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戊型肝炎人畜共患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潇;姜庆五

    戊型肝炎(Hepatitis E,以下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肠道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戊肝的爆发流行主要累及发展中国家,常因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散发病例呈全球分布.HEV主要侵犯青壮年,重型肝炎多,易感染孕妇并且病死率可高达15%~25%[1],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戊肝诊断试剂的发展,在一些非流行地区的健康人群中也发现了有较高的HEV抗体阳性率[2],使人们对其可能的感染来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全球多种动物存在HEV感染,而且HEV可以在种系内及种系问传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戊型肝炎具有人畜共患性.现就这一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 2007年福建省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作者:陈炜;汪小瑛;张拥军;赵珠英;张冬娟;付仲明;黄炳发

    [目的]了解福建省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为评价疫苗接种效应、及时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个区县辖区内采集7个年龄组共630名健康人群血清,用ELISA法进行IgG抗体检测.[结果]乙脑疫苗接种率为53.8%,抗体阳检率为86.0%;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接种率及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性别人群的抗体水平类似(X2=1.15,P>0.05).[结论]乙脑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应继续巩固提高,对高龄段人群适当进行疫苗补种,以巩固防治成果.

  • 动物致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血清学与流行病学效果的初步分析

    作者:吴银华;王忠泽;朱凤才;吴扬生;刘东林;姜汉明;蔡加平

    目的观察就诊的动物致伤者,分别全程足量接种两种剂型狂犬病疫苗后,其血清中抗体阳转率和疫苗保护率.方法 2000-2001年就诊者全程接种浓缩苗,2002-2003年的全程接种精制纯化(vero细胞)苗.严重致伤者,于0、3天接种加倍量疫苗,并于0天的同时,对其伤口周围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进行浸润注射 .联合使用抗血清者,完成全程5次注射后第15、75天各加强1针疫苗.接种结束后15-20天,以间接混合酶标法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期内经疫情报告系统,收集当年观察人群狂犬病病例,计算两接种组人群的发病率,并分别与当年未接种疫苗的动物致伤人群比较,以估算疫苗保护率.结果 4年中该人群抗体总阳性率为95.60%.接种精制纯化苗组的阳性率为96.37%,高于浓缩苗组的94.83%.狂犬病疫苗保护率,精制苗1年和2年的均为100.00%;浓缩苗1年的为95.46%,2年、3年和4年的为90.91%.结论动物致伤人群规范处理局部伤口后,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其抗体阳性率较高.国产精制纯化苗接种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1~2年的疫苗保护率高于浓缩苗.从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实际出发,提示国产精制纯化苗需尽快降低成本,以巩固和提高其接种率.

  • 云南首次分离到辛德毕斯(Sindbis)、巴泰(Batai)和Colti病毒

    作者:张海林;陶三菊;张云智;杨卫红;章域震;黄文丽;米竹青;王静林;梁国栋

    辛德毕斯(Sindbis)病毒病是由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中的辛德毕斯病毒引起的人和畜(羊、牛等)共患的疾病.经蚊虫传播,库蚊和伊蚊等是该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本病在世界上广泛流行,在非洲、亚洲、大洋州和欧洲都有本病发生.1987年我们从西双版纳一例发热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分离到1株甲病毒,1997年对该病毒基因组作了序列测定及分析,从分子水平确认该毒株为辛德毕斯病毒,为云南首次发现.用ELISA法检测西双版纳发热病人血清中该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5%(3/120).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查31个县市健康人血清中的该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19.27%(356/1847),不同县市抗体阳性率有差异,以滇西南及金沙江河谷地带较其它地区为高,表明我省人群中存在该病毒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 无偿献血员的不规则抗体检测

    作者:严建新;蒋颜

    在日常交叉配血中,我们经常检测的是受者的不规则抗体,而忽略了对无偿献血血液中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有文献报道无偿献血员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在0.45%[1],因此,开展无偿献血员不规则抗体检测,减少供者额外抗体进入受者的可能性在现代输血医学的发展中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员的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我们做了如下实验.

  • 胃部疾病壁细胞抗体的研究

    作者:曾寰;黄超;许希伦

    目的 报告和探讨胃壁细胞抗体在急性胃粘膜病变有较高的阳性率的现象.方法 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胃壁细胞抗体,对116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有较高的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率,达到57.70%(15/26),高于胃癌组42.80%(3/7)和胃部良性疾病组28.57%(20/70).检测结果还显示,女性患者壁细胞抗体阳性率普遍高于男性.结论 结果提示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率高低与胃粘膜损伤程度相关,推测是由于胃粘膜损伤,胃壁细胞被破坏,释放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胃壁细胞抗体所致,即粘膜损伤,壁细胞破坏是因,而自身抗体的产生是果.此外.推测女性更容易因为胃粘膜的病变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作者:杨皓莹;余辉

