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针对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59例,分两组.1组实施早期综合治疗,2组实施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价值.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
驱风苏合丸治疗胸腰椎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
胃肠功能紊乱在胸腰椎损伤患者中十分常见,用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我科自1996年9日~2001年2月采用驱风苏合丸调敷脐部治疗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4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全部经X线或CT诊断,均于伤后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纳呆、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并排除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46.7岁;其中腰椎1~3损伤15例、胸椎10~12损伤8例;单纯压缩骨折17例,骨折并脱位6例;合并脊髓损伤6例。对照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68岁,平均47.7岁;腰椎1~3损伤15例,胸椎10~12损伤6例;单纯压缩骨折15例,骨折并脱位6例;合并脊髓损伤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程度上均有可比性。
-
塔型脊柱垫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2]1.1 一般资料自1998年2月-2002年6月治疗胸腰椎骨折118例,男88例,女30例,年龄19-67岁,平均35岁.按照张光铂胸腰椎损伤分类[3],屈曲压缩型骨折54例,爆裂型10例,单纯压缩骨折(无骨折脱位型)48例,屈曲旋转型6例.T12 18例,L1 66例,L226例,L34例,L4 4例.坠落伤64例,车祸40例,砸伤14例.受伤至治疗时间:≤7天86例,>7天32例.治疗时间为伤后当天至40天,平均6天.
-
后方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自1963 年Vaccaro 等[1] 提出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的概念后,它在胸腰椎损伤的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上的意义已越来越被广大学者所重视.PLC 是后柱的主要组成部分[2] ,主要包括棘上韧带(supraspinous ligament),棘间韧带(interspinous ligament),黄韧带(ligamentum flavum)和小关节囊(capsules of facet joint).
-
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的初步评估
目的 评估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的可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和可重复性(Intraobserv er reproducibility),及其对胸腰椎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48例,均行胸腰椎X线、CT、MRI检查,根据TLICS系统进行评定,3个月后进行再次评估.使用Cohen加权Kappa系数(Unweighted Co hen kappa coefficients)对观察者问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 计算TLICS亚类Kappa系数位于中度和较高可靠性之间(0.43~0.72).TLICS系统可重复性的Kappa系数则位于中度和较高度可重复性之间(0.55~0.76).TLICS系统诊断准确率为95.1%,敏感性87.5%,特异性96.8%.结论 TLICS分类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使用简单,易于掌握,此方法对于胸腰椎损伤的评估较全面和准确,可以作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的依据.
-
Denis,Magerl和AO2013三种胸腰椎损伤分类方法的对比分析
背景:对于胸腰椎损伤的分类,过去常用Denis分型和Magerl分型.2013年,AOSpine发表了新版的AO胸腰椎骨折分类.目的:研究Denis,Maged和2013年AO分类(AO2013分类)三种胸腰椎损伤分类的特点,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三者分别与脊髓损伤程度、手术方案的关联性.方法:①对比Denis,Magerl和AO2013分类方法的异同,总结AO2013分类的特点.②回顾性分析183例胸腰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1例,女82例,年龄15~90岁,平均47.4岁.收集每例患者伤时的脊髓损伤严重程度(ASIA Impairment Scale,AIS)记录,伤时及术后的X线片、CT和MRI.对手术患者,摘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中椎弓根钉植入节段数(pedicle screw level,PSL).根据影像资料按Denis,Magerl和AO2013分类标准分别对每例患者进行分类,然后将三种分类结果分别与AIS、PSL、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关联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后调查本组按AO2013分类所得各分型中脊髓损伤的状况.结果:对比Magerl分类,AO2013分类的变化包括:①A型中增加了AO脊柱稳定性无损的棘突或横突骨折,A4-原A3型(或爆裂骨折)中椎体上下终板均受累者;②将B型损伤中出现脱位者归为C型,摒弃了Magerl分类中C型损伤的各种亚型;③增加了神经损伤评估和稳定性修饰因子.本组病例按Denis,Magerl和AO2013分类所得的胸腰椎损伤分型与AIS关联性较好,AO2013好.对111例手术患者的分析显示,各种骨折分型与PSL也具有良好的关联性,但与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关联性则未见明确趋势.本组病例AO2013分类中出现脊髓损伤的比率按A0、A1、A2、A3、B1、B2、和C的顺序分别为0、5.6%、66.7%、50%、100%、100%、88.8%和100%.结论:胸腰椎损伤分类经历了从单纯形态学到兼顾受伤机制并具有一定程度手术指导作用的发展过程.AO2013分类细化了既往分类形态学评估,且应用MRI加强对脊柱稳定性的考量.精确反映了患者的受伤程度,对手术的具体操作影响不大但与手术范围之间存在良好关联性.
