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公藤抑制致敏小鼠T细胞IL-5 mRNA表达及GATA3活性

    作者:程晓明;王长征;刘卫东;钱桂生

    通过对致敏小鼠T细胞IL-5 mRNA表达和GATA3活性的观察,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对IL-5基因转录水平的调节机制,并与地塞米松(DM)的作用比较。 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BALB/c小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致敏组,以OVA致敏和激发[1];TP组,每次激发前1 h腹腔注射TP 40 μg/kg体重;DM组,每次激发前1 h腹腔注射DM 10 mg/kg体重。TP组与DM组后一次激发后24 h再给药1次。(2)原位杂交(ISH):制备脾脏T细胞涂片。IL-5寡核苷酸探针序列:5′TCT CAA AGA ACC ACA TTA CTT GTG GCT CAC 3′。随机观察200个细胞,计数杂交阳性T细胞数。(3)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致敏组(25只),致敏方法同上。Panning法[2]分离CD+4T细胞,用丝裂霉素C处理的B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s)。将CD+4T细胞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即正常小鼠CD+4T细胞;另3组分别为将致敏小鼠CD+4T细胞随机分成的B组:刀豆蛋白A(ConA)刺激组,C组:TP组和D组:DM组。各组加入OVA至终浓度0.2 g/L、ConA至终浓度25 mg/L、1×107个APCs,相应组加入TP至终浓度10-4mol/L,DM至终浓度10-5mol/L。B组取0.5 h、1 h、2 h和4 h时相点,其余组取2 h时相点。GATA3寡核苷酸序列:P1 5′CCT CTA TCT GAT TGT TAG CA,P2 5′ TGC TAA CAA TCA GAT AGA GG,末端标记[γ-32P] ATP。EMSA反应产物经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 h,-70℃放射自显影8 h。相同实验重复3次。(4)凝胶电泳迁移率竞争实验:特异性竞争抑制实验组:加入100倍和200倍未标记GATA3探针;非特异性竞争抑制实验组:加入200倍非特异性的其它未标记探针序列:P1 5′ATA AAA TTT TCC AAT GTA AA,P2 5′TTT ACA TTG GAA AAT TTT AT。

  • 寡核苷酸DNA微阵列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DR53组基因分型的研究

    作者:肖家全;李成涛;谭建明;康敏华;李瑶

    目的建立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53组基因分型的寡核苷酸DNA微阵列.方法根据中国汉族人群HLA-DRB等位基因的频率设计特异性的分型探针,制作寡核苷酸DNA微阵列.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DR53相应区段的DNA,扩增中用Cy5-dCTP荧光标记,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芯片的探针杂交,通过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及分布格局确定样品的基因亚型.分型结果用标准DNA和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验证. 结果经寡核苷酸DNA微阵列分型,111份样本中共检出DR53组位点72个,其中DR9 34个,DR4 25个,DR7 13个,无一例假阳性或假阴性,重复率和准确率均达到100%.检测总耗时约5 h. 结论寡核苷酸DNA微阵列用于HLA-DR53组基因分型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简单快速的特点,适合于临床应用.

  • 运用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检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渝徽;陈鸣;黄庆;姚春艳;闫慧慧;匡红;府伟灵

    目的 研究运用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对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Pα)进行检测的方法 和反应条件.方法 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设计特异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寡核苷酸探针并利用巯基自组装技术固定在石英晶体上,运用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的"质量效应"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靶基因进行杂交检测,并探讨不同pH值和不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对检测的影响.结果 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成功检测出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pH7.6的缓冲液和0.64 mol/L的NaCl溶液适合于检测.结论 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能够有效地检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有望对临床上开展毒素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 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素-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振洲;吴卫平;匡培根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增加,并可能参与了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我们旨在通过原位杂交和点杂交的方法观察脑缺血后脑组织ET-1基因表达的变化,以证实脑缺血后ET-1含量增加是由于其基因表达增强所致.材料和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10组.参照Longa等的大鼠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于做点杂交的大鼠分别于缺血时和缺血后0.5、1.5、3、6、12、24、48和72h断头取脑,分离中动脉分布区的皮层和尾壳核;用于做原位杂交的大鼠于缺血后24h断头取脑.ET-1基因探针为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由27个核苷酸组成.

