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RT-PCR)

    作者:

    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Ct值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数。此时扩增是呈对数期增长根据样品扩增的Ct值就可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模板量。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

    作者:卞华;高鑫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普通成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0%,在糖尿病及肥胖患者中高达60%~70%[1]。NAFLD不仅是一种肝脏疾病,从单纯肝细胞脂肪变性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时,它也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迄今已有大量证据表明NAFLD可预测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是否所有的肝脏脂肪沉积都对机体有害?以往研究显示,轻度的肝脏脂肪沉积并不使糖尿病风险增加。肝脏内游离脂肪酸(FFA)轻度升高可合成中性的甘油三酯(TG)储存于肝脏;肝脏TG的代偿性增加可视作机体对抗FFA对肝细胞损伤的一种保护反应[2]。那么,肝脏脂肪沉积达到什么程度可启动糖脂代谢异常呢?换言之,引起糖脂代谢异常的肝脏脂肪含量的阈值是多少?回答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存在这样一个阈值,对于脂肪肝的早期精确诊断和更早预防糖尿病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对NAFLD预测T2DM发病的量化证据进行探讨。

  • 经静脉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表现

    作者:牛红霞;华伟;王靖;丁立刚;刘志敏;陈柯萍;王方正;张澍

    目的 评估经静脉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表现.方法 研究入选1999年8月至2013年9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CRT-D)更换患者.更换术中应用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导线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并与首次植入时进行比较.结果 共25例患者成功更换CRT-P/CRT-D(男18例,女7例),CRT-P更换12例、CRT-D更换13例.更换间隔31~92(60.8)个月.所有左心室导线均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心脏静脉.首次植入时起搏阈值为0.5~2.5(1.4±0.7) V/0.48 ms,更换时达0.5~5.6(1.8±1.2) V/0.48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更换时阈值较首次植入降低者6例,降低(1.2±0.5)V/0.48 ms;升高者15例,升高(1.1±1.2)V/0.48 ms;保持不变者4例.阈值变化差值>2.0 V/0.48 ms者2例(8%),均升高(1 V/0.48 ms对3.5 V/0.48 ms,0.8 V/0.48 ms对5.6 V/0.48 ms).后者系本研究中唯一1例起搏阈值>3.5 V/0.48 ms者.不同型号导线间首次植入、更换时阈值以及阈值变化差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静脉左心室导线起搏阈值可长期保持稳定,绝大多数在可接受范围.不同型号导线的稳定性相似.

  • 心房自动阈值管理起搏器的临床观察

    作者:凌峰;于忠;王振东;许轶洲;金建芬

    心房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迟迟未应用到临床,主要困难与障碍是心房的刺激波振幅低,极化电位相对高,临床在体表心电图上有时根本无法识别是否心房夺获.美敦力公司新推出的EnPulse起搏器,具有心房自动阈值夺获功能,成为全球率先具有心房自动阈值管理(ACM)的起搏器.

  • Kappa 700型起搏器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许原;郭继鸿;王立群;张海澄;李学斌;赵京

  • 心脏起搏导线阻抗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萍;崔长琮;张全发;李宇

    阻抗是反映起搏器、导线和心肌组织之间连接情况的有意义的起搏参数之一.起搏阻抗与电压阈值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变化.本研究观察了分形涂复导线(fractally-coated leads,FCL)和激素释放导线(steriod-eluting leads,SEL)在术后半年内起搏阻抗和电压阈值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原因以及临床意义.

  • 心脏缺血和再灌注对冠状动脉内起搏效能的影响

    作者:崔炜;谢瑞芹;刘凡;都玉明;李保华;吴金凤;鲁静朝;谷国强;郑红梅;杨秀春

    目的 探讨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及规律.方法 10只小型约克猪,按照常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方法,使用0.014英寸的BWM导丝进入左前降支(LAD)远端.使用over-the-wire(OTW)球囊沿导丝进入血管,到达距导丝远端1 cm处.采用球囊堵闭造成心脏I/B模型,血管堵闭和再灌注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导丝外端和临时起搏测试仪相连,分别检测LAD堵闭前以及堵闭后5、10、20、30、40 min及再灌注5、10、20、30、60、90、120 min的起搏阈值和阻抗.结果 基础起搏阈值为(0.71±0.24)V.与缺血前相比,缺血早期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缺血30 min时,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明显增加,直到40 min时,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增至(1.99±1.36)V,几乎达缺血前3倍.再灌注后5 min后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明显回落至(1.06±0.46)V,直至再灌注末均保持相同趋势.缺血前、缺血中和再灌注末阻抗在912 Q与1133 Q之间波动,但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较长时间急性缺血可导致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明显增高,但即使发生心肌坏死后,增高的阈值仍在可起搏范围内.再灌注可使增高的起搏阈值明显回落;但和缺血前相比,仍有增高趋势.在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冠状动脉内起搏阻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起搏器更换或升级:经验与指南

