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脂质诱导的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祺;许钦瑜;吴惠敏;华静

    目的 探讨脂质诱导的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分别以饱和脂肪酸——棕榈酸(PA)、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O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孵育巨噬细胞RAW264.7,并制备条件培养液(CM).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C57BL/6小鼠肝细胞,体外巨噬细胞CM培养原代肝细胞.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基因表达,以Real-time PCR和Westem blot检测肝细胞脂质合成和分解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多组样本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A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22.68,P值均<0.01],OA诱导巨噬细胞M1/M2型混合极化[IL-6、甘露糖受体c2 (Mrc2)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F≥4.94,P值均<0.05],而DHA则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Mrc2、IL-10 mRNA表达水平增加,F≥4.94,P值均<0.01).CM-PA显著增加肝细胞脂质合成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 mRNA表达(F≥5.66,P值均<0.01)和脂肪酸合酶、ACC1蛋白表达(F≥38.34,P值均<0.05),并降低脂质分解蛋白脂酰辅酶A氧化酶1(ACOX1)表达(F=154.48,P<0.01),促进肝细胞内大量脂滴沉积;CM-OA影响肝细胞部分脂质代谢基因表达;而CM-DHA显著增加肝细胞脂质分解基因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 (CPT1A) mRNA表达(F=10.30,P<0.01)和ACOX1、CPT1A蛋白表达(P值均<0.05),并降低脂质合成蛋白SREBP1 C、ACC1的表达(F≥65.84,P值均<0.05),CM-DHA孵育的肝细胞内见少量脂滴沉积. 结论 不同脂肪酸通过诱导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改变影响肝细胞和肝脏脂质代谢平衡,从而促进或延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进展.

  • MicroRNAs调控脂代谢相关蛋白影响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叶昕;安方梅;占强

    随着人群高脂、高糖的膳食结构转变,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逐渐增加并成为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和脂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肝脏是脂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脂代谢紊乱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microRNA (miRNA)为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与mRNA的3'非翻译区结合参与靶基因转录后调控,研究发现HCC中miRNA表达异常,可通过调控肝脏脂代谢相关蛋白从而影响HCC的发病过程.现就HCC中脂代谢特点及发病机制、miRNA如何通过脂代谢相关蛋白调控肝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与探讨,为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酒精性脂肪肝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玉

    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的三种组织病理学形式之一,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近的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发生时脂肪酸的氧化和合成失衡,这主要受两个转录因子的调控,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乙醇如何作用于PPAR、SREBP?其信号传导通路如何?现综述如下.

  • 普罗布考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亭方;牛晓露;刘丽;贵永堃;张平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包括发病4.5 h内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营养支持、强化降脂等,并及时处理基础疾病。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片口服,每次0.5 g,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0 ml,bid,分别于每天9:00、17:00静脉滴注,50~90 min内滴注完毕。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质代谢指标和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下降得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S100β蛋白、NSE、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SE水平及NIHSS评分降低得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亦未见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心电图有明显变化。结论:普罗布考联用丁苯酞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质代谢,降低血清NSE水平,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 复方黄连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唐丽琴;刘圣;陈礼明;魏瑜

    目的:研究复方黄连胶囊(CRCC)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观察CRCC对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CRCC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聚集指数、刚性指数、血浆黏度、变形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结论:CRCC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脂质代谢异常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

  • 复方石斛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的影响

    作者:徐小婷;徐应淑;高健美;王森;张云丽

    目的 探讨复方石斛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0 mg/kg)和复方石斛高、中、低剂量(14. 4,7. 2,3. 6 g/kg)组,各10只.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检测和分析血清血脂.结果 复方石斛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光镜观察,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切片中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张力较大的空泡;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各给药组肝组织切片中空泡现象减少.结论 复方石斛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血脂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 苦丁茶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杨莲芳;石敏娟;高锦诚;姜姗姗

    目的:观察苦丁茶对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白酒和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以及苦丁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对血清的血脂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结果苦丁茶可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光镜观察,模型组动物的肝组织切片中脂滴明显堆积,并有炎症浸润;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各给药组肝组织切片中脂滴较模型组中有所减少,但对炎症浸润无明显改善。结论苦丁茶能降低脂肪肝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并能提升HDL-C水平。表明苦丁茶能降低脂肪肝大鼠的血清血脂,减少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吸收,从而减少肝脏中脂质的堆积,改善肝内的脂质代谢。

