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楼肃亮;郑杰;杨永宏

    目的 探讨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S)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的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16例出现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98%(16/89),其中切口浅表感染3例,脑脊液漏1例,心功能不全1例,泌尿系感染1例,下肢麻木或疼痛9例,术后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减退(严重神经损伤)1例.针对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抗感染、转专科治疗、营养神经、手术调整螺钉位置等方法对症处理.感染、脑脊液漏、心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均治愈.下肢麻木、疼痛者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1例严重神经损伤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有所恢复,6个月基本正常.结论 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D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DS患病人群多为高龄,术前全身合并症多,在能够缓解症状的前提下应适当减少手术的创伤,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操作及严密的术后监测、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硬膜囊纵裂伴有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

    作者: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邹宇纬

    脊髓纵裂是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代S)亦是脊髓较少见的一种发育性疾病,而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伴有TCS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我们曾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

  • 脊柱侧弯的研究和治疗现状

    作者:

    脊柱侧弯在希腊文中称scoliosis,Galen公元131~201年首先用此名词命名,脊柱侧弯是脊柱常见的畸形,早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就已对脊柱弯曲有过描述.Andree于1741年就用弯曲的脊柱作为矫形外科学的标记[1].

  •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夏星;李宇清

    脊柱侧弯是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的侧弯、矢状面上的前凸或脊椎体在纵轴上的旋转,是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1].

  • 手术治疗脊柱侧弯临床分析

    作者:周文来;吴良绍;黄兆钢;吴昊;姚勇;张付民;杨晓荣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疗效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恩施州中心医院手术治疗17例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矫正率为72% ~86%,术后身高平均增长4.5 cm.结论脊柱侧弯可通过手术治疗得以矫正,但要遵循优化和个体化原则选择术式和时机.

  • PRSS系统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李克文;刘宝平;王涛;杨杰山

    目的 通过临床实例进一步评价PRSS系统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采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研制的"脊柱侧弯板-棍矫正装置"(plate-rod system for scoliosis,简称PRSS系统)对10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矫正治疗.PRSS矫正力由弹力板棍提供,不需植骨融合,允许矫正节段脊柱继续生长.结果 10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RSS是新型有效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特别适于生长发育中儿童的脊柱侧弯,其矫正方式和原理均与国内外流行方法不同,具有不易发生截瘫和脱钩的优点;PRSS系统能通过一次手术较为满意地矫正脊柱侧弯并维持其矫正,不需要反复多次手术去延长或更换内固定,装置理想还能自动随儿童长高而延长,不需要行后路植骨,其疗效及预后均优于以往的传统手术.

  • 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刘志慧;张云颍

    脊柱侧弯是危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病.2004年4月至2007年7月,我院成功地对32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 脊柱侧弯的术后护理

    作者:段金秀;周智

    目的 探讨对脊柱侧弯患者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对7例脊柱侧弯手术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心理评估与护理,术前训练及术后生命体征的现察,运用各种护理措施预防早期并发症,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观察良好的临床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结果 7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提高对脊柱侧弯患者的护理水平,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脊柱侧弯 术后护理
  • X线、CT检查在脊柱侧弯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薛成伟

    目的:对X线、CT检查在脊柱侧弯中的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CT检查,将X线检查结果设为X线组,CT检查结果设为CT组.结果:两组分割不全畸形和肋骨合并畸形侧弯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X线组半椎体畸形、单一畸形、脊柱开裂、裂椎侧弯Cobb角大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检出病变总数明显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X线组侧弯、椎体显示满意度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脊柱侧弯Cobb角X线检查优于CT,而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脊柱侧弯的整体和细微结构,故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

  • 退变性脊柱侧弯翻修原因分析

    作者:赵新华;袁航;何敏娟;杨永宏;郑杰;钱金黔;楼肃亮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退变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翻修率及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381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4.5年(1~12年)。统计翻修原因、翻修率及处理方法。结果381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中,获得完整随访为321例。32例(9.97%,32/321)术后行翻修术,其中6例(1.87%,6/321)行1次以上翻修术。翻修原因有感染、内植物相关性疼痛或凸起、假关节形成、临近节段退变、神经根损伤和脑脊液漏。结论本院长达12年所行脊柱侧弯手术翻修率相对较低(9.97%)。常见的翻修原因是感染、侧弯继续进展以及内植物相关性疼痛或凸起、神经根损伤、假关节形成等。

  • 钉棒系统矫治15例脊柱侧弯的体会

    作者:李晓耘;周琼芳;王建华;查华荣;胡正刚;王敏

    目的 介绍应用钉棒系统矫治脊柱侧弯的体会.方法 本组共15例,男4例,女11例,年龄13~21岁.特发性脊柱侧弯10例,神经纤维瘤所致的脊柱侧弯1例,脊柱后突3例,结核病致眷柱侧弯1例.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11例,15例均获随访.结果 15例患者均经矫正,术前侧弯Cobb's角平均78.4°,术后为24.3°,平均矫正率为54.1%.结论 钉棒系统对矫治脊柱侧弯矫形效果满意,具有操作方便,植入器械稳定性好及安全性高等特点.

