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绞股蓝及其提取物防治心血管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绞股蓝(Gynostemma)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明·朱棣《救荒本草》、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均描述其“性苦寒,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
田基黄的研究进展
田基黄(又名地耳草),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植物名实图考>,别名雀舌草,系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mb.)的干燥全草.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消肿解毒的功效.原植物地耳草主产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1].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传染性肝炎,伤寒及副伤寒,痈、疖及其他皮下化脓性感染以及防治感冒等.本文就近年来田基黄药材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山慈菇与光慈菇的性状鉴别
山慈菇与光慈菇均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但其在来源,性状和主要成份等方面均不相同,其中山慈菇早在唐朝的<本草拾遗>中就有记载,而光慈菇直到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中才给予收录.这两种药物原本在临床上均不是很常用,但近来山慈菇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肿瘤,在中医处方中常有应用,用量至少在15克以上甚至用到50克,因此目前临床需求量很大,而光慈菇本身具有小毒,按照有毒药品进行管理其限量为9克,目前临床用量较小.由于两者名称相近且光慈菇具有毒性,因此在调配处方时应特别注意,应防止误调而引起不良的后果,为了便于将两药加以区别,以下笔者就将山慈菇和光慈菇两种药物及常见的伪品和混品做比较,并总结出光慈菇的中毒症状及解毒方法.
-
青风藤的来源及功能主治
青风藤亦称“清风藤”,始见《本草图经》:“生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有。彼土人采其叶入药,治风有效”,《本草纲目》又称之为青藤,寻风藤。该书载:“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清风藤又名青藤,其茎蔓延木上,四时常青,采茎风治风疾、风湿。”《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亦载其:“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治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从历代本草清风藤的产地、生长习性和疗效来看,与今防己科青风藤一致。但个别描述及图与今所用不同,如“四时常青,复叶”等,说明古时清风藤来源可能不只一种。
-
鸡冠花的应用
鸡冠花原产于非洲、美洲热带和印度,今世界各地广为栽培,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较长,可由夏、秋季直至霜降,又名"波罗奢花".鸡冠花在我国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嘉佑本草》.《本草纲目》载:"鸡冠处处有之,三月生苗,入夏高者五六尺,矮者才数寸.其叶青柔,颇似白苋菜而窄,稍有赤脉.其茎赤色,或圆或扁,有筋起."因其花序红色、扁平似鸡冠而得名鸡冠花.根据《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本草记载可知,古今所用鸡冠花相一致.本品味甘、涩,性凉.归肝、大肠经.具有收敛止血,止带,止痢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等症.
-
鸭跖草的采收加工与伪品鉴别
鸭跖草为较常用中药,始著录于唐代《本草拾遗》.陈藏器曰:"鸭跖生江东、淮南平地.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好为色,有角如鸟嘴."《本草纲目》释名: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兰姑草.李时珍日:"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三四月生苗,紫茎竹叶,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如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细子,灰黑而皱,状如蚕屎.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青碧如黛也".《植物名实图考》亦记载有鸭舌草,云:"处处有之,固始呼为鸭儿嘴.生稻田中,高五六寸,微似茨菇叶……开小蓝紫花六瓣,大小相错;黄芯数点,袅袅下垂……"综其上述,结合《植物名实图考》鸭舌草植物形态图,可知古之记载与今种一致.本品味甘、淡,性寒.归肺、胃、小肠经.具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等症.
-
白及的炮制与生产工艺流程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后历代本草对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等均有简要描述,其中,<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都有关于白及的描述.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肺伤咳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烫火烧伤和手足皲裂等病症.
