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检验标本采集的主要注意事项

    作者:刘建;毛亚莉;刘勇;张晓忠

    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合适与否,直接关系检验质量,临床和检验科都应给予高度重视.1 血液标本不仅取血部位、时间、方法对血细胞计数有影响,有些治疗药物也影响血细胞计数的结果.采血用试管分普通管、抗凝管两大类;抗凝管又根据管内抗凝剂的不同分为草酸钾管、草酸钠管、枸橼酸钠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或二钠盐(EDTA-K2或DETA-Na2)管和肝素管等.

  • 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和存放对其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陈琼

    目的::探讨患者的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部位、存放时间和细胞溶血对其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4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标本溶血和存放时间与生化检验报告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存放时间和标本溶血均与其生化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正确的采集和存放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才能保证其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液标本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邓忠越;周平;余晓云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从外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液标本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CINAHL、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留置针采血对血液标本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7 554例研究对象.与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相比,通过留置针采血不会提高血液标本的溶血率[RR=2.01,95%CI(1.01,4.00),P=0.05];采取一定方法后,从封管或输液中的留置针采集的血液标本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血清钠、血清钾、血清钙、血清氯浓度的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普通留置针、封管中的留置针弃去2~5 ml血液、输液中的留置针暂停输液2~3 min并弃去2~5 ml血液后采血,不会提高血液标本的溶血率,可以得到可靠的血常规和生化常规血液标本.综合考虑,静脉采血时可交替使用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采血针.

  • 临床血液6 113份标本培养结果

    作者: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罗次节

    自动化非介入性连续瓶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为临床血(体)液标本的厌氧培养提供了较为方便和快捷的条件.现报道我院3年多来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Mini VITAL 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的厌氧培养结果.

  • 猪链球菌Ⅱ型致脑膜炎菌血症一例

    作者:孟华蓉;刘冰;陈涛

    我科于2005年8月从1例脑膜炎合并败血症患者的脑脊液,血液标本中同时分离出1株猪链球菌Ⅱ型(Streptococcus suisⅡ).

  • 从同一血液标本中检出两株不同颜色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作者:严红莉;吕燕芬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一端鞭毛,有或无动力.它可引起手术后感染、败血症、急性脑膜炎等疾病,我院在2005年3月从一例高热不退的小儿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两株不同颜色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在同一血液标本中检出两株不同颜色的少动鞘氨醇不动单胞菌比较少见[1].

  • 血液中分离产单核李斯特菌五株

    作者:原英;陈民钧

    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产单核李斯特菌可引起感染.我们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到7株产单核李斯特菌,判定为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临床资料:本院2002年1月至2003年7月,从血液标本中分离到7株产单核李斯特菌,资料完整的有5例,其中女性3例,年龄19~56岁,体温均38.8℃~42℃,WBC均升高,单核和中性粒细胞增多,3例有基础病(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1例肿瘤合并脑膜脑炎).另2例为正常产妇和全身皮肤感染,平均住院日37.2(7~76d)d.

  • 双相血液培养基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刘敏;许敏

    为了加快血液培养的速度,及时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我室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双相血液培养瓶HPD.从1998年8月~2000年7月共收到血培养3 713份,尤以儿科血液标本居多,占84.6%,分离出感染菌592株,阳性率15.94%,现分析报告如下.

