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亲环素A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

    作者:邓伟明;黄志祥;谭锦辉;廖泽涛;郑少玲;李天旺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与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确诊的活动期AS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HV组)30名,以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CyPA,比较两组间血清CyPA的差异,并将AS患者血清CyPA结果分别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毕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及近年新产生的AS疾病活动指数(ASDAS)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S组血清CyPA明显高于HV组[(34.6±11.0)μg/mL对(22.7±8.0)μg/mL,P<0.05];相关分析提示AS组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ESR(r=0.436,P<0.05) 、CRP(r=0.463,P<0.05)、ASDAS-CRP(r=0.783,P<0.05)、ASDAS-ESR(r=0.762,P<0.05)均存在正相关,但与BASDAI(r=-0.163,P>0.05)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AS患者血清CyPA明显上调,并与ESR、CRP及ASDAS密切相关,提示CyPA可能在AS发病及炎症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IL-2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邵勤;高洪燕;周小莉;曹春辉

    目的:探讨RA 患者IL-2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RA 患者(50例)、OA 患者(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外周血及RA 关节滑液Th22细胞所占比例,ELISA 法检测血清及RA 关节滑液中IL-22水平。检测RA 患者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骨破坏情况,分析其与IL-22水平相关性。两组间比较用t 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法,多组样本比较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结果:RA 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比例高于OA 组(t =2.290,P =0.021)及健康对照组(t =2.524,P =0.015);RA 患者血清IL-22水平高于OA 患者(t =2.560,P =0.014)及健康对照组(t =2.768,P =0.009)。RF 阳性RA 血清IL-22水平高于RF 阴性RA(t =2.322,P =0.035)。抗CCP 抗体阳性RA 血清IL-22水平高于抗CCP 抗体阴性RA(t =2.504,P =0.015)。RA 血清IL-22水平与ESR、RF、DAS28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 分别为0.312、0.314、0.332,P<0.05)。RA 患者血清IL-22水平随骨侵蚀的加重呈递增趋势,X 线不同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9.14,χ20.05(3)=7.81,H>χ20.05(3),P <0.05)。有关节积液RA 患者血清IL-22水平高于无关节积液RA 患者(t =2.587,P =0.012),关节滑液IL-22水平高于血清(t =2.668,P =0.011),与关节滑液Th22细胞比例无相关性(r =0.287,P =0.065)。结论:RA 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IL-22水平增高,与疾病活动性及骨破坏相关,可成为病情评估与骨破坏的指标。IL-22可能为 RA 治疗的新靶点。

  • 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茜;孙英焕;刘芳;李林静;李光迪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至我院住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95例为RA组.根据DAS28评分将RA组分为高度疾病活动期组38例、中度疾病活动期组40例、低度疾病活动期组13例、缓解组4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61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浆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与RA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浆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羟维生素D3、D-二聚体、FIB、ESR、CRP在不同疾病活动期分组表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维生素D3与ESR、CRP、DAS28评分、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D-二聚体呈负相关(P<0.05);D-二聚体与ESR、CRP、DAS28评分、关节压痛数(TJC)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D-二聚体水平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以作为判断RA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检测指标.

  • MOD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作者:黄自坤;李俊明

    早期发现和诊断结核病(Tuberculosis,TB)病人、及时选用敏感药物给予有效治疗,是减少TB传播机会、控制TB疫情的关键环节.目前,病原学诊断仍是TB诊断的金标准,也是判断疾病活动性、传染性和疗效考核的主要指标.传统的TB病原学检查主要是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和罗氏培养基培养法(L-J法).

