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术中及术后诊断

    作者:郭红燕;张春妤;韩劲松;宋雪凌;张璐芳;熊光武;梁华茂

    目的 分析术前分段诊刮诊断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术后的病理诊断,探讨其手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3~2006年术前诊断为高分子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诊断性刮宫结果、术中医生对肌层浸润的判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异同. 结果 79例术前诊断性刮宫诊断为高分子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中39.2%(31/79)的患者出现病理类型升级,其中6.6%(5/79)为高危病理类型;术中医生对肌层浸润深度判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3.2%(42/79);术后诊断中高危患者为26.6%(21/79). 结论 术前诊断的高分子子宫内膜样癌与其术后病理诊断间存在较高的不一致性,其中26.6%(21/79)具有高危特征,因此,对术前分段诊刮诊断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十分必要.

  • 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处理

    作者:单莹;金滢;李艳;王永学;曾靖;韩甜甜;宋晓;潘凌亚

    目的分析和总结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共计404例,其中44例术前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44例术前诊断为AEH的患者中,39例(89%)患者未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均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100%),14例(32%)年轻患者保留了双侧卵巢,9例(20%)患者给予辅助放疗.中位随诊时间52个月,无复发病例.和绝经后患者相比,绝经前患者术后深肌层浸润(1/22及4/22)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0/22及3/22)更少,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AEH组和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EC组),AEH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的比例明显高于EC组(P=0.000);辅助化疗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EC组(P=0.003和0.019).结论术前诊刮为AEH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好,年轻患者充分评估后可以考虑保留卵巢,绝经后患者AEH伴发子宫内膜样癌的风险增高,且更容易合并深肌层浸润、淋巴血管间隙受累等高危因素.

  • 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李青;肖家诚;金晓龙;谈炎;陈元栋;陈同钰

    目的 探讨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71岁.阴道出血2周,B超示右侧附件有直径5 cm肿块.镜检:肿瘤绝大部分(95%)由粒层细胞瘤样的实体细胞巢、小梁和小腺管样组织构成;仅局部区域(5%)出现典型的内膜样癌形态.免疫组化:性索间质样细胞AEI/AF3、CK7、EMA、CEA和ER(+),α-inhibin和calretinin(-),Ki-67(MIB-1)阳性细胞数<1%.结论 在形态学上,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与卵巢性索间质来源的颗粒细胞瘤、支持细胞和,或问质细胞肿瘤极易混淆.多取材,镜下仔细寻找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依据,免疫组化性索样肿瘤细胞角蛋白、EMA和ER/PR(+),α~inhibin和calretinin(-)可明确诊断.

  • 伴有卵黄囊瘤成分的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霍真;李文琴;马水清;郭丽娜

    目的 总结分析伴有卵黄囊瘤成分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和结果 按病理诊断定义总结本文2例(其中,1例为会诊病例)及文献病例共35例,其中本院2例年龄分别为58岁和61岁.盆腔B超均显示为一侧附件区的囊实性占位,大径分别为13.5 cm和12 cm,其中实性区直径分别为6.1 cm和6 cm.术前血清AFP分别为219.7 ng/ml和19000 ng/ml.2例均进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手术.大体检查显示一侧卵巢被囊实性肿物取代,实性区呈灰黄、灰褐色,可见坏死.镜下2例肿瘤组织均由2种成分组成,伴出血和坏死,一种成分为明确的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1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子宫内膜样癌);另一种成分为卵黄囊瘤成分,前者卵黄囊瘤成分呈网状及乳头状结构,可见S-D小体,后者表现为实性及腺样结构.免疫组化2例中卵巢癌成分CK7和EMA均为(+),AFP和SALL4均(-);2例卵黄囊瘤成分CK7和EMA均(-),AFP和SALL4均(+).2种成分呈移行和重叠并存.结论 伴有卵黄囊瘤成分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少见,以老年妇女为主,患者常有血AFP水平不同程度增高.其中上皮性成分多为恶性.形态学结合血清学AFP改变及免疫组化CK7、EMA、AFP和SALL4可以确定诊断.准确的病理诊断是术后针对性治疗的关键,Ⅱ期及以上病例预后较差.

