同伴怂恿、家庭或周围他人的影响、影视及广告的误导等有关,主要的原因是中职生对烟草的危害缺乏具体认知,对中职生的控烟教育刻不容缓。
-
内科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上报的278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ADR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其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转归,探讨老年ADR的发生原因。结果本组ADR患者以静脉给药和注射剂所致者比例高,分别占60.43%,67.98%;以抗感染药物和循环系统药物诱发者多见,合计占到55.03%;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分别占31.65%,23.38%,18.35%。结论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临床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原因分析
目的:对临床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所报告的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以及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0.0%)共98例次,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反应高,构成比为45.9%(45例次);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比为35.7%(35例次)。皮肤及软组织作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构成比为52.0%;其次是消化系统,构成比为25.0%。给药时间、药液浓度、药物剂量、药物滴速等均与不良反应有关联。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儿童腹泻病的治疗进展
腹泻病是我国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病毒感染(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鼠伤寒杆菌等)所引起。腹泻可引起儿童脱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消化吸收障碍等多方面问题,是全球范围内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2大原因,WHO已经对该病的防控作为全球性战略看待[1]。由于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所引起,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治疗方案上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儿童腹泻病治疗方面的现状及有关进展,现综述如下。
-
淋证证治规律的现代研究概况
淋证乃泌尿生殖系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急拘,痛引腰腹等症状,其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系感染、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乳糜尿等。因本病易反复发作,常常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现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尊崇古代医家的辨证论治法,主张用中医辨证或针刺的方法来治疗该病;有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主张以中药为主配合西药控制感染,或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西药等;但大多医家主张单用中药治疗本病,以发挥中医的优势。
-
安顺市2005年-2014年水痘疫情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安顺市近10年水痘疫情发病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制订水痘防控及免疫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使用Excel2003对安顺市2005年—2014年水痘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14年安顺市共报告水痘病例11598例,年均发病率为48.15/10万;发病高峰为4月~7月和10月~12月,分别占总发病的51.79%和29.88%;年龄以3岁~14岁组高发,占发病总数的81.6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53.27/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46.20/10万,男女发病比为1.36∶1;职业以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5.53%。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2起,全部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水痘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和年龄高峰,针对性制定控制水痘的防控规划和免疫策略,加强卫生和教育部门合作,争取政府支持,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推广水痘疫苗接种,提高人群保护率是控制其发病的关键。
-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36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环境、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心理情绪护理。结果除10例(3%)患者死于并发症,4例(1%)患者失联外,其余322例(96%)患者达到有效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环境、饮食、生活起居、运动、心理情绪护理,可以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
-
本刊通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