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入治疗作为小肝癌综合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姜文浩;李槐;刘德忠;曾辉英;李忱瑞;史仲华;周纯武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作为小肝癌综合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直径≤3cm、在治疗过程中18例曾选用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结果全组7例手术患者术后复发。2例发生远处转移。Kaplan-meier法计算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3.3%。结论手术是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切除后肿瘤复发是影响小肝癌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预防术后复发是延长生存期理想的措施,亚临床复发的早期发现是提高复发后生存率的关键。介入治疗是小肝癌综合治疗方法中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

  • S-TOCE与HIFU联合治疗小肝癌的DSA与CT表现初步探讨

    作者:曾燕;赵建农;郭大静;罗小平;喻明宪;杨伟;何明菊

    目的探讨节段性肝动脉碘油抗癌药物栓塞化疗(S-TOCE)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治疗小肝癌的DSA与CT表现特点。方法 9例单结节小肝癌,接受S-TOCE治疗18次,平均2次/例,其间接受HIFU治疗10次,平均1次/例。随访6月~12月以上,观察其DSA和CT表现并计算肿瘤缩小率。结果 9例均获得肿瘤局部完全性充填性栓塞,肿瘤血管消失,碘油聚集致密,边缘清楚。本组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率均大于20%,好的一例达80%。结论 S-TOCE与HIFU联合治疗小肝癌,是一种新的非手术切除的有效治疗方法,CT和DSA是联合治疗后复查和评价疗效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 P53基因表达与小肝癌CT表现的关系

    作者:曹和涛;施裕新;胡振民

    目的:探讨P53基因表达与小肝癌(SHCC)CT表现的关系,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7例40个SHCC手术标本常规石腊包埋,光镜下行癌细胞病理分级,用免疫组化染色(PCR法)检测P53基因表达程度.结果:24个SHCC手术标本P53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60%.其中包膜无或不完整、CT增强扫描显著增强和多发灶者P53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包膜完整(73.1%vs33.7%)、无明显增强(83.3%vs50.0%)和单发灶者(100.0%vs 52.9%).病理Ⅲ、Ⅳ级SHCC的P53基因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SHCC(87.5% vs 41.7%).结论:癌基因检测结合CT表现有助于SHCC早期诊断并更客观地评价其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和预后.

    关键词: 小肝癌 基因 P53 CT
  • 小肝癌的超声研究进展

    作者:林振湖;林礼务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位.研究资料显示,肝癌的生存率与肿瘤直径有关,小肝癌(单个结节直径《3cm或两个结节之和《3cm)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大肝癌(直径≥5cm)[1].术后1年生存率为86.5%,3年生存率为70.3%,5年生存率为55.2%[2].近年来,随着超声新技术如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造影、穿刺活检等的发展,使肝癌在早期就能被诊断,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小肝癌 超声
  • 肝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刚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技术(CTA)对小肝癌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经B超、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灶而不能定性诊断的患者实施CTA检查,应用导管技术将5F导管插至肝动脉后,以2ml/s的速率注射造影剂5 s后进行螺旋CT扫描.结果:CTA检出小肝癌48例,共74个病灶.动脉期病灶呈高密度强化,可分为均匀强化及不均匀强化两种类型,动态扫描观察病灶呈快进快出强化表现,供血动脉的显示及门脉期环状强化则是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CTA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病灶的强化特点及供血特征.结论:通过与B超、血管造影、普通CT等常规影像技术相比较,CTA对肝内直径≤3 cm的小肝癌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价值明显提高,对小肝癌患者的早期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增生结节及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玲;刘健

    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原发性肝癌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仍被视为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不易被患者接受,且对于位置深的小病灶假阴性率也较高.二维超声检查因其无创及可重复等优点常作为肝硬化及肝癌的诊断及随访方法.

  • 血清GPC3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汪得胜;丁惠国;李卓;辛咏梅;张斌;李宁;陈德喜;殷继明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AFP联合肝脏超声筛查和随访是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但对慢性肝病基础上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与小肝癌的鉴别仍较困难[2].AFP≥200μg/L作为诊断肝癌临界值(cut-off值),敏感度仅为20%~45%[3].AFP异质体(AFP-L3)检测等对肝癌有很好的特异度,但是敏感度也低[4].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通过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表面脂质的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参与调节胚胎生长发育.

