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作者:刘卓;徐运;黄丹青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脑组织中具有再生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是否具有直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还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两种诱导条件下体外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2组培养,一组细胞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独诱导,另一组细胞与已培养成球的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进行诱导,共培养之前行Brdu标记.诱导3 d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贴壁细胞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原纤维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独诱导组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24 h后胞体回缩呈锥形,突起延长且数量增多,有神经元样形态,且细胞间相互连接成网络状,3 d后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原纤维,其中少部分同时表达酪氨酸羟化酶.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球很快解离,迅速贴壁,共培养的贴壁细胞大量增殖且多呈神经元样,胞体细长多突起,相互间连接成网,多数贴壁细胞分别单独表达神经原纤维和酪氨酸羟化酶,少数细胞可见Brdu/神经原纤维,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酪氨酸羟化酶双标阳性.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可定向转化为神经元,并有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可能.在该实验条件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效果好于神经干细胞.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坐骨神经切断后的表达变化

    作者:宋海涛;贾连顺;田万成;陈坚;陈哲宇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在远侧断端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 方法切断 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 , 不同时间、半定量 RT- PCR方法 , 观察远侧断端 GDNFmRNA的表达变化 . 结果 GDNFmRNA在坐骨神经切断前微量表达 , 坐骨神经切断后远断端表达逐渐增加 ( 1、 7、 14、 28 d分别增加 20% 、 60% 、 85% 、 90% ) . 结论坐骨神经切断导致 “ 胞体 - 轴突 - 靶器官”轴中断 , 使靶组织产生 GDNF聚集于坐骨神经远断端 , 表现为 GDNFmRNA高表达 .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锰中毒模型的可行性

    作者:郭书含;宋平平;陈曾曾;田雨田;范晓丽;闫永建

    背景:研究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进行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神经细胞类型的功能,而且被证明可以在移植入动物模型脑后成功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目的:观察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锰中毒大鼠行为学以及脑内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向 SD 大鼠腹腔内注射四水氯化锰构建锰中毒大鼠模型,将锰中毒大鼠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分别向锰中毒大鼠右侧纹状体内移植5 μL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等量PBS.移植1个月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通过免疫荧光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用ELISA检测大鼠右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结果与结论:移植后观察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较对照组行为学评分显著下降.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脑内可见人类特异性细胞核/酪氨酸羟化酶和人类特异性细胞核/胶质细胞源性酸性蛋白双标阳性细胞,而对照组脑内未见此两类双标阳性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多巴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与对照组接近.这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善锰中毒大鼠的行为学,可以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外伤性脑损伤

    作者:朱俊卿;洪军;崔建忠;王凯杰

    背景:临床与动物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迁移至脑损伤区域,对创伤性脑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目的:进一步验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造成的局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参照文献以脑冷冻伤法制作SD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组造模成功2d后进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照组只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正常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体个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干细胞在大鼠损伤脑组织中的分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结果与结论:①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实验组SD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迅速下降(P<0.05),而同时实验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越来越接近于正常组大鼠;②免疫组织化学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移植的经Brdu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大量聚集在损伤的大脑皮质,呈不均匀分布.而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未见BrdU免疫荧光显色;③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脂肪干细胞静脉移植后,SD大鼠海马区域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周围损伤皮质中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正常组SD大鼠比较,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海马区域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升高(P<0.05),而皮质周围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却明显下降(P<0.05);④实验结果提示移植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大鼠脑组织的损伤部位分布,并促进了受损脑组织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这也可能是对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促进作用之一.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作者:黄成;杨建东;冯新民;徐薇;李艺楠;肖海翔;顾加祥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或化学诱导剂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但外源性诱导剂诱导作用短暂且化学性物质不可避免的对细胞活力造成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空间。
      目的:以载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Ad-rGDNF-GFP)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目的基因在靶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的营养作用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转染组中以Ad-rGDNF-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复数分别为10,50,80,100,150,200;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作为对照。转染后12 h,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2组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转染后72 h,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组中转染效率;MTT法测定2组中细胞活力;转染后5,10 d,PCR检测转染组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转染后5 d免疫荧光鉴定2组中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情况,转染后10 d鉴定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转染后12 h,细胞中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加强。以感染复数=100时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强度、稳定性较好,转染后3 d,转染效率近90%;转染后转染组细胞活力增加;转染5 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细胞伸出神经样细胞突起;转染10 d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显著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微管相关蛋白2,细胞突触样结构明显且相互连接成网,呈现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说明以Ad-rGDNF-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复数=100时,可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后明显提高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并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

