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膈疝误诊病例临床研究
据统计,在闭合性胸腹部创伤中,膈肌破裂发生率占4.5%[1],延误诊断常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院外科近几年来5例误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膈疝误诊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个月~56岁,平均27.8岁.病因:挤压伤2例,锐器穿透伤1例,原因不明1例,婴幼儿先天性膈肌发育不良1例.损伤部位:左侧膈肌损伤4例.膈肌中心腱处损伤1例.疝内容物:胃1例,小肠3例,大网膜1例.同时伴腹内脏器损伤失血性休克3例.术前诊断:支气管囊肿1例,骨折1例,脾破裂2例,肺癌1例.
-
右侧新旧双孔膈疝1例
病人男,34岁。右上腹剧痛伴呼吸困难、恶心、呕吐4?h。查体:右胸语颤减弱,呼吸音消失,可闻及肠鸣音。X线胸片示右第2肋水平以下高低不一致密影,其内可见液平面,右膈肌影不清,肺压缩80%。CT示腹腔肠管大量进入胸腔中下部,右肺及心脏受压,纵隔向左移位。 1999年2月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膈肌中心腱偏前内侧有一7?cm长裂孔,部分大网膜、横结肠、小肠、肝左外叶小部分、胆囊疝入胸腔,并与膈肌裂孔周边广泛粘连形成条索状。分离粘连,切除疝入胸腔的已纤维化的肝左外叶还纳腹腔脏器,修补陈旧性膈肌裂孔。此裂孔内侧3?cm还有一2?cm长的膈肌裂孔,约8?cm长回肠疝入胸腔,肠管已坏死。扩大此裂孔至4?cm,见坏死肠管距回育部约3?cm,不能提入胸腔行肠切除、肠吻合术,遂回纳肠管入腹腔后修补膈肌裂孔。修补后见膈肌中心腱极为薄弱,有一直径约12?cm的膈膨出,重叠缝合膈肌消除膈膨出。常规关胸后再开腹行坏死段回肠的切除和肠吻合术。 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示:肠出血性坏死,肝细胞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访1年余无不适。
-
妊娠合并膈疝1例
病人女,29岁.妊娠38周,频繁呕吐咖啡样物7天.查体:左胸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偶闻气过水声.宫底高30cm,胎心140次/分.X线胸片示左第2肋水平以下呈高低不一致密影,其内可见液平面,左膈肌影不清.入院当日自然分娩一正常男婴后产妇出现心慌,呼吸困难,血压下降.1990年5月急诊在插管全麻下行左胸腹联合切口探查术.术中见膈肌中心腱处有6cm裂孔,胃大部及部分横结肠、大网膜由裂孔疝入胸腔,肺压缩80%.还纳疝入胸腔脏器,重叠缝合膈肌裂孔,部分胃底折叠缝合并固定于膈肌上.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
女性会阴体的解剖及其作用
会阴体又称为会阴中心腱,是一个纤维肌性组织,位于肛门与阴道前庭之间,在矢状面上呈楔形,尖朝下,底朝上,深3~4 cm。会阴体的前面固定于阴道的黏膜肌层,向前通过耻骨直肠肌和耻骨阴道肌止于耻骨,会阴体也与会阴膜的后缘相连续;在两侧,会阴体通过会阴浅横肌固定于坐骨耻骨支上,会阴体两侧的上方附着于耻骨尾骨肌、耻骨阴道肌和耻骨直肠肌上;在后方,会阴体与肛门内括约肌的纵形纤维鞘相连,在肛管直肠交界处向前突向阴道后壁[1-2]。分娩时会阴体易受到损害,分娩后,会阴体的移动度将会显著增加[3]。会阴体具有固定盆底、承托盆腔内器官的作用,大多数的研究表明,会阴体的损伤与尿失禁、粪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有密切关系[4-5]。然而,国内关于会阴体的解剖及其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中的作用报道较少,本文旨在就会阴体的解剖及其作用进行综述。
-
陈旧性会阴Ⅳ度裂伤1例
患者女性,52岁,因"月经不规律1年,要求取节育环"于2006年10月30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病史采集:平素周期(5~6)d/30 d,量中,无痛经,孕3产3.25年前末次分娩,并安放节育环,之后自觉大便难以控制,性生活次数明显减少且不满意,未就诊.1年前出现月经紊乱,周期为14个月,经期延长至10 d~15 ,经量为以前2~3倍.妇科检查:大、小阴唇发育正常,会阴体及中心腱消失,阴道直肠膈消失,阴道与肛门相通,直肠肠腔暴露,阴道外口见大便残迹,肛门4点至8点处见皱褶.宫颈肥大,呈点状充血,子宫后位,大小正常,活动差;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门诊诊断:陈旧性会阴裂伤(Ⅳ度),慢性宫颈炎,宫内节育器.
