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联合ROR1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作用

    作者:张娜;靳广毅;晋贞超;刘兵;彭博雅;高宁宁;胡云龙;唐俐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T7-EA)联合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 采用Syfpeithi表位预测软件预测ROR1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ELISA检测4μmol/L T7-EA、4mol/L ROR1和4μmol/L T7-EA联合4μmol/L ROR1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和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ALB/c小鼠皮下接种乳腺癌4T1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腹腔分别注射3 mg/kg T7-EA、15 mg/kg ROR1、3 mg/kg T7-EA联合15 mg/kg ROR1,每周1次,免疫治疗4次后处死小鼠检测肿瘤质量;ELISA检测血清中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Ig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特异性CTL活性.结果 在预测的多条ROR1 CTL表位肽中选取序列PYCDETSSV作为疫苗多肽;体外实验显示T7-EA活化淋巴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与ROR1相关多肽混合后不改变其活性;T7-EA与ROR1合用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IL-12,刺激DC产生TNF-α;体内实验显示T7-EA联合ROR1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显著强于单用T7-EA组和ROR1组,T7-EA联合ROR1诱导的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T7-EA和ROR1单独给药组,T7-EA联合ROR1诱发的T细胞杀伤作用显著强于T7-EA和ROR1单独处理组.结论 T7-EA和ROR1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效果.

  • LFn-MAGE3融合蛋白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

    作者:孔毅荣;付玲;郭强;于婷;于长明;陈薇

    目的: 表达融合蛋白LFn-MAGE3, 探讨无毒炭疽毒素用于治疗肿瘤的可能性.方法: 将LFn的编码序列导入PET21a表达载体中, 构建LFn融合表达载体PET21a-LFn.将全长MAGE-3基因插LFn融合表达载体中, 构建了PET21a-LFn-MAGE3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 诱导表达LFn-MAGE3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用Q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和Phe HP疏水柱进行纯化.LF毒性抑制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融合蛋白LFn-MAGE3在大肠杆菌BL21a获得胞内可溶性表达, 经纯化后, 获得一定纯度的LFn-MAGE3融合蛋白.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LFn-MAGE3能在PA(炭疽保护性抗原)协同下高效进入巨噬细胞.结论: 表达纯化获得的LFn-MAGE3融合蛋白能在PA协助高效进入细胞, 可以用于下一步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动物实验中.

  • C型CpG单链寡核苷酸对肿瘤疫苗抑瘤效果的增强作用

    作者:王学菊;王智博;卫红飞;吴秀丽;王莉;于永利;王丽颖

    目的:研究C型CpG单链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肿瘤疫苗抑瘤效果的增强作用.方法: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增生实验和病毒保护实验确定新C型CpG ODN, 采用小鼠体内抑瘤实验观察CpG ODN对肿瘤疫苗HSP65-MUC1重组蛋白抑制MUC1阳性肿瘤生长的增强作用, 并对小鼠血清中抗HSP65-MUC1抗体的类型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自行设计的CpG ODN BW005能刺激人PBMC和小鼠脾细胞增生,其刺激后的培养上清具有保护Vero E6细胞免受VSV感染的作用, 属于新型C型CpG ODN.将BW005与HSP65-MUC1联合应用于C57BL/6小鼠后, MUC1阳性肿瘤的发生明显延缓(平均44.8 d), 其终末肿瘤发生率低(33.33%);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平均49.5 d), 其终末生存率高(66.67%).小鼠血清中抗HSP65和抗MUC1的IgG2a抗体水平增加.结论:C型CpG ODN可以增强肿瘤疫苗HSP65-MUC1的抑瘤效果, 考虑与小鼠体内Th1环境的形成有关.

