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杨物鹏;付万有;闫占明;白锋;周权;王新亮;杨永晨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手术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5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恢复颈椎的序列,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入,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结果 42例完全复位,3例完全减压.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融合,均未发生钛板及螺钉松动与断裂等并发症,且颈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 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减压、颈椎序列的良好恢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及即刻颈椎稳定性的重建.

  • 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余利民;贾德卫;邵明;贾涛;杨本孝;犹怀勇;席天平

    目的 探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前路减压固定或前-后-前路联合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新鲜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2例.结果 植骨均在3~5个月内融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4级.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及关节突交锁的治疗关键是复位、减压、固定.前后路手术可及时复位,解除椎管压迫,使受伤节段脊柱达到即刻稳定,方便护理,有利于加强功能锻炼和脊髓功能的尽快恢复.

  • SCOFIX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附39例报告)

    作者:李冠军;苗洁;葛志强;王浩军

    目的 探讨Scofix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cofix系统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9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8~24个月,骨折、脱位复位满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2~6个月均达骨性愈合或融合.31例伴颈脊髓损伤者按ASIA分级分别提高了1~2级,末出现断钉、断棒、松钉现象.结论 Scofix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后路治疗牢固可靠且较安全.

  • 一期前-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张荣峰;易红蕾;孙海燕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手术策略、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 自2007-01-2014-01对23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术中不能前路复位患者进行一期前-后-前路联合手术,步骤依次为前路减压、后路复位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固定,定期X线片复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稳定性,以Frankel分级作为脊髓恢复情况的评定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48个月,平均26.3个月,所有骨折脱位均完全复位,恢复了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曲度,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脊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对于合并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和小关节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一期前-后-前路联合手术具有防止脊髓损伤加重、复位准确、减压充分、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 一期前路钛板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位颈椎严重骨折脱位

    作者:贾卫斗;杨飞;郑铁钢;许英杰;云得才;孙华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位颈椎严重骨折脱位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2月对119例下颈椎严重骨折脱位一期前路行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融合,同时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前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以下简称PACS),采用X线片及64排CT片对下位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尾侧倾斜角度、螺钉直径及长度数据值,术中根据术前测得的数据值,应用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打孔、置钉、固定.结果 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98例获得随访,时间18~72个月,平均24.7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骨折脱位均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15级,22例术后神经症状无变化.结论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彻底的减压和即刻三维稳定性的重建,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钟点位观察法评价下颈椎椎弓根钉位置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方弘伟;孔江明;王向阳;黄晓东;高骏;杨平;张勇胜

    目的 用CT钟点位观察法观察下颈椎椎弓根钉位置的价值.方法 取新鲜骨韧带颈椎标本10具,徒手置入C3-7椎弓根钉100枚,并对螺钉位置进行CT和解剖观察,CT观察采用钟点位观察法和横断位观察法,其结果与解剖直视观察结果相比较.临床置入99枚下颈椎椎弓根钉,术后进行临床和CT观察,用CT钟点位观察法和横断位观察法评价螺钉的位置.结果 实验中直视观察、横断位观察法和钟点位观察法分别有有51枚、64枚和57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在直视观察中已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钟点位观察法中均为穿破,其穿破方位两者吻合,而横断位观察法有2枚螺钉没有被CT扫描捕获,其余穿破的螺钉其穿破的内外侧分布于直视观察下的结果一致.螺钉穿破椎弓根距离统计结果,钟点位观察法与直视观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断位观察法与直视观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临床观察共有1例发生椎动脉供血不足,术后CT观察,横断位观察法和钟点位观察法分别有28和2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壁,其穿透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钟点位观察法在判断下颈椎椎弓根钉位置时,比较横断位观察法具有方位直观准确、穿破距离假阳性率低的特点,更真实可靠.

  • 应用AXIS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昌耘冰;尹庆水;夏虹;吴增晖;徐国洲;张余;权日;章凯

    目的探讨AIXS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方法对2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AIXS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固定,随访其内固定、骨融合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期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术后无螺钉松动、移位和断裂.29例患者均在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XIS侧块钢板内固定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相对安全、方便的特点,是下颈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生长期儿童下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作者:邓盎;王锡阳;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王昱翔;高琪乐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生长期儿童下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8-03-2012-06诊治的生长期儿童下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12例,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平均22个月.术后颈椎后凸Cobb角平均-5°,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平均-4.8°,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例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生长期儿童下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刘进;刘浩;李涛;龚全;曾建成;宋跃明

    目的 探讨椎间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9-2010-09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并在前路减压完成后进行椎间非结构性植骨的3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骨折脱位节段:C3、4 2例,C4、5 4例,C5、6 8例,C6、715例,C7T17例,其中合并单侧关节突交锁11例、双侧关节突交锁13例及关节突骨折12例,AO分型B型17例,C型19例.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le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11例,D级9例,E级7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306.4(190~4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4.3(250~1 200)ml.36例获得平均34.2(6~60)个月的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颈椎序列恢复.除1例A级患者病故外,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按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6例,D级9例,E级16例.术后并发声音嘶哑1例,脑脊液漏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塌陷、植骨颗粒进入椎管、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椎间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既便于后路复位,又能同时重建前中柱稳定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改良的闭合复位技术及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新家;姚关锋;陈育春;王伟东;罗滨;曾机灿

    目的 探索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闭合复位的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技术,并观察其临床应用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09-05-2013-05采用Halo架辅助的改良闭合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关节突交锁12例的资料,复位成功后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12例采用改良的Halo架闭合复位技术闭合复位,均取得成功复位,时间40~110 min,平均65 min.复位成功后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8例,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术4例.术后次日与术前比较神经功能无恶化.结论 Halo架辅助的改良闭合复位技术应用于术前闭合复位单侧关节突交锁,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颈前路手术的辅助手段.

