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T模拟定位与模拟机定位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程光惠;施丹;国贺;赵红福;姜德福

    目的 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T模拟定位与模拟机定位(或体表画线)剂量学的差异.方法 对83例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拟行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同时应用模拟机模拟常规治疗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患者采用2种治疗计划的患侧及双肺的V5、V10、V20、V30、计划靶区(PTV)接受40 Gy、45 Gy和50 Gy(PTV40、PTV45、PTV50)的体积百分比、PTV >60、PTV >70的体积百分比及靶区内受照大剂量(MAX)的差异;比较两种定位模式与患者胸壁厚度的关系,并跟踪随访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常规治疗患侧及双肺V5、V10、V20、V30以及PTV40、PTV45、PTV50百分比均小于CT模拟定位计划结果,常规治疗PTV>60、PTV>70的百分比及MAX均大于CT模拟定位计划结果.患者平均胸壁厚度为22.9 mm,常规治疗PTV覆盖及正常组织受量与胸壁厚度呈负相关,CT模拟定位PTV覆盖及正常组织受量与胸壁厚度无相关关系.患者3年随访率达90.4%,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2.0% (9/7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CT模拟定位靶区涵盖优于模拟机定位的常规治疗计划,肺受量常规治疗计划优于CT模拟定位,但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未见提高.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较单纯模拟机定位有明显的优越性.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的疗效

    作者:蔡钢;梅欣;胡伟刚;陈兰飞;谢耩;俞晓立;杨昭志;潘自强;郭小毛;陈佳艺

    目的 分析早期低危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PBI)的局部控制情况、美容评价及不良反应,并对剂量学结果进行质量评估.方法 2008-2010年前瞻性临床Ⅱ期研究入组39例早期(0~Ⅰ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8例、导管原位癌5例、其他类型浸润性癌6例.放疗处方剂量为38.5 Gy分10次,2次/d,间隔6h以上.不良反应评价采用NCI-CTC 3.0标准,美容评价依据Harris美容级别标准.结果 三维适形APBI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学结果,85%(33例)患者完全满足放疗质量控制评估标准.与ASTRO、GEC-ESTRO共识比较中危/高危患者比例分别为46%、18%和31%、3%.随访率100%,无一局部复发,无3、4级不良反应.放疗后6个月美容评价优异加良好者占90%(35例).结论 三维适形APBI入组患者选择恰当,局部控制、不良反应和美容评价初步结果较好.

  • 2010年与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比较

    作者:惠周光;张烨;张江鹄;余子豪;刘新帆;金晶;王维虎;王淑莲;宋永文;刘跃平;任骅;房辉;李晔雄

    目的 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两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调查的比较,评价6年间改善情况.方法 2010年3月和8月分两轮向拥有放疗单位的医院邮寄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基本信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适应证和治疗技术细节等.调查结果与2004年首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并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结果 952家医院中396家(41.6%)开展了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比首次的29.4%(210/715)有所增加.与首次调查相比,手术至放疗中位间隔时间增加6周(12周∶6周),术后常用放化疗顺序由原来的化放化疗(71.7%)转变为序贯化放疗(73.5%).仅以T3或Ⅲ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作为术后放疗适应证医院占29.5%,而2004年度时仅为7.1%.术后对T1 -2N0期、T1-2N0期肿瘤位于内象限或中央区、T1~2期且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者放疗的医院比例由2004年度的11.9%、63,8%、87.6%下降至1.5%、19.7%、62.1%(p均=0.000).常见照射靶区仍然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均为97.0%,2004年度时分别为97.1%和96.2%),内乳区和腋窝分别减少至39.1%和50.0%(2004年度时分别为85.2%、74.8%).胸壁照射时以手术瘢痕作为参考加量占75.0%(2004年度时为9.0%).结论 近年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进步较大,对适应证和放疗技术的选择更符合规范,但仍还需进一步完善.