  •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泪液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

    作者:程妍;刘煜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居成年人眼眶病发病率的首位,常见于女性,男女患病率为1:5,常见发病年龄为30-50岁。TAO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及某些环境因素如吸烟相关,还可能与甲状腺组织及球后组织存在共同的靶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异常细胞因子的表达在许多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AO患者眼外肌间质和球后结缔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这些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刺激眶内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合成大量黏多糖,导致球后结缔组织和眼外肌水肿,从而引起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眼球突出、上睑挛缩、复视、斜视、视神经受损等。TAO患者眼部临床表现与甲状腺功能状态不完全平行,TAO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比率分别为77%,3%和20%。TAO在Graves病发病前、发病同时及发病后发生的比率分别为23%,39%和37%。根据疾病活动性,TAO可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TAO疾病活动分期对选择患者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TAO活动性进行评价,但患者自身及临床医生的工作经验等主观因素常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寻找评价TAO活动性的客观性依据十分重要。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温大蔚;王吉波;赵磊;张婷;陈智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10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SLE女性患者60例,其中伴有低T3综合征的30例(排除具有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的病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30例,分析和比较伴有低T3综合征的SLE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SLE患者入院时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补体C3、补体C4、24小时尿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征,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伴有低T3综合征的SLE患者SLEDAI积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补体C3、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SLE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DAI积分(OR=2.194,1.045~4.606,P=0.038)、血红蛋白(OR=0.719,0.518~0.998,P=0.049)、谷丙转氨酶(OR=2.417,1.071~5.457,P=0.034)、白蛋白(OR=0.313,0.105~0.934,P=0.037)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SLEDAI积分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低T3综合征的危险性因素,而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

  •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血清MIF与TNF-α、IL-1β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振彬;杨志霞;徐铮;刘彦卿;耿丽芬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相关性.方法:根据DAS积分选择活动期和稳定期RA患者各30例,并设3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MIF和TNF-α、IL-1β浓度;采用SSPS11.5软件进行相关性等统计学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和健康者(P<0.05),且与血清TNF-α、IL-1β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活动期RA患者血清MIF表达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ESR、CRP、PLT均呈正相关,而与年龄、病程、晨僵时间和RF无相关性.结论:在活动期RA血清MIF水平显著增高且与TNF-α、IL-1β表达密切相关.

  • 血浆蛋白C、蛋白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沈永华;胡妍妍;朱浩;陈敏;刘文佳;邹晓平;张晓琦

    目的 评估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克罗恩病(CD)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诊治的30例CD患者及同期的3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液检测PC、PS和vWF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CD组患者的PC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PS和vWF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活性与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计算法分值(分型),PS活性与简化CDAI计算法、Best CDAI计算法分值(分型),vWF活性与简化CDAI计算法、Best CDAI计算法分值(分型)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仅有PC活性与Best CDAI计算法分值(r=-0.418,P<0.05)及分型(r=-0.347,P<0.05)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在PC活性明显下降的患者中以及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中需考虑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

  • 炎症性肠病腹泻发生机制及处理原则

    作者:欧阳钦

    炎症性肠病(IBD),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UC),还是克罗恩病(CD),在我国发病率日趋增加.IBD临床表现纷繁复杂,但腹泻为其常见的症状,发生率达70%~90%.由于腹泻的程度和性状与肠道炎症的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常被作为IBD活动指数(DAI)与严重指数(DSI)的重要指标来判断疾病活动性、严重度与治疗反应.因此充分认识腹泻发生的机制和临床特点,极有利于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 肠内外营养对重度克罗恩病患者身体成分和疾病活动性的影响

    作者:陈亚梅;王谊;江春华;熊双双;刘占举

    背景:营养不良是炎症性肠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常见于克罗恩病(CD)患者.部分肠内营养与部分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是重度CD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对重度活动期CD患者身体成分和疾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重度活动期CD患者纳入研究.入院后在抗感染和诱导缓解治疗的同时给予部分肠内营养与部分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评估入院时以及治疗1、2、3周后营养状况、身体成分指标和疾病活动性的变化.结果:入院时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00%,其中90.3%为重度营养不良.经3周规范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重度营养不良占比显著降低(34.7%对90.3%,P<0.05),体质量、体质指数、肌肉量、脂肪量、蛋白质含量、基础代谢率等身体成分指标逐渐改善(P<0.05),疾病活动性由重度活动逐渐向中、轻度活动过渡(P<0.05).结论:重度活动期CD患者采用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和身体成分指标,降低疾病活动性,促进疾病缓解.