  • 虚拟导航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造影检查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田江克;李志艳;李猛;刘洋;李晨

    目的:探讨虚拟导航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造影检查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方法45例肝硬化患者经增强 CT/MRI 检查提示肝内局灶性结节共计68个,全部病灶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小肝癌45个,肝硬化结节(非小肝癌)23个。分别行常规超声造影检查及虚拟导航超声造影检查,计算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等指标。结果常规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依次为60.0%、69.5%和63.2%,虚拟导航超声造影依次为86.6%、78.3%和83.8%。虚拟导航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高于常规超声造影(P 均<0.05)。结论虚拟导航超声造影可检出常规超声造影不易检出的肝硬化结节背景下小肝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支持。

  • B超引导下加热注射碘油+无水乙醇+5-Fu治疗原发性肝癌16例

    作者:刘爱民;雷德安;范德庆;周兴祥;任在跃;郭武;黄和银;周琦;徐来喜

    目的: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巨块型肝癌患者,TACE+PEI治疗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受医院条件、患者经济所限,开展TACE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受PEI治疗小肝癌的启发,我们采用经皮穿刺瘤体内加热注射碘油+无水乙醇+5-Fu治疗原发性肝癌,探讨其疗效.方法:对1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患者行彩超引导下使用日本经皮酒精注射疗法针经皮穿刺瘤体内加热注射碘油+无水乙醇+5-Fu,并进行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随访.结果:16例患者的1、2 a生存率分别为75%、50%,生存质量高.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采用经皮穿刺瘤体内加热注射碘油+无水乙醇+5-Fu的方法进行治疗,其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安全方便,费用低,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诊断小肝癌和小血管瘤的价值

    作者:姚洁

    肝癌在我国常见[1-8].小肝癌和小血管瘤是指直径小于3 cm的肝脏肿瘤[9-14].过去,由于CT机型的限制,检查措施的落后,CT很难对两者作出明确的诊断,甚至很难发现病灶.随着CT机型的不断更新以及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目前特别是螺旋CT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这就是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利帮助[15-23].我院自1992年引进美国GE9800UICK CT机以来,发现了许多小肝癌及小血管瘤的病例.现就35例小肝癌和小血管瘤的CT表现作一总结.

  • 肝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作者:汤钊猷

    本文简述2000年以来国外文献和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部分工作.小肝癌切除的疗效继续得到公认,局部治疗的疗效虽未超过切除,但未来将部分取代切除.微创外科和微创外科观念值得重视.肝癌筛查可使更多患者获得治疗机会.肝癌切除的禁区已基本攻克,未来将更多研究对合并肝内静脉癌栓的外科综合治疗.临床肝癌中不能切除者仍将占多数,由于局部治疗的进步,不能切除肝癌的降期后(缩小后)切除是部分不能切除肝癌的一条出路.对于小肝癌,肝移植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切除者,故其作用将缓慢上升.21世纪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将成为重点,目前在转移复发预测和预防方面已有不少进展,但成为临床常规还有待时日.随机分组试验和荟萃分析是推动肝癌外科进步的必由之路.

  • 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钱林学;刘玉江;丁惠国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亦即小肝癌(SHCC)的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HCC的检出率在逐年增高.对众多不适合或不愿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而言,SHCC检出率提高不仅意味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并且可得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极大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目前以射频消融(RFCA)、微波消融、经皮肝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及超选择性插管与节段性栓塞(S-TACE)等为代表的介入疗法在SHCC治疗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射频消融疗法的5年生存率达58.22%,与手术(55.51%)组无差别,使之成为当前和今后SHCC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因此,及时准确地对SHCC患者做出诊断,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对国内外有关SHCC的各种影像学诊断进展作一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SHCC的认识,为SH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出一定贡献.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孙同会;卢春霞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病理确诊的小肝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为患者实施病理学诊断前,为其实施超声造影诊断、增强CT诊断、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分析60例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 联合诊断诊出率高于单用诊断检出率,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小肝癌的诊断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单用增强CT的诊出率与单用超声造影的诊出率差异性不大,联合诊断诊出率高于单用诊断,值得应用.

