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尾加压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尾加压素Ⅱ的影响

    作者:赖荣德;梁子敬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的含量,来探讨尾加压素受体拮抗剂(UⅡreceptor antagonist,URA)对ALI中UⅡ的影响.方法 Sprague Dawley(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另三组以URA干预油酸型ALI动物模型,分别编为B、C、D组.3 h后4个组均抽动脉血作血气分析,A组、B组抽动脉血后随即经心脏取血各2 ml待测,C组、D组分别于12 h、24 h各取同量心脏血待测.各组均于心脏取血后活杀并取肺,以右肺作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离心后留取上清液,与心脏血分离的血浆一起在-80℃冻存待测.结果 血气分析显示,B、C、D组血氧分压明显低于A组.A、B、C、D组血浆UⅡ质量浓度分别为(118.1±9.8)pg/ml、(133.6±8.9)pg/ml、(132.0±9.8)pg/ml、(114.0±9.1)pg/ml;相应各组BALF中UⅡ质量浓度分别为(10.1±1.4)pg/ml、(21.5±3.5)pg/ml、(63.1±6.5)pg/ml、(79.0±8.8)pg/ml.ALI大鼠血浆中UⅡ浓度进行性降低,而BALF中UⅡ进行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Ⅱ可能通过活化URA参与ALI的发病过程,并可能对ALI具有某种保护作用.

  • 尾加压素Ⅱ对原代大鼠肝脏枯否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

    作者:刘殿刚;张育先;陈辉;曹占宇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 (UⅡ)对原代大鼠肝脏枯否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的原代枯否细胞接种于24孔板内培养,以不同浓度UⅡ刺激原代大鼠枯否细胞24 h,以1×10-6 mol/LUⅡ刺激原代大鼠枯否细胞不同时间,细胞上清液中TGF-β1蛋白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将原代枯否细胞分为对照组、UⅡ组、UⅡ+ Palosuran组.各组培养24 h、48 h,检测各组上清液中TGF-β1蛋白含量,以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TGF-β1及TβR Ⅰ的基因表达.结果 UⅡ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枯否细胞分泌TGF-β1,在24 h达峰,48 h呈下降趋势(P<0.01).UⅡ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枯否细胞分泌TGF-β1(P<0.01).UⅡ的促TGF-β1分泌作用能被Palosuran所阻断(P<0.01);UⅡ亦可促进TGF-β1及TβR Ⅰ的基因表达,Palosuran可抑制其高表达(P<0.01).结论 UⅡ能够以时间及浓度依赖方式促进大鼠枯否细胞表达TGF-β1,而UⅡ受体拮抗剂Palosuran可阻断其高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βR Ⅰ的表达有关.

  • 血清嗜铬粒蛋白A、尾加压素Ⅱ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杨硕;洪源;党媛媛

    目的 观察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和尾加压素Ⅱ(UⅡ)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6例小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进行常规体检的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嗜铬粒蛋白A、尾加压素Ⅱ检测水平,探讨CgA、UⅡ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心室重构参数的关系.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儿C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UⅡ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随之升高或降低(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组CgA、U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gA水平与左心室质量分数(LVMI)以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UⅡ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UⅡ则与心功能分级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与LVMI、LVEF、LVFS相关关联不大(P>0.05).结论 CgA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作用,检测CgA和UⅡ水平变化可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病变程度提供参考.

  •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尾加压素Ⅱ水平的影响

    作者:汪华林;谭树芬;刘长波;谢辉;郭颖;俞小敏;杨热电;崔如健;陈秀萌;黄元寿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及尿液中尾加压素Ⅱ(Uroten sin Ⅱ,U Ⅱ)水平变化以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以正常人为对照,分别观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和广东省广州市珠江医院肾移植科慢性肾衰竭未透析患者(ND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D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APD组)、肾移植患者(KT组)血浆及尿液中的尾加压素Ⅱ水平变化.结果 ND组、HD组、PD组和KT组患者的血浆U Ⅱ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001),以HD组高,ND组次之,PD组再次之,KT组低;尿U Ⅱ排泄在ND组、HD组、PD组均显著减少(P<0.05),但在KT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证实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血U Ⅱ水平显著增高,尿U Ⅱ排泄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变化更为显著;肾移植患者血浆U Ⅱ水平增高减轻,而尿U Ⅱ水平显著增加;本研究提示U Ⅱ是慢性肾衰竭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多肽.

