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

    作者:孙卫萍

    目的:总结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CI术的术中配合经验.方法:开通绿色通道及管理,术前准备程序化,术中做好抢救仪器、急救药品及人员的准备,加强术中高危患者的有效术前干预,严密观察及细致的护患沟通,做好抗凝治疗等护理.结果:18例在术中、术后出现严惩并发症经及时有效抢救而转危为安.结论:绿色通道的实施,术前准备的程序化,备齐抢救仪器、药品、配备充足医护人员,术中对高危患者的有效干预,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及细致的心理护理,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做好抗凝治疗等是直接PCI治疗成功的关键.

  • 1例IABP与PCI术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室速电风暴患者的护理

    作者:钟筱兰;邓莹;雷军宁

    心室电风暴(VES)是指24h内室颤(VF)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速(vT)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通常需要电除颤或电复律中止的现象.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曾有报道,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反复持续性室速在ld内电复律50余次,20d内电复律700余次[1].

  • 经桡动脉PCI术应用替罗非班的出血护理

    作者:李娜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连用替罗非班静脉泵入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4月住院的80例患者,在PCI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48h观察周围血管、全身出血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结果:8例穿刺点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血尿,2例痰中带血,其余未再有出血现象发生,证明静脉泵人替罗非班的抗凝治疗效果可靠.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巡视和病情观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PCI 替罗非班 护理
  • 心血管介入术后拔除动脉鞘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作者:王之华;王少雄

    目的:探讨PCI术后拔除动脉鞘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方法:316例PCI术后拔除动脉鞘管,对于其中11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拔除动脉鞘管时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结论:拔管前充分的准备以及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及时的配合能有效减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朱坤

    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PCI时容易发生斑块和血栓的脱落,引起远端血栓栓塞,形成"无复流(No reflow)"或"慢复流(slow flow)",及末梢栓塞(distal embolization)等导致严重心肌缺血,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近年,在对AMI进行介入性再灌注治疗中,为预防冠状动脉无复流及末梢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各种新开发的血栓抽吸导管(aspiration thrombectomy)及末端保护装置得到广泛关注,并且正在普及应用.

  • 抗抑郁治疗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PCI术后抑郁状态及躯体症状的影响

    作者:任振芳

    目的:研究抗抑郁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抑郁状态及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对拟行首次PCI术的NSTE ACS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支架置入术和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对抑郁的的相应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之间汉密尔顿抑郁量袁( HAMA)变化,以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组6周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周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周后24小时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减低,受试者躯体不适症状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低,而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显著改善NSTE ACS患者PCI术后的抑郁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

    关键词: 抗抑郁治疗 ACS PCI 影响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和全脑预防性照射(PCI)

    作者:冯慧玲;刘晓晴

    1前言肺癌是对人类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1].由于全身和局部治疗的进步,随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转移的发生机率增加.因此,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发生、预防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钱正明;黄建振;吴瑰丽;高峰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01/ 2006/10 我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25例,年龄65~83(72.42±9.21)岁.发病后至就诊时间短30 min,长12(6.6±5.4)h.

  • 积雪草甙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建燮;蒋宏伟;衣蕾;罗强;李文生;王克珍

    目的探讨积雪草甙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以球囊剥脱家兔髂动脉内膜后,用积雪草甙治疗4周,于造模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血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并光镜下观察髂动脉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家兔髂动脉球囊剥脱后ET、CRP升高,NO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光镜下见模型组血管内皮脱落,内弹力膜断裂,中膜部分断裂,外膜尚完整.积雪草甙治疗后,ET、CRP下降,NO升高,与病理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呈量-效关系;光镜下见内皮细胞覆盖,内膜基本修复,且高剂量组修复优于低剂量组.而病理对照组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内弹力膜断裂,部分伤及中膜,间质细胞大量增生.结论积雪草甙有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内膜修复的作用,初步提示其具有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 比伐卢定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闫育平;马小川;赵江;刘卫生

    目的 观察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用于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血栓负荷重的47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冠脉及静脉内注射国产比伐卢定,n=24)和血栓抽吸组(行血栓抽吸,n=23).比较两组在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h胸痛缓解、TIMI血流Ⅲ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大于50%、CKMB峰值时间及CKMB峰值、术后1月LVEF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3月内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梗死后心绞痛及严重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中应用国产比伐卢定安全有效.

