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作者:宋中原;李姝;王侠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12.19±5.21)分大于对照组的(12.19±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 针灸治疗在脑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丁鲁

    1 关于脑损伤急性期的针灸治疗时机针灸对患者是一种被动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时即可进行,同时针灸对患者血压和脉搏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早期的针灸康复治疗是安全的,西医的康复训练受患者精神状态、理解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医嘱执行能力等因素影响,这也是脑损伤早期针灸治疗疗效好于康复训练的原因之一.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的CISS分型评价

    作者:史哲;张茗;翟继红;王拥军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主要方法,临床研究表明,尤瑞克林能显著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储备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2]。 ACI的治疗效果和结局因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而不同,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ACI患者,根据脑梗死CISS分型研究尤瑞克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 139例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必超

    目的 根据脑桥梗死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脑桥的解剖学特点和头颅MRI检查对患者病灶定位,随之探讨脑桥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03年6月~2007年12月收住益阳医专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139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将病例分为A(腹内侧梗死组--脑桥旁中央动脉分布区)、B(腹外侧梗死组-脑桥短旋动脉分布区)、C(被盖部梗死组-脑桥长旋动脉分布区)、D(混合组-可能累及A、B、C多条动脉分布区),并对其病灶位置分布、神经系统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改良Rankin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中A、B、C、D组各占66(47.5%)、44(31.6%)、17(12.2%)、12(8.7%).在临床表现特点上,腹内、外侧梗死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同时伴或不伴肢体共济失调;脑桥被盖部梗死主要表现为脑神经瘫痪及感觉障碍;双侧脑桥梗死则往往表现为假性延髓性麻痹、双侧肢体运动障碍.结论 脑桥梗死病灶多位于腹内、外侧,且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不同梗死部位影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不同,不同部位的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关系密切.

  •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

    作者:陈雅芳;洪燕蝶

    目的 评价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先后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急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全程优化急诊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到接受对症治疗的时间为(32.15±4.22)min,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58±4.35)min(t=8.840;P<0.05),抢救成功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χ2=4.960;P<0.05),存活患者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91±4.0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30±4.15)分(t=5.479;P<0.05),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52.91±5.66)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30±5.71)分(t=5.929;P<0.05),随访3个月、6个月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0.26±3.88)分、(83.85±4.02)分,高于对照组的(75.39±3.81)分、(79.40±3.92)分(t=9.002;,6.116;P<0.05).结论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效率,改善患者抢救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回归社会.

  • 卒中后抑郁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晓红;刘萍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情况同年龄、性别、脑部病变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因素的关系,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入选的79例脑卒中患者均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本(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诊断并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测评,在不同的相关因素条件下进行分析. 结果 79例患者中PSD确诊36例,发病率为45.6%,其发病率同性别、年龄因素无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PSD的发病率有关,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发病率(80.0%)同中度或轻度发病率(40.0%/41.0%)相比显著增高.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病变者PSD的发病率(56.3%/48.2%)均显著增高,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对于中重度PSD患者给予心理治疗及5-HT再摄取抑制剂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85.7%. 结论脑卒中患者中PSD发病率较高,且同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临床上应给予足够重视,积极的心理和药物干预有效.

  •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作者:阮海娃

    进展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脑梗死发生后24 ~72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断发展,表现为肢体瘫痪、言语障碍、意识障碍加重等,发病3~5d达高峰,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对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46例进展性脑梗死和44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相关指标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吴庆建;宋大庆;刘云海;王开军;杨明峰;孙树印

    目的 研究脑梗死(CI)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降钙素(CT)基因相关肽(CGRP)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急诊内科CI恢复早期患者120例,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类.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确诊.同时,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采用RT-PCR检测CGRP mRNA水平,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CT水平,CGRP和血Ca2+由我院检验科负责检测.CGRP mRNA用其相对表达(RE)来表示.分析CGRP mRNA、CGRP、血Ca2+和CT与CI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液中均能检测到CGRP、CGRP mRNA、CT.CI后恢复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CGRP mRNA(RE)及血清CT均呈正相关(r=0.508、0.510,P<0.01、P<0.05).CGRP的变化趋势与CGRP mRNA(RE)—致(P=0.000).研究初期CGRP mRNA(RE)高表达患者均为重型神经功能缺损者,在6个月内恢复良好,逐渐向中型和轻型神经功能缺损转变.结论 CGRP相关指标CGRP mRNA、Ca2+、CT均能反映CI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CI后恢复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CGRP mRNA(RE)水平呈正相关,CGRP mRNA(RE)与CT呈正相关.CGRP mRNA高值(RE)一般存在于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之中,值越高,患者预后越好.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作者:郭刚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3年4月~2015年6月西安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A组60例和B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记录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前三酰甘油(TG)[(1.79±0.75)、(1.80±0.71) mmol/L]、总胆固醇(TC)[(5.91±1.60)、(5.93±1.5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5±0.27)、(0.96±0.2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87±1.59)、(3.90±1.62)mmol/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08、0.08、0.11,均P>0.05).B组治疗后TG[(1.02±0.41) mmol/L]、TC[(3.28±0.97)mmol/L]、LDL-C[(2.05±0.90)mmol/L]均低于A组[(1.66±0.53)、(4.84±1.21)、(3.68±1.32)mmol/L](t 8.55、8.96、9.28,均P<0.05),HDL-C[(1.24±0.51) mmol/L]高于A组[(0.89±0.14) mmol/L](t=4.11,P<0.05).A组TG、HDL-C、L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0.49、0.71,均P>0.05),TC低于治疗前(t=4.13,P< 0.05);B组治疗后TG、TC、LDL-C均低于治疗前(t=9.51、14.29、9.98,均P<0.05),HDL-C高于治疗前(t=3.20,P<0.05).B组总有效率(100%)高于A组(85%)(x2=16.22,P<0.05),死亡率(0%)和复发率(0%)均低于A组(5%、10%)(x2=5.13、10.53,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明显降低血脂,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王旭东;张均