  • 血清25 OHD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加加;王巧民;吴正祥;江秋霞;朱秀丽;李婷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了包括炎症性肠病在内的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门诊和住院UC患者50例,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UC患者同时检测CRP、ESR和PLT,以改良Mayo评分系统评估疾病活动性,以中文版IBD问卷( IBD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UC组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20 ng/mL)检出率为68.0%,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6.73±8.83)ng/mL对(19.84±4.56)ng/mL,P﹤0.05],并随疾病活动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P﹤0.05)。维生素 D缺乏组 CRP、ESR、PLT均显著高于非维生素 D缺乏组(P均﹤0.05),IBDQ总分以及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维生素D缺乏组(P均﹤0.05)。Spearman或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UC组血清25OHD水平与Mayo评分和CRP、ESR、PLT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与IBDQ总分以及四个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UC患者存在较高的维生素D缺乏率,维生素D缺乏可能对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与蛋白质和脂质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闻莺;刘欣艳;余雪君;陶玙婧;杨根妹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尽早对疾病活动性和严重度作出准确评估,有助于及时、正确的治疗.目的:分析活动期UC患者蛋白质和脂质代谢指标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1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97例活动期UC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DL-C),并分析与疾病活动性、严重度的关系.结果:活动期UC患者BMI、TP、ALB和TC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轻度活动期UC患者相比,重度和中度活动期UC患者ALB明显降低(P<0.05),重度活动期TG明显降低(P<0.05),中度活动期ApoA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P与ESR相关(P<0.05),ALB与ESR、CRP、CAI评分和Baron评分相关(P<0.05),TC与Baron评分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易出现蛋白质和脂质代谢紊乱,TP、ALB、TC与疾病活动性相关;ALB与疾病严重度有关,可作为UC疾病严重度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 粪便标记物在炎症性肠病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孟丽丽;吴战军

    炎症性肠病( 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具有复发与缓解交替的病程特点,其疾病活动性的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生物学标记物被发现。本文就近年已认可的和正在初步研究的IBD粪便标记物作一综述。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凝血功能分析

    作者:刘闻莺;刘欣艳;杨根妹;常英

    背景:血栓栓塞是溃疡性结肠炎(UC)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了解活动期UC凝血状态,可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分析UC活动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UC患者162例.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估患者临床活动性指数(CAI)和Baron内镜下评分.比较PLT、MPV、PT、APTT、FIB、TT、D-D在UC不同疾病活动性和不同严重程度间的差异,分析UC活动期PLT、MPV、PT、FIB、D-D与ESR、CRP、CAI、Bar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UC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的PLT、MPV、FIB、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UC间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UC活动期患者PLT和D-D与ESR、CAI、Baron评分呈正相关,MPV与ESR、Baron评分呈负相关,PT和D-D与CRP呈正相关,FIB与ESR、CRP、Bar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C活动期患者MPV与Baron评分呈负相关,FIB与ESR和CRP呈正相关,D-D与ESR和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MPV、PT、FIB、D-D可作为评价UC活动性的指标,D-D可作为评价UC严重程度的指标.

  • 溃疡性结肠炎中Fas/FasL介导的结肠上皮

    作者:严瑾;欧阳钦;陈代云;刘卫平;李甘地

    目的探讨Fas/FasL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Powell-Tuck评分系统对UC患者疾病活动性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UC和15例对照标本Fas、FasL表达,M30 Cytodeath特异性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 UC组表达Fas、FasL的水平平均为(27.1±2.9)%、(16.5±3.2)%,凋亡指数平均为(3.5±1.0)%,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11.6±3.1)%、(5.3±2.4)%及(0.3±0.1)%,P<0.01];UC表达Fas、FasL的水平与疾病活动性评分有正相关性(r=0.42和r=0.38,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没有相关性(P>0.05);组织学分级与疾病活动性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48,P<0.01).Fas与M30可共同表达且具有相关性.结论 Fas/FasL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大量凋亡可能是UC上皮层破坏的机制之一.

