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段脊柱骨折三柱重建的试验研究

    作者:董泽;刘志斌

    目的:了解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及与全椎板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把我科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30例病例分为2组,分别采取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均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对手术效果及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发现,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组在伤椎高度与Cobb角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组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较后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椎管占位率低,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结论: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临床分析

    作者:江玲波;郭汉明;王新光;康明

    目的:对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30位患者,并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在手术以前、手术以后的第2周以及手术以后的第6个月采取X线片的检查,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手术以后的第2周以及第6个月,与手术以前进行对比,在Cobbs角方面,降低的比较明显;与手术之前进行对比,在受伤椎体前缘的高度方面,升高的比较明显,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期间没有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有效,能使临床治疗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不容易发生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经后路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晓峰;海拉提·瓦提别克;李文强;刘金凯;苏严柱

    目的:探讨经后路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后路跨伤椎固定组( n=42例,A组)与经伤椎固定组( n=31例,B组),比较术中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随访1~5年,平均2.3±0.7年,失访9人。 A组与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临床疗效比较中,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率中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终末期,A组发生1例于术后1.5年出现内固定松动,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B组无断钉、松动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2组均无断钉情况。结论:2组固定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症状,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明显的显效率,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需注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问题,同时要监控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

  • 牵引协助法功能锻炼治疗轻度胸腰段压缩性骨折

    作者:周继辉;许文彬;曲彦隆;景元海;田飞鹏;陈嘉利;刘志强

    目的:探讨牵引协助法功能锻炼治疗轻度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压缩小于 1/3,后柱无损伤,无神经根损伤症状,经CT检查椎管无狭窄者通过牵引装置在患者胸腰部两侧加以相同的牵引重量进行功能锻炼,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8~1/5,比较损伤程度及身体素质相似的,试验组(应用上述方法)及对照组(采用传统锻炼方法)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优45例,良10例,可4倒,差1例.对照组:优30例,良12例,可10例,差8例.u=3.1589,P<0.01,说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协助法功能锻炼是治疗轻度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 胸椎结核伴不全截瘫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梁淑贤;韩丽娜;王月梅;王凤荣;刘丽娟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骨与关节结核,约占全部结核的3~5%,其中又以胸腰椎段居多,约占骨结核的50%.我科自1994年~2010年收治胸腰段结核病人23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4年~2010年我科手术治疗胸段结核病人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2岁~67岁.其中有单椎体、双椎体或三椎体病变,以胸9~12椎体病变居多.病人术前均经抗结核治疗2周~4周,使病变局限,症状好转,采用病灶清除术,其中病灶清除伴椎旁减压术12例,病灶清除后取肋骨、髂骨行椎体融合8例,病灶清除伴椎体内固定3例.

  • Dick钉、AF钉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比较

    作者:尹世昌;史成富;万年宇

    作者自1995年~2001年间应用Dick钉及AF钉,共治疗8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病人,共中78例获完整病例资料,现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作者:岳万友;杜祥琴;赵春梅;黎元琴

    脊柱骨折常发生在胸腰段,而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胸腰椎骨折中常见的类型,占脊柱骨折的10%~20%[1],并且常伴有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对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进行优质有效的整体护理及康复训练,能大限度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綦江区文龙街道卫生院外科和綦江区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4月~2012年10月共收治45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现将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 脊柱结核病灶处骨巨细胞瘤一例

    作者:陈占文;陈晓亮;王德春;韩坤

    患者女,55岁,主诉因左侧腰背部疼痛一月余收入院.疼痛呈持续性,夜问明显,发病以来体重明显下降,无发热、盗汗、肢体麻木、疼痛、大小便障碍等.既往于十余年前患有胸腰段脊柱结核,经抗痨治疗后痊愈.

