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杂志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군사의학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9960
- 国内刊号: 11-595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BALB/c和昆明小鼠Aβ侧脑室注射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比较
目的:选择合适品系的小鼠通过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片段25~35(Aβ_(25~35))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小鼠模型.方法:采用跳台、Morris水迷宫实验对比了BALB/c小鼠、昆明(KM)小鼠侧脑室注射Aβ_(25~35)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筛选出用于适合制备AD动物模型的小鼠品系.结果:正常KM小鼠与BALB/c小鼠比较,被动回避反应能力无明显差异,而KM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强于BALB/c小鼠.侧脑室注射Aβ_(25~35)后,雌性和雄性BALB/c小鼠和雌性KM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各自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雄性KM小鼠与其正常对照组相比,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一次穿环时间增加而穿环次数明显减少.结论:侧脑室注射Aβ_(25~35)后,雄性KM小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明显优于雌性KM小鼠及雌性、雄性BALB/c小鼠,是制备AD小鼠模型比较理想的动物.
-
5-Fu对A549细胞NKG2D配体MICA/B启动子活性的作用
目的:克隆A549 细胞NKG2D配体MICA/B的启动子,分析其活性,并研究5-Fu对MICA/B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PCR方法扩增人MICA/B的启动子及其5个截短体基因,用双荧光报告基因系统进行启动子活性分析,并测定不同浓度5-Fu处理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克隆了人MICA启动子(-455/+4)、MICB启动子(-470/+40)及其5个截短体基因,MICA的相对活性分别为:3.61,2.26,1.63,0.313,0.711,0.663;MICB的相对活性分别为:17.49,10.11,7.398,0.822,0.997,0.49.用20,40,80,160,320 μg/ml的5-Fu处理A549细胞8 h后,MICA启动子活性分别是未处理的1.69,1.48,1.62,1.55,1.78倍, MICB启动子活性分别是未处理的1.44,1.87,1.38,1.19,1.25倍.表明不同浓度5-Fu处理A549细胞后MICA/B启动子相对活性上升.
-
衍生化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新型抗流感药物帕拉米韦及其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灵敏、可靠的衍生化LC-MS/MS新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帕拉米韦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前处理包括蛋白沉淀和用盐酸(10 mol/L)-甲醇(10∶90, 体积比)为衍生化试剂的衍生化反应,测定采用LC-MS/MS.通过电喷雾电离源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 /z 343→284(帕拉米韦衍生物)和m /z 299→152(内标Ro 64-0802衍生物).色谱分离采用Zorbax RX-C8 柱(2.1 mm × 150 mm, 5 μm),以乙腈-水-甲酸(30∶70∶0.1,体积比, 0.2 ml/min)为流动相.结果: 测定帕拉米韦的线性范围为10~10 000 ng/ml,相关系数r~2为0.9940,定量下限为10 ng/ml,批内和批间RSD%分别在5.0%和7.1%以内,准确度控制在89.9%~106.1%.结论:本方法通过衍生化反应,使帕拉米韦保留时间增加,基质抑制降低并使检测灵敏度提高.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帕拉米韦非临床和临床研究中.
-
新型抗EGFR人源化抗体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构建并表达进一步人源化且效果显著增强的抗EGFR抗体.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果,合成新型抗EGFR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序列,拼接成完整的轻链和重链基因并克隆入pIRES双表达载体.瞬时转染293T细胞,用rProtein A亲和层析柱从细胞培养上清中纯化抗体,并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鉴定.采用Biacore3000技术检测抗体结合抗原的能力;细胞侵袭实验初步检测抗体的功能.结果:成功构建3种不同突变体表达载体C2、C3和C5,纯化的抗体在还原SDS-PAGE中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10~3和50×10~3两条带;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该人源化抗体可与羊抗人IgG特异性结合.Biacore3000实验结果表明,C3抗体与抗原具有良好亲和活性(亲和力为6.13×10~(-10) mo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C2和C3抗体对肿瘤细胞生长迁移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了3种抗EGFR人源化抗体C2、C3和C5,其中C3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能力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迁移能力.
-
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围绕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发一个查新管理系统.方法:以Delphi 7.0、Access 2000和SQL Server 2000为开发平台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结果与结论: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查新业务的全面管理,提高查新工作质量和效率,并为医学科研管理提供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持.
