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HIV/STIs防治与计划生育服务相结合:对政策发展的回顾
90年代,艾滋病病毒感染(HIV)与性传播感染(STIs)在低收入国家上升的流行趋势引起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
-
19个发展中国家口服避孕药的停用状况和停药后果
口服避孕药是仅次于宫内节育器的第二大广泛使用的避孕方法,已知全球范围内停用口服避孕药的比率很高.本文关注的是在19个中、低收入国家中由于不满意而停用口服避孕药的情况,以及妇女停用避孕药后是否成功换用了其他避孕方法.作者研究了停用口服避孕药的可能性与妇女文化程度和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动机之间的关系.
-
中低收入国家系统综述研究能力有待加强
2015年3月,《Health Research Policy and Sys-tems》发表了题为“A systematic review of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s of innovations in healthcare and resul-ting generic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的文章。文章认为,系统综述( systematic reviews)日渐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确定研究优先领域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能力仍然参差不齐。该文通过对中低收入国家系统综述的研究能力进行快速评价,分析开展系统综述研究的个人及团队的能力、机构资金支持力度以及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情况等。研究发现,高收入国家及其相关机构为中低收入国家开展此类研究提供了大量支持。 Cochrane协作网络涵盖了当前系统综述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并囊括了一批专业人才。个人、团队、机构以及系统层面都存在明显的能力限制。个人研究的能力还受到语言障碍、学术机构支持以及广泛通信和知识管理系统的约束。由此可以看出,中低收入国家在进行卫生体系的系统综述研究时能力有限,需要由具有技术和经验的高收入国家提供支持。
-
促进国家卫生账户数据在卫生决策中的应用
十多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一直建议各国推广应用国家卫生账户( NHA )数据,为循证决策提供依据。2010-2012年,世界银行对50个国家NHA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结构和技术阻碍了其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应用。大多数国家主要关注NHA数据收集,忽视了数据分析、传播以及长期的能力建设。因此,NHA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制度化过程较为缓慢。2016年5月,《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杂志发表了相关文章,讨论了NHA的起源和目标,并关注相关战略的开发和应用,以帮助中低收入国家挖掘NHA的潜在价值。后以斐济作为案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将卫生筹资指标纳入NHA规划文件;建立一个评估当地卫生重点的NHA指南;合作研究共享NHA数据,为循证决策提供依据。
-
埃博拉:全球卫生领导力的一场危机
近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题为“Ebola: a crisis in global health leadership”的文章指出,埃博拉病毒在全球蔓延,反映了全球卫生领导力的失败。
文章指出,埃博拉疫情之所以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世界卫生组织本身的局限性。一方面,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预算不断缩减,一些流行病学专家相继离开,削弱了卫生应急反应小组的能力。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要求196个成员国遵守《国际卫生条例》,提高各国公共卫生反应能力,并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加强国际合作。但由于该条例缺乏具体的责任分配以及对不合作国家的制裁措施,导致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一些低收入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依然不足。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过早死亡与空气污染有关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使用改进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对空气污染与健康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2012年空气污染已经造成约700万人死亡,空气污染除了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外,还与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之间存在强有力的联系。从区域看,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的中低收入国家2012年空气污染相关负担重。
-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4年世界卫生统计》
2014年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14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全球期望寿命显著延长,其中女性寿命长于男性。在高收入国家,男女之间的期望寿命差距显著,女性寿命约比男性长6年;在低收入国家,这一差距约为3年。日本女性的期望寿命位居世界首位,为87岁,其次是西班牙、瑞士和新加坡。9个国家的男性期望寿命为80岁及以上,长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冰岛、瑞士和澳大利亚。
-
提升基层照护促进全面健康
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讨论医改,这是因为各个国家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都存在一些问题.各国的医改进展程度不一,发达国家医改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公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服务效率;对于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经济体而言,重点是怎么使一些新的中产阶层得到比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低收入国家的重点是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中国既是新兴经济体,又是低收入国家,现在的医改处于后两者之间.中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中国的医改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不同区域要采取不同模式.对于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应该是有的地方政府主导,有的地方主要发挥市场作用,采取多元化筹资模式.
-
中低收入国家的卫生体系
过去10年来,全球卫生开始逐渐意识到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包括制度、组织和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与卫生服务提供有关的要素,以更好的满足人群需求。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卫生体系尤为重要,但这些国家缺乏足够资金改善卫生基础设施,一些特定的疾病项目主要依赖外部资金支持,尤其是药物和医疗用品。运行良好的卫生体系既对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至关重要,也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全球利益相关者和组织近期关注的焦点。
-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研究证据
在过去的1个世纪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脑卒中所导致的死亡已替代传染病,占据全球死因的首位。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30.9%的死亡和10.3%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数损失来自于心血管疾病[1]。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发布的《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08》指出,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将由2004年的1710万人上升到2030年的2340万人,其中约80%的死亡和约90%的死亡增长将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2]。
-
晚断脐和早断脐对新生儿结局和4月龄时铁营养状况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晚断脐是预防婴儿铁缺乏的方法之一.众多研究表明、在低收入国家,晚断脐是比较经济有效且值得推广的干预措施,但是其有益作用和潜在不良影响在高收入国家研究的还很少.该研究探讨了晚断脐和早断脐对欧洲地区新生儿一般状况及婴儿4月龄时铁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者将荷兰、哈尔姆斯塔德、瑞典地区400名足月妊娠、低妊娠风险的孕妇随机分为晚断脐组(胎儿娩出3 min后结扎脐带)和早断脐组(胎儿娩出 10 s内结扎脐带),记录孕妇及新生儿的一般状况,并收集脐血、婴儿出生2天及4个月龄时的静脉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铁、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等铁状况指标.
