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流行性感冒预防和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俞莎;俞绍鑫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易变异而导致流感的反复流行.近10年来由于管理加强,疫苗改进及新的抗病毒药的应用,在流感的防治上有明显进步,现综述如下.一、流感的流行情况及监测流感是一种经典的传染病,迄今,每年仍有大量的发病和很高的死亡率.Turkulov等[1]报道,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 000万人感染流感病毒.Newton等[2]报道在美国每年有20 000多患者死于流感.20世纪曾发生6次世界大流行,分别在1900、1918、1957、1968、1977和1998年,其中1957、1968、1977年的世界大流行均是从我国大陆开始的[3].以1918-1919年的世界大流行严重,至少有2 100万人丧生.流感的反复大流行是与流感病毒的变异密切相关的.流感病毒是一种有完整包膜的RNA病毒,病毒表面的两种主要抗原为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H为一种分子质量(m)为75 000u的糖蛋白,其作用在于H与红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受体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H与宿主细胞结合而使细胞受染.N亦是一种糖蛋白,可以水解细胞膜上许多多糖受体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此酶的功能是促进病毒从细胞内释放和聚集,对感染的扩散起重要作用.

  • 广东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变异和药物敏感分析

    作者:梁丽君;黄平;朱晓兰;苏文哲;曾宪锹;张欣;张永慧;陈维清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2009年至2011年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变异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时空抽样方法,检测广东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对N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糖基化位点变异,构建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进化树(MCMC进化树);同时分析2009年至2011年广东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NA基因对NA抑制剂类药物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耐药现状;计算50%抑制浓度(IC50),并对两种药物分别进行年份病毒株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2009年至2011年67株病毒株NA基因出现N44S/K、R257K、I365T、N369K、N386S、I389M和I436V变异,2011年病毒株进化树主要分为两主干;2010年至2011年广东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病毒株发生N44S变异,增加1个糖基化位点NQS42-44;2010年至2011年广东地区病毒株发生N386S变异,减少1个糖基化位点NFS386-388.广东地区病毒株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均敏感,但出现3个离散值.结论 广东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变异具有地区特征;糖基化位点变异对于病毒株致病性和抗原性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病毒株对NA抑制剂敏感,但应警惕出现耐药株.

  • 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神经氨酸酶基因的特征与变异

    作者:黄平;邹丽容;陈秋霞;柯昌文;李晖;方苓

    目的 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变异的分析,揭示毒株NA基因的变异与进化.方法 检测广东GD-01-06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对全球各地人禽流感H5N1毒株NA基因进行检索,采用DNAStar 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地区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 1997至2006年53株毒株NA基因112个氨基酸位点全部置换,占24.9%(112/450);53株毒株分为两个系列:1997年人禽流感毒株为一个系列,2003至2006年毒株为另一系列.毒株GD-01-06与PC-6231-04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1%,与1997、2004至2005年毒株比较,毒株GD-01-06发生Y081H、E363G位点置换.2003至2006年所有毒株均丢失第53位异亮氨酸,且第49位半胱氨酸置换为异亮氨酸,改变蛋白质二级结构.与同义突变比较,毒株GD-01-06的NA基因错义突变错义进化速率(Ka)大于同义进化速率(Ks),显示NA基因进化受到明显选择性免疫压力.结论 1997至2006年53株毒株NA基因进化分为两个系列;NA基因进化受到明显选择性免疫压力;2003至2006年毒株C049I置换,导致蛋白质二级结构改变,其意义尚待探讨.