  • 尾加压素Ⅱ在造影剂介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征;吴菲;庞欣欣;陈冠仲;张爱华;范敏华

    目的 既往文献报道造影剂肾病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 Ⅱ,UⅡ)水平增高,提示UⅡ在造影剂肾病中可能发挥作用,但具体机制未明.本研究观察尾加压素Ⅱ在造影剂介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凋亡及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造影剂碘普罗胺(25gI/L,200gI/L),不同浓度的UⅡ (10-5mol/l~10-8mol/1),UⅡ联合小剂量造影剂碘普罗胺50gI/L以及大剂量造影剂碘普罗胺200gI/L,不同处理细胞2h至24h,测各处理组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 (light chain 3-Ⅱ,LC3Ⅱ),Beclin-1的表达.结果 ①和正常对照组MDA浓度(20.32±3.00)nmol/ml相比,U Ⅱ10-5mol/l~10-8mol/l处理组MDA浓度[分别为(152.65±18.72) nmol/ml、(149.19±1.17) nmol/ml、(151.12±3.05)nmol/ml、(116.81±6.85) nmol/ml]、碘普罗胺的50gI/l处理组的MDA浓度[(99.44±12.00)nmol/ml]显著增加(F=41.863,P+0.000);但UⅡ10-6mol/l+碘普罗胺200gI/l和碘普罗胺200gI/相比,细胞上清MDA含量显著减少[(5.95±1.63) nmol/ml比(41.70±8.46) nmol/ml,P=0.033,95% CI-66.688~-4.798];②和正常对照组凋亡率(3.65±1.17)%相比,各个浓度的UⅡ10-5mol/l-10-8mol/l处理组HK-2细胞晚期凋亡率[分别为(9.33±0.23)%、(8.63±2.10)%、(9.93±2.35)%、(10.10±1.97)%],以及碘普罗胺50gI/L组细胞凋亡率[(8.20±1.21)%]和200gI/L处理组凋亡率[(15.03±0.55)%]显著增加(F=28.322,P+0.000);UⅡ10-5mol/L+碘普罗胺50gI/L与单独碘普罗胺50gI/L相比,晚期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15.16±2.27)%比(8.20±1.21)%,P=0.031,95% CI 0.681~12.404);但UⅡ 10-6mol/L+碘普罗胺200gI/L,与单独碘普罗胺200gI/L相比,晚期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10.27±0.61)%比(15.03±0.55)%,P<0.001,95% CI-6.481~-3.041];③和正常对照相比,小剂量造影剂碘普罗胺50gI/L处理后LC3Ⅱ的表达显著增加[LC3Ⅱ/actin灰度值(0.40±0.02)比(0.09±0.02),t=4.989,P=<0.001];和正常对照组相比,UⅡ10-8ol/L单独处理后LC3Ⅱ表达受抑制[LC3 Ⅱ/actin灰度值0.029±0.009比0.05±0.01,t=-2.892,P=0.031]. 结论 造影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自噬均有诱导作用;而UⅡ本身也能独立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但UⅡ协同小剂量造影剂的促凋亡作用,拮抗大剂量造影剂的促凋亡作用,在大剂量造影剂存在时UⅡ还有减轻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鉴于UⅡ作用的双向性,UⅡ在造影剂肾病发病中的作用需要近一步深入研究.

