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杂志
Immunological Journal 면역학잡지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人16型乳头瘤病毒"假病毒"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评价构建的人16型乳头瘤病毒"假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组装了人16型乳头瘤病毒病毒样颗粒,将病毒样颗粒解聚后与真核表达质粒混合,重聚集成"假病毒".用这种"假病毒"对小鼠进行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 小鼠经"假病毒"免疫后,可以在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的IgG,在阴道分泌物中检测到特异性的IgA,脾淋巴细胞可以检测特异性的CTL活性.结论 "假病毒"免疫能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
-
脑膜炎大肠埃希菌侵袭素IbeA结合多肽的初步研究
目的 脑膜炎大肠埃希菌(E.coli)侵袭素IbeA通过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介导细菌穿透血脑屏障引起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为通过肽库筛选获得与IbeA蛋白结合的多肽,建立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IbeA结合多肽模体的方法.方法 首先制备靶分子,用PCR扩增出全长ibeA基因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出带有His-tag的目的蛋白,经变性复性后通过Ni2+-NTA亲和层析柱得到纯度达90%的重组蛋白.然后以固相化IbeA重组蛋白为靶亲和筛选噬菌体线性12肽库.结果 经过3轮淘选,得到能和IbeA结合的24个重组噬菌体克隆;挑选15个亲和力高的克隆进行DNA测序,对比分析所得的短肽序列.固相Fmoc法合成短肽,并进行结合实验、阻断实验和竞争抑制实验.结论 以重组表达的IbeA融合蛋白为靶筛选得到的重组噬菌体十二肽克隆,能够和IbeA蛋白结合,为IbeA蛋白结合多肽.结果 提示所筛选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及其合成肽可能模拟IbeA受体表位的结构.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STAT3信号途径在抗乳腺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信号转录和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途径在抗乳腺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STAT3诱骗寡核苷酸(decoy oligonucleotides,decoy ODNs)抑制STAT3活性的特异性及乳腺癌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诱导培养的大鼠腹腔的巨噬细胞的STAT3活性;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经培养诱导并用STAT3 decoy ODNs转染的巨噬细胞、将其注射于SD大鼠的移植乳腺癌局部,检测肿瘤的生长和大鼠脾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 STAT3 decoy ODNs 能特异性地抑制STAT3的活性;经乳腺癌细胞的培养上清液液诱导后,巨噬细胞的STAT3过度激活;STAT3 decoy ODNs转染的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经LPS激活后能增强鼠脾细胞对乳腺癌的免疫反应和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 TAMs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STAT3信号过度激活有关,抑制TAMs的STAT3信号能增强机体对乳腺癌的免疫应答反应.
-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CD109蛋白的表达
目的 CD109是近克隆到的一种细胞表面抗原,为糖基化磷脂酰肌醇联结的糖蛋白,属于含硫酯的α2巨球蛋白家族成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D109基因在人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CD109在人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该蛋白的mRNA丰度在睾丸组织中高,而在其他组织中较低,在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CD109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表达在细胞表面的CD109蛋白可能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
CT抗原KM-HN-1 HLA-A * 0201限制性表位预测及其与HLA-A * 0201结合强度分析
