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羽扇豆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明;崔红霞;孙超;李刚;王宏兰;夏春辉;王玉春;刘吉成

    探索狼毒大戟活性成分羽扇豆醇(lupeol)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采用细胞黏附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伤口愈合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羽扇豆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羽扇豆醇处理人乳腺癌后,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环氧化酶2 (COX-2)、金属基质蛋白-2(MMP-2)、MMP-9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显示,羽扇豆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且相关蛋白COX-2、MMP-2、MMP-9和NF-κB p65的表达均下调.由此可见,羽扇豆醇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抑制COX-2、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有关,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途径.

  • 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王巧琳;何娜娜;陆明;王宁;陈音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照组分别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 10 μL,处理48 h,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5,10,20μg·mL-1姜黄素,处理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TUNEL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程度;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处理48 h后,对照组和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分别为100.00%,67.63%和49.1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38%,6.44%和24.22%,细胞迁移能力分别为100.00%,55.33%和40.67%,侵袭细胞数为(104±8),(37±7),(25±9)个,磷酸化P3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00.00%,57.63%和42.51%,对照组和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姜黄素能够降低P38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其凋亡,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苯乙双胍对上皮-间质转化调控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金科;杨林;朱剑梅;赵丹

    目的 研究苯乙双胍对乳腺癌细胞通过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 R)途径上皮-间质转化(EMT)调控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株T47D分为3组: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向培养液中分别加入苯乙双胍1,10 μmol·L-1,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测定细胞存活、增殖与凋亡情况;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的人乳腺癌细胞株T47D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49±0.04)%,(0.27±0.05)%,(0.98±0.02)%;这3组的细胞生长速度分别为(1.37±0.06)%,(1.13±0.02)%,(1.93±0.04)%;这3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1.22±8.24)%,51.94±9.42)%,(8.11±4.22)%;以上3个指标:2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实验2组与实验1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1组、实验2组的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实验1组、实验2组的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实验2组与实验1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苯乙双胍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促使细胞凋亡,激活AKT信号途径,可通过靶向IGF1 R途径发挥EMT调控生长的作用.

  • 帕瑞昔布联合表柔比星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王娟;白玉;李金玲;崔艳芳;王静

    目的 研究帕瑞昔布联合表柔比星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选用乳腺癌MCF-7细胞株,分为4组:对照组、帕瑞昔布组、表柔比星组、联合用药组.对照组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100μL处理,帕瑞昔布组用100 μmol·L-帕瑞昔布溶液100 μL处理,表柔比星组用0.25 mg·L-1表柔比星溶液100 μL处理,联合用药组=帕瑞昔布组+表柔比星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microRNA-199a/b-3p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处理后,对照组、帕瑞昔布组、表柔比星组、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4.73±0.58)%,(18.95±2.17)%,(16.74±2.08)%和(53.25±6.53)%,这4组的细胞迁移率分别是(58.63±7.36)%,(41.54±4.35)%,(38.36±4.42)%和(19.17±2.23)%,这4组的microRNA-199a/b-3p表达水平分别是(0.49±0.06),(1.18±0.16),(1.22±0.13)和(1.98±0.25)2-△△Ct,表柔比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帕瑞昔布组、联合用药组与表柔比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帕瑞昔布联合表柔比星能通过上调microRNA-199a/b-3p表达水平及阻滞细胞周期有效地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

  • 吉西他滨干预荧光素钾的乳腺癌细胞胞内外排动力学研究

    作者:孙悦;谷满仓;钱亚芳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对荧光素钾在携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乳腺癌细胞株4T1hc胞内的外排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4T1luc细胞为模型,经不同浓度吉西他滨干预24 h后加入50 μg·mL-1荧光素钾,应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连续动态检测各处理组生物发光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过程,计算荧光素钾的外排动力学参数.结果:荧光素钾浓度与生物发光信号光子量呈正相关.随着吉西他滨处理浓度增加,K逐渐增加,AUC逐渐降低(P<0.05).结论:吉西他滨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胞内荧光素钾的外排动力学过程.

  • 维拉帕米联合抗癌药多西他赛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舒湘岑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对多药耐药的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 MTT)法测定药物在体外对MCF-7/ADR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致死量( IC50值),并且应用金氏公式进行联合用药的效果分析,此外,还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分析。结果:多西他赛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单一应用多西他赛相比提高了10倍,且IC50值为单独用多西他赛的1/10。金氏公式显示多西他赛与维拉帕米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二者联用强于单一用药。结论:维拉帕米可以逆转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其与多西他赛联合用药对乳腺癌细胞起到协同作用。

  • 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中PDZK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作者:王瑛;杨晓梅;郑君芳;陈鹏;赵晶晶;贺俊崎

    目的 观察雌激素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及其抑制剂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ER-MDA-MB-231、MCF-7中PDZK1(PDZ domain containing 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E2及ICI182,780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作用下2种细胞内PDZK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浓度为10-8 mol/L的E2作用72 h可以使MCF-7、ER-MDA-MB-231 2株细胞内PDZK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剂ICI182,780则相反,以10-6 mol/L的浓度作用36 h即可明显抑制ER-MDA-MB-231细胞中PDZK1蛋白的表达,且以上变化表现出剂量、时间依赖关系.结论 PDZK1是雌激素应答蛋白,它在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受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雌激素及ICI182,780可能通过调节其蛋白表达量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耐药性.

