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观察与护理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起病急,多见于婴幼儿,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筮菌性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可见广泛性红斑或弥漫性发红的基础上松弛性大疱,有触痛或大片表皮剥脱.外观如同大面积烫伤,口周呈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病情变化快,易并发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脑膜炎等症,死亡率高.我科2009年2月~2009年8月共收治此类患儿9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跨中线巨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患者 女性,36岁.因头顶部肿块进行性增大4年,伴轻微头痛6个月就诊.查体:头右顶部明显隆起,皮下有一巨大骨性肿块与颅骨相连,头皮色泽正常,温度稍高,无压痛,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X线片显示:右顶骨跨中线有大片的类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整齐,其间可见放射状排列的纹理,颅骨血管压迹明显增粗(图1,2).
-
肾上腺节细胞性神经瘤伴血儿茶酚胺异常一例
患者女,26岁.因右侧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3个月至我院就诊.B超发现右肾上腺区一30 mm×37 mm暗区,界限清晰,壁光滑规则,回声强,内部见少量放射状强光点,且右肾立卧位移动度大于3 cm,初步诊断为右肾上腺区囊性占位伴右肾下垂.进一步行肾上腺EBCT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区32 mm×30 mm大小类椭圆形病灶,CT值约为42~51 HU,边缘光滑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考虑为腺瘤可能性大.内分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血浆肾上腺素值163.28 ng/L,高于正常值近2倍;余血、尿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值范围.术前诊断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右肾下垂(Ⅰ度)".虽然患者血压稳定在120/80 mm Hg左右,仍按嗜铬细胞瘤做术前准备,口服苯苄胺45 mg/d,扩充血容量.
-
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肺癌1例
病人男,68岁.进食时胸骨后疼痛并梗噎感2个月.查体:右上肺叩诊呈局限性浊音,未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胃镜示距门齿29.0~32.5 cm的食管前、右侧壁溃疡,边缘充血隆起,基底污浊、糜烂,组织僵硬,触之容易出血;活检报告鳞状细胞癌.X线胸片示右上肺5.0 cm×5.0 cm×4.0 cm大小的中空块状阴影,周围有毛刺征.CT示右上肺叶、尖后段肿块,约5.0 cm×4.0 cm×4.0 cm大小,周围纤维呈放射状,外侧部分抵达肺脏层胸膜,牵拉局部呈凹陷状,肿块内见偏心性坏死空洞,右侧肺门部见2~3枚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肺癌.
-
侵及颅骨的脑膜瘤误诊为骨肉瘤一例
患儿男性,7岁.因头顶部无痛性肿物进行性增大1个月入院.1个月前家属发现患儿顶部一大小约2cm×2cm肿物,当地医院CT检查示:骨性肿瘤,1个月来肿物进行性增大,既往体健.查体:顶枕部正中偏左6cm×6cm,局部骨性隆起,无红肿压痛,余未见阳性体征.头颅X线平片(图1):以顶骨为主,累及枕骨,可见颅骨内外板增厚,由外板可见放射状骨针向外突出,大小51mm×51mm,侧位片显示病灶上方由顶骨外板向外突出一小圆形高密度影,边缘钙化,密度均匀.
-
虹膜拉钩在小瞳孔下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小瞳孔白内障手术中用虹膜拉钩扩瞳及放射状瞳孔缘虹膜切开扩瞳的并发症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52例(58眼)小瞳孔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虹膜拉钩扩瞳(试验组)42眼,放射状瞳孔缘虹膜切开扩瞳(对照组)16眼.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超声乳化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平均手术总时间为(29±6)min,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58 ±12)s;术中出现虹膜出血(10眼),虹膜咬伤(2眼),后囊破裂(1眼)等并发症;术后1d,33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3个月38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达到佳终视力平均时间为13 d.术后1d,38眼发生角膜水肿,28眼发生前房反应,28眼发生瞳孔变形.术后1周,瞳孔变形8眼,对光反应迟钝20眼,对光反应消失6眼.对照组:平均手术总时间为(20 ±4) min,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105 ±18)s;术中出现虹膜出血(16眼),虹膜咬伤(10眼),后囊破裂(1眼)等并发症;术后1d,8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3个月14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达到佳终视力平均时间为29 d.术后1d,15眼发生角膜水肿,16眼均发生前房反应,16眼均发生瞳孔变形.术后1周,瞳孔变形15眼,对光反应迟钝12眼,对光反应消失4眼.两组在手术时间、超乳时间、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虹膜拉钩具有扩瞳充分、对虹膜损伤小、不易引起炎症、出血等优点;对保持并恢复术后瞳孔的形态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
角膜屈光手术后18年外伤致角膜瓣移位一例
报告一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18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8年,外伤致角膜瓣移位伴角膜层间上皮植入的治疗情况.1 病例患者男性,43岁.因左眼被电动车车把撞伤1个月,时感流泪,异物感.于2012年10月23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一般情况良好,裸眼视力右眼0.5,左眼0.4;双眼眼睑、结膜正常;左眼角膜7~9点位角膜瓣向颞下方移位,卷曲,部份角膜瓣卷入层间,局部隆起,呈灰白色浑浊.双眼角膜瞳孔区至角膜缘见放射状浑浊线,前房清,虹膜纹理清,瞳孔圆,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色正,视网膜豹纹状眼底改变明显.
