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窦口鼻道复合体检查中的应用
随着副鼻窦病变患者的日益增加及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的广泛开展,窦口鼻道复合体区(Ostiomeatal Complex, OMC)的解剖知识及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愈来愈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广泛应用,CT扫描尤其是CT冠状位成像已成为评价此区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是安全进行副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1].但是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在以往较少被关注,为降低患者接受检查时的辐射水平,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应选择合理的低剂量扫描方案,尽可能减少患者邻近器官如眼晶体、角膜、甲状腺等器官的辐射危害.
-
低剂量CT扫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应用,CT扫描已成为评价副鼻窦病变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是安全进行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1].但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则较少被关注,为减少病人的受照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应选择合理的低剂量扫描,以降低邻近器官如眼晶体、角膜、甲状腺等器官的辐射危害.
-
鼻窦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本文收集经手术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鼻窦病变65例,以讨论分析CT的诊断价值.
-
鼻出血误诊3例
鼻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鼻腔和(或)鼻窦病变,血液从血管内流出至血管腔外,继而经鼻腔、鼻窦并从前鼻孔和或后鼻孔流出的现象,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种常见病,鼻出血应属于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作为其他相关疾病的一个症状,目前尚存在着争论.
-
鼻窦病变内窥镜术的护理
总结了169例鼻窦病变内窥镜术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术前精心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术后细心观察病情及认真做好一切护理。认为加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病变的护理,对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鼻窦病变的磁共振检查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
鼻窦病变是常见病之一,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鼻窦发病高低依次是: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1].现对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50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磁共振(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
面中部掀翻及其改良术
鼻腔鼻窦病变手术作颌面切口,由于面部血管丰富,极易出血,且术后面部存留疤痕,因此,对青少年、妇女及社会活动较多的患者不适用.1979年Conley和Price首次建议应用面中部掀翻进路切除鼻部肿物,克服了上述缺点,此后国内外学者对此手术径路加以应用和改良,面中部掀翻及其改良术取代了部分鼻侧切开手术,使其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1].本文对面中部掀翻及其改良术进行综述如下.
-
鼻腔鼻窦白塞病1例报道及文献综述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口腔及外生殖器溃疡、眼病三联征为特征,累及多器官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致误诊,以鼻腔鼻窦病变为主要表现者较罕见.本科2000年至今,共收治1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83例的护理体会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较困难.尤其是慢性病变造成鼻窦的阻塞使通气、引流发生障碍,而药物又不能见效时,只能借助手术来解决.但传统手术以根治性的方式居多.即在做手术时,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病变区域的全部黏膜都被刮除,手术中妨碍照明和视线的结构也被切去,但手术后仍有较多患者的鼻窦病变未被治愈[1].
-
鼻息肉单纯手术与手术配合变态反应源脱敏治疗的疗效比较
鼻息肉是专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多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鼻粘膜长期水肿而形成的;其次是鼻腔、鼻窦粘膜细菌性炎症刺激所引起.在治疗上以手术清除息肉为主,为防止复发,应去除病因.我科在1987~1996年期间,共收治鼻息肉患者572例,所有病例于手术前行常规变态反应源测试检查和鼻副窦拍片;对变态反应源检查阳性者,除行鼻息肉的清除外,还配合已测知呈阳性反应的变态反应源品种进行常规脱敏治疗;对检查结果阴性者,仅以手术清除息肉;鼻息肉伴鼻窦病变者行相应处理.术后3mon起记录随访结果,随访时间长达6a.本文就鼻息肉单纯手术治疗与手术配合变态反应源脱敏治疗者进行疗效比较.
-
口腔曲面断层X线检查鼻窦病变78例
我们应用口腔曲面X线机投照技术,检查鼻窦病变的患者78例,取得了较好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3例,女25例.年龄26~64岁,平均47.5±11.7岁.双侧上颌窦炎伴鼻炎36例,单侧上颌窦炎伴鼻炎12例.
-
鼻窦囊肿致单眼突出首诊眼科50例报告
单眼眼球突出在眼科门诊较为常见,一般常见于眶内原发性占位性病变、眶内炎症、外伤等原因,致单眼突出,也常见于眶外原发性占位性病变,侵入眶内形成继发性占位性病变,而致单眼突出。作者总结了眼科门诊鼻窦囊肿致单眼眼球突出,而首诊眼科50例病人(鼻窦囊肿之外的其他鼻窦病变所致的单眼突出,不列入本文的统计之列),现报告如下。……
-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优质护理分析
鼻中隔偏曲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临床常引发鼻功能障碍,表现为头痛、鼻塞、眩晕、耳鸣、夜间睡眠打鼾等症状,其病理改变是因鼻中隔的上下或前后径偏离矢状面,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通气功能障碍、鼻窦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型[1].随着鼻腔内窥镜技术的成熟发展,在直视下清除鼻腔及鼻窦病变组织,对改善其通气和引流,促进鼻腔生理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矫正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术后疗效也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开展的优质护理所取得的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鼻内窥镜下鼻腔及鼻窦手术后护理体会
鼻腔和鼻窦内窥镜手术是用内窥镜和特殊器械对鼻腔和鼻窦进行检查,明确诊断或彻底消除病变,并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的正常解剖结构,以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减少或防止病变复发.2006年2月~2007年3月,我科对15例鼻腔、鼻窦病变患者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肿块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Kartagener 综合征并发肺源性心脏病1例
Kartagener综合征,即全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鼻窦病变三联征[1].该综合征在临床上罕见,而Kartagener综合征并发肺源性心脏病更罕见.笔者在临床中见到1例,现报告如下.
-
鼻内窥镜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鼻窦炎及鼻息肉是鼻科的常见病,手术后往往疗效欠佳或病变复发,随着现代诊疗技术及方法的不断发展,鼻内窥镜手术已渐开展,使鼻窦炎和鼻息肉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大特点就是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基础上,尽可能不破坏鼻腔及鼻窦的解剖结构.大限度地保存鼻腔和鼻窦的基本功能,仅通过小范围或局限的手术处理使广泛的鼻腔、鼻窦病变明显好转或治愈.我院于1996年5月到1999年1月在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炎根治术和鼻息肉摘除术共39例,经随访观察6个月至1年,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