-
心血管病多效固定复方制剂——Polypill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CVD)逐渐成为人类的主要死因~([1]).全世界发生的CVD死亡事件中,超过3/4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2]).
-
死亡10人以上的200起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和防范建议
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表明,在2000-2020年期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高收入国家将下降30%左右,而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则会大幅度增加.
-
道路交通伤害
道路交通伤害是困扰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有不断增多之势.一般地说,经济发展速度达4%~6%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上升的,只有当经济发展速度降到4%以下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才开始下降[1].道路交通伤害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NP)的1%~2.5%:在低收入国家约占1%,中等收入国家约占1.5%,高收入国家约占2%或更高[1-2].
-
我国自杀率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全球而言,自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算2012年全球的年龄标准化自杀率为11.4/10万,男性15.0/10万,女性8.0/10万;2012年共有80.39万人自杀死亡,其中60.67万人(75.5%)的自杀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而高收入国家的自杀死亡人数仅为19.72万人(24.5%)[1].因此,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自杀更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纵观过去三十多年报道的我国自杀率数据,发现我国的自杀率已显著降低.本文概要回顾我国近二三十年自杀率的变动趋势,并分析与这一变动趋势有关的影响因素.
-
感染预防及其经济学影响
感染预防是一门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防止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的传播从而避免个体感染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感染性疾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的疾病之一.WHO于2008年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两种死亡原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约12%)和中风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约10%),紧随其后的就是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疾病、腹泻、艾滋病和肺结核.这些疾病综合起来约占死亡率的17%[1],这还没有考虑微生物对动物和植物健康的其他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影响.在低收入国家,呼吸道感染疾病是首要致死因素,而在中等和高收入国家,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如果仅考虑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发病率因特殊病毒株和疾病流行或在全国性暴发而每年均有所变化(近年来多种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引人注目).
-
HIV疫苗研究概况
现在全世界艾滋病(AIDS)病魔猖獗.据UNAIDS/WHO新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球约有4 030万HIV-1型或2型感染者,在这些感染者中有3 800万为成年人(男性2 050万人、女性1 750万人),15岁以下儿童230万.仅2005年,全球就有490万新感染病例(15岁以儿童感染70万),因AIDS死亡病例有310万(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57万)[1],其中95%的新HIV感染者在发展中和低收入国家.我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戴志澄在2005年10月22日"中国首届性医学国际论坛"上表示,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1例AIDS病例以来,中国估计已有HIV现有感染者84万,AIDS患者8万.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11月28日在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截止2005年9月底中国内地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35 630例,其中AIDS患者31 143例,累计死亡7 773例.AIDS蔓延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人类公共卫生的一个严重威胁;如果防治措施积极、有效,经费充足、机制科学,中国就有望在2010年将HIV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之内,如果措施不力,HIV感染人数届时将可能达到1 000万[2].AIDS流行的严重形势迫切需要动员全社会一切可能控制其流行,包括健康性教育、性传播性疾病的治疗,预防性疫苗和药物等.有人说对AIDS的宣传教育是好的疫苗.此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在目前没有好的HIV疫苗出现的情况下,只能利用宣传教育手段规劝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其二也表明HIV疫苗之重要.HIV疫苗与教育相辅相成,社会行为干预和生物医学预防缺一不可.HIV疫苗越早出现,AIDS流行就会越早得到终控制.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开始立项进行HIV疫苗的研究.
-
错过昨天,做好今天,改变明天
您是否已经加入世界第三大国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资料,201 4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3 87亿,而到2035年预计将达到6亿.“糖尿病国”已经成为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在这个国家里,每年有近五百万成人死亡.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他们在被诊断糖尿病的时候通常已经存在至少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上述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确定2016年世界卫生日将关注糖尿病.
-
做糖尿病教育,没那么简单——关注糖尿病教育标准化项目
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201 3年新发布的糖尿病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1 3年全球糖尿病人数3.82亿,预计2035年将达到5.92亿,其中80%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中国仍然稳居糖尿病人口排行榜第一位,达到了9840.7万.(见图1)更令人担忧的是,除欧洲外,其他地区的糖尿病人群中,中年人(40~59岁)都成为了主力军,这部分人群更容易因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糖尿病教育.
-
周围动脉疾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吸烟仍为重要危险因素
《柳叶刀》(Lancet)10月19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表明,周围动脉疾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中低收入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明确周围动脉疾病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并评估佳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研究者检索了以踝臂指数(ABI)≤0.90定义周围动脉疾病且以社区为基础的相关文献。利用流行病学模型确定高收入国家(HIC)和中低收入国家(LMIC)的年龄和性别特异性周围动脉疾病患病率,并将其与联合国人口数相结合估算全球患病率。对15种周围动脉疾病的假定危险因素实施相关性比值比(OR)荟萃分析,并在8个WHO区域利用危险因素预测周围动脉疾病数。结果显示,共有包括112027例受试者的3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9347例伴有周围动脉疾病。来自HIC的研究为22项,来自LMIC的研究为12项,性别特异性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男、女性以及HIC和LMIC中均基本相似。在HIC中,(45~49)岁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5.28%和5.41%,(85~89)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83%和18.38%;LMIC男性的患病率低于HIC男性。在LMIC,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在女性年轻阶段(45~49岁)。无论是HIC还是LMIC,吸烟均为重要危险因素(当前吸烟的OR分别为2.72和1.42),其次为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2010年,全球有2.02亿人伴有周围动脉疾病,其中69.7%生活在LMIC。在过去十年间,LMIC和HIC的周围动脉疾病患病人数分别增加28.7%和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