  • 白藜芦醇对乳腺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的影响

    作者:方勇;魏付桥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乳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刺激。小室侵袭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明胶酶谱实验检测MMP-9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MP-9和NF-κB活性。结果50 nM白藜芦醇孵育24 h后,其迁移与侵袭率分别降低了34%和30%;明胶酶谱实验显示,12.5~100μmol/LM白藜芦醇孵育24 h后,MMP-9活性随着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其中白藜芦醇为100μmol/LM时,其活性降低了56%。蛋白质印迹显示,白藜芦醇能抑制p 65核转位;此外,白藜芦醇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MMP-9的转录活性,NF-κB突变后报告基因活性明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对MMP的表达很大程度上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 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二十五)

    作者:颜嘉楣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99%发生在女性中,男性患者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生理上从成熟向衰退转变,各个器官功能都在逐渐衰减,很多疾病会悄然袭来,号称“红颜杀手”的乳腺癌对女性的危害,在这一时期达到高峰。

  • 盐霉素对乳腺癌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尹宏达;谢振斌

    目的:通过研究盐霉素对乳腺癌细胞株BT-20中的干细胞在体外的影响,探讨盐霉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方法将BT-20乳腺癌细胞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盐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48h,通过MTT法测量不同浓度的盐霉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 ALDH1(乙醛脱氢酶1)阳性的表达率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盐霉素对乳腺癌细胞株BT-20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实验组中 ALDH1+表型的表达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证明盐霉素对乳腺癌细胞系BT-20中的干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盐霉素可以降低乳腺癌细胞中干细胞的比例,对乳腺癌干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miR-125b通过靶向结合ETV6调控Hs578T的侵袭转移

    作者:洪理泉;潘峰;姜慧芬;张腊红;刘玉华;蔡成松;华春珍;罗贤;孙晋华;陈兆军

    目的 研究miR-125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尤其是其对乳腺癌迁移侵袭的作用以及该过程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 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3对临床组织样本中miR-125b及靶基因ETV6的表达水平;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双荧光报告验证靶基因;③在细胞中瞬时转染miR-125b mimics,并用划痕、transwell迁移、侵袭及Western blot检测体外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变化;④用靶基因敲减实验进一步验证靶基因的准确性.结果 ①与正常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01),ETV6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②ETV6为miR-125b的靶基因;③与对照相比,上调的miR-125b可显著抑制Hs578T的迁移和侵袭(P<0.001),并抑制EMT的发生;④敲减ETV6对Hs578T的作用与miR-125b过表达一致.结论 miR-125b在乳腺癌中低表达,miR-125b通过靶向结合ETV6 3'UTR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Hs578T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因此,miR-125b可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

  • 多西环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娅;徐明娟;吴薇

    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别名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属于第三代半合成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多为盐酸盐,易溶于水或甲醇,微溶于乙醇或丙酮中,不溶于乙醚、氯仿、苯.DOX具有四环素类药物共性,可以络合金属离子如Zn2+、Cu2+.主要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干扰氨基酸tRNA与30S亚基上的作用位点结合,阻断氨基酰tRNA与核糖体-mRNA复合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除抗感染作用外,DOX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等过程.有相当数量体内外实验已经初步证实DOX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报道,DOX可抑制乳腺癌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还可以抑制乳腺癌、黑色素瘤、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1~4].

  • 丹参酮ⅡA体外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江峰;毛伟敏

    Jemal等[1]在2008年统计癌症发生率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肺癌是男性常见的癌症和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女性中,它是第4个常见的癌症和癌症死亡的第2大原因.肺癌的发生率为13%(160万人),病死率为18%(140万人).肺癌是两个主要亚型的异质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早期肺癌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对患者的辅助化疗为ⅠB、Ⅱ和Ⅲ期阶段,局部晚期患者通常是综合治疗,晚期肺癌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2].丹参酮ⅡA(TanⅡA,C19H18O3)提取于中药丹参,在中国早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3~5].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人体肿瘤细胞(白血病细胞、乳腺癌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作用[6~8].本文主要对丹参酮ⅡA在治疗肺癌中的研究进行回顾和综述,以了解丹参酮ⅡA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塞来昔布对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剑;周俊东;王洪林;陶莉;李云海;夏怡;郭缤

    目的 对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取指数生长期的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为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和实验组(射线+塞来昔布),利用CCK-8实验测定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增敏作用.结果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塞来昔布可抑制两种细胞的活性,且抑制效应呈量效关系,塞来昔布还能抑制细胞侵袭能力.塞来昔布与X射线联用可显著降低两种细胞的存活分数,在2 Gy照射时为显著.结论 塞来昔布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且能抑制两种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NDRG2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刘祥

    目的:检测NDRG2 在各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观察高表达NDRG2 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PCR 技术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NDRG2 的表达水平,转染pcDNA3.1-NRDG2 质粒,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MDA-MB-453 和MDAMB-231 细胞中NDRG2 的表达较低;pcDNA3.1-NRDG2 能够在MDA-MB-453 中成功高表达NRDG2;高表达NRDG2 的MDA-MB-453 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降低.结论:NRDG2 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453 的生长.