-
创伤性膈疝一例的CT征象:中心腱条带征
患者男,32岁,车祸外伤2 h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下胸部压痛,右第4前肋以下叩诊实音,肝区叩痛,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阳性,骨盆挤压征阳性,右下肢肿胀畸形.
-
超声诊断胎儿膈疝1例
孕妇,26岁,孕2产0.1999年3月自然流产,此次妊娠约孕30周,因感腹部胀痛,在当地进行B超检查,诊断为:单胎妊娠.羊水过多.因此前来我院就诊.使用日本东芝SSA-240A超声诊断仪,3.5 MHz凸阵探头检查显示:宫腔内测及一胎儿,胎动好,颅骨光环完整存在,脊柱连续性好,排列整齐,胸腹壁完整,胸部饱满,腹围明显小于孕月,胸部横切面胃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面显示(图1,2),双顶径7.4 cm,股骨长径5.5 cm,心率134次/min.脐带为双动脉、单静脉,羊水厚约8.5 crm.胎盘I级,位于子宫底部.超声诊断为:①单胎中期妊娠;②胎儿发育异常(膈疝);③羊水过多.1周后住院引产,分娩一死婴,其外观胸围明显大于腹围.尸体解剖证实膈肌中心腱部分缺如,胃及小肠、部分结肠均进入胸腔内.
-
左侧创伤性膈疝1例
创伤性膈疝在临床上如不能正确诊断,则可延误病情.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创伤性膈疝的认识,现将近年来临床上遇到的1例患者的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
先天性膈疝误诊为左膈脂肪瘤1例
患者女,46岁,已婚,农民.20d前起自感胸闷、气急、心悸伴左胸不适,有时晚间惊醒,无咯血史,在当地卫生院用心得安等药物治疗无效而来本院.无外伤史.体检未发现明显阳性体症.X线检查:左膈顶有一直径约6cm大小类圆形密度增高阴影,边界光整.经透视,块影随呼吸上下移动,与横膈运动保持一致.两肺野未见实质性病灶,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右侧膈肌无殊.诊断为左侧膈肌肿瘤,脂肪瘤可能性为大.CT检查:左膈肌上有一不规则圆形低密度阴影,CT值为-67Hu左右,亦考虑为左膈脂肪瘤.手术所见:左膈肌顶部中心腱有直径3.5cm裂口,大网膜疝入左胸形成直径约5cm之肿块,被左下肺组织包裹、固定.左下肺组织与其余膈肌也有致密粘连.分离粘连,显露疝内容物及膈肌裂孔,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修补膈肌裂孔.手术诊断:左侧膈疝.
-
先天性漏斗胸矫形术16例护理体会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胸壁畸形,由于胸骨发育过短,肋软骨过长,膈肋中心腱牵拉等因素使胸骨向后凹陷,使胸腔容积和胸廓前后径减少,压迫心脏和肺脏[1].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临床大多病人表现为发育差、消瘦、虚弱、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伴有胸闷、胸痛、心悸、运动量受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矫正畸形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我院胸外科自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共开展漏斗胸矫形术1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新生儿膈食管裂孔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为探讨先天性膈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机理,从解剖学方面观察50例新生儿尸体(男16例、女34例).食管裂孔均呈梭形矢状位,裂孔的高度,92%位于第8~10胸椎;8%位于第7和11胸椎前方.裂孔前缘有肌纤维者占98%,尚有2%为裂孔前缘直接和中心腱的腱质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因缺乏肌环,有诱发食管裂孔疝的可能.根据构成裂孔两侧缘的肌束来源,可归纳五型:Ⅰ型自右侧膈脚发起,构成食管裂孔两侧缘者35例(占70%).
-
小儿漏斗胸围手术期的护理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是由于胸骨发育过短,肋软骨过长,膈肋中心腱牵拉等使胸骨向后凹陷,使胸容积和胸廓前后径减少,影响小儿呼吸循环功能及体格发育并对心理造成伤害.本病根治方法为手术矫形,目前我科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两种,即胸骨抬举术和胸骨翻转术,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52例漏斗胸患儿,通过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先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