  • c-met原癌基因mRNA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

    作者:宁宏;张劲松;贾广学;付映辉

    c-met原癌基因是1984年Cooper等首先发现的基因,其编码生成的c-met蛋白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离散因子的受体,后者具有很强的有丝分裂原作用。c-met原癌基因的激活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形成有关,为探讨其与睑板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c-met原癌基因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其与睑板腺癌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收集本院1985年10月至1998年3月睑板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32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51~73岁,平均56.4岁。左侧15例,右侧17例。根据肿瘤的浸润程度进行临床分度[1]:Ⅰ度11例,Ⅱ度16例,Ⅲ度5例。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进行分类:高分化10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7例。其中行肿瘤切除术27例,并眶内容物摘出术5例。癌旁正常睑板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6例。 2.试剂:地高辛标记的c-met基因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试剂盒(小鼠抗地高辛IgG,生物素化羊抗小鼠IgG,SABC-POD,蛋白酶K,封闭液)购于武汉博士德公司;DAB显色系统购于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 3.方法:c-met基因mRNA原位杂交检测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用不加探针杂交液作为空白对照;已知c-met染色阳性输尿管癌标本作为阳性对照。 光镜观察:c-met基因表达阳性:肿瘤细胞的胞浆、胞膜染成棕黄色;大多为混杂着色,以中等着色所占比例分为-~+ + +。其中0为-,≤25%为+,26%~50%为+ +,>50%为+ + +。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32例睑板腺癌标本中,17例(53%)c-met基因mRNA表达阳性;16例癌旁正常睑板组织中3例(19%)表达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P<0.05)。c-met基因mRNA表达与睑板腺癌的临床分度及细胞分化程度间关系见表1。 c-met基因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r=0.269,χ2=7.52,P<0.01)。c-met基因表达与肿瘤临床分度相关(r=0.308,χ2=11.34,P<0.01)。 三、讨论 c-met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7q3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c-met基因编码生成的跨膜蛋白,由细胞外配体结合

  • 应用肿瘤相关寡核苷酸芯片筛选乳癌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徐笑红;孟旭莉

    目的: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研究乳癌基因表达谱.方法:根据文献获取目的基因,查询相应基因mRNA序列,通过计算机设计并合成探针,将探针点样于经化学修饰的载玻片上,制备含288种基因的肿瘤相关基因寡核苷酸芯片.提取乳癌与相应正常乳腺组织总RNA,通过逆转录制备荧光标记的cDNA探针并与芯片杂交,经洗片后扫描获取图像,计算机分析比较乳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16例乳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标本,有10例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表达增高的有6种,表达降低的有4种.结论:乳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存在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乳癌的发生发展与这些基因密切相关;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在乳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用核糖体RNA ITS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鉴定临床常见真菌

    作者:黄媛;陈建魁;谢湘峰;尹秀云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真菌菌种的方法.方法:选取真菌核糖体RNA的ITS区为靶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和种特异性探针,将3个属的6种临床常见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和黄曲霉)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标记生物素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11种医学真菌DNA,产物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通用引物可以扩增所试11种医学重要真菌的DNA,扩增片段长度约为560 bp.6种真菌扩增产物只与其对应的探针杂交.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特异,适合常规实验室开展.

  • 人类致病病毒属水平基因筛查芯片的制备及其在黄病毒属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杨银辉;韩伟国;胡玉洋;康晓平;曾海攀;陈晨;刘洪;朱晓光;刘国振;祝庆余

    目的:制备人类致病病毒属水平高通量筛查用基因芯片,并通过检测黄病毒属病毒初步验证其筛查效果.方法:利用Clustal W和BLAST软件设计针对人类致病病毒的属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对探针浓度、杂交温度、杂交时间、不同杂交液及杂交后芯片的洗涤方法进行优化.分别用特异或随机PCR方法从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扩增病毒核酸,在扩增过程中掺入aa-dUTP并进一步偶联Cy5或Cy3荧光素进行标记,随后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并通过荧光扫描仪对杂交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基因芯片的筛查效果.结果:共设计了针对人类医学病毒的1 090条寡核苷酸探针及其他阳性、阴性对照探针,其中黄病毒属共46条探针,Tm值为77.67~83.53℃,通过随机或特异PCR扩增8株黄病毒属病毒核酸,在42℃、过夜杂交的条件下,通过基因芯片方法均获得了黄病毒属特异性杂交信号,与其他属病毒之间没有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结论:所制备的基因芯片可用于黄病毒属病毒的快速筛查,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大规模病毒性病原体的高通量筛查与鉴定技术平台提供了实验依据.

