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助听器耳模的堵耳效应及解决方案

    作者:郗昕;薛伟;张微;洪梦迪;冀飞

    目的分析佩带助听器耳模造成的堵耳效应的特点,并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案.方法应用真耳探管传声器测量系统,用两种给声方式(受试者自主发出低频元音、或以骨振器振动颅骨给声),测试了用海绵耳塞、助听器耳模堵耳后的堵耳效应增益曲线.实验分三个部分:1.以海绵耳塞堵耳,骨振器给声强度逐渐增强,了解堵耳效应值是否随骨导信号强度而变化;2.以海绵耳塞和助听器耳模堵耳,骨振器给声强度为35dBHL,了解堵耳效应的频率特征.3.由受试者自主发出低频元音,在耳模上施加不同尺寸的通气孔,评价其解决堵耳效应的实际效果.结果1.探管麦克风在外耳道中记录的堵耳响应REOR随骨导强度增强呈1:1线性增长;2.堵耳效应主要表现在1000Hz以下的低频,250Hz、500Hz、1000Hz的堵耳效应依次为24.1±1.6dB,19.3±0.8dB,9.7±0.5dB(n=10),性别间差异不显著;3.配戴助听器耳模后的堵耳效应在400Hz以下的低频为显著.普通的2mm平行通气孔可使该频带的堵耳效应平均下降15dB以上,短的2mm通气孔则可使堵耳效应降低约20dB.结论堵耳效应不因骨导信号的强度变化而改变,主要集中在1000Hz以下的低频;配戴助听器耳模后,堵耳效应在400Hz以下为显著,加开通气孔可显著解决堵耳效应问题.

  • 北京某地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群的听力学特征分析

    作者:刘宸箐;刘晨;丁大雄;杨风波;朱玉华;翟所强;杨仕明;于宁

    目的 对比不同年龄阶段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特征,探讨老年性耳聋的听力进展特征,为临床预防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年龄将社区人群分为4组(45-59岁,60-69岁,70-79岁和80-89岁组),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听力学检测和助听器效果评估、耳鸣分析.结果 1)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以高频下降型为主,45-69岁低频听阈并无显著下降,随年龄进一步增长低频亦出现下降;2)不同年龄组语言频率听阈分别为29.27±13.65,31.46±14.14,36.11±13.80和44.46±10.64,各年龄段听阈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年龄组高频听阈间亦存在显著差异,且老年前期组高频听阈已出现明显下降;4)耳鸣发生率在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助听器佩戴对老年性耳聋效果明显.结论 老年性耳聋以高频下降为主,随年龄增长,语言频率区听阈提高更明显,低频听力在70岁以后明显下降.

  • 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牟鸿;张秋贵;孙彦

    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是一种能够帮助双耳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听觉的电子装置,是目前唯一用于人体的商品化神经假体.随着科技进步,CI在重度及极重度聋患者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方面,较助听器显示出更为突出的优越性.CI已成为国际上治疗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的常规方法.本文就CI的病例选择、手术、术后康复与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综述.

  • 骨锚式助听器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雷磊;冀飞;郗昕;韩东一

    随着助听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听器已成为听力康复的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不需手术治疗的耳聋患者,通常采用气导式助听器来缓解听力障碍.随着气导式助听器的发展,其适应症不断扩大,设备也愈加先进,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耳聋患者的要求.

  •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言语康复研究进展

    作者:郗昕

    人工耳蜗是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可帮助绝大多数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恢复听力的生物医学装置[1,2],常被视为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成功范例,其三位主要发明人(澳大利亚的Graeme Clark、奥地利的Ingeborg hochamir和美国的Black Wilson)也因此分享了2014年Lasker-DeBakey临床医学研究奖。有别于传统助听器仅是对声音信号的放大处理,人工耳蜗则可将声学信号转化成为电信号,直接刺激患者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和听神经。多导人工耳蜗诞生30多年来,软硬件技术不断升级,耳蜗植入者的表现稳步提升[3],植入年龄及手术适应证已大大放宽。

  • 上半规管裂一例

    作者:吴子明;张素珍;周娜;杨伟炎;韩东一

    患者女,14岁.1984年发现右耳听力下降,经颞骨CT证实为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图1),并配带助听器.后因听力渐进性下降,当右耳增益放大时,患者出现眩晕,故复诊.检查:双侧鼓膜完整,纯音测听右耳250~500Hz残余听力,左耳重度聋(见图2),左、右耳250~500Hz存在明显的气-骨导差;声导抗检查左耳AD型鼓室曲线,右耳A型鼓室曲线;前庭双温试验显示右侧水平半规管功能低下,CP(右)=70%;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显示双侧球囊声敏感(Tullio现象),VEMP阈值为50dB(图3),该电位的检测参照作者以往的工作[1-2].复诊时冠状位CT显示右侧上半规管有骨裂(图4).