  • 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张烨;惠周光;张江鹄;余子豪;刘新帆;金晶;王维虎;王淑莲;宋永文;刘跃平;任骅;房辉;李晔雄

    目的 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中国大陆地区目前保乳术后放疗应用现状,进一步规范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实践.方法 2010年3月和8月分两轮向中国大陆地区开展放疗的医院邮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调查表,内容包括2009年度内医院基本信息、保乳综合治疗的一般情况、放疗靶区、适应证和技术细节等.调查内容通过电话或邮件确认.结果 952家医院接受调查,有回复的396家(41.6%),其中328家开展了保乳术后放疗(82.8%).手术至放疗中位间隔时间9周.320家(97.6%)照射患侧乳腺,275家(83.8%)照射锁骨上下区,140家(42.7%)照射腋窝,86家(26.2%)照射内乳区.对原发肿瘤位于乳腺者,把患侧乳腺作为放疗指征的医院占 97.5% (311/319);对腋窝淋巴结阳性和淋巴结阳性≥4个者,把锁骨上下区作为照射指征的医院分别占41.8% (114/273)和31.5% (86/273),把腋窝作为照射指征的医院比例分别占26.8% (37/138)和29.0% (40/138);对肿瘤位于内象限或中央区者,把内乳区作为照射指征的医院占72.9%( 62/85).所用放疗技术均为常规分割,51.8%医院还开展了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所有靶区中位处方剂量均为50 Gy.结论 中国大陆地区保乳术后放疗目前较为规范,但仍需通过建立和推广保乳术后放疗指南进一步完善.

  • 乳房切除术后即时乳房重建和放疗的临床结果

    作者:杨昭志;陈佳艺;郭小毛;狄根红;吴炅;邵志敏

    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手术后对患者心理和生理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乳房重建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复发,但术后放疗对重建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及技术实施上的难点成为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特殊临床问题[1].笔者回顾28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加即时乳房重建及放疗后的近期结果 ,分析即时乳房重建后放疗的可行性.

  • 乳腺癌患者术后置管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林晓丹;王华珍;郑婉婷;李建文;刘雯雯;莫美珍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置管时间的影响因素,探讨缩短置管时间合适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中留置引流管的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体质指数、淋巴结肿大数量、肿物数量、高血压、糖尿病、纤维蛋白原、白细胞、红细胞、术前化疗等23个影响因素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体质指数、肿块面积、收缩压、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肿物数量、临床分期、皮下积液、上肢淋巴水肿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之间,术后置管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9, t=-1.983, F=5.268, t=3.105, F=7.238, t=-2.571, t=2.984, F=8.650, t=-4.506, t=-5.380, t=-2.219;P均<0.05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皮下积液、上肢淋巴水肿与乳腺癌患者术后置管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OR=1.403、0.335、1.262、4.554、9.559,P均<0.050)。结论体质指数增加、纤维蛋白原减少、白细胞异常增长、发生皮下积液和上肢淋巴水肿将延长乳腺癌术后置管时间,不利于术后进一步辅助治疗。

  • 知识宣教对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选择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张燕娜;孙强;周易冬;茅枫;关竞红

    目的:探讨术前乳腺癌保留乳房相关知识宣教对可保留乳房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8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保留乳房相关知识宣教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保留乳房知识宣教前后保留乳房选择比例的变化,分析保留乳房组与全乳切除组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患者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知识宣教后,保留乳房选择率由25.2%(71/282)降至19.1%(54/282)(χ2=12.430,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全乳切除组相比,保留乳房组的平均年龄更低[(51.3±9.9)岁比(42.9±8.2)岁,t=6.216,P=0.000],受教育水平更高(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44.9%比75.0%,χ2=17.925,P=0.000),有职业患者的比例更高(66.3%比85.9%,χ2=9.372,P=0.009)。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P=0.001)以及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是否受到家属影响(χ2=7.334,P=0.026)在保留乳房组与全乳切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907,95%CI:0.871~0.944, P=0.000)和患者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OR=2.028,95%CI:1.270~3.237, P=0.003)是患者保留乳房手术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拒绝保留乳房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对局部复发的担心(73.5%,150/204);保留乳房失败后患者拒绝乳房再造的主要原因是对再造手术创伤的担心(53.8%,21/39);选择全乳切除患者拒绝再造的两大原因分别为自身对形体改变的良好接受度(47.5%,95/200)以及年龄因素(46.5%,93/200)。结论手术方式的决策过程是医师、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过程,医师有必要为可保留乳房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尽的手术相关信息,协助患者做出选择。