  • 几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芯片的制备

    作者:石岗;文思远;陈苏红;王升启

    目的:为了同时多样本检测和鉴别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3种重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制备了寡核苷酸检测芯片.方法:针对3种病原体和荧光素酶基因设计特异的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采用硫代和氨基双功能探针修饰技术制备寡核苷酸芯片,以荧光标记多重不对称PCR技术为基础,通过将单链PCR产物与芯片杂交实现对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对10种与待检病原体无关的菌及定量有限稀释的荧光素酶和3种病原体基因质粒模板进行芯片检测,结果表明芯片对待检病原体特异,其检测4种基因的灵敏度均为5×103拷贝质粒.对24份性传播疾病患者标本进行芯片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100%,与淋病奈瑟球菌混合感染率为83.3%(20/24),与传统PCR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在24份标本中,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三重感染病例芯片诊断为3例,混合感染率为12.5%(3/24);而传统PCR诊断为4例,混合感染率为16.7%(4/24),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75%.结论:该芯片是一种可靠检测3种病原体的方法,它可快速提供有关患者混合感染的情况,因而为指导个性化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

  • 腹泻病毒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作者:周标;刘琪琦;王升启

    目的 建立一种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实现7种腹泻病毒,A组轮状病毒、B组轮状病毒、Ⅰ型诺如病毒、Ⅱ型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 选择7种病毒特异性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与探针,制备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将多重实时荧光PCR(RT-PCR)扩增产物与带有特异性探针的芯片杂交,经洗涤、化学发光检测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RT-PCR体系、杂交条件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下,评价芯片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结果 研制的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体外转录RNA参考品的低检测限为3×103拷贝/反应,检测临床样本的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92.1%、符合率为95.1%.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基因芯片的腹泻病毒检测方法,此法能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和鉴别7种腹泻病毒,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何子红;胡海盛;张传光;唐涛敏;吕端磊

    基因芯片是指应用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等方法,将大量cDNA片段、肽核苷酸或寡核苷酸探针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如玻璃片、硅片、聚丙烯酰胺凝胶、尼龙膜等)的表面,组成密集二维分子排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或电荷偶联摄影像机等特定仪器对杂交信号的强度扫描分析,从而获得大量的基因序列或表达信息[1].基因芯片的突出特点在于高度并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高度的并行性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进程,并且有利于基因芯片技术所展示图谱的快速对照和阅读;多样性是指单个芯片中可以进行样品的多方面分析,从而提高分析的精确性,避免因不同的实验条件产生的误差;微型化是当前芯片发展的趋势,其优势是减少试剂用量和减少反应体积,从而提高样品浓度和反应速率.高度自动化可以降低制造芯片的成本和保证芯片的制造质量不易波动.另外,与计算机相连的图像分析系统使研究结果更客观、准确.同时由于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为基因芯片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2].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新基因发现、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基因组文库作图、疾病诊断和预测、药物筛选、基因测序、个体化医疗等.此技术为"后基因组计划"时期基因功能的研究及现代医学科学及医学诊断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1,3].