目的 通过对CT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KM-HN-1进行HLA-A * 0201限制性表位预测,并对候选表位肽与HLA-A*0201分子结合亲和力及复合物稳定性进行分析,为探索基于KM-HN-1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基于蛋白酶体剪切位点特异性的算法PAProc及基于肽MHC-Ⅰ结合的算法BIMAS和SYFPEITHI对KM-HN-1进行HLA-A*0201限制性表位预测;合成KM-HN-1相关候选表位肽KM-HN-1321-329(KLLPFRETV),KM-HN-1203-211(FLPTAPPNV),KM-HN-1629-637(TLLQIIETV),KM-HN-187-95(ILNKSIIEV),KM-HN-1538-546(QMMEALDQL)及阳性对照肽HBVcAg18-27(FLPSDFFPSV);对这些合成肽与HLA-A*0201分子结合亲和力及其复合物稳定性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KM-HN-1321-329(KLLPFRETV)结合亲和力低,KM-HN-1203-211(FLPTAPPNV)结合亲和力高,其余3条肽结合亲和力介于2者之间;稳定性实验(DC50)结果显示:KM-HN-1538-546(QMMEALDQL)DC50小于2 h,KM-HN-1321-329(KLLPFRETV)的DC50介于2~4 h之间,KM-HN-187-95(ILNKSIIEV)的DC50介于6~8 h之间,KM-HN-1203-211(FLPTAPPNV)及KM-HN-1629-637(TLLQIITV)的DC50均大于8 h.结论 基于蛋白酶体剪切位点特异性的算法及基于肽MHC-Ⅰ结合的算法对KM-HN-1进行HLA-A*0201限制性表位预测,结合候选表位肽与HLA-A*0201分子结合的亲和力与复合物稳定性实验分析,为该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
IL-6基因启动子在抗原递呈细胞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目的 检测人IL-6基因启动子能否在小鼠抗原递呈细胞内发挥启动活性及其是否具有可调控性.方法 构建含不同cis元件IL-6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将其与对照质粒共转染小鼠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株RAW264.7,在不同剂量LPS刺激条件下,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量.结果 在3个cis元件中,NF-κB结合位点对于维持IL-6启动子的活性为重要,LPS可诱导IL-6启动子在抗原递呈细胞内发挥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随LPS的剂量而上升.结论 IL-6启动子可作为一种可诱导型启动子在树突状细胞内发挥活性,因而有望用于基因治疗或基因功能研究.
-
表达PRRS病毒GP5、GP3和猪IL-18的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
目的 获得安全有效的防治PRRSV核酸疫苗.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PRRSV长春分离株ORF5、ORF3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pVIR-IL-18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VAX1-ORF5-ORF3和pVIR-IL18-ORF5-ORF3,通过Western blot及IFA等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同时进行了Balb/c小鼠免疫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的ELISA抗体水平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 所构建的2个重组DNA疫苗质粒在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效的转录,并表达了目的蛋白(GP5、GP3).pVIR-IL18-ORF5-ORF3免疫组的小鼠的ELISA抗体水平高于pVAX1-ORF5-ORF3和PRRS灭活苗免疫组,但差异不显著.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显著高于pVAX1-ORF5-ORF3和PRRS灭活苗组.结论 IL-18对猪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TLR4介导HSP70BCG诱导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
目的 观察TLR4(Toll-like receptor 4)在卡介苗来源的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BCG)冲激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IL-12分泌的作用.方法 用rmGM-CSF和rmIL-4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在HSP70BCG冲激前加入抗TLR4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的CD40和CD86表达;用ELISA法检测DCs上清液中的IL-12和脾T细胞上清液中的IL-2浓度.结果 抗TLR4抗体对CD40和CD86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明显抑制DCs分泌IL-12并进而抑制DCs致敏的脾细胞分泌IL-2.结论 HSP70BCG可通过TLR4途径诱导DCs分泌IL-12.
-
稳定过表达的HLrg蛋白对HepG2细胞周期和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 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稳定过表达HLrg,观察过表达的HLrg蛋白对HepG2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形态等生物学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lrg,转染到HepG2细胞并进行稳定筛选;对稳定过表达pcDNA3.1(+)空载体的对照组、pcDNA3.1(+)-hlrg的实验组进行观察.Western blot进行HLrg蛋白的鉴定.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MTT法测定生长曲线、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 获得了稳定过表达pcDNA3.1(+)-hlrg的HepG2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HLrg蛋白的细胞株出现G1阻滞,微绒毛减少,分裂相减少,生长趋缓.结论 稳定过表达的HLrg蛋白对细胞周期有调节作用,对肝癌细胞HepG2具有生长阻滞的作用.