  • 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超乾;盛湲;毕建威

    目的:评价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521例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引流者279例(负压引流组),接受传统双管引流者242例(传统双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情况。计量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负压引流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占2.87%,8/279),传统双管组发生皮下积液19例(占7.85%,19/2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1,P=0.010)。负压引流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2例(占0.72%,2/279),传统双管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6例(占2.48%,6/2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153)。传统双管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负压引流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 QR ):11(10) d比8(6) d,Z=-11.778,P=0.000]。负压引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双管组,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M(QR):9(7) d比11(10) d,Z=-15.751,P=0.000]。结论应用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的收治量,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应用改良乳房下皱襞脂肪筋膜真皮瓣即刻修补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局部缺损

    作者:姚成才;黄传蔷;蒋丽;严国标;陈庞洲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乳房下皱襞脂肪筋膜真皮瓣即刻修复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局部缺损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手术效果.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7例肿瘤位于乳房下半象限的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手术的患者,术后即刻采用改良乳房下皱襞脂肪筋膜真皮瓣修补局部缺损,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内予以放射治疗.术后1个月,按放射治疗联合中心(JCRT)的标准评定美容效果.放射治疗后1个月,按Harris标准评定术后美容效果.结果 2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访1~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无一例复发及转移.术后 1个月,乳房外形优良率100.0%(27/27),患者满意率为92.6%(25/27);放射治疗后1个月,乳房外形优良率77.8%(21/27),满意率为85.2%(23/27).放射治疗后,6例出现明显的皮肤色素沉着,4例乳头乳晕歪斜,1例乳房质地变韧和3例乳房体积的缩小.结论 采用改良乳房下皱襞脂肪筋膜真皮瓣即刻修补肿瘤位于下半象限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术后局部缺损,手术效果确切,乳房美学效果好,值得推广.

  • 《乳腺外科手术图谱》书讯

    作者:

    本书为Townsend 和Ever 医生所著《外科手术图谱系列》的分册之一,原书由国际出版集团Elsevier 出版。本书以彩色图谱的形式详细阐述了乳腺外科操作和主要手术的过程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乳腺病灶切除活组织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乳房切除术、乳房重建、扩大切除术及辅助放疗等相关手术技术,内容全面、实用。本书专注于手术过程的描述,配以循序渐进的图示,并且有大量影像图、术中图与绘制解剖图相结合。书中特别介绍了几种可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技术,包括术中切除肿瘤、边缘切除、精确的前哨淋巴结识别和切除、可预防淋巴水肿的腋窝逆行淋巴造影以及乳房重建的新技术。本彩色图谱就广泛的乳腺外科手术学领域提供了逐步全程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多项选择,可供外科医师和医学生复习及练习外科技术,提高并精通手术之用。

  •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与乳房全切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研究

    作者:刘安阳;王晓辉;王会元;罗斌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和乳房全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照入组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32例,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制定的测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BR23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调查期间,发放并回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07份,分为保留乳房组(101例)和乳房全切组(106例).两组患者腋窝手术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肿瘤分期差异采用Z检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 问卷回收率为89%(207/232).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和乳房全切组在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手术情况、化疗、内分泌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25,x2=5.129、0.121、1.943,P均>0.050),但保留乳房组的放射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乳房全切组[91.1%(92/101)比28.3%(30/106),x2=84.248,P<0.001],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0.2%(81/101),显著高于乳房全切组的60.3% (64/106)(x2=9.684,P=0.017).QLQ-C3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及疲乏、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子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2.297、2.106、-1.529、-0.400、0.689、-1.050、0.354、-1.219、-0.473、1.027、-0.118、0.623、0.179、-1.066,P均>0.050).QLQ-BR23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患者的体象评分(83.2±19.6)显著高于全切组(66.2±20.1)(t=4.854,P<0.001),在性功能、性欲、对未来的憧憬、系统治疗不良反应、乳房症状、上肢症状和对脱发的担忧方面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28、-0.874、-0.418、0.000、-0.193、-0.457、0.774,P均>0.050).结论 保留乳房手术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与乳房全切组没有差异,但保留乳房手术能很好的维护患者的体象,即患者体形满意度明显高于乳房切除组,所以保留乳房手术仍值得进一步推广.

