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作用临床上诊断心力衰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和心脏超声,而缺乏生物学指标.
-
老年左心衰竭患者84例用药观察与护理
资料与方法2007年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4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欧洲心脏协会(ESC)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
治疗心衰的根本性变化
当前,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有临床症状的心衰患者5年死亡率与恶性肿瘤相当.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心衰防治原则,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心衰发病率与死亡率,无疑是医学界的当务之急.
-
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ED片段与人B型钠尿肽抗原的共表达
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是心室分泌的激素样短肽,具有利尿利钠效应,能够舒张血管、抑制醛固酮分泌及肾素活性[1].血浆BNP水平已被证实是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
遵循指南努力提高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水平
今天在本期发表的"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以下简称该指南),是继2007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之后又一个关于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文件.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后战场,也是一个尚未攻克的顽固堡垒.这两个指南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心衰规范化诊治工作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前言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
规范我国急性心衰临床诊治刻不容缓——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黄峻教授
2010年5月26日,中国首部<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北京正式发布.据记者了解,该<指南>在临床应用方面,不但充分依据循证医学的证据,融人有证据的、国际公认的临床诊治指南以及决策分析方面的内容,并在言而有据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所涉及领域的新科研成果,不仅适用于三甲医院的医师,而且为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师提供了规范的诊治方案.
-
2010年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 Cardiology,ESC)首次颁布了急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防治指南[1],随后发表的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ACC)心衰指南中也包含了急性心衰的内容(2008年、2009年)[2].
-
2010年心力衰竭领域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0年是心力衰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发布,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面世,出现了许多有临床指导价值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以及一些临床试验的新发现.本文将简要回顾一年来的主要成果和展望未来的发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导.
-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
本报讯(记者 雍伟哲)5月22日,<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北京正式发布.<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专业组组建了<指南>的撰写组和专家组.
-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在显著增加,它做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我国35-74岁城乡居民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以往对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判断使用NYHA心功能分级及6分钟步行试验,具有较大的主观因素,其准确性收到一定的影响[1] .而脑利钠肽做为心功能紊乱时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指标正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美国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协会已将脑利钠肽列入到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之一.我科于2009年10月将此项检测指标应用于临床工作,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 临床分类1.1 急性左心衰竭 (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高血压急症;(4)急性心瓣膜功能障碍;(5)急性重症心肌炎和围生期心肌病;(6)严重心律失常.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分析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治疗前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6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Ⅰ级12例,Ⅱ级8例。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心脏超声是重要的诊断和筛查手段,治疗主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
-
老年慢性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1周内脑利钠肽的变异性分析
脑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诊断价值已被公认,尤其在急性呼吸困难的所有年龄段患者中,BNP都可以很好地排除心力衰竭诊断,即该指标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目前在急诊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诊断方法.但如何利用BNP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病情检测,指导治疗目前尚在讨论之中.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心力衰竭人群中70%以上为60岁以上人群,该人群脏器功能的生理性退化等因素也会对该指标有一定影响.对于这一特殊人群是否可以利用BNP来反映该人群的心功能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如何利用BNP来对病情进行监测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该指标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异,从而判断该指标是否可以用于老年心力衰竭人群的病情监测.
-
基于机器学习分类判断算法构建心力衰竭疾病分期模型
背景: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分期的正确诊断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但由于缺乏简单有效的心力衰竭分期诊断模型,使临床诊断心力衰竭较为困难,导致心力衰竭的确诊率和控制率都比较低。目的: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判断算法,建立心力衰竭分期模型,提高心力衰竭诊断和分期准确度。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194例,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分期为依据,采集与心力衰竭分期密切相关的特异性临床特征参数指标,对参数进行筛选,参考专家的临床确诊结果,采用Adaboost模型和SVM模型训练心力衰竭诊断和分期模型,获得诊断模型。结果与结论:采用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N末端B型利钠肽原、心率变异性等指标,Adaboost模型的灵敏度很高,达到了100%,而特异性为94.4%;同时SVM模型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9.4%。Adaboost分类模型可准确诊断心力衰竭症状,准确率达到89.36%。而在进一步确诊为心力衰竭的基础上,SVM 分类模型能对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进行有效分期,B分期和C分期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6.49%和81.48%。说明结合Adaboost和SVM两种机器学习模型,能为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分期提供较准确的模型。
-
脑钠素及N端脑钠素前体在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后期表现.由于其较高的死亡率,现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心衰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包括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近研究证实,脑钠素(BNP)在心衰的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优化个体治疗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
-
2009 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更新简介
2009年美国心脏学院/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简称2009心衰指南)在新的临床试验或其他ACC/AHA指南或共识文献的基础上对原有指南(2005年)进行了补充和更新.
-
从2008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看心力衰竭诊疗变迁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高,一直以来都是心血管内科领域关注的热点.继ESC 2005年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陆续有很多心力衰竭相关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问世,B型尿钠肽(BNP)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证实,循证医学证据也更加坚实,直接推动了2008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的制定.
-
欧洲《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应用指南2010》新看点
欧洲心脏协会(ESC)指南工作委员会在2010年9月ESC会议上推出了<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应用指南2010>[1](简称新指南),该指南是对2008年的<欧洲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简称08年指南)和2007年<心脏起搏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3](简称07年指南)修订和更新.
-
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特点和要点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组织编写了"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我国指南)并于2010年3月颁布.这是我国首次发表的急性心力衰竭(心衰)诊治指南,为各级医疗单位的临床医师提供了具有指导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