  •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并胰岛素抵抗效果比较

    作者:史晓雪;任秀朋;闫冰

    目的 比较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疗效及对排卵、妊娠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9例育龄期PCO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和B组(57例),A组行炔雌醇环丙孕酮+吡格列酮方案,B组行炔雌醇环丙孕酮+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LH/FSH及雌二醇(E2)下降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2±0.54)nmol/L比(1.71±0.63)nmol/L,(6.04±2.07)U/L比(5.33±1.95)U/L,(0.24±0.11)U/L比(0.28±0.13)U/L,(1.01±0.23)比(0.98±0.25),(46.41±18.54)pmol/L比(50.75±21.25)pmol/L,P>0.05];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瘦素(LEP)、下降数值与脂联素(APN)升高数值均显著大于B组[(9.16±2.85)mU/L比(8.01±2.26)mU/L,(1.51±0.47)比(1.25±0.38),(1.43±0.38)mmol/L比(1.24±0.31)mmol/L,(1.39±0.42)mmol/L比(1.12±0.33)mmol/L,(0.95±0.32)mmol/L比(0.81±0.24)mmol/L,(4.56±1.02)μg/L比(4.17±0.91)μg/L,(2.56±0.72)μg/L比(2.19±0.62)μg/L,P<0.05];A组治疗中胃肠道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8.06%比24.56%,P<0.05);治疗结束3个月内,A组和B组排卵率(77.42%比73.68%)、妊娠率(33.87%比29.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联合治疗方案在改善性激素异常及促排卵方面效果相近,炔雌醇环丙孕酮+吡格列酮方案在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及临床安全性方面更优.

  • 胆固醇敏感器SCAP功能失调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欧阳南;杜晓刚;陈利群;周超

    目的 观察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SCAP)功能失调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脂质代谢及IL-1β、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SCAP的促炎作用是否依赖于其介导的胆固醇稳态调节功能.方法 采用基因转染方法在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过表达SCAP或沉默SCAP,结合使用炎症刺激剂LPS(1μg/mL)或SCAP转位抑制剂Betulin(3μmol/L)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表达SCAP组、沉默SCAP组、LPS组、沉默SCAP+ LPS组、Betulin组以及过表达SCAP+Betulin组,RT-PCR法检测过表达SCAP或沉默SCAP对HMGCoAR、pro-IL-1β、MC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不同组别细胞内中性脂质沉积的变化.酶法定量测定胞内胆固醇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CAP、pro-IL-1β以及培养上清中IL-1β的蛋白水平.结果 ①过表达SCAP组与对照组比较,其HMGCoAR、MCP-1、pro-IL-1β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内pro-IL-1β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蛋白含量均上升(P<0.05),且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含量上升(P<0.01).②沉默SCAP组与对照组比较,HMGCoAR、MCP-1、pro-IL-1β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细胞内pro-IL-1β及培养上清中成熟IL-1β蛋白含量均降低(P<0.05),且细胞内中性脂质蓄积减少,TC及CE含量下降(P<0.05);沉默SCAP+ LPS组与LPS组比较,MCP-1、pro-IL-1β基因表达下调(P<0.05),成熟IL-1β蛋白水平下降(P<0.05).过表达SCAP+ Betulin组与过表达SCAP组比较,HMGCoAR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其细胞内,TC及CE含量亦下降(P<0.05),但MCP-1、pro-IL-1β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上清中成熟IL-1β蛋白含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固醇敏感器SCAP功能失调促进THP-1源性巨噬细胞内炎症因子IL-1β、MCP-1表达,增加成熟IL-1β的生成及其向细胞外分泌;SCAP这一新发现的功能不依赖于其介导的胆固醇稳态调节功能.