  • 28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

    作者:李茂廷;张智海;李学民;文海照;吴国平

    目的 总结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的经验,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2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63~75岁,平均(67±5.6)岁.损伤节段:骨折节段:T11骨折1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1例,L2骨折5例,L3骨折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3±1.6)d,均为爆裂骨折.术前的后凸畸形为(25±6.2)度,矢状位系数(SI(saggital index)=伤椎椎体前高,相邻两个椎体前高的平均值):伤前平均为31%,治疗按置钉、复位、经椎弓根植骨步骤进行.结果 手术后平均(14±1.6)个月取钉,内固定取出后随访平均(5±2.8)个月,所有骨折椎体得到骨性愈合,后凸畸形术后矫正至(5.5±1.1)度,矢状位系数术后恢复至93.56%.结论 经椎弓根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在早期稳定的基础上为前柱提供长期稳定,避免因远期后凸并发症形成,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亚急性进行性上升性瘫痪(附9例报告)

    作者:李晶;吕国华;康意军;马泽民;王冰;陈飞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出现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2001年11月收治的3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9例合并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程转归、手术探查所见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于受伤后24h~72h瘫痪平面开始上升,持续进展1~2周后稳定于某一平面,上升到C5脊髓平面1例、C7 1例、T2 2例、T4 1例、T6~T7 1例、T7~T8 2例、T10 1例.9例均由不完全性瘫痪发展为完全性截瘫.二次手术探查时发现其肉眼病理变化为:脑脊液明显减少或消失,骨折平面以上的长段脊髓呈紫绀色缺血坏死状改变,脊髓萎陷变细,搏动消失.随访5个月~3年,1例随访5个月瘫痪无恢复,6例于伤后1~2.5年死于各种并发症,2例存活超过3年者瘫痪平面和程度无改善.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的发生率约23%,预后差,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上升性脊髓缺血性坏死所致.

  • 胸腰段爆裂骨折后凸畸形不同测量方法比较

    作者:赵栋;邓树才;孙志明;马毅;赵合元

    目的:比较常用胸腰段骨折侧位X线片不同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40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侧位X线片,让3位脊柱外科医师应用6种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1)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2)伤椎下终板和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3)伤椎头侧和尾侧邻近椎体后壁平行线的垂线夹角;(4)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5)伤椎上终板和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6)后凸比率,即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前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前上缘距离(a)/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后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后上缘距离(b).以3周为间隔分别独自测量两次后凸角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方法1组内相关系数高度一致(r=0.84~0.95),其次是方法4(r=-0.75~0.90).各种测量方法三位测量医师所得结果组内一致性(重复测量5°以内变化)为76%~98.5%,方法1显示较好的一致性(92.4%~98.5%).配对检验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为O.53~0.90,方法1显示高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0.85,范围0.75~0.92),其次是方法4(0.81.范围0.71~0.89).结论:测量伤椎头侧椎体上终板和尾侧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作为骨折椎体后凸角具有佳组内和组间可信度.

  • 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

    作者:柳超;刘建;王雷;田纪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2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64.5岁;跌倒伤14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节段:T11 3例;T12 10例;L1 15例;L2 4例.手术时均在骨折上下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通过体位结合撑开实现骨折椎体复位,然后在伤椎注入骨水泥.应用VAS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受伤节段后凸矫正及丢失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VAS评分(2.43±1.81分)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7±1.81分)与术前(7.67±2.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SF-36评分(123.5±22.3分)与术前(95.7±1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为22.3°±3.6°,术后Cobb角矫正至5.2°±1.2°,末次随访时为6.0°±2.3°,丢失0.8°±1.5°;术前椎体高度(56.4±5.8)%,术后椎体高度恢复至(95.3±2.9)%,末次随访时为(91.4±3.7)%,丢失(4.0±2.5)%.3例出现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无明显症状,无内固定断裂.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减少后凸畸形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 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行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侧前方减压术

    作者:钱天友;敖竣;何兴川;高晓霞;王玉琴

    目的:寻求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侧前方减压的新入路.方法:利用胸腰段的解剖关系设计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段脊柱侧前方减压术.结果:临床应用12例,手术时间1~1.5h,从皮肤切口到完全显露椎体出血40~60ml.此入路不切断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及膈肌,不会伤及胸膜等.随访3~6个月,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5例.结论: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行胸腰段脊柱侧前前方减压入路简捷,损伤小,出血少.既能充分减压,又能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还可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胸膜损伤等并发症.

