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锻造健美的“块儿”

    作者:何智

    "世界上没有更美丽的衣裳像结实的肌肉与古铜色的皮肤一样."这是马雅可夫斯基对人体健美给予的科学的、诗的评价.对男青年来说,不管是从美学,还是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丰富发达的肌肉、协调优美的曲线、棱角清晰的"块儿",都是男性健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给人以健、力、美之感,而且显示出青春的活力.在青年朋友当中,大多数男青年是注意锻炼形体美的.他们在工作、学习之余,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他们的胸围大于一般人,胸肌和臂部肌群发达而丰满,显得魁梧、有力、健壮,给人以健美英俊的感觉.

  • 迷失在旧时光里的爱

    作者:袁恒雷

    One房间里的温度在悄然地升着,这渐升的温度熨平了两年来的岁月痕迹,就像涨潮的海水,汹汹地气势,可以将整个天地吞掉.我在想,这情景似如两年前一模一样.我搂着庄晓彤,让她把脸枕在我的肩膀上,她的手指在我的胸肌上丈量,说,晓彤,你的声音就是个"黑洞",我即便有光的速度,也逃不掉你的捕捉,我已经被你吃掉了.是谁说过,旧人是不宜相见的,若是再见,谁若是先动情,那就是爱得更深.如果两个人都动了情,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都在后悔当初的分手.

  • 不同年龄男性选择不同的健身方式

    作者:戴盈

    20岁的年轻人身体功能处于旺盛期,心脏、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力等方面均达到佳点.从20岁开始健身是为今后的健康储备"资源",重要的是坚持下来.锻炼可隔天一次,每次大约30分钟增强体力的练习,方法是试举重物,负荷量为极限肌力的60%,一直练习到觉得疲劳为止(每次做10-12次).必须使胸肌、肩肌、腹肌、腿肌等主要肌群都得到锻炼.2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方法是跑步、游泳、骑自行车,强度为脉搏150-170次/分钟.

  • 乳腺横纹肌肉瘤超声误诊为乳腺癌1例

    作者:刘林;徐隆福

    患者女,37岁.发现右乳肿块伴疼痛1个月入院.查体:双乳发育正常,皮肤乳头无异常.右乳下方可触及一个2.5 cm×2.0 cm的肿块,质中、硬,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基底有粘连,活动度差,轻触痛.右腋下可触及直径1.0 cm的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乳下方探及2.5 cm×2.0 cm×2.0 cm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清,形态尚规则,包块后方深筋膜下可见另一个大小约3.5 cm×3.8 cm×3.0 cm低回声包块,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包块内回声欠均匀,内血流丰富,包块向胸肌凸起(图1).右腋下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大的约0.8 cm×0.6 cm.超声诊断:1.右乳腺实性占位病变(乳腺纤维瘤);2.乳腺实性包块向胸肌浸润(乳腺癌);3.右腋下淋巴节肿大.手术所见:右乳腺内有一2.5 cm×2.0 cm×2.0 cm肿块,包膜完整.肿块下有另一不均匀肿块无包膜,其内为灰白色似烂鱼肉状组织极脆,侵犯肌层达骨膜.

  • 新生儿锁骨骨折合并胸锁乳突肌血肿1例分析

    作者:鲍颖丽

    对新生儿锁骨骨折合并胸锁乳突肌血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 女,22岁.孕1产0,末次月经2007-10-20,预产期2008-07-27,因腹部憋胀0.5 d,于2008-07-28入院.入院后查体: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0/80 mm Hg.心肺征(-).产检:腹围94 cm,宫高33 cm,胎位:头位,胎心:140次/min,肛查:先露棘平,颈管未展平,宫口未开,膜存.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在正常范围内.2008-08-04,产妇超预产期9 d,仍无宫缩,未见红及破水,B超示(2008-08-01):BPD 9.4 cm,FL 7.1 cm,胎盘成熟度Ⅲ级,羊水量适中.