  • 神经氨酸酶基因A(nanA)产物在仓鼠肺炎球菌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施光峰;翁心华

    目的探讨神经氨酸酶基因A(nanA)产物对感染肺炎球菌后仓鼠咽鼓管细胞表面糖化合物变化的作用.方法应用植物血凝素组织化学技术,比较仓鼠在感染肺炎球菌(D39菌株)及其神经氨酸酶基因A缺陷株(ANA1)后咽鼓管细胞表面糖化合物的变化.结果植物血凝素标记结果显示,D39感染组咽鼓管上皮细胞的LFA和SNA的染色比非感染对照组有明显下降,提示正常末端涎酸残基在D39组已被祛除.同时,咽鼓管腔表面WGA,SuccWGA,BSL-Ⅱ,PNA和ECL在D39感染组的染色增强,而神经氨酸酶基因A缺陷株(ANA1)感染组与非感染对照组相比,植物血凝素标记染色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氨酸酶基因A(nanA)产物在改变细胞表面糖化合物结构的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由此导致肺炎球菌在仓鼠咽鼓管的种植和感染.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作者:卞家蓉;修清玉

    扎那米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为WHO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扎那米韦分子极性强、水溶性大、组织渗透能力差,经口腔吸入或滴鼻给药,可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从而快速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扎那米韦可用于成人或儿童的甲型或乙型流感的预防和治疗,经口腔吸入或滴鼻给药法可减少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 唾液酸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杰;徐文方

    对结构基于唾液酸类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一种新型苯甲酸衍生物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合成及体外酶抑制活性

    作者:王敬;刘盼和;袁建勇;李雁武

    本研究基于苯甲酸衍生物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结构,依据新报道的构效关系设计了新的先导化合物L,并合成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甲酸衍生物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Ⅰ~Ⅳ).活性测试选用流感病毒菌株H3N2 (California/04)、H1N1(California/99)和B(Shanghai/02).结果显示,化合物Ⅰ~Ⅳ均具有良好的神经氨酸酶抑制作用,含环状分支的Ⅱ活性佳.

  • 截短型H1N1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作者:林军;许明飞;胡海峰;胡又佳;朱宝泉

    将密码子优化的截短型H1N1神经氨酸酶基因克隆到载体pPICZαA中,以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NAS.将线性化的重组质粒pPICZαA-NAS转化毕赤酵母SMD1168,获得了能够分泌表达截短型H1N1神经氨酸酶的重组菌株.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能够分泌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截短型神经氨酸酶,该酶受两种已知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显著抑制,可用于构建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 帕拉米韦合成路线图解

    作者:贾飞;陈良柱;陈建新;孙平华;陈卫民

    帕拉米韦(peramivir,1),化学名为(-)-(1S,2S,3R,4R) -2-羟基-3-[(1S)-1-乙酰胺基-2-乙基]丁基-4-胍基环戊-1-羧酸,是美国BioCryst 制药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环戊烷衍生物类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本品能有效抑制各种流感病毒株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且具有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且不易出现耐药性等优点.2009年10月美国FDA紧急批准1用于治疗H1N1型流感[1].本文根据不同原料及合成工艺综述了1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路线,现归纳如下(图1).

  •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

    作者:苏彤;李淑华;常文军;刘世建;鹿文英;韩一芳;曹广文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库检索获得43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禽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5%,潜在抗原位点氨基酸分布相同;所有毒株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但糖基化位点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可能来源于禽H5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 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

    作者:关蔚;林吉;李自雄;韩一芳;苏彤;张宏伟;曹广文

    目的 探讨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其编码蛋白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和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下载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甲型流感病毒N9亚型的NA基因序列,利用MEGA 5.05和BioEdit软件对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NA基因与2010年捷克共和国H11N9禽流感病毒的相似性达到96%;新型流感病毒存在5个氨基酸的缺失;其中1株新型病毒可能的酶活性位点发生了变异.结论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可能是由H11N9进化而来;氨基酸的缺失可能是造成人感染和较高病死率的原因.

  • 新城疫病毒H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魏林;戴建新;孙树汉

    目的:构建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探索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机制及应用价值. 方法:用RT-PCR从NDV中克隆HN cDNA,并构建HN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表达.注射至小鼠B16黑素瘤模型,检测其抗肿瘤作用. 结果:成功地克隆了NDV HN cDNA,所构建的pcDNA3-HN有良好的表达,动物实验显示,pcDNA3-HN有增强荷瘤小鼠CTL,NK杀伤活性的作用. 结论:NDV HN的真核表达质粒具有增强荷瘤小鼠抗肿瘤CTL,NK 细胞反应的作用.

