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DZK1敲除对小鼠肝脏胆固醇代谢和胆囊结石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焦龙;孙海东;陈超波;何川琦;王启晗;赵刚;韩天权;胡海;蒋兆彦

    目的 探讨敲除PDZK1(Postsynaptic density-95,disks-large,ZO-1-domain K1,PDZK1)基因对小鼠肝脏胆固醇代谢调节和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PDZK1基因敲除小鼠(PDZK1 knockout,KO组)和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组),每组各10只,以成石饲料分别喂养4周,观察胆囊成石情况,并收集肝脏和胆囊组织.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肝脏PDZK1和清道夫受体B族1型(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 1,SRB1)表达.采用胆总管插管收集肝胆汁,测定胆汁分泌率和胆汁胆固醇含量.采用试剂盒酶法测定胆囊胆汁成分并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holesterol saturation index,CSI).以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成石饲料喂养4周后,WT组小鼠全部成石(10/10),KO组小鼠则为40%(4/10)成石.两组小鼠肝胆汁分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O组小鼠肝胆汁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胆汁酸含量增加(P<0.05),且CSI降低(P<0.05).KO组小鼠肝脏SRB1蛋白表达降低(P<0.05),甾醇氧-酰基转移酶基因1/2 mRNA表达降低(P<0.05),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和胆汁酸转运相关蛋白(ATP结合盒b11)表达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 PDZK1影响SRB1在小鼠肝脏中表达,降低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摄取,减少胆汁胆固醇分泌,继而降低胆囊结石形成.

  • 白芨加甲基叔丁醚灌注溶解胆固醇结石的研究

    作者:田立新;张惠东;李均乐;卢敏俊;黄小庆;阙丽梅

    目的 观察白芨浆对甲基叔丁醚灌注溶石时动物的胆囊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6只,观察白芨对甲基叔丁醚溶解胆结石的溶石率及白芨对胆囊黏膜的影响.结果 白芨对甲基叔丁醚溶解胆结石的溶石率无明显影响(B组92.54%,C组91.11%,D组91.28%,P>0.05);白芨对胆囊壁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明显减轻甲基叔丁醚的副作用.结论 白芨解除了甲基叔丁醚灌注溶石的副作用,为灌注溶石的广泛开展提供支持.

  • 携带白蛋白启动子小鼠SCP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贾岩峰;崔云峰;李东华;崔乃强;彭雁飞;宁召臣;张琚

    胆汁中胆固醇的过多分泌伴随肝细胞浆内胆固醇的浓度显著增高是形成胆固醇结石的关键因素,其中固醇携带蛋白2(SCP2)是影响肝细胞中游离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旨在构建携带白蛋白启动子小鼠SCP2基因表达载体.

  • 纯胆固醇结石终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作者:黄洁;张捷;李玛琳;田大广

    终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以分子生物学的手段,以微生物自身组成成分中的"家族特异性保守物质"的分子进化史等为主要工作对象来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生态[1].

  • 胆石病胆囊缩胆囊素受体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汪国营;孟翔凌;徐阿曼;熊茂明;朱化刚;杨文奇;胡孔旺

    胆囊缩胆囊素受体(CCK-1R)异常在胆固醇结石胆囊收缩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胆囊CCK-1R的大结合容量(Bmax) 和平衡解离常数(Kd),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CK-1R mRNA在胆囊平滑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胆汁胆固醇对胆囊CCK-1R功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 氨肽酶N在兔肝脏的表达及胆汁中活性的研究

    作者:李月廷;祝学光;许漫山;赵昕亮;贾弘;陈祥柏

    我们通过检测氨肽酶N(APN)基因和APN蛋白在肝脏的表达及其在胆汁中的活性,探讨APN在胆固醇结石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新西兰白兔(3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50kg(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普通饲料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每日喂普通颗粒饲料100g;结石组(20只):每日喂饲1.2%的高胆固醇饲料100g并分成10 d组和4周组,各10只.

  • 胆红素结石与体液中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作者:杨波;朱善德;张弘;杜晓炬;岳辉;周景春;于众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胆红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清、胆汁、唾液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进行测定,旨在探讨内源性β-G活性变化与胆红素结石的关系[1-3].