  • 新型MGB探针特异性检测变形链球菌

    作者:郑晖;林久祥;杜宁;陈峰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TaqMan(R) MGB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变形链球菌,提高PCR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减少检测的假阳性.方法:提取 6种不同链球属细菌的DNA,分别进行巢式PCR和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两种PCR方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巢式PCR第1轮扩增的引物是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第2轮扩增使用变形链球菌16S rRNA基因可变区序列的特异性引物.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与第2轮巢式PCR特异性引物相同,设计的MGB探针序列与变形链球菌16S rRNA基因中特异性序列相匹配,不与其他细菌的基因序列匹配.将变形链球菌标准株的DNA样本从2.5 mg/L至0.16 μg/L 按5倍梯度稀释,制备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结果:变形链球菌和格氏链球菌在巢式PCR中均扩增出282 bp的DNA片段,出现假阳性结果.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定量检出变形链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不检出其他链球菌,比巢式PCR特异性更好.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变形链球菌DNA的低检出浓度为20 μg/L.结论:本研究设计出一种针对变形链球菌的TaqMan(R) MGB探针,建立利用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方法.

  • MicroRNA-155靶向的放射性标记探针对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活体显像

    作者:康磊;霍焱;王荣福;张春丽;闫平;徐小洁

    目的:microRNA-155(miR-155)显著高表达于乳腺癌、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本研究旨在构建靶向miR-155的放射性示踪探针对乳腺肿瘤的活体显像.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靶向miR-155的反义互补寡核苷酸探针(AMO-155),并对其进行5'端乙酰基修饰及2'-甲氧基修饰,进而与双功能螯合剂NHS-MAG3偶联后,在氯化亚锡的还原作用下对其标记99 Tc,评价血清稳定性,并对乳腺癌荷瘤裸鼠进行活体显像,对比反义、无义及阻断组的显像差异,并通过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鉴定肿瘤的miR-155水平.结果:99m Tc-AMO-155的制备标记率达97%(n=5),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8%(n=5),放射比活度约为3.75 GBq/μg.通过对比无义对照组及阻断组,99mTc-AMO-155能够在活体水平特异性地显示miR-155高表达的恶性肿瘤.此外,针对miR-155不同表达水平的肿瘤,99mTc-AMO-155亦可在活体水平反映其表达差异.结论:经化学修饰的99m Tc标记的AMO-155探针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及活体肿瘤靶向识别作用,为肿瘤显像提供了潜在的新型探针.

  • 肝炎诊断芯片60-mer长链寡核苷酸探针的设计研究

    作者:孙朝晖;马文丽;危敏;王蜀燕;郑文岭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易引起慢性肝炎的三种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进行分析,设计肝炎病毒诊断分型芯片的寡核苷酸(Oligo)探针.方法:利用BLAST软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丁型肝炎病毒(HDV)、丙型肝炎病毒(HCV)6个亚型的DNA及cDNA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得到有意义的特异序列;然后用生物信息学软件Array designeR3.0设计特异性高、Tm值相近、长度均一的Oligo探针.结果:获得156条60-mer探针,用于打印成DNA芯片,进行HBV、HDV的联合检测和HCV的基因分型.结论:利用BLAST检索系统和生物学软件Array designeR3.0设计肝炎病毒诊断分型芯片的探针,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方法.

  • 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检测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铀;周泽平

    1.用异硫氰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mRNA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了MALT型PGL及慢性胃炎的组织切片,检测肿瘤组织、肿瘤旁组织以及慢性胃炎组织中肿瘤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免疫球蛋白κ和λ轻链的表达,确定轻链限制性.

  • Rsa Ⅰ与Sma工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法的建立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戴克胜;赵雨杰;王宏;高维强;王迎春;阮长耿

    目的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Bsa 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对基因芯片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两位点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无相关关系.方法设计、合成两组寡核苷酸探针,使用3甲氧基氨基丙基硅烷、戊二醛等化学物质,实现探针与固相支持物玻片的连接.应用不对称PCR方法扩增Rsa Ⅰ、Sma Ⅰ多态性片段,在扩增体系中掺入荧光标记dUTP,获得被测片段的单链标记产物.对核酸杂交反应的温度、动力学和离子浓度变化进行研究,获得佳的杂交鉴别条件.对20名正常人,酶切法确定多态性基因型,再用寡核苷酸阵列法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对50例血栓病人进行检测,探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与vWF基因Rsa Ⅰ、Sma Ⅰ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寡核苷酸阵列法和酶切法对20例标本检测的符合率为100%;血栓病人与正常人Bsa Ⅰ、Sma Ⅰ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GG、GA、AA和CC、CT、TF分别为4.0%、12.0%、84.0%和24.0%、44.0%、32.0%,正常人分别为1.4%、11.8%、86.8%和8.8%、57.4%、33.8%,血栓病人等位基因频率G、A和C、T分别为10.0%、90.0%和46.0%、54.0%,正常人分别为7.4%、92.6%和37.5%、62.5%,血栓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两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vWF基因RsaⅠ、Sma Ⅰ多态性寡核苷酸阵列检测方法,为基因芯片技术在SNP检测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未获明确证据表明Rsa Ⅰ、Sma Ⅰ多态性与血栓的发生有关.