  • 丁酸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抑制的影响

    作者:苏标;徐庆微;黄志力;张国祥

    目的:探讨丁酸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乳腺癌细胞MCF-7常规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采用浓度为0、2.5、5.0、10.0mmol/L的丁酸钠处理后,观察对MCF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浓度为2.5、5.0、10.0mmol/L的丁酸钠处理的MCF-7细胞生长速度明显慢于亲本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加呈减慢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5mmol/L的丁酸钠处理后的MCF-7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MCF亲本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酸钠处理的细胞G1明显高于亲本细胞,S期及G2/M期明显低于亲本细胞,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亲本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酸钠可能是通过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起到逆转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

  • 米非司酮对乳腺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抑制的实验观察

    作者:田兴松;周文红;吴国君;孙靖中;丛明华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MCF-7,ER+/PR+)模型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微血管密度(MVD)、雌激素受体(ER)、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bcl-2、Ki67、p53、CerbB-2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指数生长期乳腺癌细胞系(MCF-7,ER+/PR+)接种裸鼠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将荷瘤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植物油0.5 ml/d),米非司酮治疗组(分为25 mg、50 mg、100 mg、200 mg/kg·d)共5组,肿瘤直径在0.5~1.0 cm时开始干预,每2 d测一次肿瘤体积,总共干预3周.于第2周随机处死其中部分动物;其余第3周处死.处死前测肿瘤体积;取肿瘤组织做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CD34、ER、PR,VEGF、bcl-2、Ki67、p53、CerbB-2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肿瘤直径:与空白对照相比,米非司酮明显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P<0.01),各组间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肿瘤形态学观察:光镜下对照组裸鼠肿瘤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像多,核浆比例大,胞质深蓝色,间质少,仅肿瘤中央有局灶性坏死区.米非司酮治疗组肿瘤异型性小,异常核分裂像少,核浆比例小,胞质浅蓝,间质明显增多,肿瘤坏死区较大,而且上述变化与药物剂量,治疗时间成线性相关.免疫组织化学:与空白对照相比,治疗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生长抑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且对ER+/PR+的乳腺癌细胞效果更明显.

  • 腺病毒携带p53、GM-CSF、B7-1基因转染乳腺癌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作者:秦燕;吴祖泽;宋三泰;王澜;吴世凯

    近年来肿瘤的基因免疫治疗研究已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热点.其目的是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基因修饰,提高其免疫原性、打破免疫逃避和免疫耐受,诱导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本研究对腺病毒转染的p53、GM-CSF、B7-1三种外源基因是否可以提高乳腺癌细胞的免疫原性,以及乳腺癌基因免疫治疗的可行性,进行了并以肺腺癌细胞进行对比研究.

  • 乳腺癌细胞Balb/MC刺激鼠骨髓细胞生成破骨细胞样细胞

    作者:陶惠人;王全平;明井暘;吉川秀树

    在骨转移癌中,以乳腺癌骨转移为多见[1].乳腺癌细胞转移到骨组织后,通过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从而造成骨破坏.体外实验建立乳腺癌细胞与骨髓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培养破骨细胞,对于研究乳腺癌骨转移的机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 金雀异黄素对DDT类农药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效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郭婧婧;那晓琳;张明;杨洋;付政海;易成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 genistein,Gen)与DDT类有机氯农药(o,p’-DDT,p,p’-DDT和p,p’-DDE)联合作用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分别加入含100 μmol/Gen 和0.1 μmol/L o,p’-DDT、0.1μmol/Lp,p’-DDT、10 μmol/Lp,p’-DDE单独作用组以及100 μmol/L Gen +0.1 μmol/Lo,p’-DDT、100 μmol/L Gen +0.1 μmol/Lp,p’-DDT、100 μmol/L Gen+10 μmol/LP,p’-DDE的培养基,并设溶剂对照(0.1%无水乙醇)组和雌激素对照(10-3 μmol/L雌二醇)组.培养48 h后,采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与溶剂对照相比,100 μmol/L的Gen作用组MCF-7细胞的增殖率下降,0.1 μmo/L的o,p’-DDT作用组MCF-7细胞的增殖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DDT类农药单独组相比,Gen+o,p’-DDT、Gen+p,p’-DDT联合作用组MCF-7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n能够抑制DDT类农药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效应.

334 条记录 4/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