  • 临床听力检测与助听器验配的注意事项(1)

    作者:张华

    我国听力学事业和总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聋而不哑"已经成为现实.为了服务更多的听力障碍患者,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听力医学和保健的行列中来.由于我国听力学教育的普及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相关行业的学习班、学术交流等起到了重要培训作用.但是纵观学习班教材和各种期刊、杂志等读物,发现多以介绍基本知识和现代进展为主,而对如何避免和处理失误谈得较少.笔者根据自己平素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以美国为主)对听力学家验配助听器和听力测试时预防感染、失误的要求,提出一些临床操作中常常会碰到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 助听器选配(续2)

    作者:郗昕;冀飞

    助听器的调节装置助听器的性能应有一定的调节范围,听力学家应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听力损失曲线、不同的声学环境,做出个性化的设置,使用者不应随意改变.当然还应有一些患者能自行操作的功能(图1).

  • 助听器选配

    作者:郗昕

    第一节助听器的历史在远古,人类只能借助贝壳模仿动物的耳廓来集声.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利用声学共振原理发明了一系列集声装置以改善听力.进入20世纪(电的世纪)以后,伴随着电话、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助听器,性能逐步提高,助听器越来越被广大聋人所接受.纵观近百年来的助听器发展史,助听器的发展有两个显著趋势:①为了适应聋人"把听力障碍隐蔽起来"这一心理和美观上的需要,助听器由初的无法携带型,一步步地演变成体佩型、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体积的减小十分显著;②为了满足多种类型病人在多种声学环境下的听力补偿需要,多种助听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削峰电路、推挽电路、自动增益控制技术、智能噪声抑制技术、数字反馈削减技术、多麦克风技术等,为病人提供了极大的可选择性.

  • 助听器选配

    作者:郗昕;冀飞

    第三节助听器的组成部件助听器是一个电声放大器,将微弱的声音扩大到适应人耳需要的强度.助听器主要由传声器(microphone,麦克风)、放大器、接受器(receiver,耳机)、电池、各种音量音调控制旋钮等电声学器件组成(图1).

  • 临床听力检测与助听器验配的注意事项(2)

    作者:张华

    4 去除耵聍有时我们会碰到测听不准确、耳印没有取好、助听器功能不好、真耳分析结果莫名其妙等问题,这常常就是外耳道的一小块耵聍所致.

  • 儿童简捷-RECD与常规-RECD对照研究

    作者:李颖;刘海红;金欣;周怡;李靖;倪鑫

    目的:通过比较简捷真耳耦合腔差值与常规真耳耦合腔差值,分析两种测试方法所得RECD结果差异,以及同种测试方法所得RECD的耳间差异,寻求更为适用于低龄儿童RECD测试的快捷方法。方法共28名选配助听器的听障儿童参与本次研究,年龄4~7岁,平均年龄5.65±1.32岁。研究组采用Oticon Easy-RECDTM与Interacoustics AffinityTM.真耳分析仪,分别获得受试儿童双耳0.25,0.5,0.75,1,1.5,2,3,4,6k Hz处Easy-RECD与Regular-RECD数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试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两种RECD测试方法间及左右耳间RECD数值差异。结果(1)经配对样本t检验,28例儿童其Easy-RECD与Regular-RECD除0.5、2k Hz外,其余各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经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左右耳间Easy-RECD及Regular-RECD各频率间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Easy-RECD操作快速,不适感小,且测量稳定,可作为低龄儿童助听器验配的一种快速RECD测试方法。(2)儿童双耳间RECD值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对于难以配合双耳RECD测试的低龄儿童可在临床中考虑进行一侧耳RECD测试应用于双耳验配。

  • 听神经病的诊治和相关研究(二)

    作者:冀飞;杨仕明

    1临床上对听神经病的干预手段及其效果
      现阶段对于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的临床干预,以助听器(Hearing Aids,HA)和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为主,药物治疗AN仍处于摸索阶段。关于HA和CI的效果,现有文献比较主流的结论是,AN患者可以从HA和CI获得不同程度的听力功能改善,但个体差异较大,CI对听觉言语的改善效果更为确切。