  •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抗肿瘤的免疫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林志烽;陈旭;李炳毅;张丹;霍毅;王微;席文锦;方亮;王涛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在基因转录、染色质重塑以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调节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DNA甲基转移酶(DNMT)是催化DNA甲基化的重要表观遗传分子,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DNMT抑制剂(DNMTi)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已被批准用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并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中.DNMTi能够促进抑癌基因的再活化、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及刺激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8+T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我们主要总结了DNMTi抗肿瘤的免疫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展现了DNMTi巨大的开发潜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 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浩;徐迎新;杜晓辉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和突破点,细胞免疫方面,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已取得实质突破,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基因转导T淋巴细胞在黑素瘤等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能;抗体应用方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蛋白4(CTLA4)抗体在2011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和抗PD-1配体(PD-L1)抗体则成为肿瘤免疫研究中新的热点,PD-1抑制剂Opdivo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和现行金标准多西他赛相比,持续显示生存期疗效优势,18个月总生存率是标准疗法的2倍.本文总结了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抗体研究进展.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兴;唐丽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来源于血液中的巨噬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后,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可极化为“M1”型或“M2”型TAM.“M1”型TAM抑制肿瘤生长,“M2”型TAM通过产生各种促进肿瘤生长因子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如:血管生成、免疫抑制、侵袭和转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增强或拮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剂的抗肿瘤治疗疗效,也能带动肿瘤在放射治疗或血管靶向药物治疗之后的修复机制.因此,研究临床抗肿瘤治疗过程,TAM参与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可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主要讨论TAM调节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刘方方;谢军平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具有激活T淋巴细胞和诱导免疫反应的功能,如今DC体外培养的方法日趋成熟,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改善DC疫苗效能使它能更好的为临床治疗肿瘤服务尤为重要.改善DC疫苗效能的方法有体外DC疫苗增效策略和体内DC疫苗增效策略.本文主要综述了体内DC疫苗策略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膜结合性补体调节蛋白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控制策略

    作者:王超;李婧;吴晓莎;李旭慧;杨章民

    通过抗体进行的肿瘤免疫治疗,其机制大多是通过活化补体直接引起肿瘤细胞溶解(CDC)或加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而许多研究证实,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膜结合性补体调节蛋白(mCRPs)能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而保护肿瘤细胞免遭CDC的杀伤,因此许多抗体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相关研究表明,通过阻断mCRPs或抑制mCRPs表达能使肿瘤的杀伤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因而控制mCRPs在未来的免疫治疗中很有潜力,本文简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 癌-睾丸抗原GAGE与肿瘤

    作者:赵飞兰;李立志;罗国容;谢小薰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传统的治疗方法仍存在各种问题, 故寻找新的诊疗手段已势在必行.目前, 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 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系统的调节成分

    作者:李媛;胡正军

    近来研究发现,一类被称为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细胞群,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等病理过程,促进肿瘤的生长.这群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脾、淋巴结、骨髓及肿瘤微环境等部位,通过复杂的分子途径,对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起抑制作用.该文就MDSCs的来源、基本特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生物学作用做简要综述.

  • Toll样受体与肿瘤免疫

    作者:杨玉娴;冯广友;苏绍波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是新近十余年发现的主要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受体分子家族,主要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来迅速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并且还能够诱导获得性免疫的产生.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哺乳动物至少有13种toll样受体,其中人的toll样受体鉴定出11种(TLR1-TLR11).在某些肿瘤中TLRs的表达发生量的变化,并且许多微生物组分和药物能够通过TLRs信号通路介导肿瘤的免疫治疗.

  • 外来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曲新国;范月超

    细胞可以向其周围释放含有受体的蛋白与其它细胞联系,但是细胞也可以分泌更复杂的结构:镶嵌跨膜蛋白的脂质双分子的囊泡结构.外来体(exosomes)是由多种真核细胞内多泡体(Microvesicular body,MVB)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膜性囊泡,是20年前人们在研究网织红细胞时发现的,近人们把注意力转向其特殊的免疫功能.外来体具有独特的蛋白质和脂质成分,可能参与了免疫细胞间物质传递,可以将肿瘤抗原递呈给T细胞,引发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体内外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外来体为非细胞成分,而且可以有效的发挥免疫刺激作用和抗肿瘤免疫[1],在本文中我们外来体的免疫性能的研究和近潜在的免疫治疗价值,特别是外来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天然免疫-肿瘤免疫治疗不容忽视的领域