  • 疾病活动指数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谢艳;魏兵;欧阳钦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类l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作出准确而全面评价,因此各国专家制定出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以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但各家选用指标不同,标准详略不一,难以在临床上规范应用.本研究,旨在复习近30年来文献中应用的DAI,比较其优、缺点,以便为临床或科研推荐恰当的DAI.

  • 大动脉炎诊断及活动性评价中国专家调查

    作者:戴晓敏;董智慧;陈盛;程永静;达展云;戴生明;董静;侯勇;李芬;刘晓兵;梅轶芳;青玉凤;施春花;史伟浩;舒强;王勇;温鸿雁;徐健;徐胜前;薛静;叶霜;朱剑;姜林娣

    目的 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 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应问题的平均分.结果 中国专家目前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分类标准进行TA临床诊断.其中,年龄、肢体跛行、黑曚等症状,无脉或脉搏减弱、血管杂音、双侧脉压差增大、高血压等体征,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疾病诊断.此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A活动性评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美国Kerr评分体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均具有重要的病情活动性评估价值.在影像选择方面,颈动脉受累者更推荐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主干受累者则CTA略优于MRA.结论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中国医师对TA的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价.

  • 正五聚体蛋白-3(PTX-3)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病情活动性的价值

    作者:孙颖;马莉莉;刘豪;侯君;丁玉芹;严福华;姜林娣

    目的 探索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科的TA患者45名、健康体检者25名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s)检测血浆PTX-3水平,采用Kerr指标作为疾病活动性评定的金标准.结果 TA患者血浆PTX-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18.5±13.9)ng/mL vs.(0.52±0.26)ng/mL,P<0.01]和RA患者[(18.5±13.9)ng/mL vs.(0.73±0.47)ng/mL,P<0.01];且活动期患者PTX-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26.7±16.8)ng/mL vs.(6.2±4.7)ng/mL,P<0.01],并与疾病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Rho:0.78,P<0.01);而健康人与RA患者血浆PTX-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后发现,TA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水平(Rho:0.65,P<0.01)、全身血管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受累血管管腔狭窄程度(Rho:0.67,P =0.04)及管壁增厚程度(Rho=0.54,P=0.05)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PTX-3(≥10.71 ng/mL)在评估TA活动性方面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77.78%,准确性为84.44%(ROC曲线下面积=0.95,95%CI:0.89~1.00).结论 PTX-3有望成为一种评估TA病情活动性的有效的血清学指标,且其血浆水平可能反映了患者血管损伤情况,用于监测疾病活动性.

  • D-二聚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董亮;李学勇;刘炬

    目的 了解血D-二聚体(DD)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013年1月至12月住院诊治的60例RA患者及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D水平,分析RA患者血浆DD水平与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水平及疾疾活动性(DAS) 28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RA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 RA患者组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D升高RA组的ESR、CRP水平明显高于DD非升高RA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DD非升高RA组的ESR、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DD升高RA组的DAS28评分值高于DD非升高RA组(P<0.01).RA患者血浆DD水平分别与ESR、CRP、RF、CCP、DAS28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5、0.541、0.656、0.598、0.794,P均<0.01).结论 RA患者血浆DD水平与其疾病活动程度相关,可作为疾病活动程度的判断指标,凝血纤溶系统亢进可能是RA关节滑膜炎的病理反应之一.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h细胞因子mRNA及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捷;谢红付;施为;陈翔;陈明亮;杜乾君;陈服文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细胞因子mRNA产生及其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LE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及PBMC培养上清水平,并评估疾病活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SLE患者PBMC中IFN-γ mRNA表达低于正常,IL-4、IL-10 mRNA表达仍高于正常;但处理组上述细胞因子产生水平均降至正常;而对照组IFN-γ产生水平低于正常,IL-4、IL-10产生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在转录后翻译或翻译后调控机制中某一环节对细胞因子蛋白质进行干预,从而对SLE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96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