  • 甲型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研究进展

    作者:陈雪晴;祁贤;焦永军

    甲型流感病毒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病原体,接种疫苗为有效的防病手段.但因其基因变异程度较高,疫苗株如与流行株匹配程度较差,则疫苗的保护力较弱.近年来,对其广谱中和抗体的深入研究,为流感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广谱中和抗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HA和NA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鄢翠林;崔大伟

    目的 探讨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的分子特征,为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库(GISAID)中获得我国2016~2017年分离的525株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病毒和13株H3N2亚型参考株的HA和NA基因序列.应用MEGA 6.0软件分析HA和NA的分子进化特征、氨基酸位点和耐药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进化树分析显示13株参考株之间HA和NA氨基酸的同源性均为96.9% ~99.1%.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病毒株HA和NA氨基酸序列之间同源性均为96.3%~100%,HA和NA的优势亚分支均为3C.2a.1,相当一部分毒株分型不够明确.HA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9株发生N121E突变,103株发生N121K的突变且主要来源于2017年的香港毒株;182株发生G/R142K突变;A/Hong_Kong/3079/2017-HA和A/Guangdong-Chengguar/1383/2017-HA均发生A128I突变;NA蛋白仅3株(A/Hunan-Suxian/1980/2016-NA、A/Hunan-Yuhua/11799/2016-NA和A/Ningxia-Yuanzhou/1657/2016-NA)发现H275Y耐药位点突变.结论 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HA和NA蛋白与参考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优势亚型均为3C.2a.1;与病毒的毒力及药物相关的部分关键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应密切关注H3N2病毒的分子特征,为其防控提供参考.

  • 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及流行趋势预测

    作者:宋玥;颜文娟;方坤;李小杉;李伟;卫平民

    目的 分析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NA)进化特征,预测其流行趋势,为流感疫苗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库及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数据库下载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1 141条.利用邻接法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利用Bayesian skyline Plot预测流行趋势.结果 2009至2016年中国甲型H1N1毒株NA基因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逐年降低.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同一年份的毒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基本呈现集中分布.除2012年,其余各年份的毒株均通过不同模型得到正向压力选择位点.动力学分析显示2017年甲型H1N1可能达到一个流行高峰.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逐年变异,需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

  •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作者:高敏;崔大伟;杨先知;谢国良;车飞虎;孙海燕;陈瑜

    目的 分析2014-2015年3例新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H5 N6毒株的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收集GenBank、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及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H5N6病毒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MEGA6.0及NetNglyc服务器对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和分子变异特征分析.结果 3例感染HPAI-H5N6患者毒株的HA与NA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5% ~ 98.7%和90.1% ~98.2%;HA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Guangzhou/39715/2014(H5N6)和A/Sichuan/26221/2014(H5 N6)与A/duck/Eastern China/1111/2011(H5N2)同源性近,分别为97.7%和98.5%;A/Yunnan/0127/2015(H5N6)与A/muscovyduck/Vietnam/LBM631/2014(H5N1)同源性近(97.2%);NA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Guangzhou/39715/2014(H5N6)和A/Yunnan/0127/2015(H5 N6)与A/swine/Guangdong/K6/2010(H6N6)同源性近,分别为97.2%和97.6%,A/Sichuan/26221/2014(H5N6)与A/duck/Guangdong/S3073/2010(H6N6)同源性近(97.4%);进化树分析显示3例患者毒株处于2个不同的分支;HA基因包含有S137A、T160A等突变,糖基化分析显示有6~7个N-糖基化位点.结论 新型人感染HPAI-H5N6病毒是一种重组病毒,其HA基因来源于亚洲禽类H5亚型,NA基因来源于亚洲禽类H6N6;HA基因位点突变及N-糖基化改变可能有助于增强对人类的感染.