-
hTERT干扰对HepG2肝癌细胞Smac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RNAi靶向抑制hTERT基因表达促HepG2肝癌细胞凋亡与Smac的关系,探讨hTERT干扰促进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hTERT基因RNAi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第20代的HepG2肝癌转染细胞、对照细胞(转染空载体质粒)及未转染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胞内XIAP和caspase-3,以及线粒体和胞浆Smac的表达;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与未转染细胞和对照细胞相比,转染细胞内XIAP表达明显减少(P<0.05),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Smac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胞浆Smac表达明显增加(P<0.05);转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结论 RNAi靶向抑制hTERT基因表达可能通过降低HepG2肝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引起Sma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进而抑制XIAP表达,促进caspase-3表达增加诱导细胞凋亡.
-
vMIP-Ⅱ对SIV感染的食蟹猴TCRVβ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感染SIV初期用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vMIP-Ⅱ)治疗的食蟹猴外周血T细胞TCRVβ优势表达,分析特异性Vβ亚家族表达水平的变化及T细胞克隆性质的改变.方法 11只食蟹猴感染前后外周血PBMC样本共22例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其中14个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表达情况,运用基因扫描技术分析用药组与感染组差异表达的T细胞TCRVβ7亚家族基因中CDR3的长度了解其克隆性.结果 与感染前正常食蟹猴外周血T细胞的14个TCRVβ亚家族中表达(除去表达量极低的10个亚家族)相比较,感染后SIV组中部分样品Vβ7、8、14、16的表达量与感染前比较有上升趋势;vMIP-Ⅱ组中TCRVβ亚家族的表达量上升更加明显.基因扫描结果显示感染前、后标本中Vβ7亚家族的表达由多克隆向寡克隆变化的趋势.结论 体内实验研究表明,SIV感染初期的食蟹猴体内部分TCRVβ亚家族有特异性的增生,且克隆性发生改变.vMIP-Ⅱ对此种Vβ亚家族的表达的增生有促进的作用,推测其促使特异性应答的免疫细胞的增生.
-
ONO-AE-248诱发线粒体膜势能降低导致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
目的 研究线粒体在ONO-AE-248诱导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中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确立这一新的死亡形式和找寻其独特的死亡信号转导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新鲜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线粒体膜势能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分布情况.结果 ONO-AE-248迅速导致中性粒细胞线粒体膜势能的溃散;ONO-AE-248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在线粒体形态、结构、分布和胞浆内染色特性等方面均与阴性对照有明显差异.结论 线粒体变化是ONO-AE-248诱导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早期形态学上区别于凋亡的显著变化之一.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以及线粒体膜势能下降可能是ONO-AE-248诱导的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
治疗性HBV DNA疫苗诱导健康Balb/c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治疗性HBV DNA疫苗对健康Balb/c小鼠表达Th1类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治疗性HBV DNA疫苗(pS2·S+pFP)以剂量(50μg+50μg)/只对Balb/c小鼠进行接种,以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特异性分泌IFN-γ阳性T细胞的免疫效果.结果 免疫6周时,实验组用HBsAg刺激后其诱生的IFN-γ细胞频数(34±15.3)较不用HBsAg组(4±4.4)高(P<0.05,t=5.65),也较同期空载体免疫对照组(3±3.6)高(P<0.05,t=5.21);治疗性HBVDNA疫苗诱导小鼠CD4+T细胞表达IFN-γ的百分比实验组[(0.28±0.17)%]与对照组[(0.20±0.0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0.21);而诱导CD8+T细胞表达IFN-γ的百分比实验组[(0.69±0.08)%]与对照组[(0.24±0.12)%]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t=4.167).结论 治疗性HBVDNA疫苗能有效诱导T细胞分泌HBsAg特异性IFN-γ因子,并以CD8+T细胞分泌占优而发挥细胞免疫应答的优势.