  • 季铵盐壳聚糖三维支架复合GNDF载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作者:黄成;杨建东;冯新民;李广峰;李艺楠;肖海祥;孙钰

    背景:壳聚糖类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对药物的缓释作用,作为支架材料近年来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季铵盐壳聚糖温敏凝胶支架上生长、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寻找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方法:季铵盐壳聚糖与β-甘油磷酸钠复合制成温敏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三维结构,MTT法评价凝胶浸提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将牛血清白蛋白加载于凝胶支架,紫外光谱吸收法分析凝胶支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缓释效果。接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凝胶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在支架缓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季铵盐化壳聚糖与甘油磷酸钠复合所得凝胶支架,其多孔性特点明显,有温敏特性,对蛋白的缓释效果良好,承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其增殖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凝胶支架缓释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神经样细胞形态,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神经元烯醇化酶。说明季铵盐壳聚糖温敏凝胶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缓释效果良好,其凝胶支架具有多孔径、良好生物相容性特点,可承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和向神经元定向分化。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司志超;袁绍纪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而且在实验研究中被证明有确定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结构特点显示GDNF为TGFβ家族中的一个新的亚家族,但其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方面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能比拟的强效作用.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对特异性营养作用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可,且在美国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关GDNF的许多研究正在进行,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诱发电流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毅勇;邵福源;孙刚;刘玲;赵忠新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诱发电流的特性以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INMDA)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膜片钳研究室进行,运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原代培养第七八天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INMDA,以及GDNF对INMDA的影响,由Clampex 8.0软件采样系统获得的图形,直接进入Clampfit8.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NMDA可在海马神经细胞上诱发出大的内向离子流.当钳制电压为-60 mV时,细胞外单独给予GDNF(0.1,1.0,10.0μg/L)对静息膜电导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无影响.但细胞外同时给予NMDA(100 μmol/L)和GDNF(10 μg/L)时,INMDA的峰值为(-578.238±100.493)pA,INMDA的峰值被抑制(t=-7.248,P<0.01),峰值受抑制率为(21.502±7.898)%.洗去GDNF后,抑制作用消失.结论:NMDA诱发的电流呈现出明显的内向整流特性,GDNF能抑制海马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栗炳南;李卫东;林俊堂;丰慧根

    背景: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 line -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 VEGF 165)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目的:构建双基因共表达载体pIRES 2-GDNF-VEGF 165并对其进行鉴定。
      方法:采用PCR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基因组DNA中获取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然后将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cDNA片段插入到pIRES 2-EGFP多克隆位点构建成为pIRES 2-GDNF-EGFP。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cDNA片段是通过双PCR的方法从pIRES 2-VEGF 165-EGFP质粒中获取,接着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cDNA片段以替换 EGFP 的方式插入pIRES 2-BDNF-EGFP中,后构建成为含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pIRES 2-GDNF-VEGF 165双基因共表达载体。通过双酶切和DNA测序方法对其鉴定,将重组的双基因共表达载体感染HEK293细胞,利用 RT-PCR 与Western-blot 方法检测双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DNA测序显示,提取的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均与基因库报道序列一致,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36 bp和576 bp。构建的pIRES 2-GDNF-VEGF 165双基因共表达载体经Bgl II/Bam HI切出GDNF条带,经 Bam HI/Not I 双酶切后切出IRES-VEGF 165片段,经Bgl II/Not I双酶切后切出 GDNF-IRES-VEGF 165片段。RT-PCR与Western-blot方法检测显示,此载体转染后,HEK293细胞均能表达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mRNA和蛋白。说明实验成功构建了能表达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 米诺环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影响