  • 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Patey手术41例分析

    作者:吴瑞正;齐晓伟;张帆

    目的 探讨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Ⅱ式(Patey术)的可行性,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行保留中、下胸肌神经Patey术治疗的4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该手术.手术时间为72 ~107 min之间,平均时间为87 min;术中出血量在15 ~ 12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75 ml;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在15~42枚之间,平均清扫23枚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数目在2~32枚之间,平均转移数为7.7枚.全组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3例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皮下积液,再次置管行负压引流后痊愈.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同侧胸大肌外形良好、患侧上肢活动自如.结论 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Patey术对于术后胸大肌功能的恢复和胸廓形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手术方式.

  • 慢性乳腺炎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作者:潘沁汶;魏宏屹;苑龙;姜军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慢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本研究纳入2003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慢性乳腺炎患者259例,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plasma cell mastitis, PCM )组( n=111)和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 GM)组(n=148)。分析其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并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其复发情况。年龄、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其余指标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复发间隔时间。结果 PCM组发病年龄为(30.1±6.9)岁,低于GM组(32.7±7.8)岁(t=2.81,P=0.005),两组发病年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06),患者发病主要集中在26~35岁。以单纯肿块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分别占GM组和PCM组的72.3%和52.3%,两组主要临床表现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P=0.003)。 GM组和PCM组病变部位距离乳头2cm 以内的例数分别为105例(70.9%,105/148)和93例(83.8%,9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16)。 GM 组患者无乳头内陷者101例(68.2%,101/148),PCM组无乳头内陷者为54例(48.7%,5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01)。与GM组比较,PCM组院外治疗抗生素及激素使用史的患者更多(χ2=4.87,P=0.027),病变位置及手术次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2,P=0.198;χ2=3.95,P=0.139)。全部患者中,接受切开引流38例、包块或局部切除186例、全乳切除35例,复发率分别为78.9%(30/38)、55.4%(103/186)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 P<0.001),其中切开引流组复发率高于包块或局部切除组(χ2=7.27, P=0.007)。切开引流组和包块局部切除组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66.0 d、9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 P=0.030)。结论 PCM患者发病年龄小于GM,两者均以单纯肿块型为主要临床表现, PCM病变多位于距离乳头2 cm以内。包块或局部切除法治疗优于切开引流法治疗。

  • 达芬奇机器人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1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刚;范子义;朱见;王猛;贺青卿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济南军区总医院1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为男性乳房发育,1例为乳腺癌,1例为多次复发的双乳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评估以下因素:手术时间、引流量、中转开放手术的比例、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用时短的一台机器人辅助单侧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手术时间约为114 min,显示学习曲线较快,10例共16侧乳房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皮下腺体切除,没有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114~336 min,平均190 min;无血肿、血清肿、乳头乳晕坏死、皮瓣坏死、感染等重大并发症,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1例患者出现乳房皮肤小水泡,可能是由于超声刀烫伤,未做特殊处理,1周后自愈.随访0.5~18.0个月,均未出现疾病复发或转移.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可行性高,患者满意度较高.

  •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联合术中放射治疗60例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柴凡;赵庆丽;张锋军;黄亚琼

    目的 总结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简称保乳手术)联合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乳腺外科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行保乳手术联合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经病理学确认切缘阴性后实施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分析患者术后DFS率、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DFS曲线.结果 中位随访24个月(12~42个月),患者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为5%(3/60),术后2年DFS率为95%.本组患者中,8例(13.3%,8/60)出现放射治疗后乳腺纤维化,4例(6.7%,4/60)出现乳腺脂肪液化坏死,1例(1.7%,1/60)出现乳房血肿.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总体满意率为90.0%(54/60),其中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53.3%(32/60)和36.7%(22/60).结论 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近期疗效和美容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1~2枚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状况分析