  • 听障婴幼儿听觉干预后短期听觉语言能力评估

    作者:原皞;张华;梁巍;王丽燕;孙学刚;孙雯;郭富贵;杨晓辉

    目的:探讨不同助听设备及康复时间与听障婴幼儿听觉语言能力的关系,初步分析国内研发的评估方法与国际通用评估方法的关系。方法共选取47例13-36月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按助听设备类型将其分为助听器组(25例)与人工耳蜗组(22例),采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分别在听觉干预的不同阶段(听觉干预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评估受试者言语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时通过问卷方式获得其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和《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EARS Auditory Questionnaire)得分。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随着听觉干预时间的推移,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言语听觉和语言能力逐渐提高。助听器组和人工耳蜗组在一年内言语听觉和语言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用相关性分析得知,言语识别率与CAP、IT-MAIS和LittlEARS得分之间分别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语言年龄与SIR得分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与MUSS得分之间无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助听听阈进入言语香蕉图范围的前提下,助听设备对其一年内言语听觉和语言能力的影响不存在差异。国内研发的评估方法与国际通用评估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可互为参考,但不可完全相互替代。

  • 可接受噪声级与噪声下言语测试在老年性聋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陈建勇;张华;彭璐;张勤;任燕;李蕴;梅玲;沈敏;吴皓;黄治物

    目的:研究普通话版可接受噪声级(Mandarin acceptable noise level, M-ANL)测试及普通话版噪声下听力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 MHINT)在老年性聋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名中度至中-重度的老年性聋助听器验配的患者进行助听后的M-ANL及MHINT测试;采用Na?belek的国际分级标准,根据受试者的M-ANL值将其分为M-ANL值<7dB组和M-ANL值≥7dB组。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对受试者进行助听器效果国际性问卷(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 IOI-HA)调查,获得IOI-HA的子量表1、子量表2及总得分;分析M-ANL值及MHINT得分与IOI-HA子量表1、子量表2、及总得分的相关性;比较两组IOI-HA量表得分及MHINT得分的差异性。结果(1)M-ANL值与IOI-HA子量表1和量表总得分无相关性(P>0.05),与子量表2存在负相关(r=-0.528,P<0.05);MHINT得分与IOI-HA子量表1、2、及总得分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2)M-ANL值<7dB HL组与M-ANL值≥7dB HL组的IOI-HA子量表1、子量表2、及总得分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3)M-ANL值<7dB组的MHINT平均得分为78.6±26.5%;M-ANL值≥7dB组的MHINT平均得分为52.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M-ANL值与MHINT得分呈现负相关(r=-0.505,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L值越小,MHINT得分越高。结论M-ANL测试及MHINT测试,在助听器效果评估方面有着不同的临床应用价值,M-ANL测试或许可以用于预估助听器的验配效果,而MHINT测试建议主要用于助听器验配后的效果评估。

  • 儿童言语图像识别测试及在正常儿童的初步应用

    作者:魏朝刚;袁志彬;曹克利;栾岚;李欢;原猛

    目的 开发一套适应于学龄前儿童应用的图形识别测试材料(MAPPIDN)和软件,为评估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儿童在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提供一个测试工具.材料与方法测试工具包括双字词和不同声调的单字词,并混合成不同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26名4-9岁的正常听力儿童进行测试.测试中使用了不同的SNR,以及噪声和言语信号处于相同或不同的给声方向二类实验条件,绘得SNR与识别率的函数曲线并计算出50%正确率时的SNR.结果 当噪声和言语信号分开呈现时,SNR-50%随着年龄的增长得以改善.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好地利用声音在双耳间强度和时间差异上的信息.

  • 与听力学有关的国家标准

    作者:陈洪文;武文明;于黎明

    本文介绍与听力学有关的国家标准,包括测听方法、听力零级、测听设备、助听器、护听器防护性能测试和职业噪声性听力损失诊断、分级及听力伤残等级评定等.为与国际标准接轨,其中大部分标准都是近5年来制(修)订的.这些标准的制订,对统一和规范听力测试,促进与国际交流,推动临床听力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研发汉语测听材料的重要性

    作者:张华

    人类的听力康复和干预技术都以改善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为主要目的.言语测听(speech au-diometry)作为诊断听力疾患、选择干预方案和评估康复效果的主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I临床听力学技术,尤其是近年来人工耳蜗植入和助听器验配技术的发展,临床科技人员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 推进中文言语测听材料的标准化和临床应用

    作者:卜行宽;倪道凤

    人类听觉的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和理解言语,因此早期听力学的发展是以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为基础的.二战结束后,言语测听在评估听力伤残和选配助听器时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走向规范化[1].

  • 众友听力专区:养好小众品类

    作者:赵安琪

    助听器产品作为一个小众品类,绝非药店的优势,但是甘肃众友通过15年的积累,将助听器品类培养成了企业优势项目,在20家门店内设立了“众友听力”专区,贡献了可观的销售额和毛利额.与专业供应商合作共赢在专区经营上,众友推崇的理念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仅在助听器品类,在其他医疗器械、参茸贵细、丝绸之路特产等品类上,众友也与上游开展了紧密合作.

484 条记录 10/25 页 « 12...7891011121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