  • 新型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HA与NA的进化分析

    作者:王杨;崔大伟;黄明珠;霍朝霞;谢国良;杨先知

    目的 研究2013年甲型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的基因进化特征,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分子特性.方法 收集GenBank中已登录的禽流感病毒基因相关参考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MAN和MEGA 4.0对HA和NA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并利用Phymol软件进行同源建模.结果 2013年甲型H7N9流感病毒HA与NA的氨基酸序列与国际/国内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5.7%~99.8%.同源建模发现该毒株HA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Q226L突变,NA上也发生了R294K和69 5N del氨基酸突变.结论 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序列与我国江浙地区和部分东亚国家的H7N9禽流感病毒参考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该毒株HA与NA蛋白氨基酸序列发生的变异,可能是病毒致病性改变的原因之一.

  • 2009~2012年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HA与NA基因的进化分析

    作者:吴英萍;崔大伟;秦志梅;谢国良;杨先知;郑书发;余斐;范剑;陈瑜

    目的 研究杭州地区2009年至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的基因进化特征,分析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抗原的分子水平转变.方法 用RT-PCR分别扩增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和NA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用DNAMAN和MEGA 4.0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A和NA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建立的RT-PCR可成功检测HA(C)、HA(D)和N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与NA氨基酸序列的亲缘系数与WHO推荐的病毒株及国内代表株的同源性均为98.9% ~ 100%;三维构象结果表明,HA编码的蛋白质有5个位点发生改变,而NA编码的蛋白质仅发生2个位点改变.结论 2009年至2011年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序列与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毒参考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但HA与NA蛋白质表位存在某些氨基酸位点的改变.

  • 中药制剂常用辅料对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牛莹;曹泽彧;曹亮;丁岗;马世平;萧伟

    为探讨中药制剂过程常用辅料对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的影响,避免中药制剂对抗病毒物质药效的干扰,为生产工艺中各种辅料的使用提供借鉴依据.分别将各种受试物对NA进行干预,研究各类物质对NA活性的影响.各类辅料对神经氨酸酶活性作用不同,其中,乙酸、聚山梨酯-20、二甲基亚砜和聚乙二醇-4000对NA活性具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均小于5%;Trition-X-100和乙酸乙酯较以上物质抑制作用弱,IC50分别为26.7%,30.7%;乙醇与正丁醇的抑制作用较弱,难以计算其IC50值,而聚乙二醇-6000则呈现出对NA活性一定的激活作用等.不同制剂辅料对NA活性影响不同,在抗流感药物的生产工艺中应高度重视各类辅料的合理应用,严格规范用量,设计合理工艺,尽量减少各类辅料在药物应用和再研究过程中对药效的干扰.

  • 江苏省2013年甲型H1N1(09pdm)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资海荣;郭艳;邓斐;余慧燕;王慎骄;汤奋扬;祁贤;卫平民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3年甲型H1N1 (09pdm)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按照流感样病例定义,收集江苏省各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培养及亚型鉴定.选取2013年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株甲型H1N1 (09pdm)阳性毒株,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A、NA基因,测序并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14株分离毒株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 (H 1N1)的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4%和96.5%~98.0%.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A%~98.9%和97.0%~98.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4株分离株HA和NA基因分属于不同的进化谱系.分子特征表现为HA氨基酸序列出现D114N、K300E、E516K的变异,NA分子特征表现为N44S位点变异.从2013年左右开始甲型H1N1 (09pdm)流感基因多样性增加;通过FEL模型得到一个正向压力选择HA氨基酸位点310,一个正向压力选择NA氨基酸位点4,通过REL模型得到9个正向压力选择HA氨基酸位点179、180、239、301、303、310、311、312、313(含位点310),5个正向压力选择NA氨基酸位点4、23、52、287、374(含位点4).HA蛋白具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7个位于HA1上,2个位于HA2上;NA蛋白共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14株分离毒株在NA蛋白酶活性中心及周围辅助位点上均未发现变异.结论:2013年江苏省甲型H1N1(09pdm)流感HA、NA基因变异加快,遗传多样性增加,未来的遗传进化值得进一步关注.

225 条记录 7/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