-
北败酱草的历史沿革
本品为菊科植物苣荬菜的干燥全草。苣荬菜一名早见于《植物名实图考》,载:“北地极多,亦曰甜苣,长根肥白微红,味苦回甘……其叶长数寸,锯齿森森,中露白脉,花开正如蒲公英。”《救荒本草》载:“苦苣菜,俗名天精菜。今处处有之,苗塌地生,其叶光者似黄花苗,叶花者似山苦荬,茎叶中有白汁。”别名取麻菜(华北)、野苦荬(广东)。
-
金荞麦的采收与鉴别
金荞麦名见《植物名实图考》,误冠以“赤地利”之名。而本品并非是《唐本草》的“赤利地”。因《唐本草》、《途径本草》、《本草纲目》等都载赤利地是蔓生,而且《证类本草》“华州赤利地”的附图叶显然与金荞麦不同。吴其濬曰:“江西、湖南通呼为天荞麦,亦曰金荞麦。茎赤叶青,花叶俱如荞麦,其根赭硬……”观其附图与现实药用的金荞麦一致。《本草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载有“开金锁”。《本草从新》载:“产江浙,叶如萆薢,高三四尺,根如首乌而无棱,肉白色而无纹,略似菝葜而无刺,”亦即指此而言。
-
麦芽的鉴别及功能主治
麦芽为常用中药,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临床常用于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等。
麦芽的历史记载
大麦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但其项下无麦芽。《新修本草》云:“大麦出关中,即青稞麦,是形似小麦而大皮厚,故谓大麦,殊不似穬麦也。”《本草图经》在小麦项下云:“今南北之人皆能种莳……水渍之,生旁为蘖。”可见历代本草将大麦、青稞麦、穬麦等相互混淆。在《本草纲目》列蘖米项下,称糖麦蘖即麦芽,李时珍说能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又谓:“别录麦蘖附见糖麦下。而大麦下无之。则作蘖当以穬为良也。今人通用,不复分别矣。”《植物名实图考》谓:大麦北地为粥,极滑,熟时用碾半破和糖食之,日碾黏子、为面、为饧、为酢、为酒,用之极广,根据其图和描述,与今所用原植物大麦相符。 -
历代木通的本草学考证
木通利水,古今常用,众所周知,但对其名实不一,效用有异,毒性迭起等问题,古有混淆,今有误用。为此,进行有关木通历代的本草学考证,以澄源清流,避免误用,十分必要。 考证表明(见表 1),历代所用木通多为木通科木通,该药在《唐本草》及以前本草中称通草;《药性论》首称木通;至宋代《本草图经》认识到通草与木通有别,但不明确,《证类本草》还出现了解州通草,为毛茛科川木通;宋以降,通草、木通混称;至元代《汤液本草》通草、木通分称;明《本草品汇精要》以木通为正名;但李时珍提出复古名仍称通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提出山木通、小木通、大木通等,为毛茛科木通;而马兜铃科关木通在古书中未见描述,直至《东北药用植物志》一书始有记载,故关木通是近代医药书上应用木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中只收录了马兜铃科关木通和毛茛科川木通,而未收入木通科木通。
-
三叶青的化学成分研究
三叶青的基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Gilg.异名为蛇附子(<植物名实图考>),石抱子(<江西草药>),金线吊葫芦、三叶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小扁藤、三叶扁藤、拦山虎(<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雷胆子(<湖南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三叶青生长于山谷林中或沟边坡地,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三叶青以块根或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高热惊厥、肺炎、哮喘、肝炎、风湿、月经不调、咽痛、瘰疬等症,具有很好的疗效[1].药理实验表明三叶青提取物有抗病毒作用[2]和明显的消炎镇痛[3]及保肝作用[4],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
-
八角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t. Ying.,又称"鬼臼",属于小檗科,小檗属.它在<本草经>中被列为"下品":"鬼臼,味辛温,主杀蛊毒鬼注精物,辟恶气不祥,逐邪解百毒……".后来的<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和<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著名医籍均有记载[1,2].其根和根状茎在民间入药,有治疗毒蛇咬伤、痈疖肿痛、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气管炎、乳蛾、咽喉肿痛、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惊风、清热解毒等功效,也可做杀虫剂.花和果实入药治疗劳伤气喘;叶可治疗哮喘、背痈溃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类植物含芳基四氢萘类木脂素(如鬼臼毒素)以及其他药用成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八角莲属植物具有较强的抗癌(子宫癌、食道癌、乳腺癌等)、抗病毒、保肝、免疫调节和其他多种生物活性[2].然而,本属植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各版中均未见收载.