    目的 研究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未滤除白细胞的多次输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滤除白细胞输注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均为35 例.采用试剂盒方法 进行血小板HPA 和HLA 抗体检测,采用CCI 进行输注有效情况计算.选择SPSS13.0 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照组HLA 抗体阳性率为54.29%,HPA 阳性率为17.14%,观察组阳性率为11.43%,HPA 抗体阳性率为11.43%,两组患者HLA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 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进行输注的患者可有效的避免HLA 抗体免疫发生率,有效的增加了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 98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唐春竹;纪云娥

    目的 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检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983例患儿进行检测.结果 在983例患儿中,MP抗体阳性者检出592例,阳性率为60.22%.各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组29.37%,1-3岁组60.73%,4-6岁组63.21%,7-12岁组72.59%,年龄组间阳性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76.26 P<0.01).性别比较,女性MP抗体阳性率(62.89%)高于男性(56.53%),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6 P<0.05).季节分布,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程度MP感染病例,冬春季节MP感染率高于夏秋季,季节间阳性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94.95 P<0.01).年度比较,不同年度间阳性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X2=27.04 P<0.01),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很高,女性儿童MP感染率高于男性,学龄期儿童为好发年龄,易发季节为冬春季,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MP抗体测定,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抗Sm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联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作者:陶鹏辉

    目的 探讨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Smith(Sm)抗体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对68例SLE患者、3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检测.结果 68例SLE患者血清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5%、5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的特异性分别为98.2%、95.4%.二者联检对SLE诊断的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99.3%.结论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对SLE的检测有很高的特异性,而且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二者联检能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

  • 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调查

    作者:肖树和;付静

    我站于2005年3月至4月,对县直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325人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潍坊三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法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试剂盒.1.2 仪器设备 潍坊科华酶标仪ST360、洗板机ST36W.1.3 方法 空腹采静脉血2ml,取血清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 结核抗体阴性排菌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李希华;李献忠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辅助检查,由于肺结核病人痰菌阳性率与痰中结核菌的有无及浓度有关,若每毫升痰标本中结核菌数<1000条,则涂片阳性率<10%,所以,在门诊病人的诊断中,结核抗体成为肺结核诊断的常规检查,但作者在长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有许多病人痰菌阳性,但血清结核抗体阴性,有报道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62%,为了探讨影响结合抗体阳性率的因素,作者对2000年以来,结核抗体阴性及结核抗体阳性排菌肺结核病人的临床干预因素进行了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 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的调查

    作者:苏春芳;彭新国;郭峥;王爱玲

    为进一步了解我园乙肝疫苗全程注射的儿童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情况,我们对1995年9月-1999年9月在滨州医学院幼儿园入托的3 14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在3 146名幼儿中,抗-HBs阳性者2 232人,占受检儿童的71.0%.其中男童1059人,占70.6%,女童1137人,占71.3%.

  • 乙肝疫苗预防效果展示可喜前景

    作者:

    对于一向乙肝高发的我国人群来说,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研究”所获结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在200万人口地区长达15年的此项研究观察显示,新生儿降生后及时进行全程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能终身受益。 80年代中期,我国成功地研制出乙肝血源疫苗后,即迅速在部分地区试点接种观察。“七五”、“八五”、“九五”均将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以湖南湘潭市、广西隆安县、上海南市区、河北正定县为科研现场,对所覆盖的200万人口地区连续展开新生儿免疫接种观察。免疫前调查显示,4个试点地区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10.57%~17.25%,平均为15.88%。而经过14~15年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其阳性率降为0.2%~1.9%,平均为1%。 领衔该课题研究的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所肝炎研究室有关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大规模的现场观察表明,在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接种14~15年后,尽管免疫人群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从免疫初期的90%降至35%,抗体水平也明显下降,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并没有随免疫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免疫后5~14年几乎没有观察到新的表面抗原阳转者,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也低于8%。专项调查发现,免疫失败者主要出现在免疫接种前3年内,且90%为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新生儿,或出生后未及时于24 h内免疫接种者。1997~1999年,科研人员于河北、湖南、广西及新辟的浙江试点区,对50万名免疫儿童展开乙肝发病调查,结果在15岁以下免疫儿童中末观察到急性乙肝新发病例。“九五”期间,湖南、广西试点地区还对乙肝血源疫苗免疫9年的300名儿童用乙肝酵母疫苗加强免疫,结果免疫儿童保护性抗体水平较加强免疫前成倍增加,从而证明了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后抗体回忆反应良好。同时在浙江进行的研究,则进一步印证了人体乙肝血源疫苗免疫后有细胞免疫回忆。 从1996年开始,湖南、广西、河北试点地区用乙肝基因疫苗取代血源疫苗,并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试点地区新生儿接种率95%以上。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其近期保护和免疫人群抗体阳转率效果,与血源疫苗相似。 (摘自《健康报》2000年10月4日第1版)

  • 天津市滨海地区甲肝免疫水平现状调查

    作者:徐品;陈玉荣;隗功浩

    为进一步了解我滨海地区甲肝抗体水平的情况,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为今后有效控制甲肝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我区不同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血清学测定.结果显示我区各部分人群甲肝抗体水平基本无差别,抗-HAV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且与甲肝疫苗接种率不一致,尤其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抗-HAY阳性率普遍低于甲肝疫苗接种率.统计学结果得出男性抗-HAY阳性率低于女性,且有显著性差异.滨海地区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天津郊区东丽区的抗体阳性率.