    作者:邢红霞;姜建凯;秦栎媛;王玉梅

    背景:研究发现,米诺环素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增殖和活化,抑制胶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与纹状体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TN 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正常对照组不干预;模型组、实验组在右侧黑质致密部与中脑腹侧背盖区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于两点注射维生素 C,实验组造模成功后即刻灌胃给予4.5 g/L米诺环素45 mg/kg,以后每12 h追加米诺环素22.5 mg/kg,后一组为正常对照。造模后即刻、12 h、1 d、7 d、14 d、21 d,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黑质与纹状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TN表达,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黑质与纹状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TN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不论是在脑黑质还是纹状体中,模型组不同时间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TN的阳性细胞数及相对基因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不同时间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TN的阳性细胞数及相对基因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 <0.05)。结果表明,米诺环素可通过促进脑黑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延缓帕金森病发病进程。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

    作者:刘晓刚;邓宇斌;蔡辉

    背景:鉴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终研究目的,是将诱导后的细胞移植入体内参与损伤神经系统的修复过程,因此,保证移植细胞的活性显得十分重要.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隐丹参酮体外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隐丹参酮为诱导剂诱导第8代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段诱导细胞的凋亡百分比(每间隔0.5 h为1组,共12组).选择细胞凋亡百分比较高的一个时段,观察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0-100 μg/L,共11组)对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诱导后细胞凋亡百分比逐渐升高,约4h时达到峰值,维持约1h后下降(P<0.05).随着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由0 μg/L提高到30μg/L,细胞凋亡百分比逐渐下降(P<0.05),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超过30 μg/L后,细胞凋亡水平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质量浓度影响不再显著.结果可见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隐丹参酮体外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环氧酶2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铁柱;付霞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PI)大鼠海马环氧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立体定位下侧脑室注射GDNF,观察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GDNF组大鼠海马COX-2表达.结果 GDNF组海马COX-2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GDNF可能通过减少海马COX-2表达,增强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的保护能力,加速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

  • 应用bcl-2基因及GDNF治疗大鼠脑缺血的研究

    作者:周铁柱;付霞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与bcl-2基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Wistar大鼠40只,采用Longa改良栓线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随机分4组:对照组、bcl-2组、GDNF组、bcl-2+GDNF组,于再灌注3 h后经侧脑室注射GDNF 10μl、经颈动脉注射pLXSN-bcl-2质粒10μg,MCAO后3d(n=5),14 d(n=5),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蛋白和GDNF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bcl-2+GDNF组bcl-2蛋白表达与GDNF表达水平均较其他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bcl-2组、GDNF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内细胞凋亡GDNF+bcl-2组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5),bcl-2组、GDNF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bcl-2基因和GDNF可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bcl-2与GDNF蛋白表达,增强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的保护能力,加速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bcl-2基因与GDNF协同作用,促使神经细胞在脑内的凋亡进一步减少,从而避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进一步损伤.

  • GDN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

    作者:张荣伟;王慕一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与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模型,再灌注0,1,3 h分别给予GDNF,观察再灌注10 h及22 h缺血半暗带caspase-3蛋白表达.TTC染色测定梗死灶体积.结果:1 h给药组脑梗死灶体积较0 h给药组增大,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3 h给药组脑梗死灶体积较1 h给药组增大,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0 h及1 h给药组再灌注22 h较10 h 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3 h给药组再灌注22 h较10 h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GDNF对缺血半暗带caspase-3蛋白表达与治疗时间窗有关,GDNF可通过减少caspase-3的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发生.

  • 周围神经缺血后GDNF表达的变化及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

    作者:曾静;王本国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缺血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以及神经元的凋亡率在周围神经缺血性神经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择Wistar大鼠的一侧作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将大鼠经腹腔麻醉后,从腹部进刀,将实验侧的髂总动脉后进行双重结扎,对照侧不做任何手术,造成大鼠实验侧坐骨神经缺血,于大鼠术后3、5、7、14、21、28 d各取6只,用 TUNEL法测神经元的凋亡,免疫组化的方法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的表达阳性率。结果运动神经元的凋亡率在术后3 d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5 d时凋亡率较对照侧显著升高,且凋亡率在术后14d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是在观测的时间内仍然高于对照侧。而感觉神经元在术后3d就发生明显的凋亡,在术后7d时达到高峰,而到观测时间的28 d时降至对照侧水平;运动神经元中GDNF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 d就明显增高,然后逐渐降低,到14 d时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感觉神经元的变化趋势则与运动神经元相同。结论周围神经缺血可导致相关神经元胞体中的神经元凋亡,且感觉神经元对缺血性损伤的敏感度较运动神经元更高。