  • 伴有性索-间质肿瘤样结构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杨小兵;赵建华;黄文斌;李莉;黄悦;王劲松

    目的 探讨伴有性索-间质肿瘤样结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ECS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ECSCS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组织学上ECSCS由卵巢性索-间质细胞肿瘤样结构和经典型子宫内膜样癌组成.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或条索状,其间可见中空的小管状或长的实性管状,类似于Call-Exner小体样结构,腔内含有嗜酸性分泌物.肿瘤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透亮.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pan、EMA、CAl25、ER和PR(+),而CD99、CEA和inhibina(-).结论 ECSCS是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一种少见的形态学亚型,类似于卵巢的Sertoli-Ledig细胞肿瘤或成人型粒层细胞瘤,免疫组化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 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黄文斌;罗新华;黄悦;赵建华;李俐;王劲松;熊克美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排列致密的微小腺体组成,细胞胞质中等、透亮、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象少.腺腔、腺上皮和间质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vimentin、mCEA和ER(+),而PR、p16和p53(-),Ki-67增殖指数>10%.结论 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是子宫内膜癌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形态学非常类似于宫颈的微腺体增生,刮宫标本中极易误诊,免疫组化可有助于正确诊断.

  • 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利群;王昀;马亚琪;宋欣;钱薇;刘爱军

    目的 探讨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1例伴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由支持细胞瘤样结构和经典型子宫内膜样癌组成,部分肿瘤细胞成巢状或索状排列,其间可见中空的小管状结构,类似卵巢支持细胞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ER和PR(+),CD99灶状(+),Ki-67阳性细胞数<5%,而a-Inhibin、CgA、Syn和CD56均呈(-).结论 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是罕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亚型,与卵巢的支持细胞瘤易混昆淆,应充分取材,仔细寻找镜下经典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结构,并结合免疫组化与子宫性索样肿瘤等进行鉴别.

  • 输卵管子宫内膜样癌伴Wolffian管肿瘤样结构1例

    作者:黄文斌;赵有财;玄英华;谢静燕;王劲松;赵建华

    患者女性,67岁.发现外阴脱出物1月余.患者近1个月来自觉外阴有脱出物,休息时好转,无异常阴道出血及流液.B超示左侧卵巢1.4cm×0.6cm大小,其内上方条索状无回声4.9cm×2.3cm大小,内见不全分离.提示左侧条索状包块附件来源可能,输卵管积液可能.先行LeFort手术,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实质性增粗,切面呈实性,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左侧输卵管腺癌.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 子宫混合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子宫内膜样癌1例

    作者:刘军兰;岳鹏磊;张新春

    患者女性,58岁.因绝经后出血有肉样物流出半年入院.超声示宫腔低回声团块.子宫内膜活检示:小细胞恶性肿瘤.择期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和广泛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 巨检:一全切子宫,8 cm ×7 cm ×3 cm大小,宫底部见一菜花状肿物,大小4.5 crn ×4 cm ×3.8 cm,病变凸向宫腔.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不均,实性、较细腻,有明显坏死区,侵及肌壁2/3,双侧附件未见明确结节性病变.镜检:瘤组织大部分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呈分叶状浸润至子宫肌层.高倍镜下小细胞呈片状或团巢状紧密排列.

  • 子宫内膜样癌MELF式浸润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

    作者:贾梦;孙平丽;姚敏;高洪文

    微囊性伸长及碎片(MELF)式浸润是子宫内膜样癌的一种特殊的子宫肌层浸润模式,这种浸润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模式,同时,MELF式浸润与子宫内膜样癌的某些预后不良因素相关.由于国内对此浸润模式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文献,对此浸润模式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基因异常及与预后的联系作一介绍.

  • 子宫内膜癌异时原发结肠癌一例

    作者:朱晓婷

    患者女,38岁,主因"子宫内膜癌术后9个月,放化疗后,伴右下腹疼痛1个月"于2010-05-17入院.家族史:母亲因结肠癌去世,否认家族其他肿瘤病史.患者因确诊子宫内膜癌于2009-08-24行"扩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子宫峡部子宫内膜样癌(中分化),侵及子宫肌层1/2,侵及宫颈管间质;(盆腔左侧)淋巴结0/9枚癌转移、(盆腔右侧)淋巴结0/5枚癌转移.