  •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处理(附21例报告)

    作者:王长峰;贾连顺;胡玉华;钱金用

    目的探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提出前路复位,如成功则行前路植骨内固定术;如前路复位失败,则后路复位固定,再行前路植骨融合的处理策略,并评价上述两种方法的治疗价值.方法2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前路良好复位,行植骨内固定15例;前路不能良好复位,行后路复位,继而前路植骨内固定6例.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法评估.结果下颈椎骨折脱位全部获得90%以上复位,术后3.5个月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并发症.16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1~2级改善.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过程中复位、减压、重建生理弧度和恢复稳定均十分重要.复位是治疗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及稳定,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复杂性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方案选择

    作者:王新伟;袁文;陈德玉;张涛;卢旭华;贾连顺;赵定麟

    目的探讨复杂性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方案选择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3年6月,一期手术治疗复杂性下颈椎损伤21例.其中行前路手术6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1例,前路-后路-前路手术2例,颈-胸腰段联合手术2例.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损伤节段Cobb角及水平移位评价复位效果,采用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结果Frankel评分术前平均为1.7分,术后2.3分;按Bohlman标准植骨均融合,术前Cobb角平均为8°,术后为1.5°,水平位移术前平均3.5 mm,术后平均0.5 mm.结论下颈椎复杂性损伤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一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手术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致压因素来源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 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李印良;李鑫;尹航;李叔强;刘建国;宋大衍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冶疗原则应以恢复颈椎正常排列、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为基本原则[1].近年来有报道采用前路、后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内固定,提高了疗效[1~4].笔者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根据不同类型骨折脱位,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8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就有关治疗方法选择的一些问题作讨论.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 脱位
  • 外伤性下颈椎全脱位

    作者:丁涛;包聚良;王立邦;徐瑞生;王刊石;吴洁石;王雪松

    自2000年2月~2003年12月收治外伤性下颈椎全脱位16例,均行早期颅骨牵引,并根据情况施行单纯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报告如下.

  • AXIS颈椎侧块钢板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

    作者:肖德茂;雷树彬;徐中和;黄炯;罗毅;梁树祥

    目的应用AXIS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观察固定和近期疗效.方法对1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AXIS颈椎侧块钢板进行后路固定、植骨融合.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骨折脱位达解剖复位,植骨区平均6个月达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术后无螺钉松动、断裂.结论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技术丰富了下颈椎损伤的治疗手段,只要严格规范操作,该技术具有安全方便、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是重建下颈椎稳定良好的哪内固定方法.

  •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刘观燚;徐荣明

    1972年由Roy-camille第一次报道了在下颈椎成功运用经关节螺钉固定,尽管存在明显的优点,但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2003年Takayasu等[1]对25例患者中此项技术应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颈椎侧块螺钉钢板的研制及应用进展

    作者:谢宁;李家顺;贾连顺

    颈椎侧块螺钉钢板1970年由法国医师Roy-Camille首先使用,是目前国外下颈椎后路内固定中应用多的方法,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较快,现已发展出许多类型,本文就其研制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冯世龙;关群;李波;熊小江

    目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方法:对下颈椎骨折56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早期发生食道瘘1例,2月后死于肺部并发症.其余55例中有49例获3个月~24个月的随访,无钢板、螺钉断裂或松动,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无丢失,植骨于3个月左右获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有5例无恢复,其余病例至少有1级~3级以上的恢复或改善.结论:颈前路手术减压彻底、不易发生脊髓医源性损伤,脊髓功能恢复好,植骨愈合快,后期脊柱稳定性可靠,钛板可达到固定节段的即刻稳定,是一种成熟有效和简单易行的术式.

  • 下颈椎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策略及疗效分析

    作者:张阳;张志成;李放;李连华;张建政;刘智;孙天胜

    背景:下颈椎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目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59例下颈椎骨折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28~76岁,平均45.3岁.AO分型为A3型骨折9例,B2型骨折29例,B3型骨折6例,C型骨折15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5例,B级11例,C级20例,D级14例,E级9例.对于A3型和B3型骨折选择前路手术,B2型多选择后路手术,C型骨折选择前路/前后路联合手术.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5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3个月.24例选择前路手术,22例选择后路手术,13例选择前后路手术.57例患者均获得骨折/脱位复位,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愈合,植骨融合良好,2例C型骨折行前路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内固定失效,二次手术行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ASIA分级A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ASIA分级均提高1~2级.结论:下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应遵循在神经减压基础上,重建张力带与小关节稳定性的原则.对于A3型(单纯椎体骨折)和B3型(前方张力带损伤)骨折应采用前路手术,对于B2型(后方张力带损伤)骨折应首选后路手术,对于C型骨折应采用前路/前后路联合手术.

  • 下颈椎关节脱位治疗进展

    作者:余成诚;郝定均

    下颈椎是指C3-C7。下颈椎关节脱位一般由屈曲牵张性损伤引起,常伴有脊髓压迫,可造成截瘫、死亡等严重后果[1-3]。下颈椎关节脱位可以分为双侧关节突脱位和单侧关节突脱位,其中双侧关节突脱位的发生率高于单侧。按照下颈椎关节脱位的发生部位来看,C4-C7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C5-C6常发,这与其解剖学结构密切相关[4]。目前,临床上对下颈椎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案尚存争论[5-7],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方案趋向于多样化和个体化[8]。因此,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相当重要,本文对此作一综述如下。

238 条记录 2/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