    作者:沈法荣;张澍

    目前,单腔起搏器的担保时间为8年,双腔起搏器为6年.在起搏器电池耗竭或患者病情变化,如心功能恶化时,患者将面临更换或升级起搏器的问题.而更换本身就是起搏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更换或升级术中、术后常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对经验不足的医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电池耗竭(包括起搏器的使用期限已到、电池提前耗竭)是心脏起搏器更换的主要原因,其他还有感染、导线断裂、导线脱位、皮肤无菌性破溃、固定导线的螺丝松动、术后阈值升高、起搏器故障、术后切口不愈合等.

  • 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功能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陈浩;佟佳宾;邹彤;王志蕾;顾成圻;杨杰孚

    目的 目前在国内使用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中,仅美敦力公司的Concerto具有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LVCM)功能.本文初步探索植入Concerto患者,LVCM功能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了Concerto型CRT-D,术后打开LVCM功能,起搏器自动记录每天起搏阈值变化情况,并在每一个随访时间点收集LVCM自动测算的左心室起搏阈值并与人工测算值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在满足测试条件后自动开启LVCM功能,并在事先设置的时间点自动测试起搏阈值,根据阈值自动调整输出;术后1~2个月起搏阈值波动较大.LVCM测算的左心室起搏阈值与手动测算值完全符合率为83.3%(20/24),如果按筹值0.5 V计算,二者符合率为96.8%(23/24).结论 LVCM功能与手工测试具有很高的符合率;使用此功能能大限度地保证左心室或双心室有效同步起搏,对提高CRT术后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心外膜起搏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法荣;王志军;陈建明;黄抒伟;凌锋;俞尉;吕锋;何仁良;夏瑜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药物难治性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1,2],而且可明显降低病死率[3,4].但经心脏静脉左心室导线的植入亦存在着一定的脱位率(发生率6%~14%)[5,6]、慢性阈值增高(发生率13%~18%)及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原因造成心脏静脉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发生率10%~30%).

  • 希氏束起搏患者导线长期稳定性的观察

    作者:钱智勇;王垚;邱垣皓;姜泽宇;石璐;侯小锋;邹建刚

    目的 观察希氏束起搏患者导线(3830,美国美敦力公司)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进行希氏束起搏治疗的患者,定期常规程控随访,记录起搏阈值、R波感知和导线阻抗.患者基线高阈值定义为植入后起搏阈值高于2.5 V/0.4 ms;术后阈值增高定义为术后随访时起搏阈值较基线阈值升高>1.0 V且达到2.5 V/0.4 ms以上.结果 66例希氏束起搏患者基线、半年、1、2和3年的起搏阈值分别为(1.39±0.96) V/0.4 ms、(1.66±1.04) V/0.4 ms、(1.83± 1.10) V/0.4 ms、(1.97±1.11) V/0.4 ms、(1.83±0.74) V/0.4 ms(P=0.08);术后第2年平均阈值较基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年稍有下降,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线阻抗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R波感知未见明显改变.基线高阈值者14例(21.2%),其远期阈值与基线相比无明显增高.术后半年阈值增高者7例(10.6%),其中2例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出现,5例在半年随访时发生.无1例患者发生起搏失夺获、3830导线移位、重置或拔除.结论 希氏束起搏导线远期阈值有增高的趋势,基线阈值增高者远期阈值并未持续增高.希氏束起搏导线远期阈值增高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阈值
  • 永久起搏器被动导线引起迟发心房穿孔一例

    作者:郑晶;董颖雪;杨延宗;高连君;张树龙;夏云龙;常栋;于晓红;邱接

    永久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国内外文献报道永久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其中导线穿孔发生率为0.3%~1.2%,少见且后果严重[1-2],而被动导线相关的迟发心肌穿孔则更为罕见。本例为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被动固定导线)术后10个月发现心房阈值增高,术后7年经影像学证实为心房导线穿孔,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 心房感知灵敏度的合理程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文;刘志华;宋建平;汪康平