  • 鼻咽癌双乳转移1例

    作者:张毅力;杜红文;张蕴

    患者女,38岁.以鼻部不适半年,双乳肿块两周入院.查体:左面部、左颈外侧上部肿胀明显,左侧鼻部通气明显障碍,左颈部及颌下肿胀,压痛(+),说话有鼻音.诊断为鼻咽癌.乳房触诊发现.双乳内可触及多个1.0~1.5cm结节.光滑,质地较硬,无压痛,与皮肤胸肌无明显粘连,无桔皮征,乳头无凹陷,双侧腋下未及肿大的淋巴结.

  • 从乳腺癌手术方法的变迁看微创乳腺外科的发展

    作者:梁小波;李炘正

    一、Halsted术式的确立19世纪初,乳腺癌手术多以肿瘤单纯切除为标准.1882年纽约Roosevelt医院Halsted医生施行了第1例乳房切除,包括相当数量的乳房皮肤、周围组织、胸肌、腋窝淋巴结.1891年Johns Hopkins医院Meyer医生也开展了这种手术.两人在1894年撰写了论文阐述了此术式,得到大家的认可,后人将此手术称为Halsted-Meyer手术.其实两人的手术方法是有差异的,Halsted的手术方法细致,彻底对淋巴结进行了清扫,达到根治的效果,故我们称Halsted为乳腺癌根治手术的创始人;Meyer的手术方法则较简单、粗糙,淋巴清扫不彻底,故根治性差.至1894年,Halsted已完成50例乳腺癌根治术,与以前手术的局部复发率60%相比,施行根治手术局部复发只有3例,复发率为6%[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Halsted的全乳切除联合胸大、小肌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奠定了近代癌症手术的基础.

  • 乳腔镜淋巴结清除术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作成;李国楼;徐文广;刘述霞

    目的 为乳腔镜淋巴结清扫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和依据.方法 利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尸体10具(20侧),常规解剖方法剖出胸上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及肋间臂神经,测量其长度及粗细,详细记录起源、分支、分布,与胸大、小肌血管的关系. 临床行46例乳腔镜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镜下观察胸肌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解剖特点及相互联系.结果 (1)支配胸大肌的神经:胸上神经起于臂丛外侧束,分1~2支,长度(41.32±3.50) mm,直径(1.32±0.25) mm,与胸骨肩峰血管伴行,发出后在胸小肌的浅上方,进入并支配胸大肌上1/3的锁骨部.胸内侧神经起于臂丛外侧束,长度(46.13±4.12) mm,直径(1.92±0.21) mm,在胸小肌前方斜行经过.80%以3~4个终支进入胸大肌支配该肌的中1/3,其走行位置恒定.胸外侧神经起于臂丛内侧束,长度(51.19±6.32) mm,直径(1.19±0.31) mm,穿过胸小肌中部达胸大肌,终止于胸大肌的外上1/3.(2)肋间臂神经:起源于第2胸神经,在胸长神经前方2~3 cm穿出第二肋间,长度(110.12±7.12) mm,直径(2.3±0.12) mm,横跨背阔肌前方,进入上臂后内侧.(3)乳腔镜淋巴结清除术中镜下观察:肋间臂神经是手术先碰到的主要结构.进镜后稍加分离蜘蛛网状结构,即可"遭遇"横跨于腋窝腔、像"横梁"的1~3根较粗的肋间臂神经条索.腋静脉越过肋间臂神经,从气腔中央直指腋窝顶部推进腔镜在肋间臂神经的前下方即为腋静脉中部的解剖学位置,脂肪被抽吸特别充分时能清淅可见腋静脉.支配胸大肌的胸外侧神经进入胸大、小肌间穿过胸小肌中部达胸大肌,终止于胸大肌的外上1/3,腔镜下该神经显示良好.结论 (1)了解支配胸肌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解剖特点,术中可更好的保留肋间臂神经及支配胸大肌神经的胸上、胸内侧与胸外侧3个主要分支.(2)利用乳腔镜视屏对组织放大作用,便于我们对微细结构的操作,对肋间臂神经、胸神经的识别和保护更确切,达到了减少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3)完善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能为临床乳腔镜手术的术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手段.