  • 王国才整脊手法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绍辉

    王国才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推拿专家,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王国才教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柱侧弯的比较研究(论著摘要)

    作者:吴志宏;叶启彬;邱贵兴;林进;王以朋;李世英

    对本院应用不同器械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进行比较研究.为利于比较,选用手术技术成熟期(1984年3月~1995年12月)、同一术者、Cobb角<100°的患者89例,男33例、女56例;年龄平均17.6岁(8~45岁);先天性32例,特发性48例,其他9例;胸段41例,胸腰段29例,腰段19例;6例合并不全瘫.按手术方法分8组:Harrington、Luque、H+L、单CD、双CD、Zielke、Zielk+后路手术、前路松解+后路手术组,各组患者分别为18、15、13、6、9、11、9、8例.

  • 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及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叶启彬;邱贵兴;王以朋;林进;张嘉

    目的报道本院研制的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原理及早期结果.方法随诊从1998年9月到2000年6月期间用本装置治疗脊柱侧弯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14.8岁(3~34岁).其中先天性侧弯30例,特发性侧弯36例,其它4例.此外,还随诊用本装置矫治后凸畸形16例,脊柱侧弯前路去旋转融合5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前后临床及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脊柱侧弯病例平均随诊8.9个月,侧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70.5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2.5度,平均矫正率55.6%,身高平均增加6.5 cm,矫正范围内的脊柱增长5mm.由本院首次治疗的2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平均矫正率73%,好者达87.2%.后凸畸形病例平均随诊5.3个月,后凸由术前平均80.5度(55~110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9度,矫正率76.4%.胸、腰段侧弯行前路手术后,侧弯由术前平均63.8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1.8度,矫正率50%.结论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是矫治脊柱侧弯,尤其是生长发育中儿童侧弯的较理想的新方法,不需植骨融合,能允许矫正范围内脊柱节段继续生长,合并症较少.本装置还可广泛用于治疗脊柱后凸、前路去旋转融合、脊柱滑脱和脊柱骨折等.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内固定
  • 退行性脊柱侧弯手术护理配合

    作者:王笑;王倩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退行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de novo scoliosis,DDS)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DDS作为一个严重脊柱疾患,是引起老年患者下腰痛、间隙性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定义是指成年以后新出现的侧弯,而不是被忽视的原有侧弯的进展,除外继发于脊柱椎体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创伤骨折、结核等原因引起的侧弯(>10度)[2]。越来越多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我院给予适当的手术护理配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脊柱侧弯 手术 配合
  •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

    作者:方华宴;宋相建;张永立

    目的 研究先天性脊柱侧弯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短节短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6 名年龄在14 ~ 30 个月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儿童进行了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患儿为重度脊柱侧弯或者进展性先天性脊柱侧弯,且均有半椎体引起,侧弯矫形需要半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通过1 次手术完成.所有患者接受12 ~ 48 个月随访,分析X 线片,测量术前、术中、术后和随访时的Cobb 角,计算矫正率和丢失度数.结果侧凸矫正率为96.5%,无断棒拔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瘫痪症状,X 线显示断端可见明显骨性愈合,凹侧骨柱形成,病变椎体与上下椎体融合.结论 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短节段固定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金静

    目的:总结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我院12例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手术的患者,通过总结对比其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数据,并采取相关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患者在手术后的侧凸矫正率达到63%,身高比入院的时候普遍增高(5±2)cm,身体的平衡得到了明显改善,没有发生脱钩、断棒等并发症。结论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指导患者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从而改善肺部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协调一致是手术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

  • 海涌:为脊柱侧弯而生

    作者:费菲

    海涌是北京朝阳医院的骨科主任.但他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他在20 多年的时间里,主刀完成5000 余例脊柱外科手术,成功率达到99% 以上.在脊柱侧弯治疗领域,实现了中国医生和国际一流水平的"零距离".5 年的时间里,他硬是让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跻身于国家级重点专科行列,让以呼吸病诊治著称的北京朝阳医院又多了一个特色科室.

  • 胸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应用于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邢文华;霍洪军;杨学军;肖宇龙;李峰;辛大奇;付裕;赵岩;祝勇

    目的:观测脊柱侧弯患者胸椎椎弓根及周围重要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评价经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脊柱侧弯矫形中的可行性。方法11例脊柱侧弯患者的术前矫形内固定节段椎体CT,观察椎弓根、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脊髓等的形态及解剖位置。并在导航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术后相同节段再行CT扫描,评价螺钉植入位置。结果椎弓根横径凹侧较凸侧为细,细者1.2mm,椎弓根在凸侧呈弧形改变,椎体偏离凹侧。凹侧脊髓紧贴椎弓根,凸侧脊髓偏离椎弓根。126枚椎弓根螺钉,有25(19.8%)枚螺钉完全偏出椎弓根行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固定,但术后所有病例均无神经血管的损伤发生,并且均维持了牢靠的内固定。结论导航技术应用于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植入时,可提高螺钉植入的准确率,畸形严重时螺钉可行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内固定。

  •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富江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本病的致病原因较多,但主要与脊柱的老年性退变有关.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治疗方案,学者们对本病进行了分型,但并没有一种分型能够很好的区分患者的不同种类而且能提高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本病逐渐得到重视,手术目的 主要是消除或缓解症状、矫正畸形及大限度的重建脊柱矢状面、冠状面的稳定性,手术方案主要有单纯椎管减压术、椎管减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椎管减压+前后路融合后路内固定术.对于融合节段的选择,目前仍有争议,分析表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685 条记录 7/35 页 « 12...45678910...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