-
慢病毒颗粒包装、浓缩及对脐带血CD34~+细胞感染
目的:建立慢病毒包装、浓缩及感染脐带血CD34~+细胞的条件方法.方法:采用第3代慢病毒系统包装病毒上清,结合超滤和超速离心两种方法对病毒进行浓缩.联合应用体外扩增培养,促进静止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感染过程中促进细胞黏附和固定及重复感染等方法促进病毒感染.结果:CD34~+细胞体外培养48 h,细胞表面CD34标志物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通过两步法浓缩后,病毒滴度可达5.06×10~7/ml,对脐带血CD34~+细胞的感染效率可达37.7%.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获得滴度为10~7/ml以上的慢病毒上清,实现对脐带血CD34~+细胞的有效感染.
-
LC-MS法检测大鼠血浆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准确、灵敏、可靠的LC-MS法检测大鼠血浆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内标选用盐酸普萘洛尔,液相色谱柱为Thermo ODS-C_(18)(5.0 μm,100 mm×2.1 mm),流动相为含0.1%甲酸的乙腈∶甲醇∶水(20∶20∶60,体积比),流速为0.2 ml/min;仪器选用Agilent公司 1100 LC/MSD SL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选择性离子监测(SI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267 →268(美托洛尔)和m/z 259→260(普萘洛尔).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美托洛尔与内标盐酸普萘洛尔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1.79和4.01 min, 0.1~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41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 ,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n=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酒石酸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
LD-A数码医疗影像纸介质打印与干式激光打印在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LD-A数码医疗纸介质打印系统在磁共振影像学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请3名具有5年以上磁共振阅片经验的医师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纸介质打印片和胶片结果.结果:分析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图像,经统计学处理,诊断结论无统计学意义,证明这两种方式读片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LD-A数码医疗影像成像系统在磁共振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上有应用价值.
-
金黄色葡萄球菌Efb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功能抗体的制备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分泌蛋白Efb(extracellular fibrinogen-binding protein,细胞外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并制备其功能性抗体,以探讨Efb蛋白在金葡菌感染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菌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efb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Ef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Ni柱亲和纯化获得Efb;通过补体激活试验及竞争ELISA的方法检测Efb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免疫动物制备抗体.结果: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Efb蛋白,重组蛋白能够有效抑制CH50以及AH50,并且制备了Efb的功能性多克隆抗体.结论:Efb蛋白能够抑制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及替代途径,其特异性抗体能够阻断对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抑制作用.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相思子毒素
目的: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相思子毒素.方法:利用胶体金标记和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建立相思子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拟合检测曲线进行定量检测.在面粉、饼干、奶粉、苹果汁、牛奶、果冻等食品样品中添加相思子毒素模拟污染样品,评价该方法对固体、半固体、液体等食品样品的检测能力.结果与结论:该法可在15 min内完成定性和半定量检测,灵敏度为30 ng/ml,线性范围30~600 ng/ml、回收率80%~110%,变异系数小于15%.所建立的检测相思子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能快速、灵敏、特异、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相思子毒素,并可实现定量,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
J2EE轻型架构下医院感染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建立网络化的医院感染数据共享和服务平台,整理、收集和发布医院感染数据,促进医学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方法:按照Web信息系统原理,使用大型关系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利用J2EE轻型架构提高系统开发和运行的效率与灵活性.结果与结论: 建立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医院感染数据加工、检索和分析平台,所建立的"院内感染数据集"和"手术感染数据集"共有数据记录2万余条,为提高医院感染数据的利用水平、促进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平台支撑.
-
辐射致癌病因概率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为解决辐射致癌患者的赔偿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用病因概率(probability of causation,PC)来评估癌症和所受电离辐射之间的关联程度,我国也发布了根据PC判断放射性肿瘤的相关国家标准.本文总结了与PC计算相关的辐射致癌超额危险模型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超额危险在不同人群之间的转换方法、与低剂量和低剂量率的依赖关系、其他流行病学危险因子的修正方法以及PC的应用情况.
-
蓖麻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蓖麻毒素是一种从蓖麻子中分离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其含量高,易于纯化.作为蛋白合成抑制剂,它可以通过吸入、食入及静脉注射等方式致人中毒,已被列入<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公约>控制清单1之中.对于这一潜在的生化战剂,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是预防中毒发生和中毒后医学救治的重要手段.理想的蓖麻毒素检测方法应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并可对多种样品进行快速分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蓖麻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炭疽芽孢杆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后的一门新兴学科,可从整体水平上探究炭疽芽孢杆菌的致病机制和早期发病的标志物,在炭疽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炭疽芽孢杆菌中的应用进展.