    作者:莫红彪;张毅;姜军

    目的 分析有1~2枚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非前哨淋巴结(NSLN)状况.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0年1月到2015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20例, 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证实1~2枚SLN阳性后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析NSLN的情况.分析患者分子分型、原发灶分级、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及ER、PR、HER-2、Ki67表达与NSLN阳性的关系用χ2检验, 分析年龄与NSLN阳性的关系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NSLN阳性91例,占41.4%(91/220),其中90例为腋窝Ⅰ水平淋巴结阳性,仅1例同时有Ⅰ、Ⅱ水平淋巴结阳性;NSLN阴性129例,占58.6% (129/220).患者的分子分型、原发灶分级、是否新辅助化疗、ER、PR、Ki67表达及年龄与NSLN阳性无关(χ2=1.830、1.336、0.918、0.074、0.000、1.766,Z=-1.369;P=0.608、0.248、0.338、0.786、0.986、0.184、0.171).在57例HER-2阳性患者中,NSLN阳性30例,阳性率为52.6%;在163例 HER-2阴性患者中,NSLN阳性61例,阳性率为37.4%.HER-2阳性患者的NSLN阳性率高于HER-2阴性患者(χ2=4.027,P=0.045).结论 1~2枚SLN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NSLN阳性风险,尤其HER-2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NSLN 阳性.

  • 腋弓与前哨淋巴结位置的关系

    作者:刘皓希;杜俊泽;李世超;范林军

    目的 探讨腋弓与前哨淋巴结位置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陆军医科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同一个治疗小组成功进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手术的3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探讨了腋弓存在的情况,并应用 χ2检验分析了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前哨淋巴结显影方法以及腋弓的存在对前哨淋巴结相对位置的影响.结果 在386例患者中,65例(16.8%)患者存在腋弓,321例(83.2%)患者不存在腋弓.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手术方式、腋窝手术方式、前哨淋巴结显影方法对前哨淋巴结的相对位置没有影响(χ2=0.385、0.011、0.370、0.011、0.002,P=0.535、0.918、0.543、0.918、0.966).但是,在不存在腋弓的321例患者中,94.1%(302/321)患者前哨淋巴结位于胸背血管与胸壁之间的疏松的脂肪层内,即常规前哨淋巴结位置,另外5.9%(19/321)患者前哨淋巴结位于腋弓周围致密的脂肪层内,也就是背阔肌与腋静脉相交处,即非常规前哨淋巴结位置;而存在腋弓的65例患者中,69.2%(45/65)患者前哨淋巴位于常规位置,另外30.8%(20/65)患者前哨淋巴结位于非常规位置;有腋弓者前哨淋巴结位于非常规位置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腋弓者(χ2=36.765、P<0.001).另外,在存在腋弓的65例患者中,有59例(90.8%)患者术前CT影像图片均显示有腋弓;而不存在腋弓的321例患者,其术前CT均未发现腋弓影像.在本研究中,术前CT诊断腋弓的正确率为98.4%(380/386),敏感度为90.7%(59/65),特异度为100%(321/321).结论 腋弓的存在对于前哨淋巴结的相对位置有影响.存在腋弓者其前哨淋巴结更有可能位于腋弓周围致密的脂肪层内,也就是背阔肌与腋静脉相交处.

  • 保留乳房手术切缘的相关问题

    作者:柳林;陈晰;郭宝良;张建国

    从20世纪以来,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放射治疗的迅速发展,保留乳房手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优选术式,但伴随而来的手术切缘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困扰乳腺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笔者回顾了相关文献及指南,从阴性切缘的定义、阳性切缘的定义及相关风险、减少阳性切缘的方法、综合治疗对切缘的影响、新辅助治疗后切缘的处理5个方面,对浸润性乳腺癌的切缘问题作一综述.

  • 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重建术研究进展

    作者:夏想厚;俞洋;扬红健

    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重建术是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方向和热点问题.相比于传统改良根治术,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重建术保留乳腺癌患者形体上完整,弥补了患者乳房缺失的心理缺失.然而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重建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上的安全性一直广受争议,手术适应证也未完全明确,手术切口选择、切缘处理及重建方式选择失当导致的乳头坏死等问题也亟须进一步探讨.笔者将从以上几个角度探讨一下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重建术研究的新进展.

  • 分层切口与腺体瓣转移技术在T1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史立波;李卫东;高桂艳;刘学良;杨文华;周国庆

    近年来,随着自我保健意识以及临床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确诊病例明显增多,尤其是 T1期乳腺癌。 T1期乳腺癌的规范化保留乳房手术,逐渐成为广大医患所关注的热点。笔者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分层切口与腺体瓣转移技术为T1期乳腺癌患者实施的保留乳房手术,获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525 条记录 7/27 页 « 12...45678910...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