  • 加强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

    作者:许淑珍;闫东辉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的感染明显回升。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感染上结核菌,其中10%的人发展成活动型,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亡[1]。我国有4亿以上人口受到结核菌感染,每年至少有113万新结核病发生,死亡人数达25万[2]。结核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并呈上升趋势,根据我国25个省市对1 595例耐药性测定者中,结核菌初始耐药率为28.1%,继发耐药率为41.1%,耐3种及4种以上药物的占5.7%(全国结核流行病学抽样调资料汇编)。总之,结核菌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加强结核菌的检测十分必要。实验室在探讨应用简便可靠的方法快速检出结核菌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尚有不足,还存在着标本的收集和处理以及涂片镜检欠规范化,快速培养方法未广泛普及,快速检出的方法还不够完善。实验室应该从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对结核菌的检测,提高阳性率,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一、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1.标本的收集: 收集标本应该使用一次性无菌容器,尽可能避免污染。收集痰标本不能使用蜡盒,因其易导致涂片结果假阳性[3]。咽拭子标本不适于涂片和培养结核菌。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污染菌大量繁殖,除血液标本外,其他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应放4℃冰箱保存。(1)痰标本:收集晨痰5~10 ml,连续3 d送检,一般不超过5 d。如果用于培养,好留取下呼吸道咳出的痰。(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洗液:至少收集5 ml,置于无菌容器中,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镜不能被自来水污染,自来水中可能会有腐生菌,支气管刷洗液可放入10 ml米氏(Middlebrook)7H9肉汤中,其中含有1%~2%的牛血清白蛋白和0.5%吐温80。(3)胃灌洗液:禁食,晨起时留取标本,收集5~10 ml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不加防腐剂,在4 h内用碳酸钠调pH 7.0。胃灌洗液标本中易含有腐生分枝杆菌,涂片时可能有假阳性结果。(4)血液:主要是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艾滋病(AIDS)病人的血液标本,主要依靠BACTEC血培养瓶进行培养,一般不要把血液直接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如果血液标本需要运送,则用肝素和聚茴香脑磺酸钠(SPS)抗凝,不能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抗凝。(5)尿液:晨起第1次尿,留取尿前应清洗外生殖器,既可导尿也可留取中段尿。24 h贮存尿和导尿袋中的尿都是不合格的标本,标本量不应少于40 ml。(6)粪便:粪便标本应收集在无菌、无蜡、1次性使用的清洁容器内,不能少于1 g。(7)体液:脑脊液、胸腹水和心包积液应采用无菌方法收集,血性标本应用SPS抗凝,脑脊液和腹膜透析液一般只有少量分枝杆菌,较多的标本量可增加阳性率,脑脊液至少需要2 ml。(8)组织标(淋巴结、皮肤、其他活组织材料):无菌方法取1 g组织放入无菌容器内,加入适量无菌盐水,不加固定剂和防腐剂,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不能应用。

  • 《中国临床实验室血液标本分析前标准共识》一书出版

    作者:兰南

  • 《中国临床实验室血液标本分析前标准共识》一书出版

    作者:兰南

    由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府伟灵教授主编的《中国临床实验室血液标本分析前标准共识》一书,已于2014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小16开精装本,共18万余字,彩色印刷。此书由24位全国知名的检验领域专家精心编著而成。临床实验室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已经成为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针对于此阶段的标准还未在业界达成共识。此书立足于国际领先的标准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特点,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尝试。标准共识的制订就是对当前实践中经验的总结以及科学研究中新成果的体现,所以此次标准共识的制订对整个检验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此书的出版,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医疗行业的技术交流和应用发展。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医疗工作者们建立相关程序消除不必要的或者重复的资源浪费,为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水平作出贡献。此书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有售。邮购可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邮购部联系,电话:010-59787592,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政编码:100021。

  • 福建西北林区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高玉敏;张习坦;曹务春;戴庆华;张泮河;陈振光;戴晓红;方立群;杨红

    [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西北林区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的存在情况.方法 评价以查菲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引物进行的半套式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此种半套式PCR技术检测从福建武夷山市和宁化县采集的蜱类、野生动物内脏和血液及人群血液标本中的查菲埃立克体DNA,对有代表性的阳性标本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 乙型肝炎、性病和HIV-1感染人群中CCR5,CCR2和SDF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刘惠刚;王福生;洪卫国;金磊;周越塑;侯静;张冰;刘明旭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HIV-1感染者和性病患者中CCR5,CCR2和SDF1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268例)、艾滋病感染者(130例)和性病(259例)的血液标本共657份,应用QIAGEN全血细胞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分离纯化人血细胞基因组DNA样品应用PCR或PCR-RFLP分析CCR5,CCR2-641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分布特点.结果:在乙型肝炎、性病和HIV-1感染者人群中,CCR5△32的突变频率分别为0.19%、0%和0%.在259例个体性病患者中只有一例男性发生了杂合子突变,而在乙型肝炎和HIV-I感染者人群中没有检测出CCR5△32突变基因.可见,CCR5△32的突变率较低反之,CCR2-641的突变频率较高,与前述三种患者对应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9.3%、19.6%和20.7%.进而分析发现SDF1-3'A等位基因在乙肝、性病和HIV-I感染人群中的突变率分别为27.8%,27.4%和26.9%.应用X2检测与统计学分析显示在乙肝,性病和HIV-I感染人群中CCR2-641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分布之间无连锁关系结论:突变频率很低的CCR5△32基因型在上述3种类型传染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而突变频率较高的CCR2-641和SDF1-3'A基因型的功能及其在上述3种传染病进程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HIV和结核病:再论监测