    设置合理的心房感知灵敏度是起搏器正常工作的前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合理程控。 1.资料与方法:随访68例起搏患者,男37例,女31例,植入时年龄36~84(60.8±11.4)岁。随访0.3~15(4.3±2.7)年。起搏指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55例(包括1例双结病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1例,高度AVB 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起搏方式为:AAI(R) 44例,DDD(R) 18例,VDD(R) 6例。随访观察:(1)12导联心电图;(2)自身节律(降低起搏频率或做胸壁刺激试验来显示);(3)起搏及感知阈值;(4)肌电干扰(MPI)诱发试验,即胸大肌或腹部肌肉的等长运动,观察起搏器是否被抑制,或转为非同步状态或不受影响;(5)交叉感知的发生率(调整起搏器的灵敏度、不应期);(6)室房传导功能,做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诱发试验。 2.结果:(1)感知灵敏度与MPI:单腔心房起搏时MPI的自然发生率和诱发率分别为15.9%和34.1%,自发MPI时的小感知灵敏度和感知阈值分别为(1.3±0.6)mV和(0.8±0.2)mV,诱发时二者分别是(1.2±0.5)mV和(1.1±0.6)mV,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20和0.86。1例AAI(R)患者因术后晕厥3次而来就诊,Holter显示起搏器有2.12 s的长间歇,将灵敏度由1.25 mV降低为2.5 mV后患者未再晕厥。而且,33.3%的患者发生肌电干扰时,小感知灵敏度的毫伏数≥心房感知阈值,当这一部分患者降低灵敏度来消除MPI时,要牺牲部分感知功能。1例(4.2%)DDD患者发生心房电极肌电干扰。所有阳性病例均为单极电极。(2)交叉感知:AAI(SSS)组中,2例因室房交叉感知抑制起搏器,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就诊,不应期为300 ms和400 ms,此时感知灵敏度的毫伏数≥感知阈值。交叉感知自然发生率为4.5%,而提高心房灵敏度和缩短心房不应期可以诱发者10例,合计发生率为27.2%。而且,发生交叉感知时,58.3%患者的心房感知灵敏度的毫伏数≥心房感知阈值。 (3) PMT: 24例双腔起搏器患者中发生PMT 5例(20.8%),其中1例为室房传导且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程控得较短,心房灵敏度较高,3例由房颤所致,1例为房扑。

  • 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临床应用及观察

    作者:韩雪更;徐亚伟;陈艳清;杨海燕;于学靖;周可

    目的观察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参数变化,提取储存数据协助临床诊断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10月植入20例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观察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参数,包括心室阈值、输出电压、阻抗、ER振幅、极化电位,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心率事件统计,睡眠功能等.

  • 兔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室肌中神经纤维的形态学变化及增生对室颤阈值的影响

    作者:刘念;牛惠燕;周强;阮燕菲;卜军;李泱;张存泰;陆再英

    目的研究神经纤维在兔陈旧性心肌梗死(HMI)心室肌中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并观察HMI兔中神经纤维的过度增生对室颤阈值的影响,为阐明自主神经在HMI心律失常和猝死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三组:(1)HMI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2)神经生长因子组结扎左回旋支并通过颈部皮下置管于左侧星状神经节,给予神经生长因子400 U×30 d;(3)假手术组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和皮下置管.3个月后三组动物均进行室颤阈值测定,免疫组化法研究兔心室肌中S-100蛋白和酪胺酸羟化酶(TH)的分布和密度.结果假手术组心室肌中的神经纤维呈非均态分布,HMI组心室肌神经分布紊乱.HMI组存在神经纤维再生和增生,特别是梗死周边区,具有特殊的表型,以TH阳性染色为主.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较假手术组和HMI组增高(P<0.05),其室颤阈值为(7.00±1.04) V,较HMI组和假手术组的(9.16±1.23) V 和 (13.31±2.12) V明显降低(P<0.05).结论 HMI心室肌中神经分布紊乱,存在神经再生和增生,以TH阳性染色为主,心肌梗死后过度的神经纤维增生可进一步促进梗死心脏的电不稳定性.