  • 尾加压素Ⅱ在Dahl盐抵抗大鼠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吴菲;张爱华

    目的 我们既往在容量超负荷而血压维持正常的腹膜透析患者中,发现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水平升高,提示UⅡ在这类患者的血压调节中发挥作用,但其调节机制未明.本研究选取与容量超负荷而血压维持正常的特性相类似的Dahl盐抵抗大鼠模型,研究其在高盐负荷下血压调节,循环及肾脏的UⅡ表达,探讨UⅡ在Dahl盐抵抗(dahl salt-resistant,SR)大鼠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Dahl盐敏感(dahl salt-sensitive,SS)和SR大鼠,UⅡ受体敲除的小鼠及C57BL/6野生型小鼠,高盐负荷6~8周,检测基线及高盐负荷6~8周后血压,血浆UⅡ,尿UⅡ,肾脏及主动脉的UⅡ及UⅡ受体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24h尿钠排泄,24h肌酐清除率. 结果 ①高盐负荷6周后SS大鼠血压显著高于SR大鼠[(160±13) mmHg比(114±6)mmHg,t=8.191,P<0.001];SR大鼠血浆UⅡ水平显著高于SS大鼠[(60.3±3.8) pg/ml比(51.6±13.5) pg/ml,t=2.450,P=0.021].高盐负荷4周后SR大鼠尿UⅡ的浓度显著高于SS大鼠[(236.90±27.89)ng/g比(114.70±6.28)ng/g,t=3.898,P=0.003)],24h尿钠排泄量[4周时:(3.243±0.306) mmol比(1.753±0.127) mmol,t=3.942,P=0.010];6周时:(2.870±0.134)mmol比(1.713±0.077) mmol,t=3.942,P<0.001]和6w时肌酐清除率亦显著升高[(6.532±0.269) ml/min比(2.632±0.172)ml/min,t=12.210,P<0.001].②高盐负荷6w后,SR大鼠的肾脏UⅡ受体(现称为UT)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S大鼠[(0.059±0.008)比(0.036±0.001),t=4.540,P=0.010],UⅡ及受体的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③在高盐饮食后第4周,UⅡ受体敲除的小鼠收缩压显著高于野生普通型小鼠[(113±3)mmHg比(102±4)mmHg,t=4.750,P=0.003],而第4周24h尿钠排泄量[(3.11±0.60)μ mol比(4.29±0.68)μ mol,t=-2.785,P=0.036]及第2周肌酐清除率显著降低[(0.23±0.02)ml/min比(0.11±0.01) ml/min,t=3.018,P=0.016].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实UⅡ在高盐负荷后盐抵抗大鼠的血压调节中发挥作用,机制可能与UⅡ对小动脉舒张作用及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钠的排泄有关.

  • 糖尿病患者尾加压素Ⅱ与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白琼;阿拉塔;张爱华;王悦;范敏华;唐朝枢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及尿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与肾小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19例,2型糖尿病患者52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n=17):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n=21):UAER 20~200μg/min;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DN组,n=14):UAER>200μg/min。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尿UⅡ含量,肾小管损伤标志物选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钙蛋白(NGAL)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尿NGAL以及RBP4水平,尿中上述物质浓度用尿肌酐浓度校正。结果 DN组尿U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NA组升高[(281.5±144.3)ng/g creatinine vs.(153.0±66.1)ng/g creatinine,(160.0±50.0)ng/g creatinine, P<0.05]。 DN组血U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65.5±17.7)pg/ml vs.(40.1±13.3)pg/ml,P<0.05]。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尿UⅡ水平与尿lnNGAL及lnRBP4水平呈正相关( r=0.853、0.569, P=0.000),与eGFR负相关( r=-0.435,P=0.008);但血UⅡ水平和尿UⅡ水平并不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尿NGAL与尿UⅡ水平呈独立正相关(β=1.073,P=0.000)。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尿UⅡ水平均升高,两者并无相关性;尿中UⅡ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独立相关。肾内UⅡ水平独立于全身血循环水平,作用靶点可能在肾小管和间质。

  • 尾加压素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 Ⅱ)是1967年从虾虎鱼尾部的下垂体中被人工提纯的一种生长抑素样的多肽,在多个物种中均有存在.Coulouarn[1]1998年首次从人体中克隆出U Ⅱ, U Ⅱ同其受体UT结合后可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如收缩/舒张血管、心功能抑制和促丝裂等.因此,U Ⅱ可能在心血管的稳态调节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U 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高血压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

    作者:富路;朱立群;戴颖楠;谢荣盛;曹君娴;韩颖;李元十;李丹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变化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了解U-Ⅱ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名,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分级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3组:高血压1、2、3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U-Ⅱ的含量;同时选择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高血压患者U-Ⅱ的含量高于对照组[(3.3±1.3)比对照组:(1.8±0.6)pmol/L,P<0.01].高血压l、2、3级组U-Ⅱ的含量分别为(1.6土1.0)、(3.2±1.0)、(4.3±1.0)pmol/L,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高血压分级与血浆U-Ⅱ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641,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分级显著相关.