-
不同IL-15基因转染对 NCI-H44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形式IL-15基因转染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本室已构建的3种转染不同IL-15基因(原型、成熟肽及以IL-2信号肽替代IL-15信号肽的改型IL-15基因)的NCI-H446细胞模型:CIL-15、CIL-15mp和CIL-2sp-IL-15mp,以野生株NCI-H446细胞(Cw)为对照,台盼蓝拒染计数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检测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结果 与 Cw相比,CIL-15、CIL-15mp和CIL-2sp-IL-15mp增殖速率依次减慢、G0/G1期细胞比例依次增加、S期细胞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表达依次减少、cyclin D1表达无变化.结论 3种IL-15基因转染均有使NCI-H446细胞增殖明显减慢的作用,强度依次为改型>成熟肽>原型;这种作用与降低NCI-H446细胞cyclin E的表达有关(r=0.953,P<0.05),与cyclin D1的表达无关(r=0.155,P>0.05).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乙肝相关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PBMC在乙肝相关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 DNA阳性血清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培养时HK-2凋亡率作为对照,分别观察健康人及HBV DNA阳性患者PBMC对HK-2凋亡的影响.结果 健康人PBMC组HK-2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HBV DNA阳性患者PBMC组(P<0.01).结论 健康人阳MC能抑制HK-2凋亡,而HBV DNA阳性患者PBMC此抑制作用降低,提示HBV DNA阳性患者PBMCs功能缺陷,可能是乙型肝炎相关肾炎(HBV-GN)的发病机制之一.
-
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和AT2R在不同孕期人类胎儿肾脏组织中的分布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和AT2R在不同孕期人类胎儿肾脏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表达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54例不同孕周自然流产、米非司酮或利凡诺引产的胎儿肾脏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检测AT1R和AT2R在不同孕周胎儿肾脏组织上的分布及其表达量的变化,同时观察不同引产方法对AT1R和AT2R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AT1R和AT2R从孕12周就开始在胎儿肾脏组织中大量表达,并表现出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点.时间性表现在:孕12~16周AT1R表达的量较少(17 958±1 004)μm2,孕16~28周逐渐增加,至孕28周后其表达上升近3倍(52 975±4 817)μm2;而AT2R则相反,孕12~16周较高(72 738±2 134)μm2,孕16~28周减少,至孕28周后下降近3倍(24 796±1 945)μm2;空间性表现在,在同一肾脏中,集合管中表达的量高,肾小管次之,肾小球中低.②利凡诺引产会造成AT1R和AT2R在胎儿肾脏中表达减少.结论 AT1R和AT2R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已经在肾脏中表达,它们的分布具有特殊性.
-
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学特性分析
目的 构建丙型肝病炎病毒(HCV)截短C基因和多表位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分析其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方法 PCR方法扩增核心区羧基端部分缺失的基因片段Ct;合成HCV E2区模拟表位与NS3~NS5 7个表位基因Em;分别将Ct、Em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QE30,筛选阳性重组质粒pQE30-CtEm,转化E.coli M15,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薄层扫描分析表达蛋白;可溶性分析后用Ni2+-NTA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透析并浓缩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纯化蛋白的特异性和抗原性;纯蛋白免疫小鼠后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QE30-CtEm,目的基因可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2+-NTA纯化可获得目的蛋白,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论 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融合蛋白可高效表达并得到纯化,该融合蛋白可作为HCV诊断抗原,也为丙型肝炎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靶抗原.