  • 主动电极置入后心室起搏参数的变化分析

    作者:何蕾;郑永宏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患者术后主动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入选32例接受主动电极植入的患者,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部16例作为间隔部组,右心室心尖部16例作为心尖部组,分别于术中、术后7天和3个月测定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7天电极阻抗较术中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7天明显下降(P<0.05).间隔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较术中及术后7天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组术中、术后7天及3个月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术后7天、术后3月感知无明显变化(P>0.05).2组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室不同部位主动固定电极参数无明显差异,起搏阈值、感知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电极阻抗逐渐降低.

  • 探讨用胫骨骨超声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和预测绝经妇女骨折的阈值

    作者:刘怀成;邢小平;夏维波;胡莹莹;孟迅吾;周学瀛

    目的探讨用胫骨骨超声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及绝经妇女骨折的阈值.方法对北京城区40岁以上健康女性399名和70例有骨折史的绝经妇女进行胫骨骨超声速率的测定. 结果胫骨骨超声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用20~40岁健康年轻人胫骨骨超声速率的平均值分别减去2.0SD和2.5SD,165名45岁以上的健康人中低于2.0SD的占16.7%,骨折患者中占80.0%;低于2.5SD的占12.7%,骨折患者中占67.1%.结论用本地女性胫骨骨超声速率的峰值减去2.0SD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较适合;用20~40岁年轻女性胫骨骨超声速率均值减去2.0SD,作为本地区绝经妇女骨折的阈值.

  • 胫骨定量超声测量对中老年人骨折危险性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奚学东;孙良

    目的探讨胫骨定量超声测量在预测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危险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143例中老年骨折病人和115例正常健康人的胫骨定量超声测量及研究.结果骨折病人的SOS值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用Logistic回归分析SOS值与骨折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发现SOS值与骨折危险性呈负相关,SOS值每下降100m/s,骨折危险性增加约1倍.如果以骨折危险性高于20%为骨折高危人群,则男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阈值为3950m/s.结论胫骨定量超声测量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和预测骨折的危险性,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膀胱的传入神经通路在膀胱内灌注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膀胱过度活动中的重要性

    作者:

    [Chuang Y,et al.J Urol,2001,164:975]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尿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常会升高.作者通过膀胱内灌注NGF诱导制成膀胱过度活动症模型,评价Aδ传入神经和C传入神经的重要性.实验共使用了22只Wistar和8只Sprague-Dawley成年雌鼠,均采用乌拉坦1.2 mg/kg皮下注射麻醉.部分雌鼠在NGF膀胱灌注前4 d内皮下给予125 mg/kg的辣椒辣素.对所有雌鼠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测压灌注速度为0.04 ml/min,大灌注容量为0.60 ml.测压参数包括诱导出现排尿反射的容量阈值或压力阈值,膀胱顺应性,膀胱收缩幅度,收缩次数及收缩间隔.NGF灌注溶液为20.0 mg/ml的NGF溶于10%的二甲基亚砜配制成0.5 ml,而对照灌注的溶液为0.5 ml的10%的二甲基亚砜.膀胱灌注后保留1 h.结果:NGF可使Wistar鼠膀胱收缩次数增加111%(NGF组5.7次,对照组2.7次,P《0.05),可使容量阈值降低41%(NGF组0.224 ml,对照组0.412 ml,P《0.05);而在Sprague-Dawley鼠中无此表现.提前给予辣椒辣素可增加容量阈值59%,但不能改变NGF的膀胱过度活动诱导作用.作者认为,膀胱内灌注NGF可急性诱导Wistar鼠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出现,但对Sprague-Dawley鼠无效.由于C传入神经毒素辣椒辣素不能改变NGF的作用,提示Aδ传入神经在NGF诱导膀胱过度活动症中起重要作用.(吴士良摘译顾方六校)

  • 呼吸病房医院感染痰培养的阈值监测

    作者:叶爱群;刘萍;王宏志;宁放

    目的研究一种能在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直接监测的预报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方法阈值监测法.结果医院感染菌占痰培养检出致病菌的26.8%,医院感染人数占同期出院人数的2.04%;医院感染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次之,白色念珠菌为第3位,乙酸钙不动杆菌已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菌;新老病区医院感染菌的P(基准感染率)值分别为1.8%和2.5%;预报了1990年8、9月份呼吸病房将要发生医院感染流行,并得以验证.结论阈值监测法可行,用其曲线进行统计分析,可简捷直观地找出医院感染率是否显著增加,如果每隔几年根据基准感染率对曲线进行修改,将会有效发挥重要的监控作用.

445 条记录 5/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