-
胸腰椎损伤影像学三维定位综合分类的建议
目的:探讨胸腰椎损伤后影像学三维定位综合分类的方法.方法:对227例胸腰椎损伤患者的X线片、CT片于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上对椎体、椎管、附件结构损伤状况进行测量研究,探讨不同骨折类型与损伤层面、椎管占位状态及三柱损伤的关系,并用一种简明的文字清楚表达其内涵.结果:爆裂损伤以Ⅰ、Ⅱ、Ⅲ层面损伤,中央椎管占位,三柱均损伤为著;压缩骨折以Ⅰ、Ⅱ层面损伤,前柱损伤为著,无明显椎管占位;骨折脱位型以Ⅰ、Ⅱ、Ⅳ层面损伤多,椎管占位指数高.结论:用简明文字表达胸腰椎损伤的三维定位综合分类方法可减少命名的复杂性和混乱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进展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脊柱损伤特别是胸腰椎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作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ono-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MSPI)治疗胸腰椎骨折[3-7],通过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伤椎及相邻椎体,对骨折椎体直接复位、固定,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融合节段及术后并发症的目的.现就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自制单纯椎体楔形压缩骨折复位架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1986年4月至1998年2月共收治胸腰椎损伤病人48例,其中15例据X线检查诊断为单纯椎体楔形压缩骨折.此15例应用自制单纯椎体楔形压缩骨折复位架复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
胸腰椎损伤分类评分系统及其评价
目前,有关胸腰椎损伤的分类方法很多.不同学者使用不同的分类法来报道各自的研究成果,难以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对胸腰椎损伤的分类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案.一个完美的损伤分类应能全面反映损伤程度,指导治疗和预测治疗效果.本文就胸腰椎损伤分类评分系统及其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脊髓前后同期减压治疗胸腰椎损伤并截瘫35例
近年来,我院采用自制椎体砸平复位器,利用椎体松质骨的可压缩性和砸平复位机制,对35例胸腰椎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进行治疗,一期解除脊髓前、后压迫,较为理想地恢复了椎管容积和脊柱稳定性.报告如下.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X线、CT诊断意义及对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爆裂性骨折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可导致局部疼痛、局部后突畸形及神经症状."爆裂骨折"一词由Holdworth[1]在1963年首先提出,用于形容纵向压力导致的椎体粉碎性骨折.胸腰椎损伤的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如果漏诊,创伤性脊椎不稳定可导致严重的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后遗症[2].目前仍首选用X线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CT扫描对判断骨折后分型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在描述、比较、讨论X线、CT的影像学表现基础上,评价其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
Spine:AOspine胸腰椎损伤新分类系统
脊柱骨折分类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的焦点,不仅便于同行间的交流,更能促进佳治疗方案的制定。目前,国际上已经提出了很多分类系统,但还没有一种被普遍采用。已经提出的分类系统将不同的损伤特点作为分类的依据,比如损伤机制,骨折形态学特性,骨折稳定性的解剖学要素以及神经功能状况。McAfee等人对脊柱骨折分型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增加了临床医生对骨折形态学特性与稳定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为后来大量骨折稳定性研究和治疗方案的分类方法提供依据。
在众多依据形态学特性进行分类的系统中,Magerl等提出的综合分类方法较为详细。Magerl分类法包含了对骨折解剖结构的综合描述,意在使用分层等级体系中的连续分级来表示骨折严重程度的增加,不稳定性的加重以及由此导致的神经损伤风险的增加。Magerl分类法过于复杂,并且其分类时未将神经损伤及其它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治疗决定的因素纳入考量而受到临床医生批评。此外,Magerl分类法并未经过临床验证,后期也没进行修改来提高其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 -
胸腰椎骨折诊断中X线及螺旋CT的临床价值分析
胸腰椎损伤是一种在临床中常见的后果严重的创伤,如不及时诊治,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及时明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关键, 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平片和CT扫描.X线对脊挂骨折、椎体脱位、半脱位容易诊断,脊柱压缩性骨折尤其是爆裂性骨折,常发生于胸腰段.而螺旋CT 能直观胸腰椎骨折的病理解剖全貌,为临床分类及诊断提供多方面有价值信息,是胸腰椎骨折较理想检查方法.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1年~2008年收治的35例胸腰椎骨折病人诊治分析总结如下: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胸腰椎损伤.随着现代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胸腰椎损伤特别是爆裂性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该损伤常伴有神经功能损害,遗留各种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负担.因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有不少,主要集中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模型建立方法、损伤机制、椎管内压迫程度的动态变化、骨折复位机制、骨折发生后的稳定性评估以及骨折治疗的相关内植物及技术评价等方面.