-
先天性角膜混浊合并共同性内斜视一例
患者,女,10岁,生后2天即发现左眼角膜呈白色,2岁发现左眼内斜视,无眼红、眼痛及分泌物增多,此后病情无变化,未就医,于2006年7月1日至我院眼科就诊.患者为足月顺产,生长发育史无特殊,孕2周时母亲有感冒史,父母及弟弟均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查体:33cm角膜映光+30°(图1),眼球运动正常,右眼视力1.2,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无异常;左眼视力:光感可疑,眼球大小与右眼相当,结膜无充血,角膜弥散性全层混浊,无水肿及局部膨出,中央约6.4×7.1mm混浊区未见明显血管,周围混浊区大量血管南巩膜长入,呈放射状,角膜与巩膜分界不清,透过中央混浊区隐约可见瞳孔圆形,直径约3mm,其它结构看不清(图2).
-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
目的 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与变异情况.方法 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行RK并可随访到的51例(101只眼)患者,作为RK组.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在同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无其他眼疾的51例(102只眼)近视眼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检查者使用Topcon SP2000型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观察,记录中央、上方、下方、颞侧及鼻侧5个方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细胞平均面积(AVG)、变异系数(CV)及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对计量资料进行数据的正态性榆验与方差齐性榆验.RK组与对照组的各年龄段患眼的数据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RK组内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结果 各年龄段中央、上方、下方、颞侧及鼻侧5个方位,RK组与对照组间CD、AVG、H%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V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30岁~的年龄段中央区比较t=3.742、P=0.000,上方t=3.627、P=0.000,下方t=3.180、P=0.002,鼻侧t=2.448、P=0.016,颞侧t:3.149、P=0.002;两组问40岁~的年龄段中央区比较t=4.446、P=0.000,上方t=2.444、P=0.017,下方t=2.113、P=0.038,鼻侧t=3.214、P=0.002,颞侧t=2.680、P=0.009;两组间50岁~的年龄段中央区比较t=2.360、P=0.024,上方t=2.600、P=0.013,下方t=2.787、P=0.008,鼻侧t=2.144、P=0.038,颞侧t=2.177、P=0.036.但是,RK术后CV与术后时间无相关性(P>0.05);不同切口数量组问中央、上方、下方、颞侧及鼻侧相应方位CD、AVG、CV、H%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K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角膜内皮细胞的面积CV增大.结论 RK术后患者行其他内眼手术时,眼科医师应注意对术前角膜内皮情况的评价.
-
首诊于眼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患者女,14岁.双眼视力下降20 d余,于2006年1月15日来我院眼科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0.1,矫正未提高.双眼前节未见异常,散瞳后查眼底:双眼视乳头颞侧较鼻侧色稍淡,边界清楚,杯/盘比值0.3~0.4,静脉轻度扩张、迂曲,动、静脉比例约2:3,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后极散在大量棉絮斑及少量小片状出血(双眼相似)(图1,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左眼后极部视网膜静脉管径不均、轻度扩张,小血管亦扩张,距视乳头1 PD各方向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约6 PD)及少量放射状低荧光区(出血),后极部血管渗漏明显,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图3);右眼颞上、颞下距视乳头1 PD处小血管未充盈,余大致同左眼(图4).
-
双眼阿米巴性角膜炎
患者男性,20岁.配戴角膜塑型镜后双眼红痛伴视力下降1周,于2006年12月5日来我院就诊.配戴角膜塑型镜5年.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4,左眼为0.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双眼角膜放射状神经炎(精粹图片1).实验室检查:双眼角膜刮片及阿米巴培养阳性,镜盒液阿米巴培养阳性.临床诊断:双眼阿米巴性角膜炎.
-
原发肝纤维性肉瘤一例
患者女,64岁.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入院.体检:右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正常.CT表现:肝左叶见一不规则形占位,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直径为8.0 cm×6.0 cm,病灶明显外突于肝脏表面,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央呈条状和放射状低密度影,门静脉期部分病灶呈低密度,部分包膜明显强化,病灶内条索样放射状低密度仍存在,但范围较动脉期有所缩小,延迟5 min后病灶实质部分呈等密度强化,条索状低密度阴影与动脉期比较略有强化,范围进一步缩小(图1~3).腹膜后胰头后方可见一肿大淋巴结阴影,直径2.0 cm×2.0 cm,增强后边缘强化.部分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
乳腺放射状瘢痕误诊二例
例1女,24岁,2008年11月2日就诊,无乳腺活检史,右乳晕上方触及肿块,距乳头2.0 cm,大小2.0 cm×1.0 cm,肿物质中偏硬,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可,无压痛,与胸或皮肤无粘连.双侧腋下淋巴结及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侧乳腺内实质性占位病变,大小1.6 cm ×0.7 cm,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整,界限不清,肿块周边可见丰富血流.诊断:右侧乳腺内实质性占位病变,性质待查.