-
SDF-1和VEGF-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结肠癌组织和12例癌旁组织中SDF-1及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SDF-1、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64.3%,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的16.7%和8.3%(P<0.01).SDF-1、VEGF-C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或P<0.05),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关(P>0.05).SDF-1、VEGF-C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608,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SDF-1、VEGF-C表达均显著增高,两者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
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F(ab')2治疗性抗体对SARS-CoVBJ-01株的中和作用
目的 观察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F(ab')2治疗性抗体对SARS-CoV BJ-01毒株的中和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法(cytopathiceffect,CPF)、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tum assay,MTT)测定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F(ab')2对SARS-CoV BK-01株的中和作用.结果 三批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F(ab')2对SARS-CoV BJ-01株有很好的中和作用,CPE和MTT法测得中和效价分别为1:6 400、1:6 400、1:12 800.结论 研制的马抗SARS-CoV免疫球蛋白F(ab')2对SARS-CoV BJ-01株有很好的中和作用,并且两种方法结果一致,为SARS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NY-ESO-1和MAGE-A3抗原肽诱导肝癌患者的免疫应答研究
目的 利用合成的HLA-A02限制性NY-ESO-1 p157-165或MAGE-A3 p271-279抗原肽,体外通过抗原递呈细胞诱导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从而成功诱导出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通过SSP方法筛选20例HLA-A*02的HCC患者的HLA亚型;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测序分析NY-ESO-1和MAGE-A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多肽表位密集区的核苷酸变异状况;体外用细胞因子培养HCC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人工合成HLA-A*02限制性NY-ESO-1 p157-165或MAGE-A3 p271-279多肽,直接或用去除CD8+T淋巴细胞的PBMC或DC递呈,体外同T淋巴细胞孵育16 d后,利用Elispot、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四聚体实验检测T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20例HLA-A*02患者中,NY-ESO-1 mRNA阳性患者为11例,MAGE-A3 mRNA阳性患者12例.中国HCC患者表达的NY-ESO-1和MAGE-A3序列高度保守.经多肽直接或用去除CD8+T淋巴细胞的PBMC或DC递呈,体外活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4例(36.4%)NY-ESO-1阳性HCC患者以及4例(33.3%)MAGE-A3患者产生针对多肽特异性的CD8+T细胞免疫应答.不同HLA-A*02亚型HCC患者可产生针对NY-ESO-1p157-165或MAGE-A3 p271-279抗原肽的免疫应答.结论 NY-ESO-1 p157-165或MAGE-A3 p271-279抗原肽可以诱导出针对抗原肽的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提示HLA-A*02限制性的NY-ESO-1 p157-165或MAGE-A3 p271-279抗原肽可以作为有潜力的肝癌免疫治疗疫苗.
-
SARS患者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与康复期免疫功能的关系
目的 考察SARS患者发病期病情轻重程度与康复期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 将患者分为未使用呼吸机组(A)和使用过呼吸机组(B),通过回顾性分析SARS患者住院期间和康复期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肺部病灶阴影范围和吸收时间、WBC总数及其分类、康复期淋巴T细胞亚群与活化分子等.结果 B组的肺部病灶范围在第2周内显著性大于A组,吸收时间也长于A组;A组的WBC总数,中性(N)、淋巴细胞(L)计数和百分数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B组WBC总数、N计数与百分数高于A组,L百分数低于A组;第1次随访B组CD8+、CD8+/CD28-、CD3+/HLA-DR+T细胞显著性高于A组,CD3-/HLA-DR+细胞显著低于A组;第2次随访仅B组CD3-/HLA-DR+细胞仍显著低于A组,其余免疫细胞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ARS患者未使用呼吸机组较使用过呼吸机组肺部病理性损害小,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或受损程度很小.