-
术前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在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前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3例胸腰椎椎弓根损伤患者于螺钉内固定术前均行拟固定椎体节段的椎弓根层面薄层CT扫描,图像传输至PACS医生诊断工作站,选择椎弓根宽层面测量以下参数:椎弓根水平面角(PHA),椎弓根轴心线长度(PAL),钉道长度(LSO),椎弓根内横径(PTD).结果 T1~12及L1~5椎弓根水平面角逐渐增大;T1~10及L1~4椎弓根轴心线长度逐渐增长,T11、较T10短,L5较L4短,S1较L5短;T1~6椎弓根内横径逐渐变小,T7~12椎弓根内横径逐渐增大.胸腰段椎弓根水平面角、内横径及轴心线长度在不同个体及不同节段存在差异性.根据椎弓根水平面角,确定进钉的方向,根据椎弓根内横径,选择螺钉的大直径,根据椎弓根轴心线长度,确定螺钉的总长度和螺钉植入深度.根据CT测量椎弓根相关数据进行个性化置钉,术后CT扫描证实螺钉全部准确置入椎弓根内.结论 通过术前CT测量不同节段胸腰椎椎弓根相关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置钉方案,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及减少并发症.
-
骨科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骨科导航系统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科2011-08~2012-04收治的20例应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的胸腰椎手术患者(导航组),共植入椎弓根螺钉86枚;2011-01 ~2011-07对照15例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徒手组),共植入64枚螺钉.术后通过复查X线片或者螺旋CT,将两组患者椎弓根螺钉的位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导航组植入的86枚螺钉中80枚位置优良,优良率为93.0%,相应徒手组植入64枚螺钉中52枚位置优良,优良率为81.3%,导航组椎弓根螺钉位置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徒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导航组没有出现并发症. 结论 应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可提高螺钉置入位置的准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诊断价值
爆裂骨折由Holdworth在1963年首先提出用于形容纵向压力导致的椎体粉碎性骨折,其中以胸腰椎椎体常见,可导致局部疼痛,后突畸形及神经症状.因此胸腰椎损伤的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1].目前仍首选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但CT扫描对爆裂型骨折的评价、损伤程度、分型、预后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收集我院2004-2008年经CT检查确诊的4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病例,以探讨CT扫描的诊断价值.
-
经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体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胸腰椎损伤,其多合并脊髓损伤及神经功能损害,如果治疗方法不正确极易遗留一定的后遗症.本文就2004~2008年我院应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
NCS标识分类法在胸腰椎损伤分类及分度中的应用
背景:胸腰椎损伤非常常见,但是目前尚缺乏一种实用的分类方法.目的:寻找一种符合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治疗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探索性实验,病例来自2003-12/2005-12十堰市太和医院脊柱外科.对象:选择胸腰椎损伤患者87例,男56例,女31例,年龄18~72岁.方法:对所有类型胸腰椎损伤的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其神经损伤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将胸腰椎损伤根据NCS标识分类法(N:神经功能分级;C:脊柱椎管损伤程度;S: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统一标识分类,再根据治疗及随访后的预后情况将已经标识分类的损伤类型划分严重度,并以此形成统一的标准.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级别恢复情况.结果:87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均得到随访并进入结果分析.轻度胸腰椎损伤患者11例神经功能级别均完全恢复.中度胸腰椎损伤患者,有3种类型,Ⅰ型患者26例,神经功能级别均完全恢复24例;Ⅱ型患者1例完全恢复功能;Ⅲ型患者4例不恢复及完全恢复各1例,另外2例神经功能恢复超过2级.重度患者45例,神经功能很难恢复超过2级.结论:实验设想的这种NCS标识分类法根据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确定每一型损伤的严重度,符合临床需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重复性、临床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