    丹参注射液是唇形科植物丹参中提取的多种成分注射液,包括: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原儿茶醛、丹参素等.其(正大青春宝公司生产)规格为10ml/支,每10ml含丹参生药15g,该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降低血粘度及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脑血管的作用,为了解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我科于2001年2月~12月对7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现报道如下: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早期合用依达拉奉的疗效研究

    作者:隋长百;孙景宏;周文静;顾杰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创伤小、不易感染、操作简便的优点,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可靠的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终血肿能够完全清除,但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带在血肿清除后仍持续存在,这种现象可能与脑出血后自由基反应增强引起脑水肿加重及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降低有关.本研究尝试对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合用依达拉奉进行脑保护治疗,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对血肿周围大水肿带面积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田伟

    目的:对纤溶酶联合血栓通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给予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血栓通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黎四平;冯铁桥;王建坤

    目的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共病的发生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研究.方法 入组患者于发病第二周由两名专训人员对82例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社会支持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的测评.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越高,患脑卒中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危险性就越大;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分值越高,PSCAD发生的危险性就越小.应付方式中积极应付方式分值越高,患PSCAD的危险性就越小,消极应付方式分值越高,患PSCAD的危险性就越大.结论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为PSCAD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为PSCAD的保护因素.

  • 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鸿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影响Hcy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人群Hcy、叶酸等指标的水平差异,探讨脑卒中发病、神经缺损程度与Hcy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体内的Hcy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Hcy每上升1μmol/L,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上升11.8%;Hcy每上升1μmol/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上升3.124分。结论:高Hcy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荣启

    目的:观察并分析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改善,自由基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SOD活性均明显升高,MDA与LP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OD活性(5.96±0.13)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0.11)U/mL,MDA水平(8.36±0.93)mmol/mL与LPO水平(10.57±2.16)mmol/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4±0.52)mmol/mL和(13.25±2.61)m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两组NIHSS、ND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前后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董家辉;林新峰;易嘉雯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Hcy之间关系,预测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筛选4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行一次性血样采集,测出其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的血浆Hcy水平,并将研究对象按各种中医证型划分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衡量不同证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患者Hcy下降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率呈高度相关(r=0.705,P<0.01),风痰瘀阻型患者中,Hcy下降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率呈高度相关(r=0.859,P<0.01).结论:中风患者Hcy下降率可作为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参考指标,尤其对于风痰瘀阻型患者.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梅;刘庆萍;丁桂兵;陈亮;吴岩峰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连续入组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Lp-PLA2水平进行检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根据梗死灶的大小分为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在90d后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较差),从而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梗死灶大小、预后和患者Lp-PLA2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NIHSS评分分组,可知轻度、中度、重度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mRS评分≤2分的预后良好组患者低于mRS评分>2分的预后较差组患者.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r=0.682,P<0.05)、梗死体积(r=0.741,P<0.05)、90d mRS得分(r=0.790,P<0.05)均为正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Lp-PLA2和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 mRS得分之间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Lp-PLA2的检测来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

  •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赵倩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两组均在入院前、入院后6个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入院后6个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并且康复组入院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8.39±6.67)分、(90.17±11.84)分、(75.31±10.97)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 早期积极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病所致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建平;高新梅;李和平

    目的:探讨早期积极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病所致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高血压病所致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32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第7天和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手术组3个月的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早期积极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对高血压病所致脑出血的临床预后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脑梗死患者远期神经功能影响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慧;陈苏娟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脑梗死患者远期神经功能影响的预测价值,为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台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结果,分别计算NLR及PLR值.收集患者出院1年后的生存信息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NLR值分别为3.82±3.14、4.21±3.51和7.01±4.08,轻度组与中度组NL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NLR值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PLR值分别为128.56±53.12、140.53±54.65和191.25±78.92,轻度组与中度组PL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组PLR值(145.48±60.26)显著高于死亡组(195.62±8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组PLR值(135.56±61.23)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186.31±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LR与PLR均可一定程度反应AC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但PLR对远期神经功能影响的预测价值更大.

188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