-
肝特异性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再生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众多因子参与其中,但大多数因子,类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都不具备肝细胞作用的特异性.近年来,本实验室从新生小牛的肝脏中分离得到了能够特异性地促进肝细胞增殖、促进70%肝切除小鼠肝再生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HPPCn.因此,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对肝刺激物(HSS)、肝再生增强因子(ALR)、HPS、HPPCn等具有肝特异性作用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以及相互之间的异同加以综述.
-
鞘氨醇代谢物——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神经鞘脂类是细胞膜的结构成分之一.其代谢产物如神经酰胺、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亦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信号分子,可作为第一和(或)第二信使调控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增殖、存活、迁移、新生血管形成.鞘氨醇激酶1是调节神经酰胺、1-磷酸鞘氨醇平衡的限速酶.近年研究表明,神经酰胺、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可调控肿瘤细胞代谢的多个环节,由此提示神经鞘脂类代谢产物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
激光所致皮肤痛觉效应
激光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军事等领域,激光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痛觉的首选刺激方式.激光诱发痛觉与激光参数如波长、脉冲宽度和光斑面积,以及受照部位皮肤的组织特性如与脑部的距离、皮肤类型和颜色等因素相关.本文介绍了激光的痛觉效应及影响因素.
-
抗Rh(D)抗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RhD抗原是表达在人类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其在免疫原性和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相应的抗Rh(D)抗体在血型鉴定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抗Rh(D)多克隆抗体来自健康人的血清,由于来源受限和血浆制品的安全问题,人们开始了抗Rh(D)的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国外研制的抗Rh(D)的单克隆抗体已成功用于血型鉴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单克隆或者基因工程抗Rh(D)抗体作为多克隆抗Rh(D)抗体的替代品,在临床上用于预防Rh(D)免疫和新生儿溶血.本文对抗Rh(D)抗体制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内含子miRNA反馈调节宿主基因的表达与功能研究进展
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研究发现,许多miRNA位于编码蛋白基因(宿主基因)的内含子中,称为内含子miRNA.现有的证据表明,大多数内含子miRNA和它们的宿主基因表达一致,提示这些内含子miRNA参与宿主基因在功能和表达上的调控,本文就这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淀粉样变性导致结肠穿孔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为女性,45岁,主诉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伴间断午后双下肢浮肿半年,外院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左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包少量积液,考虑心肌炎行心肌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心肌淀粉样变性,胸椎及腰椎X线未见明确骨质破坏征象,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观察与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ortic aneurysm,DAA),属严重心血管急症,起病急,漏(误)诊率、病死率高,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DAA患者45例,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
医用胶在白血病牙龈出血患者急诊止血中的应用
出血是各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赵征等~([1])对AL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统计,牙龈出血的发生率占第一位,仅次于皮肤出血或瘀斑.所以,有效控制AL牙龈出血对降低白血病出血的病死率及控制感染都具有重要意义.
-
连枷臂综合征误诊为重症肌无力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为男性,26岁,主因咀嚼无力7个月,乏力伴肌肉萎缩5个月入院.7个月前出现咀嚼困难,进行性加重,伴言语不清、抬头困难、双上肢乏力,右侧面颈肌萎缩.4个月前在某院新斯的明试验阴性,肌电图见右三角肌肌源性损害,右眼眼轮匝肌、鼻旁肌、斜方肌重复电刺激低频衰减.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予溴吡斯的明和激素治疗.2个月前只能进流食,抬头困难,双上肢不能提重物、洗头洗脸困难,易疲劳,休息后无缓解.后渐活动后气短,面肩肌明显萎缩.
-
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术后乳糜胸2例报告
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57岁,发现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28 d,于2008年2月22日入唐都医院胸外科.胸部CT检查显示左侧颈胸段可见一大小约5.3 cm×4.2 cm 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见肿块明显强化,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迂曲血管影,主动脉弓周围可见多发迂曲小血管影,行血管三维成像见肿块推挤左侧甲状腺下级、左锁骨下静脉入头臂静脉处、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可见左锁骨下动脉发出细小分支进入肿块内,肿块内见迂曲血管网,临床诊断为左前上纵隔肿瘤.
-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VECs)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取纯化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应用Wistar大鼠,采用改进的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光镜观察细胞形态;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植物凝集素BSI结合实验鉴定培养的PMVECs.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PMVECs在光镜下呈短梭形或多角形,形成单层后呈铺路石样排列,但随着传代或培养条件的改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阴性,异植物凝集素BSI结合实验阳性.结论:通过改进的PMVECs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纯度高,且能够稳定地传代培养.细胞形态观察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PMVECs鉴定方法.