  •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苑秀芳

    目的:梗死前心绞痛(PA)可促使缺血预适应(IP)产生,本文旨在探讨 PA 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罹患 STEMI 患者73例,其中33例梗死前无心绞痛作为无 PA 组,40例梗死前48h 内出现心绞痛作为 PA 组,均于发病12h 内行急诊 PCI 治疗,动态监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计算机辅助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临床预后与术后6个月临床预后。结果:PA 组 CK‐MB 峰值234.08±120.41U /L 明显低于无 PA 组409.18±113.22U /L(P<0.01)。 PA 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少于无 PA 组,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PA 组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 PA 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无 PA 组(P<0.05)。 PA 组总体近期临床预后优于无 PA 组。结论:PA 可通过 IP 的心肌保护机制减小 STEMI 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减少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病变支数,对患者近期预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绞痛 心肌梗塞 PCI 预后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对PCI策略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青山;胡大军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6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AMI后病情稳定,将这些患者按照急性前壁AMI、前间壁AMI及广泛前壁AMI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由股动脉穿刺,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中常规应用肝素,支架置入术按常规方法进行.术后约4h拔除鞘管.术后随访期间,常规口服抗凝药、降脂药、B受体阻滞剂、ACEI/ARB,硝酸酷制剂.结果:观察PCI成功率、相关不良事件、复合心脏事件、心功能、LVEF, 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A组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相关不良事件明显低于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前壁AMI后PCI可能有利于减少AMI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 OCT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李庆一

    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断层成像技术,其利用弱相干光干涉及相干的基本原理,用近红外线产生实时高解析断层图像。该技术具有微米级的高分辨率,OCT技术的出现为冠心病的斑块性质识别、心梗介入、介入术后评估、心外膜射频消融术及临床提供了的安全有效的新手段。

    关键词: OCT 斑块 PCI 射频消融术
  • 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悠;刘星;蔡毅华

    目的:探讨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458例PCI治疗的患者的影响PCI治疗的因素。结果 PCI治疗成功的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管中重度迂曲、中重度钙化、靶血管在前降支、回旋支或是分支的比例与失败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患者病史以及病变特点均是PCI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

  • 基于PCI术后患者康复框架下的干预措施

    作者:涂惠;熊艳奉;喻琴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上升,它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 PCI术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依然较高,PCI术后康复已成为关注重点,干预措施有助于PCI术后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PCI 康复 干预
  • 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作者:都雯;赵桂香;王利民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PCI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7月~2014年1月行急诊PCI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50例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分为三组,65例为左前降支组(LAD),48例为右冠状动脉组(RCA),37例为左回旋支组(LCX)。观察150例患者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对三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类型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血管开通时间与再灌液心率失常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0例患者均成功施PCI,其中65例发生RA,发生率为43.33%。65例RA患者中,LAD组28例,LCX组25例,RCA组12例。其中LAD组20例发生快速型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高于其他两组;RCA组及LAD组以缓慢性再灌注心律失常为主,与LA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中,40例(61.54%)血管开通时间≤6 h,25例(38.46%)血管开通时间为6~12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严格监测血压,针对不同梗死部位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提高PCI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高海拔地区PCI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有录;卢红涛;刘维军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高海拔地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在给予相同基础药物治疗前提下,随机分组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2例.分别监测两组PCI前、PCI后3个月、PCI后6个月时间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分别比较两组在PCI前和PCI后3个月、6个月时TC、TG、HDL、LDL、Hs-CRP、Hcy、IMT、FMD的变化.结果 两组PCI前的TC、TG、HDL、LDL、Hs-CRP、Hcy、IMT、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PCI后3个月、6个月时TC、TG、LDL、Hs-CRP、Hcy、IMT均较PCI前下降,且PCI后6个月较PCI后3个月下降更显著,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PCI后3个月、6个月时HDL、FMD均较PCI前升高,且PCI后6个月较PCI后3月升高更显著,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高海拔地区PCI后患者的血脂有调节作用,还有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显著.

  • PCI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铎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观察组则给予PCI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hs-CRP水平,安全有效.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毛红岩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CH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IL-6、CRP、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IL-6为(12.14±3.57)pg/L、CRP为(5.40±2.41)mg/L、TNF-α为(9.61±3.12)ng/m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4.02±3.64)pg/L、(8.26±2.58)mg/L、(12.28±3.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HD疗效显著,可有效下调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PCI 冠心病 炎症因子
  • PCI患者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

    作者:杨长宝;郑海军;李爱琴

    目的 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的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等)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标准剂量组(S组)(10mg/d)和强化组(H组)(40mg/d),S组给药1次/d,H组入院即给予40mg,然后给药1次/d,40mg/次,PCI术后20mg/d;观察两组患者近期(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30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LT、AST、CK.结果 H组较S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ALT、AST、CK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短期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的近期心主要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是安全的.

958 条记录 42/48 页 « 12...39404142434445...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