-
MDS患者外周血中TCR Vβ1-24-Dβ1 sjTRECs的分析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中TCR Vβ1-24-Dβ1 sjTRECs的存在情况.方法 利用半巢式PCR扩增9例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中TCRβ链基因重排时形成的T细胞受体DNA删除环(Vβ1-24-Dβ1 sjTRECs),1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所有TCR Vβ1-247-Dβ1 sjTRECs在正常人组外周血T细胞DNA中均有检出,除TCR Vβ12-Dβ1sjTRECs和TCR Vβ19-Dβ1sjTRECs外,其余TCR Vβ-Dβ1 sjTRECs在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DNA中均可检.大多数TCRVβ1-24-Dβ1 sjTRECs在正常人组中的检出率较MDS患者高,但其中只有6种TCR Vβ1-Dβ1 sjTRECs(分别是TCR Vβ3、12、13、15、21、22-Dβ1 sjTRECs)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率先提供了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TCR Vβ-Dβ1 sjTRECs的存在情况.MDS患者TCR Vβ-Dβ1 sjTRECs出现频率低于正常人提示其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存在部分缺陷情况.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7和CD45RA表达的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7和CD45RA的表达.方法 采集分离健康人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7和CD45RA表达情况.结果 3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8+CD45RA+CD27+T细胞占CD8+T细胞(29.03±13.18)%,低于28例健康对照组的(60.85±14.36)%,P<0.01.而CD8+CD45RA-CD27+T细胞占CD8+T细胞(30.31±24.1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32±5.24)%,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45RA+CD27+T细胞21.12±9.64%低于健康对照组的(60.89±17.93)%,P<0.01,而CD4+CD45RA-CD27+T细胞(54.28±18.7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7.16±9.24)%,P<0.01.结论 健康人外周血CD8+和CD4+T淋巴细胞均以CD45RA+CD27+初始细胞表型为主,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初始细胞减少,CD45RA-CD27+表型的T淋巴细胞明显增加.
-
骨桥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骨桥蛋白(OP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的表达状况,探讨OPN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20例转移淋巴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OPN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3%、0%和100%.癌组织中OPN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中.OPN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而与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病理学分级无关.OPN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表达强度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OPN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OPN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
基于HSV-1型特异性表位的血清抗体ELISA检测方法建立与初步应用评价
目的 建立并评价HSV-1型特异性抗体鉴别诊断的ELISA方法.方法 以HSV-1-gG112-127型特异性表位的串联重组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HSV-1特异性IgG的间接ELISA方法.同时以免疫印迹检测作为"金标准",评价检测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 采用棋盘法确定了包被抗原、抗体的佳浓度,建立ELISA检测方法.血清特异性IgG检测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97.6%,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93%,符合率为94.5%,试验的一致率为98%.结论 用串联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HSV-1感染的血清进行ELISA分型检测,其特异性好.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NF-α和IL-8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IFN-α)的诱导表达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评价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组病人PBMC,取培养上清液利用病毒保护试验测定IFN-α2b治疗前后病人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同时在IFN-α2b治疗前后,RT-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病人PBMC IL-8表达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应答组病人(n=13)和无应答组病人(n=27)PBMC分泌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20)(P<0.01;P<0.01).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1个月时已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始终处于低下水平.治疗前,应答组病人和无应答组病人PBMC IL-8 mRNA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治疗后,应答组病人IL-8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1个月时已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IL-8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慢性HBV感染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病人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慢性乙肝患者PBMC IL-8表达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慢性乙肝患者PBMC IFN-α活性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
树突状细胞及exosomes体外诱导抗脑胶质瘤细胞毒活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及其衍生exosomes诱导T细胞活化和特异性肿瘤杀伤的作用.方法 将患者静脉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产生DCs,收集培养上清液,超速离心法制备exosome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标志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exosomes携带MHC和共刺激分子的情况.MTr法观察DCs及exosomes对T细胞促增殖作用和CTL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肿瘤抗原致敏的DC高表达MHC-Ⅰ、MHC-Ⅱ、CD54、CD80和CD86,与抗原致敏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DC衍生的exosomes表达MHC-Ⅱ、CD54和CD86,并显著引起T细胞扩增和细胞毒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从脑胶质瘤患者静脉血诱导出高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的DCs以及exosomes,具有活化T细胞并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活性的功能,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有效的新疫苗.
