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水蛭治疗皮肤病的一点体会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属于中医治疗八法中的消法,临床上用于血瘀证.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个致病因素,其含义较广泛,如<说文解字>指出:"瘀,积血也";<黄帝内经>说:"寒独留,则血凝,凝则脉不通";<血证论>说:"离经之血为瘀血";<证治准绳>说:"污秽之血为瘀血";<医林改错>还有"久病入络即瘀血"等等.
-
蛴螬灸治疗鸡眼
蛴螬灸早由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提出:“尝记疳瘘恶疮,诸医不验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后世《普济方》《医学纲目》《证治准绳》《神灸经纶》等书亦有此记载.笔者在改良此法后尝试用于治疗鸡眼,现报道如下.
-
简评何梦瑶之《医碥》
何梦瑶,清代名医,字扳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医碥》为其代表作.《医碥》共7卷,刊于1751年.对于该书的评价辛昌五《医碥》序开言即道:"王金坛先生《证治准绳》脍炙人口,予友何西池称为近代医书之冠.虑其奥博难读,因作《医碥》以羽翼之."将此书与《证治准绳》相提并论.
-
薛伯寿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经验
薛伯寿是我国著名老中医蒲辅周之高徒,精通经典,推崇仲景学说而旁及各家,常谓<伤寒论>、<金匮要略>理详法备,为方书之祖,临床证治准绳.从医近五十年,以善治热病及内、妇、儿疑难杂证而著称,经验丰富,善用经方,对妇科病的治疗颇具特色,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铭心,现将其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
运用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指导消渴论治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并早提出治疗方药.<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
-
马鞭草能疗百日咳
马鞭草味苦性寒,入肝、脾、膀胱经。功能活血散瘀,通经利水,清热解毒。笔者临床用于内、妇、儿各科疾病,多有良效。兹举百日咳案例介绍如下。 李某,女,4岁。1998年3月12日初诊。咳嗽2周,2周前感受时邪,咳呛连声,日轻夜重,咳时弯腰曲背,涕泪交流,甚则呛吐饮食,并有鼻衄,痰中带血,眼睑浮肿,情志易躁,口渴舌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病入痉咳期,证属肝火犯肺,气逆作咳。治宜平肝凉血,清热宣肺。药用:马鞭草60g,旋覆花10g,麻黄5g,炒杏仁8g,白茅根20g,芦根15g,桑白皮8g,炙百部9g,紫菀8g,炒桃仁6g,甘草6g。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3剂。3月15日二诊:服上药后,咳嗽减轻,呛吐、鼻衄已愈,痰少无血,用平肝凉血,清宣肺热已效,用单味马鞭草150g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连用7日。咳嗽已止,诸症消失,再与调理脾胃之剂善后。 《幼科证治准绳》云:“火乘肺者,咳嗽上壅,涕唾出血”。故其本在肝,其标在肺。马鞭草入肝经,性寒凉血而平肝,肝平而肺热清,稍佐辛散使郁热外透,再伍桃仁、旋覆花舒肺络而降逆气,取缪仲淳“宜降气,不宜降火”之意。先父董雨亭老中医常应用单味马鞭草治疗百日咳,1~3岁用9~30g,4岁以上60~25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用3~10日,笔者师其法常获显效。
-
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84例
当归饮子一方首见于<证治准绳>,专治疮疥、风癣、湿毒瘙痒等症.我们在泉州市第一医院蔡光斗主任应用此方经验基础上,根据该方具有益气养血,祛风润燥等作用,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84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
全蝎钩藤饮伍用针刺治疗眼肌麻痹
眼肌麻痹是以眼球转动受限、斜视、复视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眼科常见疾病.相当于中医的目偏视.如<诸病源候论>中谓:"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皆由目之精气虚而受风邪所射故也."<证治准绳>中称本病为"神珠将反",可能为病情重者而设此名也.
-
《证治准绳》对原发性青光眼认识方面的贡献
<证治准绳>[1]是明代王肯堂于公元1602年辑成的临床医学巨著,其中的"七窍门"(上)为眼科专论.卷中首论眼的解剖生理,提出眼内包涵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血、真精之说;继后列述了眼部病症170余种,大大超过了自宋、元以来流行的72种眼病的范围.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书中对于"五风内障"的论述较为详尽,即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认识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蚂蚁丸治疗阳虚头痛
阳虚头痛是常见的慢性功能疾病.临床观察33例,为脑力劳动者.具有起病缓慢,缠绵难愈的临床特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载有:"头象天,三阳六腑之气皆会于此,如阳虚浊邪阻塞,气血淤痹,会导致头痛."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蚂蚁丸"方剂,搜逐血络,宜通阳气为主治疗阳虚头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刍议
柴胡疏肝散一方,散见于《景岳全书》《证治准绳》《张氏医通》《医医偶录》等多本中医古典文献,组方皆是在《伤寒论》四逆散方基础上,去枳实加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而成。此方以柴胡、芍药和肝解郁为君,臣以香附、枳壳、陈皮疏肝理气,佐以白芍、川芎柔肝和血,再以甘草和中缓急,被视为疏肝解郁之要方。笔者应用本方治疗因肝气不舒或肝气郁结引起的多种疾病,如抑郁症、肝胆病、胃肠病、乳腺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收效颇佳。