-
放射状骨膜反应--胸骨骨髓瘤的少见影像表现
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以颅骨、锁骨、骨盆、脊柱、肱骨和股骨近端好发[1-3]。首发症状于胸骨的骨髓瘤少见。极少数病例可见放射状骨膜反应[2-5]。我们诊断2例,现报道如下。
-
MR成像新技术--螺旋磁共振成像
常规的二维傅立叶转换成像和平面回波成像使用的都是Cartesian式的k空间采集轨迹,即在信号的读出期间,通过运用进行1条或多条直线式k空间采样.螺旋式磁共振成像技术(spiral MR imaging)是影像学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使用的是放射状的曲线式采集轨迹.整个k空间由1次或多次螺旋扫描覆盖,数据的采集从k空间的中心开始,连续而均匀一致地对整个k空间进行采样,不但大大缩短了成像时间,而且不受流动相关性伪影的影响,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笔者就螺旋式MR成像的原理、技术进展及其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低分子右旋糖酐皮试致皮肤坏死
患者男,20岁,于1999年8月26日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于1999年8月30日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血小板呈进行性增高,9月4日为391×10 9·L-1,9月6日为620×10 9·L-1,9月8日为908×10 9·L-1.考虑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用前以该药0.1ml皮试,皮试后15min,皮试部位出现红肿,皮丘直径约4cm,0.5h后红肿范围扩大,同时前臂有条索样放射状红肿、疼痛.患者握拳不能,伴心悸,气促症状,立即予以地塞米松10mg,im,心悸、气促迅速缓解并逐渐恢复正常.皮试部位逐渐呈紫红色,面积约2×1cm,边缘不规则,1d后,皮试部位呈暗棕色,周围仍肿痛,予以50%硫酸镁液湿敷,4d后疼痛缓解,可握拳,皮试部位呈暗棕色,中心部位凹陷,触之感觉麻木,经皮肤科诊断为皮肤坏死,患者术后其它方面均恢复正常,于1999年9月14日出院.
-
浅析儿童早期股骨骨肉瘤的X线诊断体会
早期儿童股骨骨肉瘤因没有典型的X线表现特征,即无股骨骨质溶解、破坏、增生及骨膜呈放射状、层状增生和软组织肿胀、发红.仅表现为股骨骨皮质旁骨膜呈微小的条带状、细线状、点状反应等,由于X线表现不明显,所以容易误诊和漏诊.儿童股骨骨肉瘤恶性程度高,转移快,死亡率高.为了提高对这种病例的诊断准确率,提高癌肿在转移前(即癌肿早期)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得到及时的根治手术,延长病儿的宝贵生命,现就我院遇到的5例儿童早期股骨骨肉瘤谈谈诊断体会.
-
防己与其伪品的鉴别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形成层较明显,大部分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木周边淡灰黄色,质坚实有粘性,气微味苦。 本品鉴别要点:(1)横切面:本品木栓层有时残存,皮层散有石细胞群,常切向排列,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射线较宽,导管稀少,呈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并可见细小杆状草酸钙结晶。 (2)薄层: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粉防己碱去甲基粉防己碱,汉防己碱及防己诺林碱等。 取本品粉末约2g,加0.5ml/lH2SO420ml,加热十分钟,滤过,滤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9,移入分液漏斗中,加苯25ml,振摇提取,分取苯液5ml,置瓷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钼硫酸试液数滴,即显紫色,渐变绿至污绿色,放置色渐加深。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滴液,另取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m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6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对应颜色的斑点,即为蓝色斑点。 伪品:为茶茱萸科微花藤属植物的根。 性状:为不规则原片状,切面黄白色,皮部明显,粗糙,形成层明显,有排列致密的放射状纹理,周边棕黄色,质坚实,富粉性或纤维性,无臭,味淡。
-
螺旋CT非增强扫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急诊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典型临床表现为向下腹部或会阴部的放射状绞痛及伴有或不伴有血尿.早期明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
仙台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仙台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1953年首次于日本仙台发现,并分离出了第一株病毒Fushimi株,之后人们对仙台病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报道.病毒结构仙台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RNA分子量4.76×106D,病毒粒子多是呈圆形,直径130~250nm.病毒内部由直径约18nm的螺旋状对称结构的核蛋白组成,外包有脂蛋白囊膜,其上有放射状排列的纤突,纤突长8~15nm,宽2~4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