-
HIV的起源与SIV的跨种传播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在全球广泛流行并导致严重危害的人类病原体,是由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跨种传播给人类并进化而来的.本文介绍了SIV跨种传播进化为多种HIV毒株的科学发现及跨种传播病毒在新型宿主中的适应性进化,分析了这些发现的科学和公共卫生意义.
-
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已上市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抗HIV活性研究
目的:评价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JB25、JB26)与3种已上市药物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仑(EFV)、沙奎那韦(SQV)联合应用的体外抗HIV活性.方法:将10个浓度的JB25、JB26分别与AZT、EFV、SQV的7个浓度组成各种浓度的组合,加入384孔细胞培养板,与HIV-1 ⅢB急性感染的MT-2细胞共培养3 d,后利用TZM bl细胞报告基因检测HIV-1的表达,共重复3次.利用MacSynergy Ⅱ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JB25与AZT、EFV、SQV的平均协同/拮抗容量分别是244.45/-5.05, 119.58/-65.93,145.83/-0.32(nmol/L)~2%;JB26与AZT、EFV、SQV的平均协同/拮抗容量分别是398.90/0, 103.62/-0.49, 138.473/-0.27(nmol/L)~2%.结论: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3种已上市的药物在体外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HIV作用,MacSynergy Ⅱ软件可以全面评价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情况.
-
我国部分地区HIV-1流行毒株亚型分布及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我国4个地区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主要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以及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和抗原表位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这些地区HIV-1 gag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来自河南、广东、四川、北京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中提取基因组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部分gag基因,用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使用Genotyping Tool软件进行亚型分析,使用MEGA 4.1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用Distance工具计算各个亚型序列的基因离散率;用SNAP程序分析同义替换率与非同义替换率的比值(Ks/Ka),并对各亚型中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Ⅰ型限制的CTL抗原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这些地区HIV-1 主要流行毒株gag基因亚型主要是B'、CRF07_BC、CRF01_AE、B、CRF08_BC和CRF02_AG.各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不同,由大到小排列为CRF01_AE>B>CRF08_BC>CRF07_BC>B',Ks/Ka为CRF01_AE>B>CRF08_BC> B'>CRF07_BC.p17区段的CTL抗原表位变异远大于p24区段.各个亚型共享序列中存在的突变位点由多到少排列为CRF01_AE>B>B'>CRF07_BC.结论:我国HIV-1流行毒株的gag基因序列中,CRF01_AE亚型受到的选择压力大,基因离散率也大,且CTL抗原表位的变异亦大,其次是B和B'亚型,CRF07_BC亚型变异小.各亚型间CTL抗原表位变异的差异明显.
-
Military Medicine的知识图谱分析
目的:剖析Military Medicine的2966条文献记录,宏观把握美军军事医学发展态势.方法:基于Java平台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Ⅱ.结果:美国军事医学与普通医学联系密切,联系对象和重点明确;美军各军事医学研究机构的分工较为明确,任务有一定交叉重叠但不特别明显;美国一些国家级机构和军队机构以及部分专家是美国发展军事医学的坚实基础;军事医学关键文献可被直观展示;美军的军事医学关注焦点主要涉及战时卫勤保障、战后及退役军人的健康维护、口腔卫生保障和军人健康促进.结论: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新颖性、必要性和适用性.
-
利比里亚传染病概况及其对加强维和期间防疫工作的启示
对利比里亚民众和在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中国官兵来说,传染病是他们面对的首要威胁.利比里亚的主要传染病有疟疾、艾滋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性传播疾病、血吸虫病、盘尾丝虫病、结核病、霍乱、百日咳、肝炎、脑膜炎、伤寒、拉沙热和黄热病等.深入了解利比里亚任务区传染病的种类和流行概况,对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的疾病诊断和防疫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利比里亚任务区的传染病概况,结合我们在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的防疫工作经验,建议各维和分队从以下方面加强和改进防疫工作:(1)采取综合性媒介生物控制措施进行虫媒与动物媒介传染病预防;(2)重视用水安全,做好水质消毒和水质安全检测;(3)有针对性地装备各种传染病的疫苗、诊断试剂、治疗药物和抗血清;(4)加强营区和个人卫生管理,做好卫生安全常识教育,提高疾病预防意识;(5)严格日常生活管理.以上传染病概况和防疫工作建议对赴其他非洲国家的维和分队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