-
第二讲推拿疗法简介--起源和发展(二)
明代是推拿疗法发展的第三个盛世。具体表现:①受到国家重视,太医院医术十三科中含接骨、按摩。②沿用2000多年的“按摩”之名改为“推拿”,为学科定名奠定了基础。③小儿推拿专著诞生和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形成。④正骨推拿持续发展。如朱棣《普济方》记载正骨手法27种,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了15种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使正骨手法不断丰富。⑤开始重视推拿人员身心素质、推拿手法的技术要求和推拿治疗中的反应。张介宾《类经·官能》指出:“导引者,但欲运行血气而不欲有所伤也,故惟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乃胜是任,其义可知。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慎”。由此可见,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可能是明代中后期太医院取消按摩科的重要原因。⑥推拿疗法广泛向民间和武林传播,使保健推拿和伤科推拿进一步分化和完善。⑦推拿器械的广泛运用。《韩氏医通》的“木拐按节法”,《易筋经》的木杵、木槌、石袋拍打法,徐春甫《古今医源》的木梳梳法和翎扫法,龚廷贤《寿世保元》的铁物压法,《景岳全书》的刮痧法等反映了这一时期推拿器械的发展和应用概况。⑧推拿在妇产科和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景岳全书》记述了难产、胞衣不下、乳痈及耳鸣、耳聋等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
古代摩顶眼科方
摩顶膏方,即摩于颠顶部的膏方.<证治准绳>、<千金方>、<圣济总录>、<审视瑶函>、<银海精微>、<普济方>等历代著名方书和眼科专著皆载有专门摩于顶部的膏方,粗略统计达30首之多,且大多用于眼科疾病是一大特色.如<圣济总录>中十个摩顶方,其中就有7个是用于眼科疾患的.归纳诸多古代摩顶眼科方可见,以去翳退障,清热解毒,滋补肝肾,祛风明目为主要功效.如治疗肝肾亏虚、眼目昏暗的摩顶方(空青、青盐、槐子、木香、附子、牛酥、鹅脂、旱莲草、龙脑、丹砂);治疗风热冲目、赤脉胬肉的摩顶明目膏方(生麻油、真酥、车前叶、淡竹叶、吴蓝、大青、黄连、山栀子仁、黄芩、甘草、麦门冬、槐白皮、柳白皮、马牙苋、生犀角、马牙硝、朴硝、盐花);治疗五脏风毒上攻、眼目障翳的摩顶青莲膏方(生油、真酥、莲子草、吴蓝、大青、葳蕤、槐子仁、山栀子仁、淡竹叶、长理石、盐花、曾青、朴硝);治疗头眩不能视的摩顶油方(莲子草、吴蓝、栀子叶、生麦冬、生地黄、连翘、秦艽、甘草、防风、细辛、地骨皮、大青、紫苏叶、紫草);更有治疗一切眼疾的摩顶膏方(生油、黄牛酥、淡竹叶、大青、萎蕤、曾青、石长生、吴蓝、槐子、青盐、栀子仁、蕤仁、旱莲草)等.
-
当归饮子为主治疗皮肤病
当归饮子是<证治准绳>方,临床用之治疗各种皮肤病,疗效显著.1 荨麻疹荨麻疹是皮肤出现红赤色或白色的疹块,以突然发作,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特征.多由营卫虚疏,外邪入侵或饮食不当、脾胃湿热,或七情内伤气血空虚所致,亦称"瘾疹"、"风瘾疹"、"风疹块".
-
从部分医籍谈对明清笔记体医论医话的认识
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日趋完善的时期,也是中医学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过程而日臻成熟的阶段.明清之际,由于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不断丰富,涌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张介宾<景岳全书>、王肯堂<六科证治准绳>、清.吴谦等受命纂修<医宗金鉴>等.
-
从五子衍宗丸到益肾液
五子衍宗丸处方源于《证治准绳》,是温补肾阳虚的代表方剂之一.明代医家王肯堂云:五子衍宗丸"药止五昧,为繁衍宗嗣种子第一方也,故名."又"衍"为广布常流之意,本方五药皆用"种子",取"以子补子"之义,助于繁衍宗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被誉为"填精补髓、温补肾阳虚的补肾经典".
-
二至丸
二至丸出自明代医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方,为平补肝肾之常用剂.处方组成:女贞子(酒制)60克,墨旱莲60克.以上二味,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制为黑褐色的水丸;气微,味甘而苦.每300粒重30克,每服6~12克,日服两次,淡盐水或温黄酒送下,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功能,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失眠多梦,吐血衄血,须发早白.但脾胃虚寒、大便清薄者慎用.
-
鸡鸣散
鸡鸣散选自明代医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方,是伤科中的一首要方.方药组成:槟榔15克,陈皮9克,木瓜9克,吴茱萸3克,紫苏3克,桔梗5克,生姜5克,研为细末,制成散剂,每次服3至4克,清晨空腹时和冷开水缓缓服下.本剂具有行气降浊,宣化寒湿的功能,用于治疗湿性脚气初起,足腿肿重疼痛,步行困难,脚气疼痛,风湿流注,足崴筋脉浮肿者.
-
漫谈健脾丸
据<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健脾丸的配方有两首,一出自<证治准绳·类方>,一出自<医学六要·治法汇>.两个方剂的主要功效基本相同,但因组方的药味多寡不一,所以其主治的症状范围也不尽一致.此后,在一些方剂书中所载的健脾丸方,其药物组成有的遵<医学六要>方,如<医方集解>等;有的则遵<证治准绳>方,如<中医方剂学>讲义等.<证治准绳>的健脾丸又称"大健脾丸",<景岳全书>中亦有大健脾丸方,但两张方剂的药物也小有出入.现代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但不同地区所用的配方也不同,北京同仁堂似是采用<证治准绳>的配方.
-
漫谈清骨散
清骨散方载于明代医家王肯堂编撰的<证治准绳>一书.<证治准绳>以介绍各科的证治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杂病、伤寒、疡医、幼科、女科以及杂病类方等,故又称为<六科准绳>.另外,在<杂病源流犀烛>、<兰室秘藏>中,均有以清骨散命名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与本文所要介绍者均不同,故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