  • 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214例

    作者:李世拥;于波;梁振家;苑树俊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乳腺癌(Ⅰ期66例,Ⅱ期141例,Ⅲ期7例)施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结果 21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2例(5.6%),皮缘坏死16例(7.4%),上肢淋巴性水肿8例(3.7%),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1例(5.1%).3年生存率为82.3%,5年生存率为63.4%,其中Ⅰ期5年生存率为79.6%,Ⅱ期5年生存率为56.3%.结论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臂运动障碍,重视术后早期化疗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重视创面综合处理可减少皮下积液,重视加强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 带肋胸膜的肋骨-胸大肌复合瓣修复晚期舌癌根治术后缺损

    作者:潘朝斌;李劲松;黄洪章;黄志权;赵小朋;张彬;杨朝晖;王永洁

    目的探讨应用带肋胸膜的肋骨-胸大肌复合瓣联合修复晚期舌癌根治术后软硬组织大型缺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累及同侧口底和下颌骨并越过中线的晚期舌癌患者实施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开胸切取以胸肩峰动静脉为血管蒂的带肋胸膜的肋骨(第5肋)-胸大肌复合瓣即刻修复根治术导致的全舌、口底和下颌骨大型复合组织缺损,其中胸大肌肌皮瓣用以重建全舌和口底,肋骨瓣则用以修复患侧下颌骨.结果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肋骨-胸大肌复合瓣全部成活,术后口腔、颈部和胸部创面均一期愈合.重建全舌、口底和面下部形态良好,上下颌咬合关系正常,下颌骨无偏斜,语言和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带肋胸膜的肋骨-胸大肌复合瓣修复口腔颌面大型软硬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开胸切取肋胸膜不会导致患者术后胸廓运动和呼吸功能异常及其他胸肺部并发症,而且制备简便,带肋胸膜确保了肋骨-胸大肌复合瓣中肋骨的血运.

  • 气胸引流部位的改进

    作者:张旭;张朝满

    气胸的胸膜腔闭式引流部位多选择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这个部位插管操作简易、迅速,排气可靠,但亦有不足之处:(1)该部位引流管在上肢活动时疼痛较为明显,而且由于胸肌活动,引流管容易外脱.对于胸肌发达的病人,置管通过肌层隧道时也较困难.(2)缺乏美学观点.

  • 辅以内镜的经腋胸肌下隆乳术

    作者:叶秀娣;虞渝生;王萃;白雪莉

    Watanabe等[1]在1982年首次提出"经腋胸大肌下隆乳术",但由于胸大肌下囊腔的剥离是在盲视下进行,故无法精确完满地解剖出囊腔,尤其是内下象限,易导致假体位置过高或外形不佳.内镜的使用提供了一种改善上述缺点的方法[2].1998至2005年我院采用经腋胸大肌下隆乳术43例(85侧)其中内镜辅助22例(43侧),我们对剥离腔中内镜所见和相应处理,以及术后效果,与同期常规经腋路胸肌下隆乳术进行了比较.

  • 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Patey手术41例分析

    作者:吴瑞正;齐晓伟;张帆

    目的 探讨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Ⅱ式(Patey术)的可行性,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行保留中、下胸肌神经Patey术治疗的4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该手术.手术时间为72 ~107 min之间,平均时间为87 min;术中出血量在15 ~ 12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75 ml;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在15~42枚之间,平均清扫23枚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数目在2~32枚之间,平均转移数为7.7枚.全组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3例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皮下积液,再次置管行负压引流后痊愈.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同侧胸大肌外形良好、患侧上肢活动自如.结论 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Patey术对于术后胸大肌功能的恢复和胸廓形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手术方式.