    作者:

    Elizabeth Talbot及其同事在本刊本期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OraQuick(R)HIV-1/2测定法,这是一种旨在利用齿龈分泌物快速检测HIV的试剂盒,也能用于检测痰标本的HIV状况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及血液标本,但其特异性仍超过98%.作者建议可以利用痰标本监测结核病人的HIV流行情况.其主要优势为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痰标本是结核病人唯一常规收集的生物样本,因而可以不必使用血液标本进行HIV的监测.

  • 血液标本采集程序注意事项的分析

    作者:吴宜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采集程序注意事项.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为本次研究时间,在该时间段内共选取200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在检验前一天晚禁食,在清晨8时空腹状态下对患者实行采血.探讨血液标本不合理主要原因.结果 2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理数总共22份,占比11.0%.在误差愿意那种操作误差、仪器误差以及方法误差的占比较高.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做好操作、仪器、方法、试剂等多方面的误差控制措施.

  •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研究

    作者:雷鸣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不合格主要原因与优化的对策.方法 本次所选的100份血液标本源自我院,时间是2017年06月份-2018年06月份,回顾分析所选标本,分析没有检验合格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优化的对策.结果 本次研究中显示,本次所选100份血液标本中,2例采血位置不当,26例采血量不准确,21例凝血,17例脂浊,19例溶血,73例容器不合理,4例标签错误,36例送检不及时,采血量不准确、容器不合理、送检不及时与其他原因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会因为诸多因素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标本检验合理性,需要进行针对性管理.

  •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措施

    作者:宋新荃

    目的 探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受检的500例受检者血液样本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500例受检者临床资料,统计其中不合格血液标本数量并分析导致不合格的原因.方法 500例受检者共提供1000份血液标本,其中83份标本不合格,导致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以溶血、凝血、送检时间不当为主.结论 建立晚上的管理模式,从标本采集、保存、送检等多个环节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是保证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率的关键.

  •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

    作者:刘燕萍;邹超世;王莉

    目的 研究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改进对策.结果 在对2017年不合格检验标本分类统计中发现,共有检验样本1971524个,其中不合格样本5874个,不合格率为0.30%.12个月中,每个月不合格的样本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合格的原因有:抗凝血凝固、比例不合、标本量少、用错管、空管、溶血及条码无信息等.其中,抗凝血凝固导致样本不合格的发生率高,占31.48%;其次是用错管,占12.82%;标本量少及条码无信息分别占9.47%和9.33%.结论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针对不合格原因,提出相应改进对策,能够提升临床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 不同方式采集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样效果的临床探讨

    作者:董红梅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的具有可比性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门诊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住院6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以血管弹性良好、舒适和成功例数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方式采集血液标本效果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32例血管弹性良好,35例舒适,1、2次和3次成功例数分别为40例、16例和4例;实验组60例患者中,54例血管弹性良好,56例舒适,1、2次和3次成功例数分别为52例、3例和5例,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病人用静脉留置针采血适用于需随时监测血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与一次性采血针相比较,静脉留置针可保护血管,减少因反复多次穿刺抽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同时有利于抢救和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临床使用价值。

  • 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和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伶俐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后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不同的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来该院常规检查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用肝素钠真空抗凝管抽取空腹静脉血两管各5 mL,分别标记为A管和B管.其中A管采用只离心(不提取血浆)的标本处理方式.B管采用离心并提取血浆(血浆和血细胞分离)的处理方式.然后将A管和B管共40份标本按放置1、2、4、6h后测定血糖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管放置2h和1h血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6、4 h和1 h血糖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管各时间段测定血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保证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及时正确分离和测定血液标本.

1006 条记录 6/51 页 « 1234567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