  • 胆固醇结石与缩胆囊素受体及其基因的关系

    作者:汪国营;孟翔凌

    缩胆囊素(CCK)与CCK受体结合发挥胆囊收缩功能.CCK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糖蛋白,属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CCK-1受体(CCK-1R)是CCK受体两个亚型之一[1],其基因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人类胆囊平滑肌细胞只有CCK-1R,它有三个结构域:N-端胞外域;跨膜区域和C-端胞浆域.已发现第四跨膜区结构域是决定与配体亲合力大小的关键[2].CCK的释放存在负反馈机制,肠腔内蛋白酶抑制CCK的释放.近年来发现的肠内CCK释放因子在小肠自发地分泌入肠腔,激活分泌CCK细胞膜Ca2+通道使Ca2+内流从而刺激CCK释放,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能被硝苯地平阻断[3].CCK的生理功能是以神经途径为主导的,而给予大剂量的CCK则直接与其受体结合激发胆囊收缩过程.CCK-1R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通过G蛋白途径实现,有Ca2+-CaM途径和DAG-PKC途径[4].两个途径并不同时发挥作用,主要决定因素在于胞浆中Ca2+浓度.CCK-1R的功能能够负反馈调节血浆CCK水平.

  • 高胆固醇膳食诱导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小鼠中肝细胞小窝蛋白-1的表达

    作者:王玉;孔静;吴硕东;刘彬彬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膳食诱导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小鼠中肝细胞小窝蛋白-1(Cav-1)的表达及其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L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致石组,分别给予普通膳食与高胆固醇膳食,饲养8周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肝细胞Cav-1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致石组小鼠全部成石.致石组小鼠的血清胆固醇[(4.19±1.02) mmol/L]、HDL[(2.12 ±0.27) mmol/L]、LDL[(2.67±1.28) mmol/L]、总胆汁酸[(75.79±78.25) mmol/L]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致石组小鼠肝细胞内Cav-1在mRNA水平(2.28±0.05;t=32.714,P<0.01)与蛋白水平(1.68±0.08;t=2.886,P<0.05)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高.结论 高胆固醇膳食诱导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内Cav-1在短期内表达水平增高,但Cav-1的表达改变是否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尚不确定.

  • 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Cajal样间质细胞及动力的变化

    作者:范莹;吴硕东;殷振华;付倍蓓

    目的 观察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组织Cajal样间质细胞(ICLCs)及胆囊动力的变化.方法 将100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只,实验组给予致石饲料(胆固醇含量2%),对照组给予正常颗粒饲料,8周造模结束后,利用胆囊全层铺片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ICLCs数量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胆囊组织中ICLCs的超微结构特征,利用在体胆囊收缩素(CCK-8)激发实验评价胆囊动力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豚鼠胆囊ICLCs平均阳性面积为(18.37±0.64)%,实验组为(2.47±0.2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122,P<0.01);对照组豚鼠胆囊胆汁时间-流量曲线下面积为(31.58 ±2.26)μl,实验组为(15.02±1.98)μ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8.586,P<0.01).结论 饮食诱导的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ICLCs明显减少,同时胆囊动力受损,对外源性CCK反应下降.胆囊动力受损可能与ICLCs减少有关.

  • 胆乐化瘀片防止食饵性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

    作者:吕锋;李中明;宁立芬

    目的 探讨胆乐化瘀片防止食饵性胆固醇结石机理.方法 通过改变饮食成分诱发豚鼠胆结石.各组连续喂养8周后(各给药组拌入规定剂量的药物),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从胆囊中收集胆石,吸取胆囊胆汁,测定胆汁中成分的含量.结果 胆乐化瘀片预防组的成石率均显著降低,其高剂量预防组成石率降至0%.模型组动物肝脏发生明显脂肪变性,其发生率为90%;而预防组动物发生率仅为40%(低剂量组)和20%(高剂量组).结论 胆乐化瘀片通过调节胆汁酸的代谢,增加胆汁酸的含量;降低胆汁中游离胆红素的含量;以及利胆等综合作用与防止胆石的形成有关.

  • 胆汁及相关成分变化在胆结石形成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金少圣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常与胆汁成分改变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及其始动因素尚未完全明了.对近年来胆汁及其部分相关成分的变化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症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泌尿系统结石因素分析

    作者:龚光卫

    泌尿系统结石简称尿结石或尿石病,是指在泌尿系统内的尿液沉淀性聚集物.其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结石的形态、大小、颜色和质地与结石形成的部位有关.尿中常见结石有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尿酸盐结石、碳酸钙结石、胱氨酸结石、黄嘌呤结石、胆固醇结石等.

  • 内镜微创保胆术后结石复发患者胆囊中胆汁成分分析

    作者:李全福;许旭;张立广;刘建辉;邵青龙;郭超;钟永刚

    目的 探讨胆囊胆汁成分与内镜微创保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关系.方法 测定150例胆囊结石、80例非肝胆疾病患者的胆囊胆汁成分,该15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术后发现胆囊结石复发12例.测定所有患者胆汁成分.结果 结石组和复发组胆固醇浓度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复发组胆固醇浓度高于结石组;结石组及复发组糖蛋白含量浓度及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复发组糖蛋白含量浓度及钙离子浓度高于结石组;正常组PH值明显低于结石组和复发者,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胆囊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是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重要因素.糖蛋白及钙离子浓度可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发展,在保胆术后结石复发中起到一定作用.

