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对心跳骤停后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作用
随着心肺复苏(CPR)指南的不断改进,大约25%~50%心跳骤停(CA)患者能够恢复自主循环(ROSC),但出院率仍然徘徊在2%~14%的低水平[1],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顽固性的脑损伤.CA后早期对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价将影响CPR后的治疗方案,因为对严重不可逆的脑损伤患者是否进行持续的生命支持将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临床常用的评价CA后脑损伤的方法如神经系统的查体、头颅CT、MRI、电生理检查(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组织氧消耗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在脑缺血缺氧早期不能显示病灶或不能区分损害可逆与否,难以判断所出现的神经症状是暂时还是永久存在的,对机体代谢的变化和药物影响均不敏感,尤其是在CA后脑缺血缺氧昏迷的初几天[2],对CPR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紊乱、使用呼吸机及不合作的患者更不适用.因此,寻找可靠、实用的CA后脑损伤早期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标志物至关重要.
-
脑梗死患者血浆NS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化酶中的一种,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在脑组织细胞中的活性高[1].在脑外伤、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急性脑损伤性疾病中,外周血中NSE水平均有明显地增高[2-4].NSE是目前反映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1].本文检测了8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NSE水平,旨在探讨NSE与ACI患者神经元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S100B蛋白测定及意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为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16型(CAl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可大规模暴发流行,CAl6感染所致疾病一般症状较轻,EV71易引起个别患儿合并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对儿童造成了极大威胁[1-2].近年研究发现,S100B蛋白为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又一血清学标志,在脑损伤或弥漫性脑微血管病变时,脑脊髓液和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会升高,升高程度与脑损伤程度以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观察了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探讨其对脑损伤的评估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
联检CRP、TNF-ɑ含量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
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是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1],正确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对患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3年,我们对本院收治的37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液CRP、TNF-ɑ含量进行测定并观察其水平与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hs-CRP水平与脑卒中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近年来,研究证实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本文选择非特异性炎症敏感指标的C-反应蛋白(CRP)作为检测的标志物,评价其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
血清NSE在HIE患儿中的应用探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围产期缺氧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部分患儿可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寻找早期诊断HIE脑损伤程度的指标和方法,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有文献报道[1~2],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对98例HIE患者血清NSE水平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在HIE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Hcy、S100B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我们检测42例临床初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脑特异性蛋白(S100B)水平,与36名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
线粒体Ca2+超载与缺血性脑损伤
人们致力于脑缺血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然而其予后仍然较差.溶栓治疗仅对部分病人有效,但2/3以上的病人即使在中风发病3 h内开始溶栓治疗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1].缺血和再灌注时间是决定脑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死亡常延迟到缺血后数小时直到数日,临床实验表明,缺血后神经保护治疗可改善预后[2].因此,再灌注时应积极采取防止缺血后神经元死亡的保护措施.
-
急性脑外伤后外周血腺垂体激素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脑外伤后早期,外周血腺垂体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腩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69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型脑损伤组(GCS>8分)和重型脑损伤组(GCS≤8分);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受伤后6、12、24、48 h血清中腺垂体激素(TSH、ACTH、FSH、LH、GH和PRL)的含量;并比较对照组,轻型脑损伤组和重型脑损伤组血清腺垂体激素含量的差异.结果 急性脑外伤后,6 h轻型脑损伤组PRL高于对照组(P<0.05),12 h达到高峰(P<0.05),24h仍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48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脑损伤组各时相均高于轻型组和对照组(P<0.05);而TSH、ACTH、FSH、LH和GH在各组之间以及同组各时相之间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外伤后,外周血泌乳素水平升高,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变化,升高的程度与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
早期护理干预对防范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的作用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为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GDM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发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严重持续(>30min)的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坏死,低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程度越重。而GDM孕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对象。有资料显示GDM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达30%~50%,其发生通常见于生后初1~2h内[2]。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从而防范GDM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
多发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为一种神经生化标记物,随着分子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逐渐阐明.S100b蛋白已成为迄今能反映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特异性蛋白之一[1].
-
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C反应蛋白作为人体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一直被临床看作感染和急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长期以来被临床广泛应用.但CRP与颅脑损伤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16年12月观察了329例颅脑损伤病人的血浆hs-CRP浓度,研究了颅脑损伤病人的脑损伤程度和预后与hs-CRP浓度的相关性,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
重型颅脑损伤后C-反应蛋白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个重要的急性时相蛋白,在健康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小于3mg/L),但在组织损伤、感染等情况下其浓度显著升高[1].国内外有少量文献报道认为它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从男性尿中分离纯化的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为糖蛋白,它具有对多种蛋白酶、糖和脂水解酶有抑制作用,同时有稳定溶酶体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国内尚无有关乌司他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乌司他丁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对CRP的影响及治疗作用.
-
危重颅脑外伤 CT检查的护理配合
近年来,车祸致颅脑外伤发生率不断增高, CT已是颅脑外伤首选的辅助检查,可正确判断颅脑损伤程度,血肿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动态观察血肿变化,决定治疗方案。我院自 1999.1~ 2000.1用 CT共检查病人 4888例次,其中颅脑急诊 576例,占总数的 11.8%,除 1例未完成检查外,其余均获理想扫描结果。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本组 576例,男 369例,女 207例,年龄 6~ 89岁,平均 46.3岁,其中硬膜外血肿 103例,硬膜下血肿 131例,脑挫裂伤 151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83例,脑干挫伤 7例,其它 101例未见明显异常。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是由Jewett 等在1970~1971年首先报道的,他从颅外头皮记录到潜伏期在10ms以内的诱发电位可能来源于脑干的听觉通路[1].在70年代中期和后期,此方面研究工作非常兴旺,并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耳科及神经科的定位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BAEP是脑干听觉通路的一种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方法,具有相对固定的起源,潜伏期稳定,不受意识的控制和药物、麻醉及生理变化影响.目前此项技术在颅脑损伤程度、预后判定与脑十及其周围手术中监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现将BAEP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作综述.
-
急性脑卒中患者周围白细胞数与脑损伤程度及近期预后关系
外周白细胞数增多通常被认为是感染炎症的指标,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对白细胞在急性脑卒中中的作用引起了关注.现对1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WBC增加与脑损伤及近期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
-
颅脑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足月婴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为近年用于颅脑疾病评价的磁共振新技术,可无创性地检测脑内化合物的代谢情况.本文旨在利用1HMRS分析HIE患儿脑内代谢物的变化特点,以期能对HIE的影像学诊断和脑损伤程度分级提供依据.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预后的评估作用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反映神经元损伤程度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对其在脑血管病、脑外伤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意义,国内外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但有关其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作用却少见报道.笔者就本院ICU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收治的55例心肺复苏后患者,进行血清NSE测定,探讨其在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意义.
-
动态监测血清CPK、LDH、AST活性对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酶,其中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大量存在于神经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颅脑外伤时脑组织损伤、脑细胞缺血缺氧,这些酶会释放到细胞间隙再扩散入脑脊液,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1-2],导致血液中酶活性迅速升高.但这些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究竟有何关系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作了进一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
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护理
硬膜外血肿发生在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1].血肿多见于颞部、额顶部、颞顶部,主要来源于脑膜中动脉,临床表现依原发性脑损伤程度、出血速度、血肿部位而有所不同[2].昏迷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病死率很高,护理质量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2009年4月,我们收治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给予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