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脑与大肠相通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证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可累及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查体多见左下腹压痛,病变范围广,多侵及远端结肠和直肠[1]。发病人群以20~40岁多见,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80岁老年人渐成为发病高危人群。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愈率偏低[2]。本病属中医“肠癖”“大瘕渴”“休息痢”等范畴。一般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气虚弱为发病之根本,在饮食、情志等诱因下,湿热或寒湿下注,气滞血瘀,损伤脂络,发为本病。近年来,随着脑肠肽的发现[3],神经胃肠病假说的提出[4],临床及实验研究逐渐认识到UC的发生与大脑存在相关性,且从神经、内分泌等多角度进行了详细论述。但从中医角度通过脑与大肠关系论述UC的文献较少,本文从该角度对UC进行详细论述。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慢性、多发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自1941年该病确定以来,迄今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多为风寒湿邪侵犯肌肉、筋脉,流注关节导致经络气血痹阻,痰瘀留着,寒热错杂所致.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疗效较为显著,本文就其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近况概述如下.
-
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举隅
李佃贵教授从事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30余年,学验俱富,疗效卓著.笔者师从李教授,获益匪浅,现将跟师体会简介如下.1 辨证要准确李教授常说中医过人高明之处就在于辨证论治,它的生命力也就在于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准确性.要重视形、色、症、舌、脉要四诊合参,而西医的理化检查只能看做一个辅助性指标,不应做为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2 用药要得法
-
灵芝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从真菌及其代谢产物中提取了多种有效成分,其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灵芝是我国传统的补益中药,具有扶正固本、延年益寿之功效.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灵芝及其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血栓及免疫调节等作用[1-4].本实验以H22荷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免疫系统的角度,初步探讨灵芝提取物(GLE)的抗肿瘤机制.
-
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早在魏晋时代已有用黄连、黄柏治疗消渴(基本上属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记载.<名医别录>载"黄连止消渴","黄柏主消渴";<肘后方>治消渴尿多用黄连作蜜丸服;<本草纲目>载"黄连主消渴尿多","治消渴用酒蒸黄连"等.在治疗消渴的方剂中,不少含有黄连.20世纪初,日本、德国学者分别从黄连、黄柏中提纯有效成分小檗碱,现商品名为黄连素.
-
中医药在肾移植临床中的应用及实验研究概况
肾脏移植是彻底治愈各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在肾移植的外科技术比较完善,但如何解决肾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感染、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等问题,是提高移植肾存活的关键.对于这些,中医药都有参与研究的可能和潜力.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将中医中药应用于肾移植,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可喜成绩,现对近20年概况综述如下.
-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30日-7月3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187篇,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代表共143名参加了此次大会,重点对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呼吸、风湿性疾病、以及养生及衰老等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本次会议交流内容简要综述如下.
-
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须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医特色.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
-
卵巢上皮癌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重建
卵巢上皮癌患者发病年龄大多数发生于40~60岁,但仍有8%的患者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卵巢上皮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受严格的条件限制,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绝经前的患者即使是早期在术后也将永久失去卵巢内分泌功能,这种卵巢功能的缺失可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或代谢综合征[1],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方法用于卵巢上皮癌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恢复与重建,这是卵巢恶性肿瘤治疗面临的棘手问题,现将已有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叙述,以期能寻找到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办法解决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缺失的问题。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当今用于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治疗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的防治新方法之一,是近年来介入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进展.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临床治疗上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已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是指支架植入后6~9 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其管腔净丢失率≥50%.国内外做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目前对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但通常认为,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过度增殖[1,2],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3],大量合成细胞外基质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慢性缩窄、管腔狭窄的主要机制.
-
养骨天源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众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临床多选用淫羊藿、珍珠粉、龟版、龙骨、牡蛎等.然而在众多的补肾壮骨方剂中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呢?为此我们应用淫羊藿、珍珠粉组成的养骨天源胶囊(四川康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淫羊藿、珍珠粉、蛇床子组成的补肾壮骨颗粒对骨质疏松症进行了临床及实验对照研究,考察了两者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从而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打下基础.
-
降主动脉及胸腹主动脉手术中脊髓缺血的预防
近年来,随着麻醉及脊髓保护技术的进步,胸腹主动脉瘤术后截瘫发生率已降至5%~10%[1],但截瘫一旦发生,其后果危害严重.因此,医务工作者仍致力于多种临床及实验研究以进一步减少其发生.
-
张志礼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方法及临床研究(一)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中医称"白疕"、"松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严重.我国著名皮科专家张志礼教授一生致力于该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成绩卓著.我们有幸跟随张志礼教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张老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及临床研究经验予以同道.
-
中医药戒毒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近况
药物滥用,在今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带来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在解放后,曾成为一个无毒国,但80年代后,毒品又沉渣泛起,目前官方资料表明登记在册的药物滥用人数有数十万之多.如何控制药物滥用问题,是目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西药戒毒在控制戒断症状方面虽然基本上取得成功,但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运用中医药戒毒历史由来已久,近些年来也有所发展,现就有关中医药戒毒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做简单介绍.
-
益肾胶囊的药物分析及研究
益肾胶囊是根据陕西省名老中医乔成林教授多年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所研制而成的院内制剂.我们对益肾胶囊进行了多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益肾胶囊具有明显降低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等作用.现对其组方进行分析如下.
-
脂肪细胞因子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代谢性疾病的总称,其中包括2型糖尿病(T2DM)或糖耐量减退(IGT)、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微量清蛋白尿等.而MS的上述组成部分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其病因复杂多样,至今对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
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学者llizarov在大量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将牵引成骨技术应用于肢体长骨、治愈了多种长骨疑难疾病,1980年这一技术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但是由于颌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关系到容貌重建的特殊性,直到1992年美国学者McCarthy才首次报告了4例口外法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应用.但口外法在牵引成骨过程中造成了明显的颜面皮肤瘢痕且易损伤面神经分支,因此人们更寄希望于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方式.1996年在欧洲和美国同时研制成功了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立即在国际口腔颌面外科界及整形外科界引起轰动并形成研究热点.它的出现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为长期以来使用常规技术所难以矫治的诸多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被称为20世纪颌面外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进展.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这一技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研制了系列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取得了丰硕成果,该项目被评为"九五"期间我国重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并通过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
-
中药仙贞片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免疫组化的影响
既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仙贞片对糖尿病患者和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均有降血糖作用.本课题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仙贞片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胰腺α、β细胞分泌功能表达的影响,探讨仙贞片降血糖作用的机制.
-
前列腺素E1在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
近年来随着肾脏疾病患者的逐年增多,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如何延缓各种肾脏疾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进程,保护残存肾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前列腺素E1可以通过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增加红细胞的柔韧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抑制白细胞激活(中性粒细胞活化)和溶解血栓(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来提高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黄珍萍[1]等研究证实前列腺素E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强大血管扩张剂,它能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cAMP)和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激活一系列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使红细胞变异能力增强,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现将其在急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
"微电极边界定位法"大规模救治帕金森病患者获显著疗效
本报通讯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710038) 姚向阳报道 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该院博士生导师高国栋教授等完成的"微电极边界定位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不久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标志我国脑立体定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