  • 供、受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肾移植近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作者:郭义峰;谭建明;李荣宇;刘三震;李瑶;应康;谢毅;毛裕民

    目的研究肾移植供受者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术后早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1)根据有无急性排斥发生,129例肾移植受者分成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6个月内),根据HLA-A-B-DR错配、神经钙蛋白抑制剂、肾功能延迟恢复、ATG或MAb诱导治疗、冷缺血时间等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5种细胞因子及5种受体的21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情况.(2)根据HLA-DR配型情况分成0~1个HLA DR位点错配组(0~1MM)、HLA-DR完全错配组(2MM),比较两组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 (1)129例肾移植受者中,39例(30.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急性排斥组HLA-DR错配数和无排斥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位点的多态性在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中的分布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HLA-DR完全错配组(2MM组)和0~1个位点错配组(0~1MM组)进行比较,两者多态性分布亦有不同.结论肾移植供受者不同基因多态性对预测排斥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 白细胞介素18在人白血病细胞系J6-1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勇;李戈;饶青;耿以琪;林永敏;宋玉华;吴克复

    目的阐明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人白血病细胞系J6-1的表达与调控,探讨IL-18 在白血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浆合酶链反应检测IL-18 mRNA的表达,酶切鉴定其特异性;构建IL-18的重组质粒,测序分析其cDNA 序列的同源性;应用反义核酸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IL-18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对J6-1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J6-1细胞组成性高表达IL-18 mRNA,测序结果表明,其cDNA 序列与文献报道IL-18的同源性为99%, 仅有一处同义点突变(35 UCA→UCC).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8 mRNA的表达水平很低(0.13±0.05),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 ODN)显著上调IL-18在PBMC的表达(0.82±0.24),但对J6-1细胞无类似上调作用.IL-18在J6-1细胞的表达水平(0.98±0.29)明显高于在K562、HL-60、U937和LCL细胞系的表达.IL-18 ASODN能显著抑制J6-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43.3%),而对HL-60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抑制率16.7%). 结论 J6-1细胞组成性高表达IL-18;IL-18基因的编码区在J6-1细胞不存在有意义的突变;IL-18可能通过自分泌途径正向调节J6-1细胞的增殖.

  • 整合素基因在脓毒症大鼠心脏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张召才;严静;蔡国龙;虞意华;胡才宝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心脏中整合素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脓毒症导致心脏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 雄性3个月龄Wistar大鼠12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盲肠结扎针刺法建立脓毒症模型或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术后24 h快速摘取心脏,以L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注法测量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后,再行病理检查,其后以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整合素家族基因在两组大鼠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脓毒症大鼠心脏无明显病理改变,但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和左室舒张末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下降,提示大鼠心脏处于抑制状态;基因芯片检测表明:24条整合素亚单位基因中有20条表达较对照组上调2倍以上,核心亚单位αv和β2整合素基因明显上调,而整合素β1基因表达相对不足.结论 脓毒症大鼠心脏中整合素基因表达失调,αv和β2整合素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促进炎性介质造成的心脏损伤;整合素β1基因表达相对不足可能与大鼠心功能不全有关.

  • 子宫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昕荣;陈素华;乔福元;刘海智;熊锦文;崔文华;王楠

    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与出生缺陷的关系早已受到关注[1],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建立了豚鼠巨细胞病毒(GPCMV)胎仔感染模型,并应用敏感、特异的三相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定位探索GPCMV在亲代子宫中的转录水平与胎仔感染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02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