  • 左旋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功能、线粒体氧化应激及海马组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鹏

    目的 通过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观察左旋丁基苯酞(L-NBP)对VD大鼠神经功能、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及海马组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6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NBP组,每组20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VD模型,L-NBP组给予L-NBP 3 w,Morris水迷宫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取海马线粒体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损伤,免疫组化法测定G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降低,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明显,ROS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G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NBP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ROS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GDNF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L-NBP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上调VD大鼠海马GDNF表达,减轻VD大鼠神经元缺血损伤,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PKC和GDNF的变化

    作者:吴哲;吴晓芝;孙黎光;姚丽

    目的选用切断大鼠穹窿海马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动物模型,观察AD大鼠海马PKC和GDNF的变化,探讨其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检测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海马PKC的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海马GDNF.结果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手术侧海马PKC活性(565.85±180.70 pmol·mg-1·min-1)与正常对照组(744.45±133.20 pmol·mg-1·min-1)比较明显降低(P<0.05),而手术对侧(681.50±120.20 pmol·mg-1·min-1)和假手术组(675.52±135.51 pmol·mg-1·min-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DNF,手术组条带浅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海马PKC和GDNF均降低,这表明在AD海马有PKC和GDNF变化,PKC和GDNF在AD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影响

    作者:刘忠锦;张海燕;孙丽慧;郎尉雅;孙忠平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受体 GFR-a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 Mor-ris 水迷宫筛选56只健康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正常组常规饮水和饲料,不给予任何处理。其余三组大鼠均采用聚集态 Aβ25~35所致 AD 模型,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处理。电针组施以电针双肾俞、双太溪、双足三里、百会、大椎等穴位治疗。西药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灌胃,疗程4 w。治疗后各组大鼠灌注固定后取海马,用免疫组化和 RT-PCR 检测大鼠海马 GDNF 及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 GDNF 及其受体 GFR-a1阳性细胞表达降低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 GDNF、 GFR-a1阳性细胞及 GDNF mRNA 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对 AD 大鼠海马 GDNF 及其受体 GFR-a1表达增强的影响,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急性痫性发作中的表达

    作者:张贺;肖波;王蓉

    目的动态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蛋白在红藻氨酸(KA)诱导的大鼠急性痫性发作中的表达水平,探讨GDNF在急性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NS对照组和KA处理组。急性痫性发作经单侧海马内注入KA (0.6μg/0.3μl) 诱导。两组大鼠分别在注射后第3、6、24h和第4、7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GDNF蛋白在海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NS组海马GDNF表达极微量,各时间点均在基线水平。KA组在注射后3h GDNF少量增高,6h达高峰,并持续至第4d,均高于各时间点 NS组(P<0.05),至第7d回复正常水平(P>0.05)。双侧GDNF表达在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结论单侧海马内注射KA诱导的大鼠急性痫性发作可导致双侧海马齿状回和门区GDNF蛋白表达增高,GDNF可能参与拮抗KA神经兴奋性毒性作用,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起保护效应。

  • GDNF和NO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晋光荣;李云涛;韩群颖;刘俊华;刘培党;徐汉荣;张海军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以及n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的影响,探讨GDNF和NO对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左侧脑室注射GDNF,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合成期(S期)细胞,免疫组化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生理盐水组和GDNF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min后再灌注时间分别为3d、7d、14d、21d、28d的BrdU/nNOS、BrdU/NeuN、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结果 GDNF组较脑缺血组和生理盐水组行为学恢复明显;脑缺血后皮质和尾壳核BrdU和nNOS阳性细胞增多,BrdU/nNOS(38.23%±6.87%)、BrdU/NeuN(52.38%±13.29%)、BrdU/GFAP(13.51%±8.78%)双标细胞阳性率明显增加,与其它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激活内源性NSCs,GDNF可调节NO释放,促进NSCs增殖、分化.

341 条记录 6/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