  • 胸大肌肌瓣包埋同种异体气管再血管化的实验

    作者:曾勇;文卫平;王跃建;于青青;汤苏成

    目的 探讨犬用胸大肌包裹同种异体长段气管再血管化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6条成年犬,全麻后胸部切口,用胸大肌肌瓣包裹6 cm长同种异体气管(以下气管均深低温冷冻处理过),同一只犬腹部切口,用大网膜包裹同种异体气管.术后分别于2周、1个月及3个月3个时间点,各处死2只犬,取出包裹气管的标本进行光镜的观察.结果6只犬全部成活到预期的3个月,用胸大肌包裹2周的标本镜下:软骨成活,胸大肌周边小血管存活;用大网膜包裹2周的标本镜下:软骨大部分存活,小部分坏死,软骨面纤维结缔组织存活,血管增生扩张充血.结论 ①胸大肌肌瓣给移植气管提供血运是可行的,移植气管2周后再血管化;②胸大肌肌瓣给移植气管提供血运操作简单、创伤轻;③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动物实验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头颈部岛状肌皮瓣和皮瓣的改良设计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晓红

    目的:探讨制作单一血管为蒂的头颈部局部带蒂肌皮瓣或皮瓣的安全性。方法解剖学观察20例胸肩峰动脉分支,观察远入肌点走行特征。通过术前超声观察和术中透视法观察定位远入肌点,在远入肌点上方1~2 cm断离肌肉,形成单纯动静脉血管为蒂的胸大肌岛状肌肌皮瓣。利用同样的技术方法,设计岛状的胸锁乳突肌、下位斜方肌的岛状肌皮瓣。结果解剖学观察胸肩峰动脉分支分为单支型12.5%(5/40),双支型67.5%(27/40),多支型20%(8/40)。术前超声定位胸大肌皮瓣的远入肌点成功率为29.1%(14/48),DSA成功显影乳内动脉穿支66.7%(12/18),共完成胸大肌岛状肌皮瓣48例,乳内动脉岛状皮瓣12例,颏瓣18例,下位斜方肌岛状肌皮瓣4例,胸锁乳突肌岛状肌皮瓣4例,颈横血管岛状皮瓣3例,胸肩峰动脉穿支的岛状皮瓣3例。失败2例,1例为胸大肌肌皮瓣的岛状设计中电刀误伤胸肩峰动脉胸肌支;1例为颈横血管浅支,术中修复扁桃体癌咽侧壁缺损。3例胸大肌部分坏死,清理完坏死组织,换药后痊愈。结论在头颈部设计单一血管为蒂的岛状肌皮瓣(皮瓣)的改良设计安全可行,在受区皮瓣容易塑形固定,供区不仅外形美观且功能保全。

  • 胸大肌肌皮瓣卷筒在下咽颈段食管环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徐伟;吕正华;张俊;邹纪东;李会政;曹洪源;王海波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卷筒在晚期喉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环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30例头颈鳞癌原发灶肿瘤切除后出现下咽和颈段食管环周缺损的患者选择行胸大肌肌皮瓣卷筒修复的临床资料.其中下咽癌22例,颈段食管癌7例,喉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累及下咽1例.术前接受放疗者5例,外院手术后复发者3例.采用全喉全下咽切除者12例,全喉全下咽切除颈段食管切除者18例,均行胸大肌肌皮瓣卷筒修复.结果 术后咽瘘4例,其中2例有术前放疗史,2例有糖尿病史,均换药治愈.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均位于口咽部上吻合口处,经反复扩张后缓解,术后吞咽功能均恢复.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诊,术后随访时间8~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及42.5%.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卷筒修复晚期咽喉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后的下咽和颈段食管环周缺损效果可靠.可用于放疗及手术后复发肿瘤切除后环周缺损的修复.