  • 山西地区眼科手术患者丙型肝炎抗体分析

    作者:康玉国;范彦芳;郑晓汾

    目的 探讨山西省眼科医院住院手术前患者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院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山西省眼科医院32 752例手术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进行检测.结果 抗-HCV阳性率为0.75% (245/32 752),男性0.764%(95/12 439),女性0.738% (150/20 313).结论 需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建立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 新邵县2008~2010年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分析

    作者:王建荣

    目的:了解新邵县狂犬病疫苗接种者抗体产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间接ELISA法对2008~2010年间,在新邵县计免门诊部和各乡镇防保所采集到的用于狂犬病抗体检测的血清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8~2010年,在县计免门诊部接种人数有1556人,其中阳性数1473人,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4.67%.乡镇防保所点接种人数2652人,其中阳性2410人,阳性率为90.87%.冻干疫苗免疫效果好,阳性率为94.98%,进口苗阳性率低,为68.06%.因狂犬病发病死亡27人,其中24人未接种狂犬疫苗,2人未全程接种完疫苗,1人完成接种.结论:国产疫苗免疫效果可靠、稳定,需继续完善冷链管理,发挥疫苗大效能,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狂犬病发生.

  • 乙肝疫苗加强免疫问题的讨论

    作者:吕晓辉;高慧;夏琛

    近两年来,在已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儿童中,检测发现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很低,甚至根本没有产生抗体,特别是在儿童入托或入学检测时尤为明显,家长们反映通过咨询有的医生建议加强,有的则建议不需要加强,那么乙肝疫苗是否需要加强就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1 应该进行加强免疫以前就曾有观点认为乙肝疫苗在完成基础免疫3-5年后,应加强免疫一针次,其理由是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会逐渐衰减,尤其是抗体滴度可降低到保护水平以下,因此定期进行加强免疫是必要的,可使受种者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特别是没有产生抗体的儿童,应该加强免疫,使一定量的抗原进入机体,激活机体的免疫记忆产生抗体.

  • 深圳市某区2013年水痘疫苗接种儿童抗体水平横断面研究

    作者:马茂;刘卫民;杨洁;林喜乐;付丹凤;何莲娇

    目的 观察儿童水痘疫苗1剂次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水痘疫苗加强免疫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对年龄2~7岁水痘疫苗初次免疫间隔1~5年的健康儿童566名采集静脉血,使用膜免疫荧光法(FAMA)测定水痘IgG水平.同时收集疫苗生产厂家及初免年龄等资料,用卡方检验分析率的差异,方差分析、t检验用于分析抗体滴度变化,多重线性回归用于分析抗体滴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果 水痘疫苗初免间隔1、3、5年后抗体阳性率(93.7%、87.6%、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50,P=0.11),抗体滴度随时间衰减,不同间隔年限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06,P<0.001),间隔1年组的抗体水平(GMT:1:11.5)显著高于间隔3年(1:7.14,P<0.001)、5年组(1:8.36,P=0.006).间隔3年、5年组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水痘疫苗初免年龄各间隔年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069,P<0.001),间隔1年组初免年龄小,间隔5年组大.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接种者的抗体阳性率相当,分别为91.%和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2,P=0.570).初免年龄、性别、疫苗种类对抗体滴度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接种后免疫持久性效果相当,虽然初免5年后,抗体阳性率仍能维持较高水平,但抗体滴度随时间延长有所衰减,接种3~5年后抗体维持较低水平,建议在初次免疫后3年考虑加强免疫.

  • 宝鸡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研究

    作者:张晓宇;巨洲峰;寇光平;杜红忠;李钟;崔秀玲

    目的 了解宝鸡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确定麻疹防控重点人群,为制定针对性麻疹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麻疹疫苗免疫策略不同阶段进行人群分组,对8个年龄组1 313人开展麻疹免疫史及患病史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定量检测.结果 全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8.90%,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62.15 mIU/ml,达到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8.06%,以8月龄~6岁人群免疫水平高,1~7月龄低.8月龄~14岁儿童调查免疫率为97.80%,有1剂次、2剂次和3剂次免疫史人群免疫水平均高于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麻疹发病率基本上呈反比.结论 将小于8月龄作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可以考虑对育龄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预防性接种.接种液体疫苗和冻干疫苗的部分人群麻疹免疫力有所下降,可在生源较多的大、中专学校中开展入学新生麻疹疫苗接种.

  • 十四年无白喉病例地区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作者:张晋琳;毕诚;周羚

    随着百白破混合制剂免疫覆盖率的逐步提高,人群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免疫屏障,全省已连续十四年无白喉病例的发生.但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传人和成人白喉发病的增多,尤其是我国目前成人白喉抗体阳性率较低的情况下,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人群白喉免疫现状、预测免疫动态,为白喉的免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自1997~1999年对部分地区健康人群进行了白喉免疫水平监测,结果如下.

156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