  • 超声对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的鉴别价值

    作者:严婕华;张欣颖;王梅

    目的 探讨对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鉴别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小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情况以及在对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的血流动力学比较.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对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的肝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做出诊断参考,有较高地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价值

    作者:周小英;杨晓霞;叶春媚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或肝脏活组织检查等病理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增生结节的23例患者(32个病灶)和诊断为原发性小肝癌的25例患者(30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动脉相、门脉相和实质相的动态造影变化,总结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特点。结果原发性小肝癌的内部结节数量较少,多为单发,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界限清楚,边缘处较为整齐,回声除小部分不均匀外,其余皆比较均匀,其形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肝硬化结节周边呈现网格状增高趋势,回声细小整齐,结节病灶和正常组织边界清楚,在中间有类似正常肝组织的回声,可见小血管结构。原发性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造影后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造影前(χ2=75.8621,P =0.0000);原发性小肝癌的峰值强度显著高于肝硬化再生结节(t =17.3855,P =0.0000),二者造影剂到达时间无显著差异(t =1.6645,P =0.1028);原发性小肝癌组的造影剂达峰时间较肝硬化再生结节组显著缩短(t =2.5549,P =0.0140)。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病灶定性诊断符合率,在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的鉴别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

  • 成人肝移植术后长期管理:美国肝脏疾病和移植学研究协会2012实践指南

    作者:周霞;苏海滨;张敏

    本指南为肝移植成年受者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已由肝脏疾病研究协会和美国移植学会批准。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协会实践指南采用的分类被建议所采纳,该建议的力度被分为强或弱(1级或2级)。支持建议的证据被定为3个水平:高、中、低(A、B、C)。
      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肝衰竭、小肝癌,或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指南目的是协助成人LT受者的管理,识别影响其健康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以防止或减轻这些因素。本指南侧重于移植术后90天以后的管理。

  •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瘤内注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田迎棠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或<5 cm的小肝癌首选肝叶段切除.因其恶性程度极高,加之肝癌有50%~90%合并肝硬化,90%乙肝标志物阳性,62.2%~90.2%合并门脉癌栓,即便是小肝癌亦有76.6%合并门脉癌栓,故手术切除率不足20%,术后1年生存率仅为28%[1],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而属中晚期.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术(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现将其疗效报道如下.

  • 飞利浦16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方法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对比探讨

    作者:张志军;黄桂芹

    目的:对小肝癌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诊断和MRI增强扫描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检查诊断和MRI增强扫描诊断,比较2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MRI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4.12%,CT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4.87%,CT组诊断准确率与MRI诊断准确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论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还是采用MRI增强扫描检查均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小肝癌进行诊断,均可应用于小肝癌的临床诊断当中。

  • 评价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董宝瑜

    目的:探讨分析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的64例患者使用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诊断,共检查出48个小肝癌。由经验资深的医师将图像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小肝癌的检出率。结果:48个小肝癌在动脉期的检出率为87.5%,在门静脉期的检出率为62.5%,在延迟期的检出率为93.8%,动脉+静脉+延迟的检出率为95.8%。结论:使用双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能够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

  • 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张彪;关连越;付佩尧;李波;刘宏宇;罗强;叶研硕;王展鹏;孙雅轩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RFA)、无水乙醇注射(PEI)与手术切除(SR)治疗小肝癌(S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BM、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比较RFA或PEI与SR治疗SHCC效果的临床研究,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研究.其中14篇为RFA与SR治疗研究,共1 959例患者;4篇为PEI与SR治疗研究,共12 038例患者.结果显示:术后1年生存率SR与RFA和P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生存率SR优于RFA(RR3年=0.87,95% CI:0.78 ~0.98,P<0.05),而SR与P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生存率SR优于RFA(RR5年=0.71,95% CI:0.51~0.98,P<0.05)和PEI(RR5年=0.72,95% CI:0.62~0.85,P<0.05).术后1年无瘤生存时间SR与PFA和P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无瘤生存时间SR优于PEI(RR3年=0.66,95% CI:0.44 ~0.97,P<0.05),而SR与R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无瘤生存时间SR优于RFA(RR5年=0.63,95% CI:0.49~0.80,P<0.05)和PEI(RR5年=0.67,95% CI:0.44 ~0.98,P<0.05).结论 SR治疗SHCC的远期总体疗效明显优于RFA和PEI,而近期疗效三种方法差异不明显.SR应该成为治疗SHCC的首选方法.

765 条记录 4/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