  •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

    作者:张振武;饶小华;田纪青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人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患者62例,其中T11 2例,T12 13例,L1 28例,L2 10例,L3 6例,L4 3例.新鲜骨折58例,陈旧骨折4例.Denis分类:压缩型12例,爆裂型33例,骨折脱位型17例.脊柱载荷评分均≥7分,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UCS)评分均≥15分.19例伴脊髓损伤,术前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5例,C级7例.均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其中前路减压52例,均行前路植骨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0~210min,平均170min;术中出血量400~2900ml,平均819ml.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切口疝、脑脊液漏、脓胸及植骨块移位等并发症.术前后凸Cobb角为8°~40°,平均23.9°;术后57例完全纠正,5例残留2°~100(平均4.7°).术前椎体压缩率为20%~95%,平均54.5%;术后47例完全纠正,15例残留2%~30%(平均16.9%).术前椎管狭窄率为5%~90%,平均51.1%;术后为0~30%,平均4.7%.上述3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72个月,平均31个月,前路植骨均骨性融合.术后11~12个月时,后凸Cobb角为0°~15°,平均0.62°;椎体压缩率为0~30%,平均4.6%,与术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9例术前脊髓损伤患者中15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4例神经功能无变化(仍为A级);43例术前无神经损伤者采用我院自制功能评价法评定,优3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1例术后钛网塌陷、椎弓根螺钉切割,出现较明显后凸畸形,患者出现较顽固慢性背部酸痛症状;其余病例均无腰背部顽同性疼痛.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能使伤椎得到即时的三柱稳定,且减压彻底,固定坚强可靠,适应症选择适当近期治疗效果较好.

  • 家兔胸腰段前侧脊膜损伤致脑脊液漏的预后与转归

    作者:文睿;王清;何仁建;卿佩东

    目的:建立胸腰段脑脊液漏的动物模型;探讨胸腰椎前路手术后脑脊液漏的预后与转归.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行胸腰前路手术;术中造成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A组;单纯线性切开脊膜0.5cm;B组;单纯线性切开脊膜1.0cm;C组;使脊膜缺损0.25cm2;D组;使脊膜缺损0.5cm2.均用明胶海绵及止血纱填塞脊膜缺损处;并用生物蛋白胶1支封闭;放置引流管;2d后拔除引流管;缝合引流口.术后30d行椎管造影CT扫描、美蓝灌注试验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引流管均引流出脑脊液.A组术后第3天1只家兔死于肠梗阻;C组术后第7天1只家兔死于腹腔内化脓性感染;D组术后第2天1只家兔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第6天1只家兔死于肠梗阻.术后30d时;A组脊膜均愈合;B组脊膜愈合4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2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C组脊膜愈合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3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D组漏口缩小但未闭合5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1例.各组造模切口上下1cm脊膜均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脊膜变厚;可见非坏死性炎性浸润.结论:胸腰椎前路手术中脊膜损伤后小的线性切割伤可自行愈合;但大的片状缺损则难以自行修复.

  •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秀统;李明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发生于骨骼成熟成后的脊柱畸形,常见于胸腰段和腰段,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少在40岁前发生1.随着人口老龄化,此类患者就医人数越来越多,已逐渐引起矫形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 往复式截瘫步行器及其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唐丹;裴国献;刘浩;刘四文;杨振辉;石芝喜;王俊

    脊髓损伤(spinal corol injury,SCI)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及反射功能)的障碍,胸腰段的脊髓损伤即截瘫~([1]).

  •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旭红;沈建雄;刘家明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后因脊柱的退行性变而新出现的脊柱侧凸,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位于胸腰段或腰段,部分患者常因持续疼痛(腰背痛或根性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或畸形的加重影响心肺功能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除疼痛、防止侧凸进展、重建脊柱平衡、恢复正常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在手术治疗中如何选择融合椎一直存在很多争论.笔者就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时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进展

    作者:冯帆;钱邦平;邱勇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病变常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广泛的脊柱关节和韧带骨化终导致脊柱的完全融合僵直.在骨化过程中,患者逐渐发展成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胸腰段是常受影响的部位,但颈椎和上胸段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累及,导致颈胸段后凸畸形,表现为视野显著受限,平视功能丧失;严重者出现张口困难,呈"颌触胸"畸形,甚至出现吞咽困难和发作性窒息[1,2].截骨矫形手术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干预措施[1】.现就AS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赵栋;邓树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TLDH)是指下胸段(T10)至上腰段(L2)的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腰膨大、圆锥或高位马尾神经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近年来,随着MRI以及CT诊断技术的发展,TLDH的确诊率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从而错过佳治疗时机。此外,尽管近年来关于TLDH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由于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手术入路选择争议颇多[1~7]。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439 条记录 3/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