    关键词: 高血压 尾加压素Ⅱ
  •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柴国禄;潘佳秋;杨玉红;谭丽艳;庞建伟

    目的 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B组)的关系.方法 测定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A组)30例、B组30例和正常老年人(C组)30例血浆UⅡ、ET、ADM水平,分析A组血浆UⅡ、ET、ADM水平变化与B组的关系.结果 B组血浆UⅡ、ET、ADM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均<0.01),B组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r=0.517,r=0.498,r=0.553,P均<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升高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尾加压素Ⅱ对大鼠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各部分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耿彬;常林;赵晶;陈志慧;庞永正;唐朝枢

    目的取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将UⅡ与血管各层(内、中、外膜)组织共同孵育,观察UⅡ对NOS活性及NO生成的影响,以探讨UⅡ的血管活性效应的机理.材料与方法分离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将胸主动脉各层分离,上述组织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尾加压素Ⅱ在37 ℃、通以95%O2~5%CO2气体条件下进行血管组织孵育,孵育时间为2小时和4小时.测定孵育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及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取适浓度及佳时间点,孵育血管后进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表达定位.结果尾加压素Ⅱ(10-9、10-8 mol/L)可以引起胸主动脉外膜一氧化氮生成增加,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强,P<0.05,免疫组化证实血管外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呈强阳性,孵育2小时和4小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0-10~10-8 mol/L浓度尾加压素Ⅱ可以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刺激肠系膜动脉一氧化氮生成,免疫组化证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血管外膜和中膜表达增加,但NOS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UⅡ可以刺激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血管外膜产生NO.UⅡ对胸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NO/NOS系统影响不同,可能是UⅡ作用于血管引起不同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

  • UⅡ/UT系统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自噬水平的影响

    作者:钟欢;何玉;谈志丽;刘亮明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及其受体系统(urotensin Ⅱ receptor,UT)对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E)小鼠肝脏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健康对照组;B组:预处理对照组;C组:模型组;D组:预处理模型组.B组和D组给予0.6 mg/kg Urantide 尾静脉注射预处理.30 min后,C组和D组立即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IN)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衰竭.LPS/D-GalN攻击6h后采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样本.测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以评价肝损伤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Beclin-1、Atg5(autophagy related 5)、Atg7、Sqstml(sequestosome 1)/p62和LC3 mRNA(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水平,采用免疫印记技术(Western blot)检测LC3及p62蛋白质含量.结果 模型组和预处理模型组ALT和AST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和预处理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其中预处理模型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和预处理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Beclin-l、Atg5、Atg7、p62和LC3 mRN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和预处理对照组低(P<0.05);而模型组和预处理模型组、健康对照组和预处理对照组各自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 结果也显示,模型组和预处理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LC3和p62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和预处理对照组低(P<0.05);而模型组和预处理模型组、健康对照组和预处理对照组各自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Ⅱ/UT系统对LPS/D-GalN诱导ALF小鼠下调的肝组织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

  • 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关系的研究

    作者:关欣;白志生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 (U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来我院接受检测确诊的CSF患者40例(CSF组,n=40),另选择同期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正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n =40).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评价采用TIMI血流计帧法进行,血清UⅡ水平利用人UⅡ ELISA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及血液学指标差异.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药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噻吩并吡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血肌酐、TC、TG、C-LDL、AGB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血清UⅡ、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CSF组白细胞水平、血清UⅡ水平、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SF组C-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SF患者血清UⅡ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肌酐、TC、TG、C-LDL、C-HDL、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0.05),与帧计数、白细胞水平、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升高、血清UⅡ水平升高、白细胞水平升高是CSF发生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CSF患者中血清UⅡ水平显著高于非CSF患者,提示血清UⅡ水平是CSF的影响因素.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姜阳;富路;吴立华;刘芳;马彩云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20例正常人(对照组)、88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Ⅱ级23例、Ⅲ级29例、Ⅳ级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UⅡ浓度,竞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参数.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间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心力衰竭组血浆UⅡ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5±0.97pg/m1和5.73±0.69 pg/ml,P<0.001),而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12±233pg/ml和65±26pg/ml,P<0.001);血浆UⅡ浓度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01),与血浆BN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79,P<0.01),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负相关(r=-0.36,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UⅡ浓度显著降低,并且与左室射血分数正相关,左心室质量指数负相关.