  • 原发性肝内胆固醇结石:附38例报告

    作者:杨建辉;杨尽晖;彭创;成伟;吴金术;蒋波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内胆固醇结石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收治的肝内胆固醇结石并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男1 8例,女20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发热及黄疸,腹痛合并黄疸14例(36.8%),腹痛合并发热12例(31.5%),Charcot三联征9例(23.7%);术前B超肝内结石发现率为100% (38/38),CT肝内结石发现率77.4%(24/31);3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含再次胆探)及T管引流术25例次,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含内引流重建1例)5例次,肝叶切除术24例次;术后并发胆汁漏1例,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等胸部并发症4例;6个月随访发现结石残留3例(7.9%),2例未引起临床症状予以观察随访,1例曾合并胆管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术前结合B超及CT检查能明确肝内胆固醇结石部位及其合并症诊断;手术是治疗肝内胆固醇结石的主要手段;合理应用肝叶切除术、胆道镜等技术可获得低残石率.

  • 胆汁中蛋白成分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

    作者:刘为民;彭彦辉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常与胆汁成分改变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及其始动因素尚未完全明了,该文就近年胆汁中蛋白质成分改变对胆石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面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瘦素、胆囊收缩素、脂代谢与胆固醇结石的关系探讨

    作者:曾道炳;雷正明;甘西伦;叶明新

    目的 探讨瘦素、胆囊收缩素、脂代谢与胆固醇结石的相关性,为胆固醇结石的成因补充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检测35例正常人与119例GS患者之间的BMI值及血清leptin、CCK、TC、TG、HDL、LDL、APOA、APOB和LP(a)水平.分析GS组内BMI和leptin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GS组BMI及血清leptin、CCK、TC、TG和APO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S组血清HD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GS组内BMI与lepfin、CCK、TC、TG和APOA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leptin与CCK、TC、TG和APOA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及血清leptin、CCK、TC、TG和APOA明显升高者,具有易患胆固醇结石的趋势;leptin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 胆固醇结石症患者与正常人胆汁骨桥蛋白抑成核活性的比较

    作者:郭满;张浩;李伟汉;陈进宏

    目的:比较胆固醇结石症患者与正常人胆汁骨桥蛋白(OPN)抑成核活性及浓度的差异。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结合凝胶电泳从胆固醇结石症患者及正常人胆汁中分离、纯化OPN蛋白。通过HOLAN法测定两组OPN的成核时间及成核活性。通过ELISA法检测胆固醇结石症患者与正常人胆汁中OPN浓度差异。结果胆固醇结石症患者胆汁OPN蛋白较正常人具有较短的成核时间[(17.7±1.07)d vs (20.4±1.90)d],较弱地抑制胆固醇结晶成核活性;且胆固醇结石症患者胆汁OPN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人胆汁OPN蛋白浓度[(69.60±5.41)ng/ml vs (82.08±5.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正常人比较,胆固醇结石症患者胆汁OPN蛋白抑制胆固醇成核活性较弱、浓度较低。

  • 连钱草治疗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

    作者:葛少祥;彭代银;刘金旗;叶磊

    目的:观察连钱草提取物体外对人体形成结石的溶解作用以及对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观察连钱草提取物以对人胆固醇结石重量的影响;采用致石饲料喂养豚鼠造成胆固醇结石模型,分别给以连钱草不同提取物,并通过对豚鼠胆汁和血清成分分析其溶石的机理.结果:连钱草提取物对人胆固醇有明显的溶解作用(45天,P<0.01);能有效降低豚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胆汁中胆固醇、蛋白质浓度,提高胆汁中胆汁酸,卵磷脂含量.结论:连钱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溶石作用;对实验性豚鼠胆固醇结石,具有较好地治疗作用.

  • 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细菌的T-RFLP研究

    作者:叶吉云;李洱花;刘云霞;田大广;高波

    目的应用T-RFLP分析胆固醇结石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应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克隆文库分析,以微生物群落16S rRNA基因(16S rDNA)为目标,对8例常规细菌培养阴性的纯胆固醇患者胆囊结石和胆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和比较。结果发现8例纯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中未找到细菌存在的证据,结石中细菌16S rDNA阳性率为37.5%(3/8),细菌16S rDNA片段测序表明细菌群落与肠杆菌科和微球菌科的微生物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时细菌群落中检出了大量的未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结论运用T-RFLP方法分析16S rDNA克隆片段能够有效评估纯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165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