  • 子宫内膜样癌化疗中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叶菊英;叶勤青;杭国庆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样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感染率的差别及药敏率,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子宫内膜样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共502例,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细菌鉴定采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所有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11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2.51%,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体质量、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侵人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P<0.05);共检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9株,革兰阳性球菌67株,真菌4株,分别占52.67%、44.66%、2.67%,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其耐药率分别为4.76%和5.00%,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其耐药率分别为2.50%和0.结论 子宫内膜样癌化疗患者应重点监测,加强重点患者的风险监测,同时进行病原学和药敏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减少子宫内膜样癌术后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Skp2蛋白与子宫内膜样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邓建军;李迎

    目的 探讨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东省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病理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的83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标本、同期收集的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分析Skp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表达4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表达仅2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49.4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6.67% (P< 0.05);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 Skp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

  • 早期子宫内膜样癌手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云;王华英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中86.5%为子宫内膜样癌,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分别90.1%和79.5%<'[1]>,但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可达15%.对于早期子宫内膜样癌,高危因素包括手术病理分期高,深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差,高龄,脉管内癌栓,肿瘤较大,子宫下段受累等口<'[2-5]>.虽然有明确依据表明手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但在生存率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 细胞自噬与Ca2+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包晓霞;王建六;谢步善;魏丽惠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并逐渐年轻化.子宫内膜癌根据其病理类型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雌激素依赖型(占70% ~ 80%),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代表;Ⅱ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占10%~15%),主要为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癌肉瘤.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Ⅰ型子宫内膜癌),其发病机制除了认为是外源性雌激素与细胞核内ER相结合引起下游基因改变,从而促进细胞异常增殖而发生癌变的基因转录效应外;国内学者研究还发现,雌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引起Ca2+浓度快速升高,Ca2+的快速释放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1/2使其磷酸化,从而发挥非基因转录效应[1].然而,临床上发现还有一些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发病与雌激素无关,为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子宫内膜癌),而白噬作为细胞死亡方式的一种,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另一条研究途径.因此,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细胞自噬与Ca2+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p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卵巢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侯静;王晋芬;闫小丽

    目的 探讨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卵巢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卵巢癌组织标本33例,其中浆液性癌20例,子宫内膜样癌1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53、ER、PR的表达.结果 p53在浆液性癌中的表达率为80.0%(16/20),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率为38.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7,P=0.040).ER在浆液性癌中的表达率为20.0 %(4/20),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率为76.9%(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1,P=0.004).PR在浆液性癌中的表达率为15.0%(3/20),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率为69.2%(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7,P=0.005).结论 p53在浆液性癌中大部分呈阳性表达,ER、PR在子宫内膜样癌中大部分呈阳性表达,p53、ER和PR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卵巢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彭微波;李伟

    目的:探究与分析传统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内膜样癌患者45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75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分析所选的患者病理标本中PR、P53、ER的表达情况.对比在不同病理分型、组织分级、临床分期中PR、P53、ER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样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浆液性癌PR、P53、ER的表达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x2=5.49,P<0.05;∥=4.76,P<0.05;x2=4.23,P<0.05).中、高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卵巢癌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PR、P53、ER的监测.

  • P16、P53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浆液性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岳会珠;王桂菊;许丽

    目的 探究P16、P53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浆液性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南阳南石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子宫内膜浆液性癌10例,子宫内膜样癌50例,均实施P16、P5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统计P16、P53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的结果,比较P16、P53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P16检测确诊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真阳性3例,经P53检测确诊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真阳性3例,经联合检测确诊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真阳性9例;P16、P53联合检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诊断灵敏度为90.00%,诊断特异度为96.00%,诊断准确度为95.00%,均较单一检测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P16、P53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浆液性癌患者的诊断特异度、诊断灵敏度、诊断准确度,有助于子宫内膜浆液性癌患者早期诊断及临床控制.

  • 子宫内膜样癌中CXCR4和PI3K的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作者:范海燕;许艳梅;许巧兰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样癌中趋化生长因子受体4(CXCR4)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及对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的作用,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子宫内膜样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共89例,选择54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CXCR4、PI3K和CD34蛋白的表达,探讨CXCR4、PI3K和MVD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结果 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XCR4和PI3K、CXCR4和MVD、PI3K和MV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CXCR4及PI3K高表达参与肿瘤的进展,两者对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CXCR4及PI3K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卵巢颗粒细胞瘤伴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作者:王振波;田东;彭献忠

    卵巢雌激素分泌型恶性肿瘤伴发子宫内膜雌激素依赖型恶性肿瘤病例报道较少.现将本院诊断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6岁,因绝经8年后不规则阴道流血1年入院.妇科查体:阴道呈现高激素水平外观,左侧附件增厚,压痛,右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盆腔彩超:子宫大小4.5 cm×3.1cm×4.8 cm,肌层回声欠均匀,内膜不清晰.左侧卵巢大小2.7cm×2.4 cm×2.4 cm,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给以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子宫未见异常,左侧卵巢内有一直径约3 cm大小肿瘤,被膜完整,右侧卵巢萎缩.给以双附件加全子宫切除术.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