  • 尾加压素Ⅱ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作者:路丹;丁文惠;彭芬;李军;赵静;叶小巾

    目的 探索尾加压素Ⅱ(UⅡ)能否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并探讨相关的信号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以Real-time 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的M-CS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和ER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UⅡ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促进RAW264.7细胞中M-CSF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大效应时间均为刺激12h,M-CSF mRNA水平是对照组水平的2.73倍,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50.04±4.28) pg/ml比(20.39±2.75) pg/ml,P<0.01],是对照组水平的2.45倍;大效应浓度均为10-8 mol/L和10-7 mol/L,以10-8 mol/L UⅡ刺激12 h,M-CS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97.3%和80.8%.采用UⅡ受体(UT)阻断剂Urantide、ERK阻断剂PD98059和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分别预处理细胞后,M-CSF蛋白水平较UⅡ组显著降低,分别为[(45 ±4.04) pg/ml比(57.47±2.93) pg/ml]、[(42.13±4.28) pg/ml比(57.47 ±2.93) pg/ml]和[(44±5.34) pg/ml比(57.47±2.93)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10-8 mol/L UⅡ刺激细胞3 min显著促进ERK和p38MAPK蛋白磷酸化,5 min时ERK磷酸化水平达到峰值,至15 min仍持续高值,而p38MAPK在15 min时磷酸化达到峰值;30 min时,两者的磷酸化水平均减弱.结论 UⅡ可通过与受体结合活化ERK和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RAW264.7细胞中M-CSF的表达.

  • 妊娠期糖尿病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周萍;高雪梅;肖宏;贺漪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TS2)基因rs22864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DM及IR的关系.方法 选取GDM患者(GDM组)120例和糖耐量正常孕妇(GNGT) 100名,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UTS2基因型,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两组UTS2基因rs228648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4,P=0.007).GDM组危险等位基因G的分布频率高于GNGT组[147(61.25%)粥94(47.00%),X2=8.94,P=0.01].GDM组G/G基因型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非G/G基因型(P=0.00). 结论 UTS2基因多态性与GDM发病相关,G/G基因型可能是GDM的易感基因;UTS2基因G/G基因型与GDM患者IR的发生有关.

  • 尾加压素Ⅱ的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慧卿;尉杰忠;蒋绿芝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基因Ser89Asn多态性和昆明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T2DM组163例和正常对照组80例U-Ⅱ基因第4外显子89位点由Ser置换成Asn的变异,即Ser89Asn. 结果 昆明地区汉族人群U-Ⅱ基因正常对照组Ser/Ser 56例(70%), Ser/Asn19例(23.8%), Asn/Asn 5例(6.2%),T2DM组Ser/Ser 83例(50.0%), Ser/Asn 67例(40.4%),Asn/Asn 16例(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9,P=0.012). 结论 U-Ⅱ基因的Ser89Asn多态性和昆明地区汉族人群T2DM的发生有关.

  • 尾加压素Ⅱ在心脏重构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戴红艳;葛志明

    尾加压素Ⅱ作为目前为止哺乳动物中有效的血管收缩剂,除具有血管舒缩活性、心脏变力、变时作用外,新近研究发现其在心脏重构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 尾加压素Ⅱ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作用的探讨

    作者:周启林;田国平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是否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组)和正常人(对照组)2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UⅡ的水平,超声多普勒测定心室室间隔(IVS)和左心室后壁(LVPW)的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研究各组UⅡ的差异性,及与IVS,LVPW,LVEDd,LVESd的相关性.并且比较了苯那普利和波依定对高血压患者的UⅡ的影响.结果正常组与1级高血压组无差异性,高血压组各级组间UⅡ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1级、2级、3级高血压组的UⅡ水平分别为(7.23±0.99)pg/ml、(7.52±1.01)pg/ml、(8.15±0.89)pg/ml、(8.99±0.98)pg/ml,高血压组中UⅡ水平与LVPW,IVS有显著的相关性(r=0.89,r=0.76,P<0.005),与LVEDd,LVESd的相关性较低(r=0.21,r=0.23,P>0.05).苯那普利组在改善心肌肥厚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UⅡ的水平(P<0.001),而波依定在降压的同时对心肌的肥厚无明显改善,治疗前后UⅡ的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UⅡ可能不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在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升高可能是心肌肥厚产生了更多UⅡ所致,肥厚心肌产生UⅡ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关.

  • 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武星;李虹伟;李卫萍

    1996年,人们发现Rho激酶(Rho associated kinase,ROCK)是Rho的下游效应器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外膜细胞、心肌细胞的形态、收缩、迁移、增殖、凋亡、基因转录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它的异常活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关于ROCK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方面,主要因为:(1)Rho/ROCK通路参与的各种细胞功能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2)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5羟色胺、凝血酶、血小板生长因子、胞外核苷酸和尾加压素Ⅱ等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3)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表现出的调脂外作用的多效性,也与抑制RhoA/ROCK相关[1].

293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