  • 二氢杨梅素上调SIRT1信号通路改善HepG2细胞甘油三酯蓄积

    作者:李成凤;曾祥龙;黄娟;杨济宁;张乾勇;糜漫天

    目的 探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SIRT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0.2 m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HepG2细胞24 h,诱导为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再用0、5、10、20μmol/L DHM及20 μmol/L DHM+2μmol/L SIRT1抑制剂(EX527)分别干预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油红0染色检测细胞脂滴形成情况,酶偶联比色法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的表达.结果 0.2 mmol/L PA和5、10、20 μmol/L DHM对细胞增殖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5、10、20 μmol/L DHM处理后明显减少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脂滴蓄积和甘油三酯含量(P<0.01),增加磷酸化的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平,并且降低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lc、FAS、磷酸化的ACC(p-ACC)的蛋白表达,SIRT1抑制剂能显著增加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P<0.01),削弱DHM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SREBP-1c、FAS、P-ACC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DHM通过上调脂肪变性HepG2细胞SIRT1信号通路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

  • OSAHS对血浆及咽部组织中leptin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蓉蓉;姬长友

    Leptin又名"瘦素",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以往认为它的主要功能是"抗肥胖"[1].但深入研究显示,leptin的生物学效应并非如此单一, 血浆leptin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呼吸的调控[2~4].

  • 中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廖倩;郑怡;刘羞菲;瞿华;郑宏庭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5-2016年间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45岁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留取血液检测肝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终4 970个符合条件的受试者被纳入分析.采用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评定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程度,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评定抑郁症及其程度,分析NAFLD与抑郁症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该抽样人群中,轻度和中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分别为3.3%和1.4%,而在此人群NAFLD患者中,轻度和中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分别上升至14.2%和51.4%.与非抑郁症相比,抑郁患者(轻度和中重度抑郁)都存在较高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FLI、IL-6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并且拥有较低的HDL水平及较少的步行时间(P <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NAFLD与抑郁症密切相关,且其相关性独立于BMI和是否患有糖尿病,但可以受血脂和炎症指标的影响.结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NAFLD与抑郁症显著相关,其机制可能与抑郁症所致脂质代谢紊乱和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而不直接受BMI和糖尿病的调控.

  • 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抗氧化能力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林涛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抗氧化能力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冠脉血流指标、抗氧化能力指标及血脂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周的收缩期峰流速(SPV)、舒张期峰流速(DPV)、时间速度积分(CTVI)及冠脉血流储备(CFVR)均大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C)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抗氧化能力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较大.

  • 对氧磷酶2研究进展

    作者:王非

    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基因家族包括三个成员:PON1,PON2,PON3,三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1].其中,PON1的研究较为深入,由于PON2在分布及生物学特性上与PON1和PON3有着较大的区别,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PON2的基因产物具有抗氧化应激的特性,可以调节脂质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抵御绿脓杆菌感染,其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下面我们就PON2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脂质代谢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洪山;晏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等.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老年斑(SP)、神经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缺失.

  • 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艳美;张爱华;付梅林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1b)与脂质代谢和糖化血红蛋白(OHbA1c)异常间的关系.方法:72例2塑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和临床蛋白尿(CAU)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对象的空腹血糖(FBC)、糖化血红蛋白(GHbA1c)与血脂指标.结果:T2DM组FBG、G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NC组(P<0.05).CAU组、MAU组与NAU组比较,结果显示FBG、GHbA1c、TG、T℃、LDL-C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HDL-C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高脂血症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各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评价有重要意义.

  • 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吴玲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是降糖药,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但其对血脂的影响不清楚,各家报道也不一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探讨

    作者:张水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且糖尿病病人中多伴有脂质代谢混乱,尤其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率特别高.为了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效果,本人对160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病人进行饮食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 PPAR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胡波;张晓刚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炎症、免疫反应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已经认识到AS也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活化后与抗炎、脂质代谢、糖稳态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密切相关,在AS防治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本文就近年来PPAR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作一概述.

  • 线粒体DN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建英

    心脏是哺乳动物中线粒体分布密集的器官.线粒体是维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的关键细胞结构[1].线粒体功能异常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HF)、动脉粥样硬化(AS)等[2-3].受损线粒体代谢的特点是心肌肥厚和HF病理改变 [4].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右心室mtDNA缺乏可使心肌细胞合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减少,导致肥厚的心肌细胞功能进一步恶化,终演变为HF[5].此外,mtDNA缺乏引起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障碍是导致心肌细胞内钾、钙离子浓度失衡的重要原因,可导致心脏内异常的传导,增加折返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概率[6].

813 条记录 36/41 页 « 12...33343536373839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