  • 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头颈外科的应用

    作者:陈晓红;韩德民;黄志刚;房居高;倪鑫;周维国;王琪;李平栋

    目的 总结保护供区胸大肌功能和颈部外形美观的改良式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安全制作方法 .方法 采用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17例,其中6例复发性喉癌和下咽癌,4例下咽癌,3例舌根癌,2例复发性上颌窦癌,1例扁桃体癌,1例术后下咽癌术后咽瘘.术前超声检查标记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走行,以胸肌支下一个分支进入胸肌的起始位置(下入肌点)和内乳动脉第四肋间穿支连线为轴设计单血管蒂的岛状肌皮瓣;在皮瓣顶部切口水平向外沿腋前线向上切开;保留胸内侧和部分胸外侧神经;维持胸大肌锁骨部完整,经锁骨上或锁骨下将肌皮瓣送到受区.结果 术中发现胸肩峰动脉胸肌支下入肌点全部分布在胸肋部,该点距锁骨中点下缘平均(4.9±1.2)cm(x±s,下同),术前超声定位下入肌点的准确率为76.5%(13/17);内乳动脉的第四肋间穿支距离胸骨外侧缘(1.8±0.5)cm.17例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中,除1例下咽癌术中解离血管蒂时损伤血管放弃外,其余16例均成活,手术成功率为94.1%.术后1例舌根癌患者胸大肌远端与残舌分离,通过换药缝合后痊愈;2例出现术后咽瘘,均系放疗后复发下咽癌,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4周至3个月复查,胸大肌功能正常,颈部外形良好.结论 改良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不仅保留了胸大肌结构和功能,实现高位缺损的修复,还维持颈部和上胸部良好外观.术前超声检查标记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走行和下入肌点位置有利于术中准确操作.

  • 改良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作者:陈杰;黄文孝;李赞;周晓;喻建军;包荣华;张海林;凌航

    目的 总结改良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107例患者应用改良后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手术后的组织缺损,其中采用岛状弯月形肌皮瓣修复92例,采用女性下乳沟肌皮瓣修复15例;筋膜蒂的肌皮瓣56例,肌肉蒂的肌皮瓣51例;11例采用岛状肌皮瓣的皮肤面修补术腔黏膜,其肌肉面面向体外植皮,96例肌皮瓣的皮肤面修复颈部皮肤和(或)咽腔黏膜.结果 101例(94.4%)胸大肌肌皮瓣完全存活,5例(4.7%)肌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0.9%)肌皮瓣完全坏死,更换另一侧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成功.胸部伤口完全愈合100例,部分裂开瘢痕愈合7例.结论 改良的弯月形胸大肌肌皮瓣可以优化切取的胸壁皮肤组织量,减少胸壁皮肤张力,便于拉拢缝合伤口;保留中上段胸大肌的筋膜血管蒂的胸大肌肌皮瓣既能减少功能障碍,又能减少锁骨区组织臃肿和肌皮瓣血管蒂受压;附带中下段肌肉蒂的胸大肌肌皮瓣,可利用丰富的血运和强力抗感染的肌肉,既能覆盖保护颈总动脉,亦能改善放疗后患者颈部纤维化的情况.

  • 胸肌间血管瘤1例

    作者:吴蓓;张国;黄丹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无意中发现左前胸肿块1周就诊.查体:左腋窝前方皮下可触及—5.O cm×7.0 cm大小孤立肿块,位置较深,质地偏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好,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超声检查提示左侧腋窝前方皮下肌层内实性结节伴粗大钙化灶.初步诊断:左侧腋窝前方胸肌间肿瘤(血管瘤可能性大).遂在气管插管十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切开探查术,术中见病灶位于左腋窝前方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大小为4.8 cm×2.7 cm×2.5 cm,类梭形呈囊性蜂窝状结构,边界不清,多处供血,但无明显血液漏出,未见成团畸形血管团.

    关键词: 胸肌 血管瘤
  • 保留胸肌的微创剖胸切口在早期食管胸中上段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楠;杨跃

    目的:初步探讨保留胸肌的微创剖胸切口和经肋骨打孔法关胸在食管胸中上段癌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7例有适应证的患者应用保留胸肌的微创剖胸切口进行右胸、左颈及上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总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预后.结果:全组胸部小切口平均长度11 cm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中位留院时间为18天(14~25天).全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 术后1个月首次复查时均达到静息状态下伤口不感疼痛.至随访结束时,7例中5例患者存活,5年生存率71.4%.结论:对于早期食管胸中上段癌患者,应用保留胸肌的微创剖胸切口可能达到满意的远期根治效果,这种术式对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美观方面也有帮助.

10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