-
紫丁香叶的生药鉴别
紫丁香Syriga oblata Lindl.系木犀科丁香属灌木植物,其药用情况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就有记载.主要用其叶,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急性痢疾、黄疸性肝炎、火眼等[1].
-
绞股蓝抗高脂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明·朱棣<救荒本草>、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均描述其"性苦寒,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国内外对绞股蓝的化学成分研究比较深入,现已分离出 83 种与人参皂甙有类似骨架的达玛烷型绞股蓝皂甙(gypenosides,GPS),其中GPSⅢ、Ⅳ、Ⅷ、Ⅻ分别与人参皂甙Rb1、Rb2、Rd、F2 结构完全相同,动物实验中未见毒性反应.绞股蓝是人参属以外唯一含有人参皂甙的植物.除GPS外,绞股蓝还含有脂肪、蛋白质、黄酮类、糖类、氨基酸、无机元素、纤维素、维生素[1].国内外对绞股蓝及GPS抗高脂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AS)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现综述如下.
-
威麦宁中原花青素B2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
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 meisn)为蓼科荞麦属植物,《植物名实图考》中又名天荞麦、荞麦三七(河南、广东)、苦荞麦(江西)、金锁银开(江西、江苏、浙江)、野荞麦[1].从云南海拔2200米以上高寒地区的野生金荞麦干燥根茎中提取,经醇提水沉的方法提取出的抗癌活性物质制成的国家二类中药新药威麦宁胶囊,其抗癌活性物质为大分子缩合单宁的D组分,即为威麦宁,又称为金E,总单宁含量为67.49%,主要包括(-)表儿茶素和其二聚体等6个酚性化合物,其中主要有效成分原花青素B2又称为原花色素B2、原矢车菊素B2,含量为该活性部位的0.19%[2,3].在体内主要经过肾脏排泄,还有一部分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可能有肠肝循环.临床主要配合放、化疗药物,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免疫力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配合临床用药,笔者将对威麦宁胶囊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植物名实图考》的作者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是近代植物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书籍.近年来,笔者收集了该书作者吴其濬的生平资料,对其家世、名号、科举、仕途之路、<植物名实图考>的问世等进行考证.
-
《植物名实图考》在山西刊刻流传述略
《植物名实图考》系清代吴其濬(1789-1847年)所撰,未完稿而病逝于山西巡抚任上,由继任巡抚陆应谷整理遗稿作序刊行,在山西刊刻流传的版本有太原节署本、山西濬文书局本、山西官书局本.《植物名实图考》中收载考证了山西地方植物文献,其在山西多次刊刻的原因可概括为晋省著作,颇受重视;珍贵文献,价值颇高;救灾赈荒、替代食品;药用植物,疗疾有资.
-
《植物名实图考》引书考析
《植物名实图考》为清代状元吴其濬所著.该书除了收录植物1 714种,并几乎为每种植物绘以精美的插图外,还广泛地参考了前代众多书籍中的文献记载.本文对《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所参考引用的全部书籍按经、史、子、集四部加以分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引用书籍种类繁多,书名不统一;2、所引书籍偏重史部地理类与子部医家类、农家类;3、书籍作者的研究兴趣在于植物本身而非植物的药用性.
-
泽漆膏巧治睾丸炎
泽漆,又名猫儿眼睛草,具有行水消痰、杀虫解毒之功.<植物名实图考>:"煎熬为膏,敷无名肿毒".笔者近年来将泽漆制成泽漆膏,治疗睾丸炎,取得满意疗效.方法:每年4至5月泽漆开花时,采鲜品,切成一段一段,放入锅内,加水熬至熟透,滤去药渣,将药汁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浓缩成膏,贮瓶备用.如治张某某,男,29岁.2001年6月8日诊.4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小腹下坠感,左侧睾丸肿痛,不能行走.经外科检查确诊为睾丸炎,经大剂量抗生素、激素治疗2天,病情反而加剧,故来我处就诊.诊见左侧睾丸胀痛,恶寒发热.检查发现左侧睾丸肿大,僵硬,呈紫红色.苔黄垢,脉弦数.嘱用泽漆膏外敷,4小时换药1次,第二天睾丸肿痛大减,继续治疗3天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