-
重组流感病毒H1N1活菌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目的 获得两种流感病毒重组沙门氏菌X4550(asd-pVAX1-HA)和X4550(asd-pVAX1-NA)活菌疫苗,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 将本室已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VAX1-HA及pVAX1-NA双酶切后得到HA、NA基因,将其克隆入asd-pVAX1构建重组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重组质粒体外的表达.进一步将重组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以2×109 CFU/只的剂量三次口服免疫Balb/c小鼠.结果 asd-pVAX1-HA和asd-pVAX1-NA均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不仅可以检测到HA、NA特异性的血清IgG及IgA抗体;刺激黏膜免疫反应,产生sIgA抗体,而且能抵抗40LD50同型病毒滴鼻的攻击.结论 H1N1流感病毒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运送系统在体内能够成功释放所携带的质粒,并且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
幽门螺杆菌分子内佐剂三价疫苗的构建、纯化及活性研究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基因napA、黏附素hpaA、尿素酶B亚单位活性功能片段ureB414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heat-labile enterotoxin B subunit,LTB)的分子内佐剂三价融合蛋白疫苗,并通过口服免疫小鼠研究其抗原性,为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携带napA-hpaA-ureB414-LTB融合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NHUL,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表达蛋白采用HK 26/60 Superdex-75分子筛和亲和层析柱Chelating Sepharose进行纯化,Tris-Tricin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GM1-ELISA检测rNHUL与神经节苷脂的结合.口服免疫Balb/c小鼠,检测重组融合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重叠延伸PCR扩增出了约1 590 bp的NHUL融合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序列一致.重组融合蛋白以可溶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5%,Tris-Tricine初步测定目的蛋白的Mr约59 000,纯化后纯度大于90%.Western blot检测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该重组蛋白保持了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的生物学活性.动物实验表明,多亚单位疫苗口服免疫小鼠后血清特异性IgG、IgA和胃黏液、肠黏液的抗原特异性sIgA抗体显著高于单一亚单位疫苗.结论 所获得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黏膜佐剂活性,为进一步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
小鼠HAX-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目的 构建小鼠Hax-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期进一步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BXSB小鼠的体内实验研究.方法 用RT-PCR方法扩增小鼠全长Hax-1基因,经T/A克隆后,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细菌中和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脂质体法转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并检测其滴度.RT-PCR鉴定重组腺病毒转染AD-293细胞后Hax-1的表达,同时进行野生型腺病毒的检测.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证实Hax-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PCR检测转染后AD-293细胞内Hax-1基因水平的表达,且无野生型腺病毒的产生.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小鼠Hax-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探讨Hax-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重组禽流感疫苗株rH5N3的生物学特性与免疫效果
目的 评价重组禽流感疫苗株rH5N3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方法 将rH5N3注射SPF鸡胚和SPF鸡,观察其致病性;rH5N3及其亲本毒株A/Goose/HLJ/QFY/04分别在MDCK细胞单层和SPF鸡胚中增值,研究其生长特性;rH5N3在SPF鸡胚中连续传代,测定第10代rH5N3的核酸序列,评价其遗传稳定性;制备油包水型灭活rH5N3疫苗接种SPF鸡,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测HI抗体滴度;rH5N3灭活疫苗接种SPF鸡,免疫后3周采血测定HI抗体滴度,同时进行H5N1亚型强毒株攻击,观察其保护作用.结果 rH5N3疫苗株对鸡和鸡胚均无致病性;其在鸡胚尿囊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的HA效价极大提高,分别为1:2 048和1:512;第10代rH5N3的核酸序列与其亲本毒株相同;灭活rH5N3疫苗免疫鸡后2周即可诱导产生高效价HI抗体,且免疫后18周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该疫苗对强毒株包括国内早期分离的A/Goose/Guangdong/1/96和近期分离的A/Goose/HLJ/QFY/04都能产生完全的保护作用,免疫鸡攻毒后不发病、不排毒、不死亡.结论 rH5N3疫苗株具有安全、高产、稳定等特点,且具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动物完全能够抵抗强毒株的致死性攻击.该疫苗株的成功研制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
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TNF-α与颈椎病神经根性痛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上发现,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TNF-α含量异常,因此对T淋巴细胞和TNF-α与神经根性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基因工程抗体亲和力成熟的策略
近年来,抗体因其高度的特异性在诊断和药物的靶向治疗上备受青睐,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猛.在体内诊断和治疗上,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众多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前者亲和力低是制约其实际应用的瓶颈问题,作者将就基因工程抗体亲和力成熟的策略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Z1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