    作者:石燕;焦顺昌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因其即时性且缺乏记忆性,在抗感染免疫中被广泛研究,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研究较少.随着对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深入研究,天然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也得到一定认可,但因效应细胞在体内的活性、数量、杀伤效率及抗瘤谱有限,使其临床应用受限.然而近年发现一种具有天然抵御肿瘤能力的小鼠,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效应细胞是以中性粒细胞、单核/E噬细胞和NK细胞为主的天然免疫细胞,且该种能力不仅能遗传还能移植,这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将综述上述3种天然免疫中主要的效应细胞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稳定表达人MAGE-1基因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李侠;隋延仿;胡沛臻;司少艳;张秀敏;黄杨;马斌;葛伟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稳定表达.方法:用PCR方法扩增质粒pUC19-MAGE-1中目的基因MAGE-1,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pCDNA3.1-MAGE-1,脂质体法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B16-MAGE-1),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阳性克隆中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以2×105个B16细胞和B16-MAGE-1接种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下,观察B16-MAGE-1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用PT-PCR与Western bolt分别在B16-MAGE-1细胞中检测到人MAGE-1基因的mNRA和蛋白质的表达,两组共20只小鼠均皮下成瘤,且肿瘤大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AGE-1,获得了稳定表达人MAGE-1基因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并保持很好的致瘤能力,为研究MAGE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新型抗ErbB2、抗CD16三价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作者:陆寒;解志刚;王明丽;施明;胡美茹;于鸣;马远方;沈倍奋;郭宁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三价抗ErbB2、抗CD16 BsAb.方法 构建重组载体pET22b(+)/BsA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蛋白的表达,通过包涵体复性纯化蛋白.应用悬浮培养系统扩增稳定表达抗人CD16 scFv-Fc融合蛋白的CHO细胞株(CG5细胞)和稳定表达抗人ErbB2 scFv-Fc融合蛋白的CHO细胞株(HG2细胞),通过rProtein A Sepharose Fast Flow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sAb的结合能力.结果 该BsAb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通过对重组蛋白的复性可获得高纯度的蛋白;复性后的BsAb具有与其亲本抗体相似性的结合靶抗原的能力.结论 新型三价抗ErbB2、抗CD16 BsAb能与高表达ErbB2的乳腺癌细胞系SKBR3细胞高亲和力结合和表达CD16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低亲和力结合.

  •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锦鹏;傅昭粤;宣国云;张哲;郑卓驹;王子源;姜东伯;杨琨

    肿瘤一直是人类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肿瘤靶向药物、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而传统肿瘤疗法已显示出"天花板效应",随着肿瘤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技术等研究不断深入,肿瘤免疫治疗在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中蓬勃发展.虽然近几年存在关于肿瘤免疫疗法负面报道,且其距临床大规模推广仍存在差距,但是肿瘤免疫疗法不断显示出的特有优势、巨大潜力及良好的临床前景使其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 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方法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持续诱导免疫反应,但仅对一小部分肿瘤患者有效.如何筛选出这部分肿瘤患者并大限度地发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综述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方法,包括寻找预测因子、筛选优势人群、重建免疫反应和免疫联合治疗等.

  •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玲;张毅

    嵌合抗原受体(CAR)是一种重组的抗原受体,同时具有结合抗原及激活T细胞的功能.转入CAR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不依赖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并可克服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和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因此CAR-T细胞免疫治疗比传统的T细胞治疗有更多的优势.基于一系列不同肿瘤表面抗原设计重组的CAR-T细胞在体内外显示了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尤其是靶向CD19的CAR-T细胞已经在B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随着CAR技术的不断优化,CAR-T细胞在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中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中质粒pLenti6/V5-D-TOPO(R)-TβRⅡDNglytk构建的意义及相应慢病毒的产生

    作者:杨阔;张婷;徐勇;畅继武;刘妍;张志宏

    目的 构建含有TβRⅡDNglytk的慢病毒质粒载体,生产出相应的慢病毒,用于对TGF-β失敏感的CTL的制备.方法 先以原始质粒为模板,PCR扩增TβRⅡDN和HSV-tk基因,用重组PCR方法获得TβRⅡDNglytk融合基因,用PCR扩增出TRANSglytk基因;再用TOPO克隆技术将其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经测序验证;后用Invitrogen公司提供的ViraPowerTM Lentiviral System和293FT细胞合成慢病毒,并用293细胞完成其滴度测定.结果 完成慢病毒质粒TβRⅡDNglytk的构建,经测序验证序列正确;生产的慢病毒具有感染能力,其滴度达到实验要求,可用于对TGF-β不敏感的肿瘤特异性CTL的制备.结论 运用重组PCR技术合成TβRⅡDNglytk及TRANSglytk两个融合基因,并用TOPO克隆技术连接到pLenti6/V5-D-TOPO(R)载体,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说明此方法用于病毒载体的构建是快捷可行的;用ViraPowerTM Lentiviral System和293FT细胞成功制备了慢病毒,为生产TGF-β不敏感的人肿瘤特异性CTL提供了基础.

  • 胞外体与肿瘤免疫治疗

    作者:孙静

    胞外体(EXO)是真核细胞晚期内体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囊泡体,负载了来源细胞的膜分子,蛋白分子以及一些参与信号转导的分子.不同来源的EXO其所负载的蛋白成分不同,其生物学特性也有所差异.以树突细胞(DC)为代表的抗原递呈细胞(APC)以及肿瘤细胞释放的EXO在机体免疫调节以及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就EX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5 条记录 10/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